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的現實困境與解決策略

2024-01-22 21:55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教師職業思政職業

高 靜 毅

(首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089)

發展需求是人比較高級的需求,職業發展關乎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當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職業發展中存在教學、科研、認同三大現實困境,這些困惑在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立足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和理論研究實際,對其職業發展的困境、原因及走出困境的路徑進行探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發展的“三重”困境

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推動下,我國高校思政課的建設發展有著充實的條件保障,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也有著很好的時代際遇,然而在多種現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發展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境,客觀認識這些困境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一)教學方面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面臨著比一般課程教學更為復雜的矛盾關系,在教師教學技能、教學藝術、教學水平、教學紀律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關鍵還在于“解惑”,解大學生學習之惑、生活之惑、工作之惑、情感之惑、價值之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使思政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承受著較大的壓力。整體上看,思政課教師教學困境及其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重教學原則之間的平衡問題。作為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課程實踐形式,思政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要遵循多重原則。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通俗性和理論性的關系,既確保大部分學生聽得懂、喜歡聽,又能給那些想深入、善思索的學生提供理論學習和思考空間;既要理直氣壯地闡釋和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又要避免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限制學生自由思考能力;既要對教學全過程實施監管,又要確保不因維護課堂秩序而分散教學時間和師生精力,在多重教學原則的適用、平衡和融合方面做出努力。二是多樣教學方式的協同問題。當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選擇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效益問題,主要指“微課”等新興的線上教學方式的實際效益問題?!盎ヂ摼W+思政”等線上教學的便捷性毋庸置疑,然而面對網上課程的學習進度隨著“考試周”而暴增的現象,有的思政課教師不僅感慨道:“突增猛減的數據能不能作為網課有效性的支撐有待驗證”,部分大學生“趕任務”式地完成線上課程是教學方式本身的問題,還是另有其因?線上教學的監督和管理、質量和效益如何保證?這些都是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實際難題。事實上,無論新興教學形式的勢頭多么強勁,高校思政課傳統課堂教學都是不能被替代的,這就存在一個傳統教學方式和新興教學方式之間的協同問題,如果這方面處理不妥,思政課教師便會產生雙重教學壓力。三是多元教學理念的融合問題。思政課的教學理念不可能是單一的,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知識理念借鑒,這些學科對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盡相同,如教育學強調教學價值中立,思想政治教育則強調思想引導的紀律性、政治性、理論性,心理學強調學生知識接受和認知發展的心理邏輯等。思政課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吸收、借鑒、融合不同學科有利于社會主義人才政治素養培育的內容,融合多元教育理念開展教學。

(二)科研方面

對于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而言,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教學為科研提供基礎素材和問題方向,科研為教學提供學理支撐。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科研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下:第一,科研選題的學科歸屬與教學實踐的對應問題。據了解,當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背景覆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其下屬二級學科專業,以及歷史學、哲學、法學、教育學、倫理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專業,思政課教師從事的科研活動往往圍繞其專業開展,因此難免出現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對接不暢的問題。為有效增強理論研究對教學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減輕自身科研壓力,思政課教師要善于以“已積累成果和提升能力為落腳點,關注熱點前沿,著眼問題探討,持續深耕,善于規劃積累整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實現成果的轉化推廣”[1]。第二,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問題。思政課教學做的是思想引導和理論教育工作,其研究成果很難直接轉化為可推廣、能應用的實踐模型,從思想或理論成型到推廣應用,仍需一定的時間做轉化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之間的驗證、互動和支撐具有延遲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和科研積極性,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還容易制約理論研究對教學的引領力和支撐力,影響思政課教師樹立學術自信。

(三)職業認同方面

根據主體的不同,可將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分為自我認同、學生認同、同行認同、社會認同四類,不同主體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職業的評價依據不同,但整體來講,各類主體對思政課教師的認同所產生的影響或積極鼓勵、或消極挫敗是一樣的。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發現,“學生參與度較低,課堂發言不積極,課下作業存在應付心理”,這些很影響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有的教師感慨:“與其他專業課教師相比,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是比較低的”;有的教師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雖開辟線上教學渠道,開發了一些教學APP,但是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講,反而加重了教學負擔”;在有的專業課教師眼中,思政課教師就是照本宣科的機械性勞動,相反還享受著國家政策的重點支持;在有的學生眼里,思政課教師講的都是“大道理”,與自身實際無關,期末考試只需要背誦識記即可,無需深入理解。筆者曾面向全國34所高校進行調研發現,大學生認為思政課講授的內容和自己“無關”,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沒有用”,是影響他們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實上,以上這些問題中有很多不是針對思政課教師而是針對理論學習、課堂教學、課程考核的,但這些日積月累的誤解和負面信息卻嚴重影響著思政課教師的自我認同、學生認同、同行認同和社會認同。有學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雖然是師生公認的最辛苦的一個群體,但也是在大家眼里‘最沒有作為’的一個群體”[2],這正是這一問題的現實表現。此外,在思政課教師職業認同方面還存在社會認同夸張化的問題,部分社會成員對思政課教師的評價往往建立在不切實際的預期上,所謂“不切實際的預期”指的是思政課教師既然是做學生的思想引導和道德教育工作,就要對學生的一切思想認識、道德品質、政治素養等問題負責,一旦這些方面出現問題,就全盤否定思政課教師的勞動,這種觀點和做法是思政課教師社會認同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對于思政課教師這一職業,過分夸大或完全抹去其價值和作用的評價都是不切合實際的,容易導致思政課教師職業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降低,給思政課教師的實際工作帶來“不能承受之重”。

二 以準確的身份定位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追求

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身份是人民教師,學科和專業的特殊性又賦予這一群體更多的“身份”。習近平強調:“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盵3]這為精準定位思政課教師的多重身份提供了根本遵循。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全面理解這些“身份”,自覺向著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努力,是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的關鍵。

(一)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對于思政課來講,馬克思主義既是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作為設計者和實施者,思政課教師應成為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表率,要自覺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一方面,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實踐性決定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停在口頭說說就可以的,而是從實踐中來,用以指導實踐,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檢驗的理論,因此,檢驗一個人是否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不能只是“聽其言”,更重要的是“觀其行”。我們常說,理論指導實踐,從這一意義上去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可見的,思政課教師是否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程度如何,必然體現在其生活、工作、學習的言行舉止中,且通過不同形式、以不同程度影響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師只有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才能在課堂內外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真教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這是由大學生思想認識形成規律決定的。人的認識往往是從實踐需要出發,在實踐中發展形成的,但理論學習作為認識活動的一種形式,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理論教育,對學生而言這是一個并非直接參與實踐而是通過課堂學習獲得間接經驗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實踐”這一認識的土壤和源泉,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是缺位的,但人的認識形成規律又要求個體到實踐中去尋找認識的支撐點,這時,大學生往往通過回憶來提取生活、工作、學習中已經形成的實踐經驗,并據此對思政課教師所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檢驗,以確認自己是否真正認同、愿意接受教師所教,這些“實踐記憶”“實踐經驗”中,就包含有思政課教師是否言行一致、是否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身實踐等。在教學中,教師是實踐經驗、人生閱歷、知識水平更高層級的代表,學生最容易把教師當做參照來檢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有用性。一個不相信馬克思主義真理,不堅持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的人,很難教出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學生。

(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和支持者

思政課是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課程實踐形式,是中國共產黨贏得青年的主要陣地,把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政治關口”,思想引導和理論教育規律決定了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發揮主導性作用,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內在地規定了其必須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和支持者[4]。而這一身份又對思政課教師的能力素養提出特殊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盵5]。要想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思政課教師就必須從多方面增強主導意識,提升思想引導和理論教育能力,在課上課下嚴格要求自己,學深悟透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合格宣講者、堅定支持者和積極踐行者,在課上課下、人前人后做大學生為人為學的表率,以身示教,以身示范,引導大學生成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積極擁護者。

(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和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

思政課教師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理論教育的使命,也自然地也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诖?要從以下幾個角度精準把握思政課教師的身份和任務。

首先,思政課教師不同于一般專業課教師。如果說一般專業課教師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使學生成為“某種人”,那么思政課教師則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學生成為“人”,不同的教學任務從使命擔當上將思政課教師與其他專業課教師區別開來,不同的使命擔當又決定了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素養上的特殊性,對此,我們在前文中已進行論述,在此不做贅述。思政課教師只有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身份和使命的特殊性,才能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運用專業思維、展現學科魅力,賦予教學以更強的理論性和思想性。

其次,思政課教師與黨政機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同。雖然同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和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但思政課教師面對的是青年學生。青年學生與社會大眾的知識水平、接受習慣、思維方式、求知欲望有著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思政課教師是面對高知群體的傳播者,在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和先進思想文化時,不僅要注重正面宣傳、鼓舞號召,還要立足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在知識體系解構與重構上下功夫。如果說黨政機關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重在利用傳播規律,以鼓動宣傳號召的形式營造濃厚氛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者、支持者和擁護者;那么,思政課教師則重在從學理上、邏輯上深入闡釋,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先進思想的傳承者、支持者和傳播者。

最后,思政課教師不同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課教師是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和思想引導的專門工作人員,與黨委、團委、學工部的政工干部不同。思政課教師主要通過春風化雨、和風化雨的教育方式實現工作價值,要求更高的學理性和邏輯性,強調以理服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主要依據制度、規章、政策進行管理,要求更強的號召力,強調以規導人。思政課教師要立足教學本職,拓展專業能力,更好地服務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四)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和引領,主要體現在為大學生成長發展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提供正確的價值指引。我們常說“思想決定行為”“思路決定出路”,大學生能否在高等教育階段形成理性平和的思維方式和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在個人成長和貢獻社會中形成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積極擁護和堅定支持,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和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直接影響其一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青年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青年學生的思想認知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但他們善于、樂于、敢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強的優點。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3],這就為思政課教師體認使命擔當提供了重要指引。思政課教師要從人的發展全過程中把握青年學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形成規律,更要從青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認清自身角色和使命擔當。

三 以教學與科研的互動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發展

教學與科研是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的“兩條腿”,這是建立在教學與科研良性互動的基礎之上。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主要體現在從教學中尋找科研生長點和從科研中尋找學術支撐。思政課教師要在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中,尋找職業發展動能。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科研提供“源頭活水”

公共必修課程的性質決定了思政課教師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于教學,他們對學生思想熱點、價值困惑點、理論學習難點較為熟悉,從而為學術研究儲備了豐富素材。在教學與科研并重,教學任務并無減輕的背景下,從教學中尋找科研素材,發現科研問題、科研方向和科研生長點,是思政課教師協調教學與科研,實現職業全面發展的鑰匙。一方面,教學面向不同學生的不同思想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靈活性,教學過程雖是可設計的,但卻是不可預測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使教學成為思政課教師學術研究靈感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學術研究的目的是指導實踐。思政課教師的學術研究必將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作用于教學,從這一意義上講,教學質量和效果本身即是對教師學術成果質量和轉化效能的驗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思政課教師調整學術研究的方向和側重點、推進教研成果的實際轉化提供了現實依據。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為教學提供學理支撐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主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的思想認識理論問題,思政課教學主要解決操作層面的問題。革命導師列寧曾講:“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盵6]思政課教學作為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同樣需要理論的指導和支撐。除馬克思主義理論外,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都為其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了知識借鑒;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對規律性問題的認識,為思政課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強了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水平。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思政課教學研究有利于撥開思政課教師理論上和思想上的困惑,為嚴格遵守課堂紀律,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形成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熱愛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學術研究以其嚴密的邏輯性,對思政課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判和研究,對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提供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思政課教學影響實時性的缺陷。從一定程度上講,思政課教學影響有“覆水難收”的效果,這就要求在開展思政課教學活動之前,必須對教學內容反復論證和驗證,這也正是黨和國家反復強調“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的原因所在,思政課教學研究以其嚴密的邏輯論證和教學實踐形成互補,確保了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三)在教學與科研的平衡中實現全面發展

在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中提升自我是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的根本路徑。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教學與科研的平衡不僅是合理的時間分配和恰當的精力投入,更重要的是教學思維與科研思維的融合。教學思維與科研思維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政課教師以學科理論為引領,加強思政課教學研究,運用批判性、建設性、探究性思維去設計教學方案,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專業性、科學性、規范性,同時,以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規范教學行為,形成教研、教學一體化推進的自覺和習慣。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立足教學實踐,堅持問題導向和實踐導向開展相關學術研究,使學術研究更接地氣、更具生命力。只有基于教學與科研的平衡,思政課教師才能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充分展現專業能力、釋放職業魅力,彰顯職業價值,實現全面發展。

四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是影響思政課教師職業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激發思政課教師職業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因素,要從內部、外部兩個方面,積極優化思政課教師的工作條件、環境和狀態,為其職業認同感的提升提供有利的、全面的保障。

(一)以良好的制度和環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社會認同

當前,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給予傾斜。然而,如何從心理上、情感上增強全社會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認同,仍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中持續探索。制度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毋庸置疑,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社會認同,依然要充分發揮制度的優勢,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以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化和思政課教師管理的專業化贏得社會公眾對思政課教師的尊重和贊賞,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社會認同。

(二)以健康的職業心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自我認同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帕森斯指出,人們是在選擇職業,而不是在找工作,尋找職業時,人們會更加關注個人與職業兩方面的相互匹配程度。思政課教師健康職業心理的形成,起步于高等院校師范生培養期間的職業心理教育和培養,貫穿于思政課教師職業成長發展的全過程。健康的職業心理是思政課教師由內而外地認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所研究的專業、所教授的內容的基本前提,是思政課教師職業自信和職業認同形成和增強的源頭。為此,國家相關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應加強關注和研究思政課教師的思想和心理問題,通過合適的途徑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篩查和教育,引導他們形成對教師職業的強烈認同和堅定自信、形成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認知,形成對大學生的關心和熱愛,把職業行為規范轉化為個人的行為習慣,把師德師風建設標準轉化為個人的道德追求,把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定位從工作轉化為事業和愛好,形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職業個性、職業氣質、職業能力、職業心理,把對外界認同的關注轉移到自我認同上來,從自我認同中增強職業自信和內生動力。

(三)建立健全同行評價機制,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同行認同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同行評價和同行認同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講具有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同行評價中的評價者往往能對被評價者承擔的教學任務、所處的教學情境、處理的教學問題、面對的教學對象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和體會,他們往往能結合多種教學要素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和研究給出相對公正的評價。相對于單純地依據硬性指標和標準而進行的評價而言,同行評價更能兼顧思政課教學的特殊性,思政課教師也能在評價同行和被同行評價的過程中,準確地判斷職業發展差距,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有參照地規劃職業發展目標,探索職業發展路徑。因此,同行評價的結果往往在行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說服力,對思政課教師的成就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評價多以上級評價為主,同行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所占分量較輕,應適當加重同行評價的權重,科學研究和制定同行評價標準及指標,為專業眼光審視和評價專業行為創造良好的條件,增強思政課教師的同行認同。如,各級各類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或馬列主義教研部可通過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使同一教研室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評課,確保思政課教師教學科研互評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在協同合作和互相磨合中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同行認同。

(四)以教師教學勞動的公開,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生認同

相對于輔導員和專業課教師而言,思政課教師與大學生的交流機會和時間相對較少,導致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臺前幕后”了解不夠,許多學生僅看到教師課上的辛苦,卻不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講意味著什么,不明白一次次教學活動背后所蘊藏的汗水和勞動,這一現象直接導致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師勞動成果的“不理解”甚至“不尊重”,影響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師的認同感。為破解這一現實問題,思政課教師可邀請部分學生參與備課,使大學生直接體悟思政課教學準備的艱辛和教學設計的特殊用意,馬克思主義學院或馬列教學部可嘗試以合適的形式向大學生公開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辛苦勞動的過程、成果以及臺前幕后的艱辛,這些舉措和行為旨在引導大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教師勞動的艱辛,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大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大學生通過備課等環節實現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了解思政課教師的工作,尊重他們的勞動,由內而外地提高教學積極性和參與度,從內心深處端正評教態度,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評教隨意化的現象,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學生認同。

猜你喜歡
教師職業思政職業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職業寫作
我愛的職業
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素養的思考
幼兒園新任教師職業適應問題研究
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調查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