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分析

2024-01-23 03:20胡小燕
江西農業 2023年24期
關鍵詞:水產品水產養殖戶

胡小燕

(江西省南城縣建昌鎮人民政府,江西 南城 344700)

生態養殖是一種全新的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生態養殖技術,主要就是借助養殖區域的自然循環體系與不同生物的共生互補關系來提升養殖效益,保障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解決傳統水產養殖模式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最大程度上保障水產品的質量,滿足市場的供給需求。因此現代養殖戶要樹立起科學的養殖意識,嚴格按照生態養殖要求開展水產養殖,從而推動現代水產養殖產業的長遠發展,這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增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1 生態養殖及其應用現狀

生態環境安全關乎人們的生存發展質量,因此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環保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養殖這一新型技術手段也隨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生態養殖主要是通過人工措施來模擬與自然界類似的生態環境,在水產養殖中,還可以結合水生生物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以及水生生物對生長環境的需求來具體規劃,模擬生態環境的各個部分,最終為水生生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確保水生生物的健康,且減少藥物使用等。在生態養殖技術的要求下,養殖戶要充分考慮各種品種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市場需求,以及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狀況來選擇養殖品種。另外,養殖環境的選擇也至關重要,良好的養殖環境可以促進水產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同時減少水產養殖活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在選擇養殖環境時,養殖戶需要考慮水源、水質、水溫、水流等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養殖環境進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養殖水產動物時,需要保證水源的清潔和穩定,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河水或湖水。同時,還需要根據不同品種的生態習性,控制水質和水溫,確保水產動物的生長和繁殖。通過采用生態化養殖管理體系,養殖戶可以更好地掌握水產動物的生長規律和生態習性,從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養殖環境,提高養殖效益,最終可以為推動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1]。

就目前來看,傳統水產養殖行業的環境污染現狀已經違背了現代社會綠色發展的要求,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普及程度也不斷提高,但是一些水產養殖戶在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該技術的應用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有的養殖戶受到傳統養殖思想的影響比較大,信奉經驗主義,在養殖期間還是會將大量高蛋白飼料,以及抗生素、消毒劑等藥物投放到池塘等養殖水域,這種落后的喂養方法對水質的破壞比較大,不僅會影響養殖水域,還會影響周圍的水體環境,導致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損害,還有的養殖戶未能充分挖掘生態養殖技術的運用價值,再加上養殖過程中受到養殖區域、設備等硬件條件的影響,最終無法真正地落實生態養殖的相關要求,從而使得養殖質量始終無法提升。因此,就當前來看,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使得水產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水產品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養殖模式下的藥物殘留問題也受到社會的較大關注,因此必須要積極推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讓廣大養殖戶能夠真正從生態系統的構建、養殖環境的創設等多方面出發,為水產養殖生物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便更好地保障水產品的食用安全,這也是推動現代水產養殖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

2 常見的水產生態養殖技術類型

2.1 生態工程技術

生態工程技術主要是通過嚴格的管理流程以及生態管理理念來開展的一種生態養殖管理辦法,其應用過程強調綠色生態,因此非常符合現代綠色發展的要求。在該技術的要求下,生態養殖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生態食物鏈的要求進行布置,并將水體中的生物分為水生生物、綠色生物和白色生物,白色和綠色生物可以為水產品的生長提供食物,種植本地的植物,如三葉草和蘆葦等,可以降低育種成本。該養殖技術比較契合自然生態系統,因此用于養殖環節中能夠為水生動物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保障水體的生態穩定性,這種以食物鏈為基礎的養殖模式還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養殖成本,實現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得[2]。

2.2 循環水式生產生態養殖技術

在水產養殖中可以發現,水體中動物的糞便以及尸體等雜物會在水中沉積,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有機質和微生物會在水中分解,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機物質和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群落會進一步分解水中的氧氣,形成一種耗氧環境。當這種耗氧環境形成后,許多水生生物就會因為缺氧而死亡,從而對水產品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當氣溫和水溫升高時,水中有機質和微生物的分解速度會加快,導致水體中的氧氣含量下降,從而對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水溫的管理至關重要。將原來的存水池塘改造成常規魚池進行存水,減輕對外界水源的依賴和外部環境對水產養殖的不良影響,淘汰受工業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威脅的區域,采用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選擇無公害漁藥和優質飼料,杜絕氯霉素、孔雀石綠、五氯酚鈉等國家禁用漁藥,并從生態養殖技術入手加強疾病預防,減少用藥的頻率,提高水產品品質。在循環水式生產生態養殖技術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發現,通過該項技術可以有效地凈化天然池塘、大型池塘、河流和其他水體中的水,水質情況也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從而可以為水體中的動物提供一個優良的水體環境,并加快其生產速度。

2.3 稻田水產生態養殖技術

稻田水產生態養殖是當前農業生產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應用該項技術可以實現效益雙倍增長。實踐證明,水稻生長能夠改善水質,而魚類生長活動過程中又可以消除田間的害蟲,因此兩者可以實現互利共生。而且稻田魚的市場價格也比較高,養殖效益比較突出。但是這一技術對養殖地域要求較高,僅在一些水稻主產區有著廣泛的應用,大多數地區仍舊是借助一些設備來滿足生態養殖的要求[3]。

3 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要點

3.1 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

對于水體動物來說,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是確保其健康生長的關鍵,因此在生態養殖技術的要求下,還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分析工作,以便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在水產養殖生態系統的構建中,主要是以水產品為主,比如水生綠色植物可以產生氧氣供給水生動物,同時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水質變得更好,水生動物則是通過排放廢物來為水生植物提供養料,從而實現生態循環,讓水生動物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實現健康生長。

3.2 正確選擇水產養殖的種類

正確選擇水產養殖的種類也是生態養殖工作的重要內容,要求相關技術人員結合當地的養殖要求以及市場需求比較和分析養殖類型,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地理環境、水文條件、氣候條件等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再結合水產品的特點、抗病害能力、對環境的適應性等相關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最適合養殖的水產品種類和品種。在確定好整個養殖水域生態的基本形式之后,還需要選擇質量上乘、成活率高的良種幼苗,并加以投放,保證養殖活動的出產率,最終可以有效提高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實現養殖戶增收增效的目標[4]。

3.3 創造優良的養殖環境

養殖環境的創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科學選擇地理位置,可以選擇已有水體或者人工開挖的新池塘,并且要靠近交通要道,便于水產品的日常運輸和銷售,還要做好周邊環境的調研,禁止養殖區域周圍有污染企業和受到污染的土壤等。再就是要精確計算所選擇的池塘或者人工開挖的水體的承載能力,以便確定養殖規模和水域面積。如果是自然水體還需要重視水質的檢測工作,確保水質符合生態養殖的需求[5]。二是要做好水質調節工作,通過水質調節為水產品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而且不同水生生物對水體質量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全面調查養殖對象的養殖要求,在調節的過程中既要模擬自然環境之下的水質特性,又要符合水產品的生活需求,例如在調節過程中可以選擇生物法進行調節,從而實現水質調節目標。再就是可以通過投放菌類或水草類植物來模擬自然環境下的水體水質,關于水草的投放需要注意的是要堅持適度投放的基本要求,應合理選擇水草的種類,還要控制好投放數量,避免水草過度生長,否則極易出現水草消耗水中的氧氣,影響水產品生長的情況。在菌類的投放上則是要考慮菌類對水質及水體含氧量的影響,所選的菌類要與周邊自然環境中的菌類保持一致,并且要對水質進行定期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就需要及時進行相應的調節工作,避免生存環境變化對水產品造成不利的影響。三是要因地制宜,做好對水體環境的控制,水產品養殖一般是在池塘中,池塘屬于死水,因此水體環境的控制也更困難,這就需要養殖戶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并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水質進行動態調整,保證各項數據不出現狀況,從而為水產品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6]。

3.4 合理選擇飼料

在水產品養殖期間,飼料的選擇對其養殖質量也有著直接的影響。按照生態養殖的要求,應該堅持以綠色生態養殖技術為根本,優先選擇綠色環保飼料,尤其是要禁止向飼料當中添加抗生素或人工激素等物質。在飼喂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在池塘中投放相應的綠色環保的生物制劑,如腐植酸等,來提高養殖魚類的肉質。除此以外,還要結合水產品的習性進行有針對性的飼喂,在混養的時候也要結合魚類的習性,比如食量較大的魚類可以產生較多的排泄物和飼料殘渣,這些物質又可以作為雜食性魚類的食物,因此可以將這些魚類混養,這樣的混養方式也能夠減少飼料成本,而且還能夠形成較為穩定的生態系統[7]。

3.5 科學防治疾病

在水產品養殖過程中,病蟲害也比較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會危害水產品的生長發育,降低其商品價值,而且水中病蟲害的傳播更加廣泛,一旦有水生動物發病可能會威脅到一整個池塘的動物,因此必須要做好相關疾病的防治工作。就目前來看,傳統的疫病防治中會大規模地使用抗生素等藥劑,不僅防治效果較差,還會造成藥害,因此應該按照生態養殖技術的要求采用綠色防治方法,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以保障水產品的質量,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要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水環境是一個小生態系統,保持這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保證水體動物健康并減少疾病的關鍵,而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養殖池塘中底質和水質的改良工作。在養殖季節,養殖戶要合理地調控水中的養殖密度,并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調節水質,定期換水或加注清水,保持養殖水體的干凈與穩定,還要視水質變化情況及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水體中的溶解氧處于最適合的范圍。只有保持水質的潔凈,才能夠為生態系統的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是要科學合理地使用藥物,在藥物防治時要堅持“三效”(高效、速效、長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嘟Y合的原則。適時消毒,一般使用對水生動物危害較小的藥物,如漂白粉和生石灰等進行水體消毒。此外,還要定期投喂藥餌,在養殖動物攝食量較大的6 月-9 月,每隔15 ~20 d 使用韭菜和大蒜頭等拌餌投喂即可,投喂大蒜頭之前將其搗碎,一般50 kg 飼料拌入1 kg 大蒜頭,連續投喂5 d,尤其是在疾病暴發的時候要注意合理地控制藥劑的使用,應該按照規定使用藥物,不能過度用藥[8]。最好選擇一些低毒、高效的藥物,精準控制用量,在短時間內提高藥物防治效果,這樣既不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影響,也不會造成藥物殘留。

4 結語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質量與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息息相關,面對傳統水產養殖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養殖效益不高的現狀,要求現代水產養殖戶積極落實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重視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在養殖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明確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要求,選擇科學的生態養殖模式,并構建完善的生態養殖體系,還要為水產品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從而減少藥物的使用,最終確保水產品的食用安全。除此以外,相關技術人員也要加強研究與開發,不斷提高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養殖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猜你喜歡
水產品水產養殖戶
旗開得勝!5畝養出過萬斤金剛蝦,蝦中60元抓蝦!養殖戶:有信心養
搞養殖,我們都看《當代水產》
冰島2020年水產品捕撈量102.1萬噸
多數水產品價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產人!
牛年開盤魚價創新高,養殖戶如何避免“有魚價沒魚賣”的尷尬?
供應趨緊,養殖戶提價意向明顯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養殖戶喜迎豐收
大咖點評:2020年水產動保誰主沉浮?
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