?

閩西革命根據地醫療衛生工作的歷史考察與經驗啟示

2024-01-20 22:51張開泰黃鴻飛
關鍵詞:蘇維埃政府閩西根據地

張開泰,黃鴻飛

(福建醫科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 1.紀委綜合室 2.黨委巡察辦)

福建作為一塊英雄的紅色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指揮紅四軍入閩作戰,軍事上的節節勝利打開了閩西革命新局面,形成了以上杭、龍巖和永定為中心區域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同時也建立了較為穩固的紅色革命政權。在此期間,醫療衛生工作因黨而生、因軍而興,深入總結黨領導醫療衛生工作的實踐經驗,對于在新征程上繼續推進人民衛生健康事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加強黨的領導,明確醫療衛生工作的政治性質

1929年12月底,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龍巖古田召開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會議確定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為創建新型人民軍隊奠定了根本基礎。毛澤東在會上詳細闡述“優待傷兵問題”決議,對醫療衛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批評,提出七項具體解決措施,充分體現了黨對加強衛生醫療工作的指導思想。

古田會議的召開,為醫療衛生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正確方向。首先,明確加強黨對醫療衛生工作的領導。會議指出了政治機關對醫療衛生工作不夠重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全軍各部隊衛生機關不健全”“全軍軍事政治機關對傷病兵注意不充分”“衛生機構如蛟洋醫院處于無組織狀態”[1]。要求各級領導加強對醫療衛生工作組織領導,健全衛生組織。其次,明確醫療衛生工作的政治性質。會議重申“醫治敵方傷兵,亦是對敵軍宣傳的極有效方法”[1],把衛生工作納入士兵政治訓練的內容之一,特別是把“優待傷兵問題”作為《古田會議決議》的內容之一,以黨的正式決議來貫徹執行??梢钥闯?古田會議從內容上明確了醫療衛生工作是建黨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性質上明確了它是為完成革命政治任務服務。這為醫療衛生工作發展指明了政治方向。再次,明確醫療衛生工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會議提出,要千方百計關心照護傷病兵,“因為這是最能取得群眾的方法”[1]。同時要注重發動工農群眾支持醫療衛生工作,在糾正蛟洋醫院存在的問題上,會議指出“應該在閩西工農群眾中發起募捐(衣被、現款、糧食),以密切聯系工農群眾和紅軍”[1]。古田會議總結了黨對醫療衛生工作的實踐探索所取得的經驗,對改造舊軍隊的醫療衛生工作,建設新型人民軍隊和根據地的醫療衛生工作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一切為了群眾,全力保障軍民衛生健康權益

醫療衛生工作作為革命斗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有效保障根據地軍民健康,對于鞏固和發展根據地、促進革命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作用。古田會議結束后,閩西革命根據地把醫療衛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一)建立醫療衛生機構

為加強紅軍傷病員的救治收容工作,閩西革命根據地先后建立多個軍隊衛生組織機構。如閩西紅軍醫院,又稱蛟洋紅軍醫院,院址設在蛟洋石背村的“傅氏祠堂”,這是由紅四軍軍部和中共閩西特委創立的第一所紅軍醫院。又如四都紅軍醫院,該院由永定縣蘇維埃政府后方醫院和上杭溪口大洋壩的閩西醫院合并組建而成,于1931年9月從永定經上杭遷至四都。1932年2月,福建軍區成立于長汀,該院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福建軍區后方醫院,同時在上杭南陽黃臘坑、長汀水頭及寧化設立3個分院。再如才溪后方中醫醫院,原是才溪西三區蘇維埃政府成立的臨時醫療所,1930年,上杭縣蘇維埃政府指示醫療所改設為上杭縣才溪后方中醫醫院,院長由王贈接醫師兼任,有外科醫師王坤發,內科醫師吳錫福,看護生林茂等4人,事務長林全育,抬扶兵1人。同時加設地方藥材合作社,內有公共醫生2人[2]。此外,長汀河田的花疥所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皮膚病療養所,由福建軍區指揮[3]。

為解決根據地群眾看病問題,閩西蘇維埃政府建立具有公益性質的公共診療機構。1929年7月,毛澤東親自指導的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通過的《關于蘇維埃政權決議案》指出,“要舉辦地方建設事業,如開辦學校閱報室,圖書館,醫院,合作社,修筑道路,整頓水利,以及救濟失業者”[4]。1930年3月,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建設問題決議案》,要求在各區鄉設立公共看病所,由各區鄉蘇維埃政府聘請醫生,為群眾看病免收診費[4]。閩西各縣的蘇維埃政府紛紛響應號召,如才溪蘇維埃政府成立了醫療所,永定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了太平區衛生隊以及湖雷鄉后方醫院。

(二)頒發法規保障軍民健康權利

閩西革命根據地作為黨的局部執政嘗試,十分注重保護根據地軍民健康權利。首先,實施優待紅軍傷兵條例。1930年2月,永定縣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優待士兵決議案》規定特別優待傷病官兵,醫藥費由政府或紅軍團部供給[5]?!皻垙U官兵”由政府維持其生活。對落伍及傷病兵,各級政府須招待餐宿,并為之醫治,或介紹工作,愿回家者,須酌給川資,保護“出境”。1930年3月,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也通過《優待士兵決議案》,對優待傷病兵的規定更為詳細。其次,以法律形式保護工農群眾相關衛生健康權利。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勞動法》,對工農群眾的健康權利給予明確規定,如工廠工人疾病死傷,其醫藥費、撫恤費由廠主供給,多少由工會自定;工場作坊工人因病回家,要給予川資;工場作坊內衛生要東家設法改良;木排、拖樹、船夫工人在工作期間內,疾病死傷者醫藥費、撫恤費由東家發給等[5]。再次,閩西各級蘇維埃政府也注重保護“婦女老弱殘廢”等群體,如永定縣第四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修改勞動法決議案》,規定女工產前產后不做工,工資照發,并要東家津貼生育費;女工在月經期內,五天不做工,工資照給;禁止侮辱女工[6]。

三、密切聯系群眾,把醫療衛生工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深深根植于人民群眾,始終與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為黨領導的醫療衛生工作提供不竭動力。閩西革命根據地醫療衛生工作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

(一)依靠群眾解決醫療衛生材料供應問題

1930年前后,國民黨對閩西革命根據地進行頻繁的軍事圍剿,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致使根據地經濟狀況十分困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閩西革命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千方百計解決醫療衛生材料短缺的問題。首先,組織醫療衛生材料生產。1932年初,福建軍區在上杭白砂洋子里創辦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制藥廠。藥廠設廠長、共產黨支部書記、司務長、文書、藥劑員、藥品管理員、工人等共計三十余人[3]。藥廠主要產品有止痛片、麻黃素、鴉片酊等,將產品打成小包后,組織群眾送往前線和各紅軍醫院。其次,成立藥材合作社。1930年起,閩西各地區鄉蘇維埃陸續成立藥材合作社,其形式有一鄉或幾鄉聯辦,或以區為單位。資金由政府投資,或群眾自愿入股集資、合股經營。上杭才溪區藥材合作社辦得比較出色,《斗爭》第十八期曾記述其情形,“才溪區是一個模范區,合作社工作亦比較好,全區有藥材合作社三個”[7]。再次,根據地經常組織醫務人員和群眾進山采藥,緩解西藥不足的狀況。1933年底,毛澤東在才溪鄉開展調查時指示當地的干部,山區的中藥材很豐富,區鄉要很好重視和組織。由此可見,通過依靠群眾力量,廣泛發動群眾參與醫療衛生工作,對粉碎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有效緩解根據地缺醫少藥狀況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開展群眾性衛生運動

閩西地處山區,氣候潮濕,流行病發病率較高。據1938年出版的《閩政叢刊》記載:“本省人口不發達之最大原因,實為疾病流行?!盵3]加之群眾缺乏文化和衛生知識,以致有些流行病經常暴發,嚴重削弱了根據地軍民的戰斗力。首先,組織群眾,開展衛生防疫運動。1932年1月12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舉行第四次常委會,討論了防疫問題,決定舉行全蘇區防疫衛生運動。次日,《紅色中華》發表的專題社論指出:“防疫的衛生運動,是保障工農群眾和紅軍的健康運動,是為鞏固革命力量去爭取蘇維埃更大發展和勝利的運動”[8]。根據上級指示,閩西革命根據地堅持預防為先,陸續開展防疫衛生運動,各縣區蘇維埃設立衛生運動委員會,指導推動本地區的衛生運動工作。如長汀、龍巖、永定和寧化等地均建立了衛生運動委員會,并劃分衛生區,再分成衛生小組,動員開展群眾性的衛生運動。其次,教育群眾,開展衛生健康宣傳。閩西革命根據地十分重視衛生知識的教育與普及,積極推廣中央蘇區主編的《健康報》《紅色衛生》《衛生講話》《四種病》等書刊。為有效提高群眾的衛生健康意識,根據地經常開展形式生動多樣的衛生宣傳,如通過衛生課、衛生墻報、衛生晚會和衛生游藝會等形式,廣泛普及衛生知識。同時利用衛生標語、歌謠和傳單等,面向廣大根據地軍民群眾進行衛生知識宣傳。當時的上杭城鄉流傳著一首朗朗上口的《衛生運動歌》:

工農大眾聽分明,疾病也是大敵人;有病紅軍難打仗,有病工作做唔成(“唔”,客家方言,意“不”)。要同疾病做斗爭,大家就要講衛生;假使衛生唔講究,靈丹妙藥也閑講(“閑講”意“沒用”)。當家做主工農兵,身體鍛煉莫看輕;飲食居住要清活,傳染病人要隔離。公共衛生要做好,掃除污秘莫留停;吐痰便溺莫隨便,消滅蚊子并蒼蠅。革命戰爭正緊張,青年同志上前方;身強力壯鐵般硬,唔怕敵人唔繳槍。前方殺敵凱歌揚,生產支前靠后方;打仗、生產都要身體好,開展衛生運動保健康[3]。

四、注重隊伍建設,培養紅色醫療衛生人才

紅軍部隊中缺乏醫療衛生人才,是閩西革命根據地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毛澤東在閩西療養期間十分關心醫療衛生人才的情況,指示傅連暲,“現在環境更加穩定了,我們應該訓練自己的軍醫,光涂涂碘酒是不行的”[9]。為加強部隊衛生技術力量,根據地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紅色醫務人員。

(一)創辦紅色醫務學校

一是開辦中央紅色看護學校。1932年初,中央蘇區政府在汀州開辦一所中央紅色看護學校,第一期招生60名,男女各半,生源來自福建、江西兩地。該校招生資格:(1)愿為社會服務,工作積極的;(2)身體強健,沒有暗病或惡劣傳染病的;(3)思想活躍,性情不粗躁(如各條都好,不識字的也要得);(4)年齡在17歲以上24歲以下;(5)男女生不限定[10]。學校位于長汀城關萬壽宮內,經費和物資供應由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負責,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財政兼內務部長李六如兼任校長,教師由傅連暲和福音醫院的醫生兼任。二是創辦中央紅色醫務學校。該校第一批學員共招收20名,其中既有紅色看護學校畢業生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也有新招收的一批學生。傅連暲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仔細研究了部隊衛生工作的特點,教授內容為最基本、最迫切需要的醫務技術知識,共編成了外科、內科、急救、處方、藥物學和繃帶學等6種講義,并用石印印刷成冊發給學員學習。1933年初,根據中央指示,中央紅色醫務學校隨福音醫院從汀州遷到江西瑞金楊崗下。1933年10月,中央紅色醫務學校與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合并,校名仍為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

(二)組織醫務培訓班

一是地方政府組織的培訓班。1932年,上杭才溪區蘇維埃政府舉辦一期學制二年的中醫訓練班,地點位于嶺頭吳思橋家,訓練班教師由蘇維埃政府調派當地名中醫擔任,先后有闕同茂、曹仁才等任教師。學員由各鄉蘇維埃政府推薦,有初級小學文化程度的青年參加學習,共計13名,有黃德星、闕文達、鄭廷基、陳策生、林金坤、林高程和王華玉等。學習內容主要有《藥性賦》《湯頭歌訣》《脈訣》《傷寒論》《難經》等[11]。1934年4月,上杭才溪區辦了一期女護士訓練班,學員由蘇維埃政府推薦,從當地的慰勞紅軍隊、洗衣隊、救護隊和擔架隊中挑選30余名青年婦女組成。二是紅軍醫院組織的培訓班。1930年7月,閩西醫院招收實習生的條件定為:(1)身體強壯;(2)年齡在18歲以上,26歲以下;(3)態度和藹;(4)粗識文字;(5)做事精密;(6)有革命性而帶慈愛心的人[3]。各縣蘇維埃政府根據招生條件選送學員,每縣3至5人。閩西醫院培訓的這批醫務人員及時給紅軍送去一批新生力量。1932年,福建軍區后方醫院成立看護訓練隊(也稱衛生訓練隊),由各部隊選送一批有初級文化程度的年青人,經入學考試后擇優錄取。該看護訓練隊為部隊培養了20余名實用衛生人員,有些優秀學員被選送到瑞金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繼續學習,著名紅醫將領涂通今便是其中一員。

五、啟示

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波瀾壯闊的實踐探索,醫療衛生工作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12]。在新征程上,繼續推進人民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建成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必須把黨領導醫療衛生工作的寶貴經驗繼承好、發展好,推動人民衛生健康事業在歷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的潮流中發展。

(一)堅持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領導

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產黨加強對醫療衛生工作的領導,古田會議提出“軍政機關對于衛生問題,再不能像從前一樣不注意,以后各種會議,應該充分討論衛生問題”[1]。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醫療衛生工作打開了新局面,根據地相繼創立醫療衛生機構,創辦紅色醫務學校和培訓班,解決醫療衛生材料供應問題,開展群眾性衛生防疫運動,頒布一系列規定保障群眾的健康權利。這些舉措使人民群眾的衛生健康狀況得到了有效改善。歷史與實踐充分證明,閩西革命根據地的醫療衛生工作發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取得的。在新征程上,必須矢志不渝傳承黨的紅色基因,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領導。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衛生健康工作,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穿衛生健康工作各領域和全過程。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衛生健康工作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要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推動人民衛生健康事業始終沿著黨的正確指引和政治方向前進。

(二)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黨把醫療衛生工作作為革命戰爭重要保障,始終高度重視維護群眾健康?!堕}西工農兵政府下的群眾生活》這篇報道反映了當時的情形,“區鄉政府聘請了醫生,設立公共看病處,蘇維埃下的群眾有病區診斷,不取分文錢,同時各地均設立藥材合共社(或名公共藥鋪)”[13]。由此可見,黨和蘇維埃政府有效地解決根據地群眾看病的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衛生健康權益是共產黨人踐行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14]。在新征程上,必須始終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站穩人民立場,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健康利益作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要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基層為重點、防治結合,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深度破解就醫防病難題,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面提升衛生健康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

(三)堅持衛生健康工作與群眾工作緊密結合

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醫療衛生工作是在與群眾保持血肉聯系中成長、發展和壯大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注重依靠群眾力量,調動群眾廣泛參與、支持醫療衛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力開展群眾衛生運動,克服了自然環境惡劣和醫療衛生條件總體比較落后的不利因素,在衛生科普、疫病防控、疾病診療、提高群眾衛生健康觀念和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現了黨堅強的政治領導力和強大的群眾動員力。因此,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在革命戰爭年代是勝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樣是勝利之本”[12]。在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全面建設健康中國,沒有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人民衛生健康事業就不可能實現,必須充分依靠人民群眾,把廣大人民群眾最廣泛地團結起來,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創新社會動員機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促進全社會的健康共識和自覺行動,實現全民健康。

(四)堅持培養政治堅定、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醫學人才

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古田會議提出了“醫生少和藥少的問題,要盡可能設法解決”[1]。毛澤東十分關心和重視醫務人員情況,指出要重視政治教育,培養紅色醫生[2]。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根據地先后創辦了一批醫學教育機構和培訓班,培養了許多在醫療衛生戰線上的骨干力量,如傅連暲、涂通今、葉青山等紅醫將領,為保障軍隊戰斗力和群眾衛生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醫務工作者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15]。在新征程上,要賡續紅色血脈、大力弘揚紅醫精神,引導醫務人員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同時培養和造就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極端熱忱、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人民健康守護者,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服務水平,促進人民健康福祉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歡
蘇維埃政府閩西根據地
湖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百年錦綬堂傳遞紅色初心
耒陽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勞動券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走近“紅色閩西”主題采訪
訪三合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閩西燈籠點燃鄉村狂歡
閩西山區藝術扶貧的“她力量”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陂孝禮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創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