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創新模式研究

2024-01-22 17:27陳翠蓉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治理模式創新路徑

陳翠蓉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基層黨建以及社區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強調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農村社區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實踐,是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重要探索。結合福建近鄰黨建工作推動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實踐經驗,探索當前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創新的一個新方向,對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治理的創新路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通過完善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推進農村社區治理多元化,創新農村社區服務體制,建設農村社區支持保障機制,促進新型農村社區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近鄰黨建;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模式;創新路徑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根基,健全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著力點。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近年來各地產生了一大批單村改建、整村合并、多村融合形成的新型農村社區,對傳統的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農村社區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成效影響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進程。而當前新型農村社區治理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社區管理相對混亂、公共服務不足、資源短缺、認知落后等問題,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的“遠親不如近鄰”重要理念,近年來,福建省出臺《關于推進近鄰黨建工作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若干措施》,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黨組織延伸到小區、街巷,以緊密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居民、居民與居民的聯結為著力點,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整合人、事、地、物、情等治理要素,更好服務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家門口的難點堵點問題,打造“無事常聯系、有事共商量、鄰里一家親”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機制。

福建省各地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時對社區工作提出的“三個如何”重要指示要求,探索區域性黨建聯盟,建立黨組織引領下的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積累了近鄰黨建工作推動基層社區治理(包括新型農村社區)的實踐經驗。例如福州市鼓樓區,以基層治理專家委員會、基層治理市民委員會以及法務特派員機制為抓手,持續深化拓展“居民懇談日”“參與式預算”“顧問團”“律師進社區”等基層治理經驗做法;福清市以黨建聯建推動資源整合,成立一批離退休干部黨員黨建工作室,其中包括多個村級工作室;廈門市以“多元共享”的近鄰黨建工作模式助力社區基層綜合治理;晉江市設立“黨建+”鄰里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三明市大田縣將黨組織鏈條從社區延伸到小區、樓棟,形成“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寧德市把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經驗“移植”到物業管理上,推行社區黨組織領辦物業服務企業等。

一、研究現狀評述

近鄰黨建的特點是通過加強社區居民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推動公民社會的發展,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治和參與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吳瀟強以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探索實行以近鄰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的模式,提出近鄰黨建是福建省有特色的城市黨建工作品牌和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黃昊峰認為作為一種新型治理模式,近鄰黨建能有效構建完備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打造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良好治理格局,實現治理方式的創新升級。陳俊等認為通過基層黨建引領農村建設工作,已經成為當前農村社區治理創新的一個新方向。帥珊珊等認為近鄰黨建是有效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治理形式,其不僅在制度優勢和技術供給的推動下發揮作用,也包含運用情感治理理念營造黨組織與居民群眾“一家親”的社區氛圍。吳文昭等基于對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近鄰黨建模式創新實踐的分析,提出協同治理視閾下進一步推進近鄰黨建的路徑。李鳳嬌認為黨是社區治理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主體,指出目前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融合意識相對薄弱、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相對單一、制度障礙阻礙引領機制的運行、整合社區治理資源的力度有待加強等困境。韓冬雪等提出用“聯合黨建”與“三社聯動”科學對接的社區復合治理結構的存在證明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合理性。鄭欣分析了近鄰黨建與社會工作融合的可行性。王凌宇等基于公共空間視角,對近鄰黨建引領社區多元共治的機制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發展道路、推動中國農村現代化和構建和諧穩定社會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從研究總體情況來看,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研究作為近幾年的熱點研究話題,雖然學者們通過不同視角對理論邏輯、機制與路徑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總體上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多數學者將黨建引領的研究重心放在城市社區,作為脫貧攻堅戰中的堅實堡壘,對新型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在治理中的研究相對較少。在當前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面對當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治理難題和挑戰,關注近鄰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作用機制和創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激發農村內部治理中各種要素活力來推動農村基層治理創新,將農村的黨建與鄉村振興高效融合,提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是研究的重要領域。

二、新型農村社區發展近鄰黨建的必要性和現實要求

近鄰黨建作為基層黨建的一種新型模式,以其高效的組織形式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推廣。在當前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新型農村社區必須適應發展趨勢,積極推進近鄰黨建工作,以此來提高基層黨組織的陣地作用,有效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的創新發展,實現全面振興。本文從順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趨勢來闡述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村社區發展近鄰黨建的必要性。

(一)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心化、單一化、集中化的組織模式與社會發展需求不再相適應。為了更好地實現社區治理現代化,需要推行常態化、平均化、流程化、公開化和集中化“五化”社區治理模式。近鄰黨建主張“從人出發”,實現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以便讓黨員同志真正地在社區中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整合各方面資源,在常態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

(二)鄉村治理更加民主化

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必須堅持民主、依法、服務的原則,推進鄉村治理向民主化的方向發展。近鄰黨建由組織架構到工作方法,均強調黨員同志“以人為本,靈活多樣”,既滿足了民意的表達,又可以促進信息共享和民主決策。在形成社區決策時,不同的黨員可以互相交流,不同的意見也可以相互傾聽,利用黨員們的優勢和特點,實現基層治理和資源調配的更加民主化。

(三)促進城鄉社區互聯互通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趨勢傾向于對信息技術的快速應用。近鄰黨建通過使用數字技術來完成社區信息的自由共享、工作的優化調度,以此提高社區治理的通過率和決策質量,實現社會資源的平衡配置與合理利用,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城鄉社區的協同和互聯互通。

三、近鄰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路徑

近年來,近鄰黨建在新型農村社區治理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治理的有效路徑。但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近鄰黨建引領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模式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近鄰黨建宣傳氛圍不夠濃厚,基層觀念認識不到位;二是存在形式主義、辦事不夠實現象;三是制度安排不完善,工作機制不健全;四是群眾主體性作用發揮不明顯,參與力度不夠。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公眾需求更加廣泛多樣,這對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完善新型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

新型農村社區的黨組織建設是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近鄰黨建強調“近”,要強化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的功能,構建基層管理網絡,探索社區內組建基層黨組織,規劃和實施屬地治理,構建從基層黨組織到社區管理的多級網絡體系,從而密切新型農村社區黨組織與居民之間的聯系,擴大社區黨建工作的覆蓋面和服務范圍,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近鄰黨建鼓勵、支持和引導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要著重優化黨組織結構和職能定位,激發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組織管理和思想引領,確保黨組織在新型農村社區治理中的領導地位。

(二)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多元化

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治理的多元參與是實現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關鍵。一方面,近鄰黨建要通過鼓勵黨員、居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工作和治理,實現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治理的多元化,提高社區管理質量。另一方面,要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如社區衛生、文化活動、社區治安等方面的公共事務,增強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社區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依法治理。

(三)創新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制

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制創新發展是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基礎。一方面,要不斷推動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和服務標準的建設,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全面協調各類社會資源,滿足社區居民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要通過優秀黨員的入戶服務,為居民提供專門的服務,針對性地解決社區居民所面臨的衛生、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服務居民的能力。

(四)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支持保障機制

新型農村社區支持保障機制的建設是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一方面,通過對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等的倡導,促進各類社會力量的參與,加大資金投入,鼓勵開展各類社會公益事業。另一方面,通過對黨員的培養和識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培養出一支具有專業技術和豐富經驗的隊伍,為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提供保障。

四、結語

作為現代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農村社區對于政權建設和社會治理的穩定運行具有現實意義。近鄰黨建作為一種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模式,強調黨組織的領導和組織優勢,加強黨組織和村民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建立黨建引領的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模式,是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這也需要加強新型農村社區村民的自治和參與意識,建立多元化的治理參與機制,為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創新提供更廣泛的支持和動力,在實現治理創新和促進黨組織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瀟強.淺析近鄰黨建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發揮的作用[J].南方論刊,2021(11):62-63+66.

[2]黃昊峰.“近鄰”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的實踐探索[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22,24(4):40-46.

[3]陳俊,吳文明.基層黨建引領農村社區發展治理創新模式探索[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2,39(6):52-56.

[4]帥姍姍,林源鑫,劉飛翔.“近鄰”黨建基層社區治理的運行機制與路徑研究:基于情感治理的分析框架[J].福建商學院學報,2022(3):80-85+100.

[5]吳文昭,吳珍平.協同治理視閾下近鄰黨建路徑探析:基于云霄縣創新實踐分析[J].龍巖學院學報,2022,40(6):98-103.

[6]陳湘.新型農村社區的表現形態及治理路徑[J].農業經濟,2021(12):49-50.

[7]李鳳嬌.新時代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實踐與思考:以吉木薩爾縣為例[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22(2):68-72.

[8]韓冬雪,李浩.復合制結構:“聯合黨建”與“三社聯動”科學對接[J].理論探索,2017,227(5):35-41.

[9]鄭欣.堅持黨建引領推動“近鄰”黨建與社會工作融合[J].活力,2021(1):48-49.

[10]王凌宇,鄭逸芳,沈光輝.近鄰黨建引領社區多元共治的機制探析:基于公共空間視角[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22(2):87-95.

[11]宋建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路徑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2,39(1):47-51.

猜你喜歡
治理模式創新路徑
深圳市福田區探索城市街道治理新模式
我國高校二級學院治理模式的現狀及問題探討
農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場經濟體制下住宅小區治理模式的研究
極致新聞:回歸受眾本位的創新路徑
淺談高校資產經營公司規范治理模式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城市濕地公園可持續發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