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

2024-01-23 03:20陳勝軍夏晶張建標黃志華錢輝
江西農業 2023年24期
關鍵詞:秧田秧苗高產

陳勝軍,夏晶,張建標,黃志華,錢輝

(江西省紅壤及種質資源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

對水稻進行綜合分析能夠得知,其本質上屬于當前社會我國所栽種的主要經濟農作物之一,通過提升水稻產量能夠在充分確保我國整體糧食安全性的同時,滿足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糧食的實際需求,并為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最終確保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能夠真正得以實現。在此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水稻產量及質量,相關部門更需在明確水稻高產種植需求的基礎上,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綜合運用起來,進而借助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的有效應用從源頭提高水稻產量。此外,在提升水稻質量方面,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其不僅能夠有效避免病蟲害問題給水稻健康生長帶來負面影響,還可推動水稻高產目標的實現。

1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1 秧苗處理

在水稻栽培過程中,秧苗處理屬于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在落實秧苗處理工作時,工作人員需針對秧苗的健康性進行嚴格把控,并盡可能選擇一些本身具備良好抗旱及抗病害能力的秧苗,從而推動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首先,重點落實水稻品種的選擇工作。通常情況下,水稻品種的不同使得其在品質、生物特性等多個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生長對于水分、溫度等條件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工作人員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應結合地區農業部門推薦及現場栽培條件不斷提升品種選擇的科學性,進而為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1]。此外,在現場栽培條件方面,工作人員需重點分析種植區域土壤的肥力、灌溉條件等多種影響因素,進而充分確保秧苗處理科學性,并借此推動后續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目標的實現。

1.2 育秧

通過育秧工作的有效落實,能夠在有效提升水稻秧苗質量的同時,為后續水稻栽培優質、高產目標的實現提供充分保障。對水稻育秧進行綜合分析則能夠得知,其本質上指的就是通過特殊手段提升秧苗發根能力,并降低水稻植傷率,進而在充分確保秧苗存活率的同時,推動其產量的提升。在此過程中,育秧人員需重點關注以下幾點工作的落實:

首先,在秧田處理方面,需以當地實際狀況為基礎,盡可能選擇一些土壤肥力強、灌溉便利的農田作為秧田,并制定科學的秧田翻耕及底肥施用方案。在對秧田進行翻耕時,工作人員需確保翻耕的平整度,并通過翻耕工作提升秧田各個區域的均勻性。在基肥施用方面,則應針對秧田實際肥力狀況、水稻品種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入分析,從而進一步確?;适┯玫目茖W性、合理性。

其次,在種子處理方面,為進一步確保育秧工作的實際開展效果,工作人員需通過針對優質水稻品種進行科學處理的方式,切實提升種子純度,并借此從本質上確保水稻種子的發芽率與成活率[2]。種子篩選階段,工作人員應將風選、篩選以及比重選等多種方法綜合起來運用。通常情況下,風選、篩選方法相對較為簡單,僅需依靠肉眼及風機便可實現,而比重選方法則要求工作人員在嚴格落實鹽水配置比例的基礎上,通過將水稻種子放入鹽水中的方式,將浮于水面的雜物有效剔除出去,并將水底的種子撈出,借助清水清洗的方式全面提升水稻種子的整體質量。選擇種子后,工作人員則需結合相關要求對種子展開科學的消毒處理,從而促使其病蟲害抵抗能力得以顯著提升。在種子播種前,應將種子進行持續2 ~3 天的晾曬,并對播種時間及播種量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因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而引發水稻栽培質量問題。因此,播種階段,工作人員需做好天氣、溫度以及育秧方法等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盡可能降低播種期各類影響因素給育秧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后,在育秧方面,隨著水稻品種的不斷發展,育秧方法也愈發多樣化,常用的育秧方法主要可劃分為水育秧法、旱育秧法以及濕潤育秧法等多種不同類型。分開來看,水育秧法的應用通常是以淹水管理工作為主,對秧田進行科學管理并推動育秧工作的落實,通過對這類方法的合理應用能夠借助水層保溫作用降低溫度給秧苗帶來的不良影響,但是,水育秧法在實際應用時卻極易引發土壤氧氣缺失等問題,并導致秧苗地難以扎根土壤?,F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育秧法為旱育秧法,大棚育秧、薄膜育秧等均屬于旱育秧法中的重要內容,這類方法在實際應用時僅需做好土壤保濕工作便可,并且其在抗旱、抗寒等多個方面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應用優勢,旱育秧法在育秧工作中的合理應用從本質上推動了育秧工作目標的實現。此外,為有效避免種子出現悶死、旱死等不良現象,還需嚴格控制播種深度,并針對氣溫、地溫等因素進行科學把控,盡可能避免種子生長過程中出現上述不良現象[3]。另外,為有效應對病害問題,工作人員還應在不斷提升秧田灌溉科學性的同時,強化秧田管理力度,并借助硫酸銅溶液等藥劑的合理運用,全面應對育秧階段出現的死苗及立枯病等諸多問題,進而實現良好的育秧效果。

1.3 移栽

水稻栽培過程中,通過移栽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從本質上應對因秧苗自身密度過大而引發的各類問題,并有效提升秧苗根系的生長效率,進而為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應用移栽技術時,工作人員需明確秧苗適宜移栽的時期。通常情況下,旱育秧苗的移栽應在中苗葉齡為3.1 ~3.5 葉、大苗葉齡為4.1 ~4.5 葉階段進行,進行插秧操作前,則應嚴格落實秧田水深方面的控制工作,將水深控制在1 厘米左右,從而全面避免因秧田水深過淺或過深而引發的諸多問題。在插秧深度方面,則應將其深度嚴格控制在2 厘米上下,進而有效預防秧苗出現散苗等問題。此外,在應用移栽技術時,移栽密度的控制尤為重要,因此,工作人員需結合秧田肥力狀況、秧苗素質以及品種等因素確定并控制好移栽密度,從而在充分確保秧苗移栽合理性的基礎上提升移栽質量,最終為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提供充分保障。

1.4 肥水管理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在水稻栽培中所應用的肥料主要為有機肥,為進一步滿足秧苗生長對于土壤肥力的需求,需將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使用,從而通過為秧苗提供充足養分的方式,推動水稻產量及質量的共同提升[4]。在肥水管理方面,工作人員需在施加底肥后結合水稻實際生長狀況適當追加肥料,在追加肥料時切勿同時進行除草、灌溉等操作,進而避免其他操作活動的開展給追肥效果造成影響。通常情況下,水稻追肥主要可劃分為分蘗肥和穗肥,在進行追肥操作時,工作人員需針對肥料的實際種類以及用量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入分析,從而進一步確保肥料的追施能夠全面滿足水稻生長需求,并推動水稻高產、高質量目標的實現。此外,在水稻灌溉方面,則應以“后水不見前水”這一原則為主,結合水稻不同階段生長需求的不同制定科學的灌溉方案,進而全面提升水稻生長的健康性。

2 病蟲害防治探討

2.1 加強災害風險監測

在運用高產種植技術落實水稻種植活動時,通過開展預測與監測工作,能夠在提升及時發現病蟲害問題的概率的同時,幫助工作人員針對水稻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工作,進而盡可能降低病蟲害問題給水稻健康生長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對水稻病蟲害進行科學預測與監測能夠給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加精準且全面的數據信息,并確保應用的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的針對性能夠從本質上獲得顯著提升,進而全面降低水稻出現病蟲害問題的概率,最終推動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此外,借助預測與監測工作還可促使工作人員在明確水稻品種、栽培方式等內容的基礎上,科學落實水稻病蟲害問題的預測工作,進一步強化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力度,并避免病蟲害問題的擴散,最終實現良好的水稻病蟲害防治目標。

2.2 掌握蟲害防治方法

對水稻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能夠得知,在應對水稻病蟲害問題時,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可劃分為以下幾種不同類型:

2.2.1 物理防治技術

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物理防治指的是借助電流器械、光譜等物理手段消滅水稻中存在的害蟲。常見的物理防治技術通??煞譃闄C械防治與人工防治。分開來看,機械防治是以害蟲本身具有的趨光性為基礎,借助燈光對害蟲進行誘殺,在機械防治方面,測報燈能夠起到良好的蟲害預測效果[5]。機械防治技術的優點是不會對水稻植株造成過多影響,這使得在水稻高產、高質量種植過程中,機械蟲害防治技術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人工防治則是通過栽培管理、除菌以及密植控制等工作的有序落實降低害蟲基數,進而起到良好的蟲害防治效果。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機械防治在蟲害防治方面具有的價值遠高于人工防治,但是機械防治需要依靠相關機械設備,進而使得水稻栽培成本大幅度提升。

2.2.2 生物防治技術

在水稻蟲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指的是通過利用害蟲的天敵起到良好的病蟲害預防與控制效果。在應用生物防治技術時,工作人員首先需明確水稻遭遇害蟲的種類,并借此進一步確保害蟲天敵選擇的科學性,從而降低害蟲的繁殖率。生物防治技術本身環境破壞力度較小,因此其屬于綠色蟲害防治技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2.3 化學防治技術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化學防治技術本質上就是通過對相關化學藥劑的合理應用對水稻生長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進行防治,這類技術應用起來較為簡單且見效快,因此其屬于水稻病蟲害防治中應用頻率較高的防治技術手段。但是,化學防治技術通常無法長期針對水稻病蟲害問題發揮作用,并且在面對大范圍病蟲害問題時,化學防治技術的應用便難以發揮出較好的作用,再加上化學藥物極易在水稻植株中殘留,久而久之害蟲便會產生耐藥性,水稻種植質量也將因此遭受直接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應對水稻病蟲害問題時,應盡可能選擇一些生物制劑替代化學藥劑,并不斷提升藥物使用的針對性,進而全面推動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

2.3 針對性開展重點防治

為進一步提升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工作人員需重點關注以下工作的落實:首先,在水稻病害方面,常見的水稻病害問題有稻瘟病、紋枯病等多種類型,這些病害問題的出現均會給水稻的健康生長發育帶來嚴重影響。為此,在應對稻瘟病時,工作人員應合理運用化學防治方法,通過將75%的三環唑藥劑與水進行混合,并采用1 周噴灑1 次,連續噴灑3 周的方式,對水稻稻瘟病進行有效控制[6]。在開展水稻紋枯病防治工作時,工作人員則應明確此類病害問題發生的原因,通過對土地進行翻耕,將土地中生長的雜草清除出去,再加上配方肥的合理運用,有效防治紋枯病,進而全面確保水稻的健康生長。其次,在蟲害防治方面,水稻常遭受二化螟與稻飛虱等害蟲的影響。在針對這類蟲害問題開展防治工作時,則可使用20%的三唑磷乳油,按照1500 mL/hm2的劑量與水進行配置并噴灑。稻飛虱本身類型相對較多,為有效降低稻飛虱給水稻帶來的負面影響,工作人員可噴灑濃度為40%的樂果乳劑,以殺滅稻飛虱,最終實現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序落實,為水稻高產栽培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產栽培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水稻產量。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其產量的提升在促進社會發展、確保人們生活質量等多個方面均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在此背景下,應重視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在應用高產栽培技術時,工作人員需重點落實水稻品種選擇、肥料施加等工作,從而確保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成效得以充分發揮。此外,為有效應對水稻病蟲害問題,工作人員還需在明確水稻易患病蟲害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防治技術手段,從本質上降低病蟲害問題給水稻健康生長帶來的影響,最終為其高產、優產目標的實現提供充分保障。

猜你喜歡
秧田秧苗高產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應用及對水稻的影響
DA-6對番茄秧苗生長的影響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感懷
農民
秋茬蔬菜高產有妙招
基于Meanshift和Hough變換的秧苗行中心線提取
水稻機插秧育秧須選好秧田
超級雜交稻廣兩優1128高產栽培技術
無公害大蔥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