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時代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發展

2024-01-22 21:55李儉國趙愛清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學報期刊人員

李儉國,趙愛清

(西南財經大學 《經濟學家》編輯部,四川 成都 610074)

高校學報依托于高校的資源與平臺,具有較好的學術根基,成為學術成果出版傳播的重要陣地,其出版質量是影響我國學術產出和學術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1]。據統計,我國有期刊9 000余種,其中學術期刊有6 000余種。高校學報有2 000多種,占我國期刊總數的近1/4,占全國學術期刊總數的1/3[2]。作為中堅力量的青年編輯的業務能力和人文素養是影響高校學報整體質量的重要因素。高校學報的青年編輯通常是在高校從事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既是高校工作人員,也是把關和引領學術研究的專業人員,同時又是國家宣傳和出版行業的從業者。然而,受制于高校學報在高校系統內部評價體系的影響,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發展空間通常受到一定限制,加之來自數字化和融媒體的技能挑戰,使得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職業成長動力不足,這反過來也影響和制約了高校學報的質量建設。因此,在雙一流大學建設和我國期刊高質量建設的雙重背景下,應更多關注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發展路徑,促進他們在職業發展、學術研究和業務能力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制度建設和職業路徑優化,促進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在工作中的激勵相容,通過制度優化促使行為人的個體利益訴求與集體價值目標能夠達成一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中的激勵相容設計是在滿足青年編輯利益訴求的基礎上,通過工作晉升和職稱晉升等提升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對工作的滿意度,進而實現其工作業務能力、個體職業成長與一流學報建設的有機融合,在實現業務能力提升和高質量學報建設的同時,促進個體不斷成長[3]。

一 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一)職業待遇較低

長期以來,高校學報編輯的崗位類別定位處于“身份不明和搖擺不定”的尷尬境地。高校教師通常分為教學科研人員和行政教輔人員兩大類,每一類均有清晰的晉升通道和相應的津貼收入制度等。除了基本工資收入之外,高校教學科研人員通常還有課時費、科研獎以及學科帶頭人津貼等相應的其他收入;行政教輔人員也有根據教學科研人員的年均津貼進行統一測算的津貼和各種加班補貼等其他收入。然而在高校工作人員中,學報青年編輯①既不屬于教學科研人員也不屬于行政教輔人員,從而導致他們的職業待遇沒有明晰的依據和標準,難以參與類似課時費、科研獎以及行政教輔人員津貼等的分配?,F實中多數高校參考行政教輔人員的津貼對高校學報青年編輯進行分配,這就導致他們的薪酬與相同學歷和職稱的教學科研人員相比差距較大,甚至與高校行政教輔人員的薪酬水平也存在差距[4]。高校學報的辦刊經費通常來自高校內部的資金分配,受到嚴格的預算約束,而高校又以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核心,高校學報辦刊經費普遍緊張,這不僅削弱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工作動力,也制約了他們的人力資本投資與職業能力提升。

(二)學科建設受排斥

按照《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的規定,高校學報編輯應該屬于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的關鍵部分,并且高校學報青年編輯應該在職稱晉升、經濟收入、工作待遇、進修學習以及評優評先上和教學科研人員以及行政教輔人員同等對待,在學術研究中具有突出貢獻的高校學報青年編輯應該納入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序列[5]。這些文件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地位和待遇提供了保障,但是這些文件僅僅是建議,并不具備強制性,很多高校在經費分配和人員配置以及職稱晉升和人員待遇方面往往傾向于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而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又很難真正地參與到高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之中,在量化指標評價以及待遇分配中,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往往處于邊緣化和弱勢地位。高校學報系統中的主要領導具有行政級別并且大部分是從教學科研人員轉換而來,因職稱和級別的影響,他們通常在高校系統中具有一定影響,但是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往往被忽視,很難納入學校的學科建設之中,從而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地位較低,誘發不公平心理,制約了高校學報高質量發展。

雖然在一流大學建設以及部分CSSCI核心期刊建設中,高校學報的功能和作用不斷得到強化,但是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自身的學術研究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長期從事學術論文的審閱、編校、組稿以及新媒體傳播等工作,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教學科研工作中,其工作的特點是服務性與綜合性比較強。多數青年編輯的職稱晉升渠道被限定于出版編輯行業,他們晉升職稱往往要通過學校和本省同行業的兩道關口和激烈競爭。他們基于本職工作而發表的科研成果有些屬于新聞出版學科,其學術價值往往被高校忽略;他們基于學科領域發表的專業論文,在新聞出版行業職稱評審中又不被認定為“本專業科研成果”。因此,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科研工作在高校和出版行業都處于配角地位,他們的科研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與激勵,使得他們在工作實踐中的探索和鉆研精神受挫。

(三)數字化時代挑戰編輯技能提升

編輯是一項專業性和綜合性突出的工作,編輯人員需要具備相對廣泛的學科知識,并且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信息,才能跟蹤學科前沿,獨具慧眼地篩選策劃出好的欄目或專題。一方面,近年來,國內學術期刊界倡導“學者辦刊”與“學者型編輯”理念,很多青年學報編輯入職前已經具有某專業研究生學歷,并且很多人選擇繼續深造,這就意味著青年編輯需要在工作之余投入相當多的精力去學習提升自身的學術素養。另一方面,世界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出版,互聯網與新媒體傳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日新月異,這些都對出版行業以及編輯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校學報面臨著數字化轉型與新媒體傳播的壓力,盡快掌握新技能推動期刊數字化出版和融媒體傳播的重任,毫無疑問地落到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們的肩膀上。因此,青年編輯面臨著巨大的知識與技能更新的挑戰——他們既要在學科領域努力鉆研成為學者型編輯,又要學習各種先進信息數字化技術助推期刊適應時代潮流。誠然,在實踐中磨煉的青年編輯大概率將成長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但是,他們在高校收入分配和職業地位方面受到的忽視與限制,也確實反映了其人力資本被低估的黯淡前景。在這種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很低,人力資源價值被嚴重低估的條件下,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挫敗感明顯。

(四)職業心理消極被動

在高校工作人員中,職業地位、職業待遇以及自身學術研究是影響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核心因素,受制于高校學報在高校評價體系中的地位以及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邊緣化傾向,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心理通常呈現消極被動的特征。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訴求和經濟利益訴求通常在學報編輯工作中很難得到滿足,從而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個體訴求和高校學報發展之間無法實現激勵相容,事業編制和穩定工作時間等高校學報的編輯工作特征僅僅能夠滿足青年編輯的參與約束,并無法實現個體利益與學報發展利益之間的協調統一,從而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消極被動心理。作為少數群體的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在高校系統中的職業影響力較弱,很多人認為編輯主要是校對錯別字的,對編輯工作的創造性認可度較低。這些都影響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成就感和社會認同感,進而影響了其工作熱情度,產生了職業倦怠等心理疲勞問題[6]。高校學報青年編輯是高校學報學術質量的把關者,同時也是反對學術不端、實現期刊數字化轉型,提高高校學術影響力的主力軍,這種職業邊緣化特征而誘發的消極被動心理導致一些青年編輯的不作為。比如在組稿審稿過程中,過重依賴外部專家;不愿投入額外的精力去學習新技能,只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等。雖然這種模式減少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自身的工作量,但也不斷弱化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能動性和成長機會,進一步加劇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被邊緣化的程度。

二 阻礙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的因素

(一)相關政策制度不利于編輯職業發展

高校學報編輯部一般是高校的一個部門,在編制和級別上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有的期刊社是和職能部門或二級學院等同,部分高校學報則掛靠在科研處、圖書館等部門,因此,高校學報對所在學校有較強的依附性,這就導致了在崗位設置、青年編輯人員績效考核、職位晉升和職稱評審等方面均存在著受輕視和非專業化的傾向[7]。高校對人員的考核指標設置和評價體系等與編輯的工作屬性和工作特征存在較大差異或不適應性,因此導致青年編輯人員的職業發展受到制約或誤導。高等學校的評價體系更傾向于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高校學報以及青年編輯人員通常受到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說學校雖然重視期刊但是不重視期刊的編輯人員。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自身的考評體系無法實現激勵相容,青年編輯個體職業或經濟利益訴求無法與高校學報的高質量發展掛鉤,僅僅依靠事業編制等維持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參與約束,從而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職業發展受限。同時,高校學報編輯崗位的工作特點既不同于專業教師,又與社會化的出版傳媒機構編輯不同,其工作以及核心能力要求具備跨學科及綜合性。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作為少數群體和弱勢群體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在職稱晉升上成為高校以及新聞出版系列職稱政策改革的犧牲品——政策的變動往往忽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群體的利益訴求。

(二)人員構成多元且觀念存在偏差

學術期刊編輯是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因此,人員構成是影響學術期刊質量的關鍵。如果按照學術期刊的特征和需求,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應該是科班出身的專業編輯,但是,現實中很多高校學報編輯部的青年編輯人員通常是從校內教學科研人員或行政教輔人員調崗而來,甚至部分高校學報成為學校解決引進高層次人才家屬工作的主要部門。另外,由于職位晉升、職稱評聘以及經濟收入等受限制,科班出身的專業技術人員或青年博士一般不愿意從事學報編輯工作,因此,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來源呈現了依附性以及邊緣化,這也進一步影響高校學報建設質量和影響力提升,形成惡性循環,降低了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的吸引力。由于高校學報編輯工作激勵制度無法實現個體和組織的激勵相容,即使刊物質量提高了,編輯人員也沒有得到對應的回報,從個體理性出發,高校學報現有青年編輯人員因無法在工作中實現自身激勵的相容性,往往把時間和精力進行重新分配,職業上升的天花板迫使他們選擇只投入部分精力在學報編輯工作上,長期形成了個體對工作的態度偏差。人員來源受限加上長期工作觀念偏差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和情緒壓力,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工作投入度。

(三)工作貢獻受認可程度較低

編輯工作具有服務性特征,被形容為“替他人作嫁衣”。在高校評價系統中,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是中心,標志性科研成果、國家級人才、國際化以及本碩博人才培養質量容易通過量化指標呈現出來,而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夠量化的方面較少,且其工作對所在高校的貢獻顯示度也較低,這就導致高校內部乃至社會對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貢獻度認識不清且認可度也較低[8]。一方面,高校內部以及社會認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主要是收稿、校對、編排等,認為這些工作缺乏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如果高校學報沒有進入C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序列,高校內部甚至認為學報可有可無,這進一步加重了社會對高校學報的誤解,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自身對工作的認可度也降低了,更加無法實現自身在工作中的激勵相容。即使高校學報進入了C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序列,也會受制于其對所在學校的依附關系,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將期刊質量提升的結果與編輯人員的激勵掛鉤,辦刊經費匱乏并嚴禁用于對編輯的培養和激勵。從學術期刊的發展和影響來看,高質量的高校學報應該是所在高校的學術陣地,也是提升高校影響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不僅僅是編排和校對等,更重要的是對學科領域前沿的把握,同時從學術上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情境與中國特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為國家和民族復興,著力夯實“四個自信”的理論基礎,這些任務對青年編輯人員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其工作理應受到更多重視,激勵晉升以及經費支持等方面應體現出激勵相容,才能夠增強崗位吸引力以及現有青年編輯的工作積極性。

(四)現代信息技術使編輯角色功能弱化

學術期刊的評價主要在于其發表論文的影響力,具體體現在發表論文的引用率、轉載率、下載率等方面,傳統的期刊出版傳播模式下,青年編輯在組稿、審稿、文獻信息處理以及出版發行等環節處于中堅力量,但是信息網絡技術應用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正不斷弱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角色功能,進一步降低了編輯工作給青年編輯人員帶來的效用,降低了編輯工作和制度體系的激勵相容效果。

首先,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學術共同體的建設,大部分高校學報都在建設或使用網絡投稿和審稿系統,這雖然有利于整個編審流程的優化,但是大部分期刊過多依賴于外部審稿專家,并且對外部審稿專家缺乏合理的評價和篩選體系,從而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重要性降低,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報的刊文質量。

其次,高校學報對所在高校的依附關系導致人情稿和關系稿較多,這種干涉給青年編輯造成了較大的精神壓力和工作障礙,面對這種兩難窘境,青年編輯人員既要考慮到刊文質量與影響因子,又要被迫協調各種關系和領導安排,在選題設計、欄目編排、刊期時間等關鍵環節時常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為了提高論文質量,在面對各種關系論文的同時,青年編輯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審閱論文的缺陷與不足,就其中意見與作者反復溝通,甚至青年編輯人員自身就扮演了免費的審稿人和修改者,這不僅弱化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角色功能,而且導致工作倦怠感的產生和工作吸引力的降低。

最后,高校學報通常是綜合性期刊,涉及學科領域較多,編輯工作本身就對青年編輯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欄目的編輯通常需要掌握數個領域的前沿進展,增加了工作難度,也占用了自身的學術研究時間,降低了他們自身在專業領域的學術領先性,這種惡性循環導致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專業角色弱化,工作地位降低,從而進一步弱化了其工作的激勵相容性。

三 基于激勵相容的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

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的激勵相容是實現個體利益訴求和學報高質量發展的統一,青年編輯在追求個體職業發展前途和個人價值的同時,實現高校學報的質量提升和影響力擴大。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中的激勵相容設計主要體現在崗位設置、政策制度、個體素養以及文化觀念等四個方面,只有同步推進,才能實現青年編輯個人成長與高校學報質量提升的良性互動。

(一)政策制度的激勵相容

高校應調整思路,在雙一流建設以及雙萬計劃實施過程中,把高校學報作為重要陣地和抓手之一,在崗位設置上納入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之中。高校應關注學報編輯部建設,從崗位級別到崗位人員配備以及崗位職業和崗位績效等方面不斷完善并提升高校學報編輯部的地位和影響,這樣才能吸引高素質專業化編輯人才,形成一個高效的編輯團隊,從而為高校學報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首先,高校應把學報編輯部的行政級別和專業院系平行一致,并根據高校學報的影響和版面等進行崗位設計,配備足夠數量并且結構合理的專業編輯隊伍,同時給予合理的經費支持,促進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與外聘專家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為高校學報的建設以及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快速成長提供機會[9]。其次,高校應完善學報崗位分類體系并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和晉升通道。高校學報通常分為多個學科欄目,為打造精品期刊,部分高校通常在自己主辦的學報版面設置中含有自身的取向,尤其是在人員和經費配置中的體現更加明顯。因此,高校學報也要梳理和總結學報內部的崗位分類和崗位職責說明,明確不同崗位不同類別學報青年編輯人員在考核體系、考核程序以及考核依據等方面的差異,逐漸形成明確的崗位分類體系,為學報青年編輯人員提供清晰的工作動力依據和職業生涯規劃,促進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崗位激勵相容。

(二)社會及管理機構的激勵相容

政策制度是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激勵相容的軟性條件,同時也是影響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以及工作動力的最直接因素。據統計,81.82%的高校青年編輯認為激勵編輯長期從事編輯職業最有效的措施是解決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10]。應呼吁國家人力資源和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在職稱評審條件上關注考慮高校學報編輯的工作內容與身份性質,給予他們申報編輯出版業職稱的途徑和公平制度,不對高校學報編輯設置額外的門檻。在明確高校學報崗位設置以及崗位體系的基礎上,高校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學報編輯部內部應逐漸形成良性互動的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制度,激勵體系體現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職業訴求和學報整體發展的關聯性,從而實現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政策制度激勵相容。首先,高校在把學報編輯部納入學科建設之中的同時,給予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在政策制度上不斷實現學科建設與學報發展的融合,實現青年編輯與所在高校相關學科的深入結合,在為高校相關學科提供支撐的同時,也促進青年編輯學術水平不斷提升。其次,在各類課題資助和職稱評聘中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提供更多的機會,把青年編輯相關課題以及職稱評聘作為制度化和常規化政策體系,重點資助青年編輯人員在自身學術領域以及學報編輯領域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不斷提高青年編輯人員的學術影響力和學術引領度,在高校職稱評聘中要形成學報青年編輯人員職稱晉升指標的單列,因為考核性質和側重點的差異,應制度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稱評聘體系。最后,在職業待遇上應充分體現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貢獻度,從制度建設上不斷規范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評優評先以及薪酬待遇,實現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和本校專業學院青年教師待遇的同等對待,根據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貢獻和學術水平納入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骨干的培養序列,同時根據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的環節,不斷量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工作,形成科學并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體系。

(三)崗位設置的激勵相容

個體素養和職業能力是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實現編輯工作激勵相容的內在因素,也是促進個體工作獲得感和個體工作貢獻度融合的關鍵。青年編輯人員的職業認同以及個體業務能力提升是相輔相成的,青年編輯自身素養和能力的提升為高校學報選稿把關提供基礎,同時高校學報質量的提升也為青年編輯提供了成長環境和成長平臺,從而有利于實現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個體素養激勵相容。首先,高校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學報編輯部內部應鼓勵青年編輯人員參加相關領域的職業學習,支持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積極參加相關學科領域的學術會議,為他們的個體素養和業務能力提升提供外部條件[11]。其次,不斷強化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的角色意識,通過對編輯工作的認同感提升,增強青年編輯的責任感,通過各類學習和期刊編輯工作交流,讓高校學報青年編輯人員充分認識到編輯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提升他們工作中的獲得感,使其逐步認同編輯工作在學報發展中的主體作用以及主導作用,在選稿、審稿、編輯、溝通等方面設法排除外界干擾,發揮青年編輯的主體作用,把選稿責任、職業成長、職業收益和青年編輯的工作獲得感和工作主動性融為一體,促進個體成長與學報發展的激勵相容。最后,要加強青年編輯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政治理論學習和職業重點學習,為青年編輯的職業素養提升提供更系統的平臺,不斷提高青年編輯的工作責任感和職業成就感,從而塑造良好的成長機會,促進個體素養和業務素質提升。

(四)個體素養提升激勵相容

新聞出版管理單位、期刊編輯學術共同體、高校內部管理體系以及社會對高校學報的評價和觀念是影響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職業發展的外部重要因素。在優化硬件、軟件和內部體系的基礎上,同樣需要外部提升對于高校學報及青年編輯的評價和觀念認同,這是實現青年編輯成長與高校學報發展激勵相容的關鍵。

首先,期刊編輯學術共同體對高校學報的認同感提升是決定高校學報發展以及高校學報青年編輯成長的核心因素。專業性期刊一般都有固定的編審、讀者、投稿人等,具有完整的流程,并且權威性專業性期刊往往成為專業學術共同體的核心依據,而高校學報一般為綜合性期刊,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很難像專業性期刊一樣被學術共同體認可,因此,高校學報應結合自己所在高校的學科發展和學術研究,探索名刊名欄建設,不斷提升期刊編輯學術共同體的認可度,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融入學術共同體提供通道。

其次,高校內部管理體系對高校學報及青年編輯的認可度提升和觀念改變也是實現青年編輯職業激勵相容的關鍵。在學術資源稀缺的當下,結合提升期刊國內外影響力建設的大背景,在高校系統內部需要與時俱進地提高學報的地位,人員、資源和經費予以傾斜,逐步消除高校學報的依附性和被動性,把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納入學科建設體系,在提升青年編輯學術水平的同時,為高校學報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基礎。

最后,優化社會對高校學報的評價和觀念,在宣傳和引導上,明確高校學報的地位和影響力以及對所在學校學科建設的重要性,提升高校學報地位的同時,也提升了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地位,同時,要不斷完善高校學報自身的評價體系和學術共同體建設,根據高校學報的特征,形成高校學報獨有的評價體系,通過學報共同體建設引導高校學報良性發展,為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職業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注釋:

①高校學報的主編或副主編等職位,大多由具有教授職稱的學者擔任,因此他們的收入分配定位明確。

猜你喜歡
學報期刊人員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致敬學報40年
期刊問答
讓刑滿釋放人員找到家的感覺
不得與工會組織任職期內人員解除勞動合同
學報簡介
學報簡介
急救人員已身心俱疲
《深空探測學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