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下的“鄉村美”*
——中國田園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時代價值

2024-01-21 21:53麗,李帆,張
陜西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田園旅游文化

袁 麗,李 帆,張 潔

(1.陜西開放大學 科研處,陜西 西安 710119;2.陜西開放大學 教育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119;3.陜西開放大學 黨政辦公室,陜西 西安 710119)

一、田園文化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文化底蘊及內在支撐

文化與農業同為人類最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自周王朝先祖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始,中國正式成為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成為主流文化?!稗r為國本”是中華民族獨特生命樣式的基本背景,傳統農耕文化是對我國數千年農業發展歷史的生動記載。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碧諟Y明在《歸園田居》所描述的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鄉村生活的自然怡性,投映了“人”作為自然生物人、生命感性人,對田居生活中返樸歸真的人生意味的追慕,是對中國傳統鄉村生活范式最真切的闡釋。

“田園”一詞在《辭?!分薪忉層袃煞N:一指耕田和園地,二泛指風光自然的鄉村。在綜合吸收借鑒歷代學者有關田園文化的來源、內容及田園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關系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下述研究展望:

作為根植于特定區域的文明積淀,以農耕文化為代表的傳統田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扎根于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與氛圍,不僅有陶淵明筆下浸潤于古老土地的鄉村情境和美好意蘊,還賡續著一代代村民沉淀在骨子里日用而不覺的價值取向、行為規范、鄉土情結,以及獨具魅力的風土人情和民間藝術。

田園文化強調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具有鮮明的自然性、生態性和鄉野性,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戰略思想,它不僅是鄉村文化的濃縮和精華,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文化底蘊及內在支撐,在鄉村文旅融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

田園文化是鄉村地域文化、農業文化和農民文化的高度整合。鄉村的自然風光、山水草木、古建筑村落、古農業遺跡等物質文化,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鄉愁;鄉間的民風民俗、傳統節慶、傳統文藝表演等則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原汁原味的 “活文化”;而鄉規民約、宗法家規、倫理道德等精神文化則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母體和心靈托付。

簡而言之,田園文化是鄉村的、田地的、莊稼人的“文化”,涵蓋了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全部要素與內容,對于促進鄉村旅游與田園文化的有效融合、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2]。

二、田園文化塑造了中國人對于鄉村旅游的偏好及獨特的東方式田園審美意向

“田園審美文化”可追溯到人類早期社會。自有鄉村,就誕生了它的作品——鄉村田園審美?!罢l謂爾無羊?三百維群”,這是《詩經.小雅.無羊》的首句,羊伴隨先民走進農耕文明,走進中國最早的鄉村,成為圓滿、美好的象征,鄉村正是“羊大為美”美學思想的發源地。

田園鄉“俗”孕育了文“雅”。兩千多年前,老子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他認為,美,存在于天地之間,為天地所具有。歷代的文藝雅事、文化意趣,也無不和天地之山水、田園、鄉村、自然緊密聯系;中國傳統的思想智慧、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也無不來源于鄉土、根源于民俗,并以鄉村、田園、自然為靈感之源。置身鄉野村間,體驗感悟“天地大美”,是中國式鄉村旅游最早的存在形式。

田園語境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表達場域,寓情于景是中國人最生動的修辭手法[3]。以琴為例,中國人彈奏的是《流水》、《瀟湘水云》、《漁樵問答》、《陽春白雪》等,《流水》有國人皆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傳說,先秦琴師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而曲目《陽春白雪》也流淌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自然之美。

古人對弈選址亦常在山中、林間或者溪畔,例如“當湖十局”;而中國繪畫的主要元素是水墨、山水,畫的就是沖虛、靈動的自然;最知名的是唐代王維,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老子、莊子的核心語匯,山、水、自然,也都在鄉間田園;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就是“一”。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置于首位的“風”即“十五國風”,也基本是以民間歌謠的形式在講述十五個不同區域人與天地、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情感互動,載錄了帶有不同地方色彩的鄉土田園文化。

從“詩”的開篇《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始,到圣人孔子的“知水樂山”;從陶淵明在長江邊的鄉村寫下《歸園田居》《桃花源記》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作品,再到后世“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田園詩所記載的鄉村生活真實的閑情雅趣和浪漫情調形態;田園主題詩歌被孟浩然、王維、李白、蘇軾、陸游、范成大等一代又一代大家反復演繹;中國田園文化“承百代之流而會乎當今之變”,歷久彌新,成為國人身上獨特的印記,慰藉和豐富了中國人的心靈,也是今天的周邊游和鄉村游等旅游文化的重要源頭。

中國田園文化圍繞著傳統農耕生活范式的“順應自然,天人合一,鄉土情結、家園情結、歸隱情結”等一系列物質、精神文明文化方式及文明成果,彰顯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的追求,塑造了中國人對于鄉村旅游的偏好及獨特的東方式田園審美意向,這與今天黨和國家倡導的和諧、共享、低碳為主要特征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美麗中國的國之大計十分契合,為中國現代鄉村旅游的發展、升華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文化養料。

三、田園文化與鄉村旅游產業的不斷深入融合,提升了鄉村旅游的“美好”與“美麗”

費孝通先生曾指出:我們應當對中華文化的全部歷史有所自覺,有清醒的認識,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同時提倡在審美的、人文的層次上,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樹立起一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

旅游是一項綜合性審美實踐活動,鄉村旅游是人民大眾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投射。田園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鄉村旅游是田園文化的載體,鄉村旅游與田園文化的有機融合能有效促進二者“美美與共”。

疫情發生之后,千百年來一直庇護中國人的鄉村,讓大眾又一次在它的溫暖懷抱里體會到生命、生活、自然的美好。作為一種代償效應,有關生命哲學、田園生活美學方面的旅游主題進一步回歸,以人文關懷為特征的鄉村旅游,源自中國田園傳統審美,其與文化同游,與生活同游,與萬物同游更能喚起消費者的歸屬感[4]。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田園文化,通過審美意象的聯結及審美功能的傳遞,以充分滿足廣大人民對高水平休閑度假旅游的需求為己任、以幫助人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目標愿景,與鄉村旅游產業不斷深入融合,提升了鄉村旅游的“美好”與“美麗”,這是傳統文化和鄉村旅游的“美美與共”,是中國傳統生活美學在鄉村文旅融合領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鄉村旅游美學產業是對“文旅、文創重建鄉村”的應用性研究,是對“兩山理論”“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具體應用和落實,它跟我們幸福產業的每一個產業業態之間都有非常好的串聯。具體實施可以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育、樂”等為基礎,整合相關產業的美學經濟價值鏈,在旅游、體育、休閑、茶道、花道、公共藝術、建筑設計等領域鋪展,通過旅游+文化、+體育、+康養等,通過發展泛戶外休閑生活美學,把勞動變成運動,把空氣變成人氣,把節事變成故事,把青山變成金山,把顏值變成市值,建構詩和遠方空間,打造身心賦能平臺,使得鄉村從一種生活、生產的場域蝶變為人民美好生活的載體[5]。

四、鄉村是“留住綠水青山, 記住美麗鄉愁”的載體

中國式現代化,錨定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泵篮蒙钍玛P物質、文化、生態、社會各個方面,從美學角度看,這是具有審美份量的要求:一是強調要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些帶有體驗特征的“感”字,與感知、感性的“美感”相通,這些美好生活的體驗與旅游審美的體驗相通;二是黨中央要求通過文化藝術作品“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這種美的追求映射到鄉村,就表現為兩個層面:

其一,鄉村是洼地,作為相對落后的地方需要通過發展文化和旅游實現美好,確保所有民眾都能享受到文化和旅游發展成果,這也正是對“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才是社會主義”及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踐行[6]。

其二,鄉村又是高地,有奇山秀水的生態美、民風淳樸的道德美、民俗風情的人文美,還深藏著城鄉居民共同的美好記憶,是“留住綠水青山, 記住美麗鄉愁”的載體。

五、鄉村旅游要提質增效促發展,須在數智技術與中國文化聯袂中創新性發展

中國古人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決定了中國傳統哲學特別是古典美學的認知方法,也決定了自古以來中國文旅的研究方法。如孔子重視“中和”,莊子提出“虛靜”,孟子重視“養氣”,而最初的鄉村旅游活動中的主要哲學思想則是“天人合一”,認為身心、形神合一則神清則氣爽,氣血貫通,身體康健。養身先養心,養心則需要有好心態及好的精神境界。今天我們研究文體康旅融合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會發現古代文旅一體時使用的方法,今天依然有效,特別是在旅游生產、消費中,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會使旅游重新歸位精神活動的本位,順應了全社會對延伸生命長度、加大生命寬度和提高生命質量的要求。

千百年來鄉土中國的積淀,鄉土文化場域成為今天文化審美創造中最大的IP,現代數智技術可以在鄉村空間展開人與天地、人與萬物互聯互通的交互式情境集成應用,為未來旅游實現沉浸式體驗和全息式營造提供獨具特色的中國田園審美表達場域。文創和數智,都將在此場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形成文化創意強化與科技提升雙輪驅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經濟發展[7]。

科技從來就是第一生產力,鄉村旅游要提質增效促發展,須在數智技術與中國文化聯袂中創新性發展,升華產業新能級;但科技也是雙刃劍,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益于科技,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來自高科技的各類安全威脅。

人創造的數智應服務人、發展人,而不是限制人、異化人,鄉村旅游更應導向真、善、美。鄉村旅游數智現代化,應在元宇宙等為代表的數智新技術萌芽階段就啟動人文精神的積極引領,在把現實投向虛擬的同時就投進我們的傳統價值取向和倫理規范,讓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成為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世界。而這些“宇宙”坐標,應定位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位在鄉土中國,給現代鄉村旅游賦以傳統“美”的守正力量,又使其得到傳統“美學”的沾溉滋潤。

猜你喜歡
田園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為“田園CEO”成長添把火
誰遠誰近?
旅游
田園樂趣多
田園美景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田園風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