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建構

2024-01-21 19:07齊承水
關鍵詞:話語權話語科技

齊承水

(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82)

引言

隨著全球科技文化的深入發展,科技文化話語權已經成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領域的重大理論與現實課題。 概括起來看,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是指我國基于自身科技文化實力的基礎,在國內外舞臺上充分進行科技文化議題設置,科技文化話語解釋、傳播與批判,是推動我國科技文化事業發展和維護自身科技文化發展利益的權力和權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 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盵1]這說明,意識形態安全對于國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文化話語權以維護和鞏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本質上是對我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作出重要部署的具體實踐。 面對全球科技和交往的不斷發展,科技文化的競爭已經成為各國文化較量的重點,基于此的科技文化話語權已經成為各國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問題域。 當前,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強自身的科技文化傳播能力,通過隱性或顯性的手段進行意識形態輸出,進而在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中擴張自身的意識形態版圖。 有鑒于此,構建中國特色的科技文化話語權,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 因此,我們需要增強自身的科技文化軟實力,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進而才能在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抗中占據優勢。

一、科技文化話語權的意識形態屬性

科技文化話語權本身是一種價值規范,它本質上是一個國家意識形態文化的集中體現。 隨著科技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科技文化已經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 從某種程度上看,“文化權力在社會控制方面與軍隊和警察一樣具有決定性作用”[2]31。 不論是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成為政治理性,還是哈貝馬斯所說的科技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其實科技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思想意識。這種精神意識或者價值共識本身就表明科技已經具有了文化話語權的形式,并在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不斷展現自身的力量。 當科學技術的文化話語霸權地位形成之時,進而再轉變為意識形態也是勢所必然[3]。 因此,我們不能將科技文化話語權看作是一個孤立抽象的概念,而是同意識形態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科技政治學的視角看,科技文化話語權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權力和權利,對一個國家意識形態的走向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概言之,深入闡釋和厘清科技文化話語權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屬性,對分析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做好了理論鋪墊和學理性的闡釋。

(一)科技文化話語權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征

科技文化話語權并非一個純粹的學術概念,它是在理論與實踐的相統一中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征。 在階級社會的存在與發展中,由于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利益,科技文化話語權具有意識形態的階級性特征。 究其原因,就在于科技文化話語權屬于思想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什么樣的統治階級利益需要就會有與之相對應的科技文化話語權。 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550。 科技文化話語權作為一種精神力量的存在,其實質是以統治階級的內在需要為依據的。 可以說,科技文化話語權深刻表征了統治階級自身的科技文化發展實力。 事實上,作為具有一種文化權利或權力的科技文化話語權,它是人類社會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其深刻體現了意識形態的文化性特征。 隨著科技文化的不斷發展,“科技才不再限于器物層面,科技文化才得以真正形成,科學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價值取向,科技文化精神得以獨立”[5]。 然而,在不同階級的對立與斗爭中,科技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訴求實際上是以一種科技文化話語權的形式得以反映的。 深入思考可知,階級社會中的科技文化是意識形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構建起來的科技文化話語權是奠基在鮮明的意識形態文化基礎上的。

進而言之,科技文化話語權并非僅僅是一種精神意識的存在,它深刻體現了意識形態的現實性特征。 在馬克思看來,意識形態本身并不是虛幻的,其本質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并反映于現實生活的。 科技文化話語權表現出意識形態的現實性,其實“是從人們生活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正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倒影是直接從人們生活的生理過程中產生的一樣”[4]525。 從人類科技文化發展的歷程看,每一次科技文化的快速發展都是以現實的生產力發展為推動力的,由此統治階級構建起來的科技文化話語權具有深厚的現實土壤。 從時代發展看,意識形態的現實性總是以解決當前社會發展的難題為載體的,由此構建科技文化話語權是鞏固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實踐策略。 從現實緯度看,科技文化話語權實際上具有意識形態的實踐性特征。 也就是說,被構建起來的科技文化話語權是指向一種實踐的目的,這種目的就是維護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統治的需要。 事實上,科技文化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在發揮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6]。 當前意識形態的發展逐漸從傳統的政治意識形態轉向科技意識形態,科技文化話語權作為科技實踐活動具體表現,因而其具有意識形態的實踐性特征。 因此,科技文化話語權的理論與實踐并不能脫離一定的政治環境而存在,而是表現出了特定時代意識形態的階級性、文化性、時代性以及實踐性特征。

(二)科技文化話語權對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發展,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實際上是一個國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標志,也是不同意識形態進行斗爭的現實需要。這是因為,科技文化話語權“既表現在國家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無不是該國文化長期積淀的產物,也表現在國家文化還引領著該國的政治方略和外交政策”[7]162。 在科技加速發展和社會生活步調加速運行的前提下,對科技文化話語權的爭奪其實已經成為各國進行意識形態博弈的焦點。 面對意識形態的斗爭需要,一些西方國家竭力在世界推行文化帝國主義政策,其中進行科技文化的滲透無孔不入,他們力圖將自身的意識形態價值觀變成全球的普遍性真理。 正是受到冷戰思維模式的影響,西方國家科技文化話語權的提升與傳播是以所謂的意識形態安全為導向的。從當前意識形態的對抗看,西方國家利用線上的網絡媒體和線下的科技產品銷售,為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以增強意識形態擴張能力作準備。 尤其是隨著資本與技術合謀對科技文化發展的綁架,科技文化話語權已經成為了資本的話語權。成熟的科技文化“已廣泛地滲透到經濟、社會、政治、外交、軍事、教育、藝術等領域中,成為人類其他社會活動日益重要的基礎”[8]3。 基于此,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已經是不同經濟發展競爭和意識形態文化競爭的重要標志。

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是應對意識形態斗爭的需要,其本質是為了維護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領導權。 葛蘭西曾指出在西方工業社會中,無產階級奪取文化領導權或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要性。 換言之,工業和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意識形態領導權如何獲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實問題。 從唯物史觀看,科技文化話語權是上層建筑在科技發展領域的體現,它本質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 如何通過不斷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來引領和整合不同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這對增強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和主導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進一步講,增強科技文化話語權其實是在筑牢意識形態安全的文化基礎,基于此的意識形態領導權才會得以鞏固。 同傳統文化領域的安全不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技術的發展,科技文化話語有了新的載體。 “科學技術雖然不等同于文化的全部,而只是人類文明系統的組分或要素,然而,近現代文化史表明,科技發展的水平與程度已越來越從根本上規定了文化進化的水平與程度?!盵8]2科技文化話語權在全方位、立體式的交往中筑牢了意識形態安全的文化基礎,并在認知解釋、價值信仰、目標策略等方面體現了統治階級的主觀意志。 由此,科技文化領導權彰顯了統治階級對意識形態的掌控能力,從而增強對意識形態的自我認同。

(三)科技文化話語權受到意識形態發展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意識形態性不斷展現,科技文化話語權的產生緣由、發展方向、社會效應等是由統治集團自身利益所決定的。 換言之,意識形態發展對科技文化話語權的影響主要是基于統治階層對自身利益的考量。 “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盵4]550-551科技文化話語權作為一種思想文化關系的表達,其實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自由意志和直觀利益。 盡管思想文化的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在科技與政治的不斷融合發展中,科技文化的權力或權利始終不能游離于當時統治階級的需要。 根據布爾厄迪的場域理論,不同意識形態場域的斗爭,本質上都是取決于統治階級對利益的占有。 從根本上看,科技文化話語權是服務于意識形態場域的,意識形態的發展現狀又決定了科技文化話語權是否強大。 隨著現代性的深入發展,以資本邏輯為核心的科技文化的發展出現了異化,由此“政治化科學技術,具有掩蓋真理,轉移焦點的功能,其結果是迷糊甚至混淆人們真理性認識,增加了或擴大了追求真理的難度,攪渾了意義標準和真理標準”[9]。 事實上,以科技政治化為核心的意識形態輸出更多披上了科技文化交往的外衣。 我們不能僅僅看到科技文化表象的存在事實,而是要從作為權力或權利的科技文化來透視其存在的本質現實。當前人們正處在科技文化所建構起來的意義世界中,面對不同意識形態進行較量的需要,科技文化話語權是由政治團體所操縱。 因此,科技文化話語權并非純粹由科技文化在全球的傳播而形成的,其本質是由意識形態的力量所推動的,并受到意識形態發展所影響。

二、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面臨的意識形態交鋒挑戰

面對全球意識形態的復雜化發展,不同意識形態的對抗已經成為國家間較量的常態,意識形態決定科技文化話語權的前進道路和發展方向??萍嘉幕捳Z權主要包括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權、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科技文化話語的傳播權、科技文化話語的批判權。 在當代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文化話語權已經成為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大課題。 在復雜而激烈的意識形態交鋒中,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面臨著諸多挑戰,科學分析這些挑戰因素對鞏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利益格局發展變化對中國科技文化議題設置權的挑戰

科技文化議題設置權是指一國根據國內外文化的新發展形勢,主動提出科技文化發展的議題,并圍繞科技文化議題來影響科技文化本身和整個社會系統發展的權力或權利。 從本質上看,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主要由一個國家自身的根本利益所決定的,這也是不同意識形態交鋒的內在體現,“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10]。 這表明,利益是指引意識形態交鋒中科技文化發展議題設置的根本性力量。當前,利益格局的發展變化主要體現在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 從國內來看,隨著改革開放40 多年的發展,人們在滿足自身物質利益基礎上逐漸追求多元利益,這種利益關系變化表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11]9科技文化議題如何設置才能促進人們利益關系的平衡,這是值得思考的。 從國際來看,盡管中國作為新興力量為原有國際秩序的改革注入了動力,但西方國家也不斷在調整自身的科技文化戰略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在科技文化的較量中,一些西方國家以一元化的科技文化發展方式代替多元化的發展,試圖建立以資本主義為核心體系的科技文化發展模式。在意識形態交鋒中,當前世界利益格局已經由以前的單極化轉向多極化,設置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科技文化議題的挑戰與機遇同在,但歸根究底要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

從意識形態安全視角看,利益格局的變化對我國科技文化議題設置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國內利益的發展變化促使我們在思考應該設置什么樣的科技文化議題,才能滿足人們的多元利益需求,從而夯實意識形態安全的群眾基礎。 其二,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文化帝國主義戰略影響我國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 西方國家的科技“文化輸出絕非簡單的交易,也并非權宜之計,而是構建了多元立體的輸出策略”[12]。 這些國家借助資本力量和市場機制,在國家戰略的支持下進行科技文化的滲透以推廣自身的意識形態,從而削弱我們的科技文化價值觀。 其三,一些西方國家通過顯性的行政手段調控科技產品的貿易與走向,從而影響我國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 科技產品是科技文化的外在形式,它除了具有一定的經濟意義,還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識形態意義。 “擁有豐富經驗和手段的大型傳媒聯合企業從新市場中獲益最多、最耳熟能詳的傳媒文化通過西方(特別是美國)內容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價值生產的方向?!盵2]140行政手段是意識形態的表現而已,因此西方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行政手段阻礙了我國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和發展。 其四,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政治聯盟破壞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以所謂的共同價值影響中國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

(二)多元社會政治思潮對中國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的挑戰

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是指在體現統治階級價值觀的前提下,賦予科技文化話語一定的思想理論依據,培育科技文化話語的思想沃土,從而講好科技文化故事。 從目前來看,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觀、民主社會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社會思潮,對當前中國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前,有一部分人把中國的科技強國夢看作是科技決定論的產物,并借助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來否定中國自身科技文化的發展,并主張以簡單復興儒家傳統文化來解釋和統領中國科技文化話語。 尤其是在西方科技文化發展戰略的影響下,“新自由主義試圖通過一些方式發揮了文化帝國主義的作用。 首先,通過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形式,新自由主義通過暗示其本身不可能存有的經濟合理性來限制社會科學洞察社會關系現實的能力”[2]233。 換言之,新自由主義的目標是想建立一種內在的文化壓迫格局,促使社會主義科技文化發展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解釋、解釋什么以及解釋的意義何為? 是我們注重科技文化話語權解釋工作所要考慮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民主社會主義者主張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多元化,他們認為應該以多元文化主義來發展中國。 這部分人借助后現代主義思潮來攻擊馬克思主義,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具有異質性,是典型的羅格斯主義。 換言之,部分后現代主義者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非本體論、過時論、無用論。 這部分人試圖對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進行肆意解釋,消除科技文化話語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根基。 多種社會思潮對我國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的影響體現在:其一,沖擊意識形態安全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意識形態的核心,科技文化是維護意識形態的嶄新課題,重視科技文化就是重視意識形態安全的文化根基。其二,弱化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在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方面的作用。 當前科技的迅猛發展進一步證明,我們不僅要大力發展科技和科技文化,同時還要通過做好科技文化話語解釋來支持意識形態工作。 其三,挑戰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 盡管科技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但它通過“短、快、平”的方式逐漸融入世俗生活中來,用碎片化和片段化的方式占據主流的思想意識,從而對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威脅。 “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盵13]思想意識的力量是巨大的,必須要同錯誤的社會思潮進行斗爭,進而構建具有中國風格的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 要在偉大斗爭中深刻揭批多元社會政治思潮的險惡用心,從而有效降低其對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的沖擊。 總之,不僅要厘清中國科技話語解釋權受到挑戰的因素,而且也要深入剖析這些因素的內在本質。

(三)西方科技文化霸權對中國科技文化話語傳播權的挑戰

科技文化話語的傳播權指的是在全球文化的交往空間中,科技文化通過多種途徑和媒介來宣傳本國的科技文化思想,從而擴大和提升自身科技文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當代中國,科技文化的傳播本質是宣傳中國的科技文化價值觀,從而提升中國的科技文化軟實力,進而實現文化強國夢。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加強科技文化傳播的目的在于:一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證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存在,維護資本主義的長久統治;二是在時間維度上,西方國家科技文化的傳播有其歷史的根基,通過科技文化侵略和滲透,從而將自身的意識形態強加給別國;三是在空間維度上,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中,西方國家逐步實現了自身科技文化價值觀在落后國家的傳播。 “我們必須將資本主義的擴散當作是其本身的獨特‘文化領域’的擴散。 因此,我們將進一步檢視跨國資本主義的本質,是否產生了同質化的全球文化?!盵14]在復雜而豐富的世界交往中,西方科技文化以強有力的政治力量為后盾對中國科技文化話語的傳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這背后實質上是兩種不同社會意識形態的較量。

歸納起來,西方國家通過多種途徑增強自身的科技文化霸權。 首先,西方國家強化傳統手段增強科技文化的領導權。 在科技全球化日益緊密的時代,有關科技的人流和物流都加速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一些西方國家花費巨大的資金支持對外文化交往,以兜售自身的科技文化價值觀。這些西方國家“在國際文化交流中通過教育培訓、學術講座、學術贊助、教師派送等方式,使不同地區和國家的知識精英接受和傳播西方文化精神”[15]。 除此之外,他們輸出的諸多科技文化產品本身附加著自身的價值觀,從而增強在中國的影響力。 其次,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進行科技文化傳播。 西方科技文化的傳播已經由顯性的殖民掠奪、商品貿易、市場爭奪等方式轉向隱性的網絡傳媒。 “資本擴張的全球化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被傳媒強化。 第一,傳媒通過信息軟件的傳遞和跨國公司子公司的遠程控制打破了空間限制。 第二,通信傳媒為文化產品和分配的商品化服務,并日漸成為由全球化進程所創造的市場的購物門戶?!盵2]141西方國家借助新媒體的隱蔽性、虛擬性、欺騙性等特點,對中國進行科技文化意識形態的滲透,宣揚西方科技價值觀的優越性,從而動搖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觀。 最后,西方國家利用規則優勢打壓中國科技文化的傳播。 這些科技“霸權國利用標準體系這種規范性力量,以技術、規格、質量等要素,作為產品流通與規則的限定條件,從而全面影響國際政治的方方面面”[16]。 因此,西方國家借助強大的科技力量,在科技文化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搶占科技文化話語傳播的優先權,阻礙中國的科技文化傳播。

(四)西方科技文化批判理論對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批判權的挑戰

科技文化話語的批判權是指,在科技文化話語的傳播過程中對所遇到的主要危險或呈現的主要矛盾進行綜合考量,并排除錯誤的科技文化思想,進而確保本國科技文化話語得以順利傳播的權力或權利。 在科技文化話語的相互交錯中,西方國家始終強調意識形態終結論、西方中心論、中國威脅論,一切服務于證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 在理論設計方面,西方國家雖然看到了科技現代性發展所帶來的弊端,但所形成的科技文化批判理論卻始終沒有跳過資本邏輯的支配;在話語實踐方面,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科技文化話語進行批判,在科技文化交往中制定以資本主義利益觀為核心的話語體系。 尤為明顯的是,西方國家攻擊中國的科技外交政策,在技術轉移、科技知識產權保護、科技自主創新等方面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 究其實質,就在于西方國家常常站在人類道義的制高點上,以虛假、純粹的科技文化批判理論來統領一切。 概言之,科技文化話語交往中所出現的矛盾的解決,都必須要以西方的科技文化話語的批判理論為依據。

西方科技文化批判理論只是增強資本主義科技文化軟實力的手段,是鞏固資本主義虛假意識形態的思想武器。 “他們的意識形態是關于自由的文字游戲,這場游戲既暴露出資產階級為了駕馭他們的自由的被剝削者,決心用自由的訛詐來欺騙他們,同時也反映著資產階級需要像被剝削者體驗自由那樣去體驗自己的階級統治?!盵17]隨著理性資本主義被壟斷資本主義所取代,西方國家以一種普世的科技文化話語來宣揚自身的價值觀,常常以造福大眾為幌子來對中國的科技文化話語進行干預。 例如,進行科技文化輸出和批判的“美國政府、國會、非政府組織、媒體以及宗教團體等。 輸出的路徑涵蓋了政治、思想、理論、文化和宗教領域”[18]。 一方面,西方國家通過意識形態的分歧和博弈對中國的科技文化發展進行批判和指責;另一方面,他們借助電影、電視、網絡、圖書出版等方式間接批判和輸出他們的科技文化價值觀。 其目的昭然若揭:批判和消解當代中國的科技文化話語權,以西方所謂公正的科技文化話語權來對中國進行粗暴干涉。進一步講,西方國家所構建和行使的科技文化批判理論,在證明其科技文化話語合理性的同時,致力于把人們變成資本主義新意識形態的俘虜。因此,西方科技文化批判理論的政治目的極強,對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三、從意識形態安全視角提升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性明確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 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盵11]32-33在科技文化發展的洪流中,提升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對維護和鞏固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針對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所面臨的挑戰,積極構建具有當代中國特色和國際發展視野的科技文化話語權就十分必要,從而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的競爭力。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設置科技文化議題

在當代中國,以人民為中心是設置科技文化議題的根本立場。 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強國戰略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環,其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國文化建設思想的一條主線。 從根本上看,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需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展理念。 科技文化議題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存在,不能以純粹的工具理性來主導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也不能以脫離現實的價值理性為指導原則。 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就是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因此,設置科技文化議題需要深入把握當代中國的具體國情,從而才能在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科技議題的設置要講好我們黨科技發展故事,社會主義科技文化發展的故事,主動迎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發展需要,切實彰顯民族富強、國家繁榮與人民幸福的和諧統一。 總之,面對人民利益不斷發展的現實,設置科技文化議題既需要關注人們的物質利益,也需要關注人們的精神利益,切實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來設置科技文化議題,同樣需要我們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格局。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最終發展目標,就是為了實現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動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前進。 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需要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中國的天下情懷和世界擔當。 “科學技術是世界性、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盵19]相應地,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也必須要置身于全球發展語境中,注重在科技文化的交往中創新科技文化議題的設置。 西方國家始終把科技文化交流作為意識形態滲透的工具,從而把科技文化議題視為推行科技文化霸權的口號。 究其本質,就在于西方國家凌駕于別國之上來實現統治階級的利益。 與此相反,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來設置科技文化議題,充分彰顯了中國的責任擔當和國際情懷,進而使促進世界文化發展的大繁榮。

(二)堅定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的社會主義方向

從根本上講,堅定我國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的社會主義方向,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 當前,多種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在我國活躍,對中國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帶來了巨大沖擊。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盵11]33因此,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清晰明確地同多種社會思潮做斗爭。 原因就在于,目前多種社會思潮在本質上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主張在中國進行多元意識形態的統治。 當前,我們要不斷改變科技文化話語“有理說不出,說了沒人聽”的被動局面,要不斷形成具有中國自身特色的科技文化話語解釋原則、方法和路徑。 關鍵在于,要以馬克思主義來解釋我國的科技文化話語權,進而確保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增強它的理論說服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因此,不僅要深入揭露多種錯誤社會思潮的本質,而且要采取多種方式遏制其在中國的擴張蔓延,確保我國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

進而言之,保持我國科技文化話語解釋權的社會主義方向,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推動中國特色現代性發展的堅強后盾。 只有加強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領導,才能確保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從而在全球話語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任何共產黨按其本質都是比任何資產階級政黨或機會主義工人政黨更高類型的組織,這表現在它對它的所有成員的更高的要求上?!盵20]這個更高的要求,就是我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科技文化發展道路。在此基礎上,創新我國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形式,通過形式創新、內容創新、宣傳創新等方式,增強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的感染力和號召力。需要注意,以馬克思主義引領和解釋科技文化話語權的發展,并不是對世界科技文化發展的挑戰。 恰恰相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文化話語權的構建,為世界多元科技文化話語的發展增添了活力,進而推動了人類社會新文明的不斷進步。

(三)增強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的領導力

科技文化霸權戰略是西方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殖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必須要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的領導能力。要增強科技文化話語權的領導力,首先要提升我國科技文化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進而增強科技文化自信。 科技文化硬實力主要是生產和經營科技文化產品的能力,這是決定科技文化自身的影響力、感染力、領導力的關鍵,因此增強科技文化的硬實力為我國提升科技文化話語權的領導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進一步講,鞏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增強我國科技文化軟實力。 從根本上看,沒有科技文化軟實力的熏陶,黨對科技文化話語權的領導能力就會底氣不足。 學者約瑟夫·奈認為,文化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同等重要,二者對意識形態具有重要影響。 在此基礎上,需要“立足本土優秀科技文化傳統,吸納世界科技文化精要,積極推進科技文化創新,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現代科技文化體系”[7]31。 深厚的科技文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積淀提升了科技文化的自信力,這是增強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領導能力的關鍵,也是在科技全球化中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的內在保障。

面對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網絡媒體已經成為各國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陣地,因此我們應該科學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增強科技文化語權的領導能力,切實維護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耙\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21]西方國家通過顯性的或隱性的媒介技術手段,竭力宣揚西方的科技文化價值觀,企圖通過網絡增強其意識形態的空間影響力和控制力,進而削弱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我國的領導地位。 由此,我們要不斷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尤其是促使青少年樹立科學的網絡文化價值觀。 要通過多種方式優化我國科技文化的國際傳播手段、豐富科技文化傳播內容,積極構建具有中國風格的科技文化傳播體系。 基于此,要使中國的科技文化能夠走出去并且融入世界的文化發展潮流中,要切實增強我國對網絡媒體的領導,切實提升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政治主導力、經濟支撐力、文化聚合力、交往影響力,始終堅守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主陣地[22]。 新型的網絡媒體實際上是科技文化傳播的表現形式,加強我們黨對網絡媒體監管、控制和引導,本質上是增強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領導能力的具體體現,從而維護我國網絡媒體意識形態的安全。

(四)提升馬克思主義科技文化的批判力

之所以要提升科技文化的批判能力,目的就是為了維護我國科技文化事業發展的根本利益。馬克思主義的科技文化批判是一種理性的批判,旨在推進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科技文化交流體系。 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的科技文化批判具有廣泛的人民性,因而始終是占據人類道義的制高點,這是對西方國家異化的科技文化批判理論的揚棄。 “既然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全人類的利益?!盵23]因此,我們要批判的是一切挑戰人類利益的精神霸權行為。 當前,全球科技文化的競爭異常激烈,不合理、不公正、不道德的交往體系依然存在,損害我國正當利益的同時也威脅著世界人民的利益。 要處理好國際間科技文化發展的矛盾,就需要我們在增強科技文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基礎上,提升馬克思主義科技文化的批判能力。 當代中國正在進行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提升馬克思主義的科技文化批判能力需要創新,才能克服所遇到的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在理論創新方面,應該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的深邃意蘊,著手解決科技文化事業發展中所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而把新的經驗方法、思想認識進行歸納總結和理性升華;在實踐創新方面,提升馬克思主義科技文化批判理論的應用能力,在科技文化的交往中需要吸收借鑒其他優秀文化思想,增強我國科技文批判理論的內在動力。 “創造一種新文化,并不僅僅意味著個人的‘原創性’發現。 它同時——這一點尤為重要——意味著以一種批判的方式去傳播已發現的真理,可以說是這些真理的‘社會化’,甚至使它們成為重大活動的基礎,成為一個同使命、智力與道德秩序的要素?!盵24]提升馬克思主義科技文化批判能力,本質上是為了更好傳播科技文化交流中的正能量,從而積極構建一個集責任使命、道德秩序為一體的科技文化交往圈。 只有這樣,才能增強當代中國科技文化話語權的權威性,從而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安全。

綜上所述,增強我國科技文化話語權是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時代發展必然。 我們不僅要認識到科技文化話語權對意識形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要在國際意識形態的交鋒中不斷提升我國的科技文化話語權。 深刻認識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國科技文化議題設置權,科技文化話語的解釋權、傳播權以及批判權所面臨的復雜發展境遇,也要深刻剖析我國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下科技文化話語權的提升路徑,從而促進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科技文化話語權發展的不斷優化。 歸根究底,就在于要增強我國科技文化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只有建立在豐富的科技文化發展基礎上,我們的意識形態安全才具有堅實的科技文化根基。 以此為基礎,我們也要讓具有中國風格的科技文化走出去并在世界文化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進而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創建良好的外部條件。 總體來看,在科技加速發展的時代,更應該警惕西方國家通過科技文化的滲透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沖擊。 因此,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發展實際的科技文化話語權體系已經是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所必須面對的。

猜你喜歡
話語權話語科技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科技助我來看云
中國如何爭奪LNG市場話語權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科技在線
高職應有自身的“話語權”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