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期刊數字出版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以中國知網數據為例

2024-01-23 05:59胡佳鳴蔣萬勝孟娜娜韓詩瑤
關鍵詞:社科學術期刊期刊

胡佳鳴, 趙 巖, 蔣萬勝, 孟娜娜, 韓詩瑤

(1.《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北京 100192;2.陜西師范大學 學報編輯部, 陜西 西安 710062)

社會科學期刊(簡稱社科期刊)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學術成果的傳播、交流及學科發展和知識積累的重要渠道。社科期刊的研究成果對政策制定和社會影響具有重要作用,發表的論文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和社會團體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推動社會問題解決和推進社會發展,對社會輿論和公眾意識形成也具有一定影響力。因而,我國社科學術期刊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將有助于國家話語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簡稱《意見》),2019年8月5日,該《意見》由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1]?!兑庖姟窂目傮w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三個方面,分20個細則勾勒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宏偉藍圖,強調要建設數字化知識服務平臺,探索論文網絡首發、增強數字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準知識服務,推動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兑庖姟吩谄诳缦破鹆伺嘤澜缫涣骺萍计诳臒嶙h,不僅是中國科技期刊,也是社科期刊深化改革,調整發展策略,重構出版模式的重要依據[2],為社科期刊網絡首發、增強數字等新型數字出版指引了前行發展之路。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3],特別強調“加強優質內容出版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內容載體、方法手段、業態形式”等,在加強出版能力建設、優化布局結構、加快融合發展,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指導扶持等方面,對學術期刊出版傳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指導。

一、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發展研究

目前,學術界對于期刊數字出版的研究多從數字技術入手,對數字化出版轉型的研究也體現在概念及政策上,大多從意義上進行了論述,且專門針對社科期刊數字出版研究的文章占期刊數字出版研究的比例不到1%(1)數據來源中國知網。。例如,張大偉對數字出版的定義做了分析,認為以標記語言為基礎,以全媒體為顯示形式,以強大的鏈接、搜索功能和個性化定制功能為主要特點的知識組織和生產方式[4];程維紅等系統綜述了數字出版概念的提出及演變、數字出版優勢、數字出版的產業鏈等[5];欒天琪等對于學術期刊的數字化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6],等等。本文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中國社科期刊在網絡首發和增強出版上的規模、傳播數據、傳播效果等,力圖探究社科期刊新型數字出版方式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20世紀末,德國施普林格出版公司率先啟動數字出版,使文章可以通過數字對象標識符(DOI)進行檢索和引用,加速了學術研究成果的傳播[6]。我國學術期刊和出版平臺針對國際上優秀學術期刊在數字出版方面的發展趨勢,積極跟進并結合我國現實進行了探索。2009年,我國某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開始在自建網站嘗試單篇論文在線優先出版模式[7],同年在“中國知網”數字出版平臺推出優先數字出版期刊,開創了中國學術期刊單篇優先出版的先河。2010年8月10日, 中國知網在國內率先啟動學術期刊優先數字出版并在全國推廣實施[8],使得社科期刊通過優先數字出版平臺,可以實現學術期刊的“單篇優先”及“整期優先”數字出版。此舉是中國知網作為學術平臺對數字出版最早的嘗試。2017年7月,我國第一個連續型網絡出版物試點項目支撐系統——《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出版傳播平臺在第七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正式發布,彰顯新型數字出版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網絡首發,即先將論文網絡出版,按出版網址和發布時間確認論文首發權,之后將論文全部或其根文本在期刊印刷版出版的出版方式[3]。目前,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出版傳播平臺經過近六年的發展,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的時效性受到了空前的關注,以前作者迫切關注自己的文章什么時候能被發布出來,而現在好的文章是不是第一時間發出來,則成為各大期刊主編重點關注的問題。中國知網數字出版傳播平臺的功能已相對完善,對于全面支撐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傳播轉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社會科學期刊數字出版的現狀分析

當前,國際學術環境在技術的不斷推動下發生重大改變,學術期刊的出版業態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這種改變絕不僅僅意味著對傳統模式的簡單替代,而是對知識生產和傳播的主體賦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編輯形式和出版方式也會有前所未有的改變。長期以來,我國社科期刊的出版模式一直存在“出版時滯”與“知識呈現局限”兩大難題。

基于傳播層面的“出版時滯”主要體現在周期性匯編成果發表延時,嚴重制約學術成果的出版發行。本文充分利用數據信息資源優勢,從我國社科期刊現有案例中總結經驗,分析當下已開展單篇文獻網絡出版的期刊體量、現狀和傳播效果,重點研究整期出版向單篇文獻網絡出版轉型所面臨的主觀、客觀障礙,探索按篇出版新業態形成的可能性。

不論是紙刊亦或是印刷版的傳統數字出版,知識服務層面的“知識呈現局限”主要體現為,長期以來僅僅局限于對作者最終產出的學術內容進行審校出版,忽略了作者在研究階段的思維過程,而且由于對研究背景、過程與成果的關鍵細節和數據表達能力充分綜合展示的局限性,制約著知識的創新和傳播。本文重點研究由出版結果向出版過程轉型的國內外案例,分析主要切入點、發展方向、規范、技術需求、問題等,為過程出版這一業態的形成奠定理論基礎。

(一)社科期刊網絡首發出版現狀

1.網絡首發期刊數量

學術期刊選擇網絡首發的一個主要出發點是,縮短期刊文獻出版時間、克服因周期性匯編帶來的出版時滯困境。截至2022年底,我國學術期刊加入網絡首發的有2 382種,其中社科期刊711種。2020年至2022年,我國社科期刊受外部條件的影響,期刊的周期性匯編和印刷都受到了極大制約,這也是導致越來越多的期刊開始嘗試按篇網絡出版的一個客觀原因;僅2020年,社科期刊加入網絡首發的就有230種、占比為32%,2021年之后則勻速增加(詳見圖1)。

圖1 社科期刊網絡首發時間分布

2.網絡首發文獻數量及下載

本文通過統計分析顯示,目前,我國社科期刊實際首發發文的有591種(簡稱首發期刊),累計首發投稿12.4萬篇,經過嚴格三審后總發文量達9.6萬篇;同時,大部分首發期刊在選題策劃時會考慮主題的時效性。這些文章在首發期間(印刷版上網之前)產生的下載量累計達到2 699.7萬次(2)數據來源中國知網,首發期間篇均產生310次下載(詳見圖2)。

圖2 社科期刊網絡首發階段下載總量統計

3.網絡首發文獻提前時間

我國社科期刊網絡首發在快速出版上帶來的效果也非常明顯。截至2022年底,社科期刊共計有9.6萬篇首發文獻網絡出版時間較紙刊出版日期平均提前58.9天,大大縮短了文章出版時滯,其中提前時間在1個月以內的文章占比為49.5%,即近1/2的社科文獻會在紙刊出版前一個月內進行網絡出版(詳見圖3)。

圖3 社科期刊網絡首發提前天數正態分布

(二)社科期刊增強出版現狀

目前,我國在學術期刊增強出版方面積極探索的有中國知網、OSID開放科學計劃等。一直以來,不論是紙刊亦或是印刷版的傳統數字出版,在成果展示層面,都僅是對作者最終產出的學術內容進行審校出版,忽略了作者在研究階段的思維過程;同時,由于對研究背景、過程與成果的關鍵細節和數據表達能力的局限性,也制約著知識的創新和傳播。因而,學術期刊出版不能只做知識傳播中的最后一環,應該積極參與整個學術研討過程,運用新型數字出版傳播作者各個階段的學術研究成果,應積極進行增強出版,即利用數字化技術,將與論文有關的圖、表、數據、視頻等以附屬材料的形式網絡出版,以實現期刊相關信息的深度融合(詳見圖4)。

圖4 社科期刊增強出版示意

1.中國知網增強出版概況

中國知網為期刊論文的附加材料提供比較完善的出版傳播平臺。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有130余種期刊在中國知網累計出版增強論文7 000余篇,其中人文社科期刊僅有21種。例如,我國某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將與文章相關的附圖、數據等作為附加材料進行增強出版,使知識更易于應用和共享,提高了成果利用率;某政法學院學報將文章的視頻摘要作為附加材料進行增強出版,通過文字與視頻結合的形式豐富了文章內容,加強了讀者對文章思想的快速理解,極大地指導了實踐等。

這些期刊在選題策劃,約稿、征稿條件等方面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出版模式特色,牢固樹立了通過增強出版深入傳播學術過程的意識,并且涉及的學科包括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經濟、語言、體育、法律等。目前,中國知網宣傳增強出版的對象主要停留在期刊編輯部,更多的是依賴期刊編輯部向作者獲取附加材料,很大地制約了增強出版這一出版形態的發展。

2.OSID開放科學計劃

OSID開放科學計劃,由國家編輯學會出版融合編輯專業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發起,以二維碼為入口,作者可以上傳音視頻、動畫、PPT、源代碼、源圖表和數據等論文相關資料素材。該計劃由期刊向作者提供上傳附加材料的端口,依靠作者自行上傳,且只能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傳播,就增強出版發展而言,同樣有很大的弊端,對于文章傳播效果而言,無法直觀地體現在評價上,在提升期刊和作者的積極性存在很大的困難。

增強出版對于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推進知識傳播、提高知識服務能力、實現內容增值、推動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途徑,而且通過結合前沿技術和學術出版的核心價值,可以創造更具互動性和可視化的研究成果呈現方式。但是,我國大部分社科類期刊對于增強出版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

三、中國社會科學期刊數字出版的傳播效果

本文為了詳細分析網絡首發為期刊文獻傳播帶來的實際效果,以中國知網正常合作的且納入《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上的2 061種社科期刊為研究樣本,其中包含591種社科首發期刊。研究樣本中,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簡稱北大核心)來源期刊中,首發期刊350種,未首發期刊330種;最新版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簡稱CSSCI)來源期刊中,首發期刊366種,未首發期刊378種(詳見表1)。本文從復合影響因子、復合即年指標等相關指標,詳細對比了591種網絡首發社科期刊和其他1 470種未首發發文的社科期刊的情況,350種社科北大核心首發期刊和其他330種未首發發文的北大核心期刊的情況,366種社科CSSCI首發期刊和其他330種未首發發文的CSSCI期刊的情況(3)數據來源《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

表1 社科期刊統計樣本情況

1.刊均文獻量對比

本文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因期刊評價、期刊競爭、研究領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社科期刊的刊均文獻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研究樣本中2 061種社科期刊2021年的刊均文獻量較2018年減少了35.9篇;其中,591種首發期刊2021年的刊均文獻量較2018年減少了24.9篇;1 470種未首發期刊2021年的刊均文獻量較2018年減少了40.4篇;首發期刊可被引文獻量下降的幅度遠低于未首發期刊的下降幅度。這表明,網絡首發有助于減緩社科期刊刊均文獻量減少的速度(詳見表2)。

表2 2018—2021年社科期刊刊均文獻量分布統計 篇

社科網絡首發期刊的刊均文獻量遠低于未首發期刊的刊均文獻量,二者比例約為3∶5。在北大核心、CSSCI期刊(統稱核心期刊)中,首發期刊的刊均文獻量高于未首發期刊的刊均文獻量。2018年,核心期刊首發期刊的刊均文獻量和未首發期刊的刊均文獻量相差4~5篇;到2021年,二者相差 9~10篇;核心期刊通過網絡首發發文,為更多文章提供了發表的機會。這也說明,網絡首發有助于減緩核心期刊刊均文獻量減少的速度(詳見圖5)。

圖5 2018—2021年社科期刊刊均文獻量變化趨勢

2.刊均復合影響因子對比

影響因子反映了文章在發表后兩年的傳播引用情況。本文統計分析了我國社科期刊2018年至2021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總體呈現增長趨勢,但是在不同類別期刊中增長幅度相差很大。

(1)整體情況。我國2 061種的社科期刊研究樣本顯示,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0.98,之后一直呈現增加趨勢,2021年增長到1.53,三年間增加了0.55;其中,591種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1.63,2021年增長到2.81,三年間增加了1.18;1 470種未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0.69,2021年增長到1.02,三年間僅增加了0.33,漲幅較首發期刊相差0.85(詳見表3)。

表3 2018—2021年社科期刊刊均復合影響因子分布統計

本文通過數據對比發現,2018年至2021年,我國社科首發期刊復合影響因子的增長幅度是未首發期刊的3.6倍。這表明,社科期刊通過網絡首發,復合影響因子獲得了更大的增幅,即網絡首發對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詳見圖6)。

圖6 2018—2021年社科期刊刊均復合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2)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研究樣本計680種,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1.93,2021年增長到3.2,三年間增加了1.27,漲幅是整體研究樣本的2.3倍??梢?北大核心期刊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與非核心期刊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中,北大核心350種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2.25,2021年增長到3.93,三年間增加了1.68;330種未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1.64,2021年增長到2.53,三年間增加了0.89,漲幅較首發期刊相差0.83。

2018年至2021年,北大核心首發期刊復合影響因子的增長幅度是未首發期刊的1.9倍。這表明,我國社科期刊通過網絡首發,北大核心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獲得了更大的增幅,即網絡首發讓北大核心社科期刊之間的影響因子差距逐漸拉大。

(3)CSSCI期刊。CSSCI期刊研究樣本計744種,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1.86,2021年增長到3.07,三年間增加了1.21,漲幅是整體研究樣本的2.2倍。這表明,CSSCI核心期刊低于北大核心期刊的漲幅,同時,也說明CSSCI期刊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與非核心期刊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中,CSSCI核心期刊中有366種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2.17,2021年增長到3.78,三年間增加了1.61;378種未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為1.56,2021年增長到2.38,三年間增加了0.82,漲幅較首發期刊相差0.79。

2018年至2021年,CSSCI首發期刊復合影響因子的增長幅度是未首發期刊的1.96倍。CSSCI期刊通過網絡首發,復合影響因子獲得了更大的增幅,即網絡首發使CSSCI社科類期刊之間的影響因子差距逐漸拉大。

我國社科期刊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總體呈增長趨勢,核心期刊的漲幅高于非核心期刊,網絡首發期刊的漲幅遠高于未首發期刊。因而,我國社科期刊網絡首發通過提前傳播,對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且這種促進作用也會讓社科類核心期刊之間的影響因子差距逐漸拉大。

3.刊均復合即年指標對比

即年指標反映了發文當年文章的被引情況。為了更直觀反映網絡首發的提前傳播對文章的引用有積極作用,本文統計分析了社科期刊2018年至2021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

(1)整體情況。我國社科期刊研究樣本計2 061種,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16,之后一直呈現增加趨勢,2021年增長到0.28,三年間增加了0.12。其中,社科期刊有591種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28,2021年增長到0.56,三年間增加了1倍;1 470種未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1,2021年增長到0.17,三年間僅增加了0.07,漲幅較首發期刊相差0.21(詳見表4)。

表4 2018—2021年社科期刊刊均復合即年指標分布統計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我國社科首發期刊復合即年指標的增長幅度是未首發期刊的 4倍,說明通過網絡首發,期刊復合即年指標獲得了更大的增幅,即網絡首發使文章在發文量產生了更多的引用(詳見圖7)。

圖7 2018—2021年社科期刊刊均復合即年指標變化趨勢

(2)北大核心期刊情況分析。本文以北大核心期刊研究樣本計680種,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31,2021年增長到0.59,三年間增加了0.28,漲幅是整體研究樣本的2.3倍,可見北大核心期刊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與非核心期刊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中,350種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37,2021年增長到0.75,三年間增加了0.38;330種未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25,2021年增長到0.41,三年間增加了0.16,漲幅較首發期刊相差0.22。

2018年至2021年,北大核心首發期刊復合即年指標的增長幅度遠高于未首發北大核心期刊。2018年,北大核心網絡首發期刊發文當年文章產生的平均引用次數是北大核心未首發期刊的1.48倍;到2021年,北大核心網絡首發期刊發文當年文章產生的平均引用次數是北大核心未首發期刊的1.83倍。即網絡首發通過文獻提前傳播,使北大核心社科期刊之間的即年指標差距逐漸拉大,也間接影響了未來的影響因子。

(3)CSSCI期刊情況分析。CSSCI期刊研究樣本計744種,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3,2021年增長到0.57,三年間增加了0.27,漲幅是整體研究樣本的2.25倍,高于北大核心期刊的漲幅,同時說明CSSCI期刊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與非核心期刊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中,CSSCI核心期刊366種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38,2021年增長到0.76,三年間增加了0.38;378種未首發發文期刊2018年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為0.23,2021年增長到0.39,三年間增加了0.16,漲幅較首發期刊相差0.22。

2018年至2021年,CSSCI首發期刊復合即年指標的增長幅度遠高于未首發北大核心期刊。2018年,CSSCI網絡首發期刊發文當年文章產生的平均引用次數是CSSCI未首發期刊的1.65倍;到2021年,CSSCI網絡首發期刊發文當年文章產生的平均引用次數是CSSCI未首發期刊的1.95倍。即網絡首發通過文獻提前傳播,使CSSCI社科類期刊之間的即年指標差距逐漸拉大,且大于北大核心社科類期刊之間的差距,也間接影響了未來的影響因子。

我國社科期刊的刊均復合即年指標總體呈增長趨勢,網絡首發期刊的漲幅遠高于未首發期刊。這表明,社科期刊通過網絡首發提前傳播,使文章在發文年產生更多的引用,且讓社科核心期刊之間的即年指標差距逐漸拉大。

四、結論

新時代,我國社科期刊在論文網絡首發、增強數字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上進行了積極探索。

首先,社科期刊在網絡首發,作為新型數字出版方面已經入高速發展階段,已有一批學術質量較高的社科期刊嘗試單篇文獻網絡出版,且期刊數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但目前規模有限,首發期刊僅占21.4%,距離形成業態還有一定差距;網絡首發在縮短出版時滯方面效果明顯,社科期刊首發文獻網絡出版時間較紙刊出版日期平均提前58.9天,但提前時間在1個月以內的文章僅占半數,對于從根本上解決因周期性匯編帶來的出版時滯問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也與期刊當下的“三審三?!绷鞒逃泻艽箨P系;社科期刊的刊均文獻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網絡首發有助于減緩包括核心期刊在內的社科期刊刊均可被引文獻量降低的速度;社科期刊的刊均復合影響因子、復合即年指標總體呈增長趨勢,網絡首發通過提前傳播,對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且這種促進作用讓文章在發文年產生更多的引用,讓社科核心期刊之間的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差距逐漸拉大。

其次,增強出版對于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是推進知識傳播、提高知識服務能力、實現內容增值、推動學術期刊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途徑。然而,當前社科期刊對于增強出版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全國社科期刊僅20余種期刊開始嘗試增強出版,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今后亟須不斷加強增強出版的推進工作,適應現代出版新技術發展的需要。

本文堅信,鑒于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社科期刊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將提供更加高效精準的知識服務,推動社會問題解決和推進社會發展,助力我國話語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猜你喜歡
社科學術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期刊問答
河海大學學術期刊創辦百年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