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雨課堂的SPOC+對分課堂的生理學混合式教學探索 *

2024-01-23 09:13閆福曼劉海梅徐進文張亞星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4期
關鍵詞:融合課堂教學課程

關 莉 閆福曼 劉海梅 劉 微 徐進文 張亞星

(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系,廣東 廣州 510000)

生理學是高等醫藥院校醫藥學及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重要的橋梁學科[1]。因生理學知識體系理論性強、概念抽象、機制復雜等特點,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生理學課堂教學中,高效快捷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暫時還無法被完全取代。

但是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因為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導致教學效果欠佳[2]。(1)教師課堂教學過程過于單調。教學資源閉塞、教學進度緊張、課堂氣氛沉悶,教師也缺乏時間、空間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教學模式的創新。(2)學生課堂學習未能“因材受教”。受時間、空間所限,師生互動少,教師不能及時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就無法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進度,不能真正建立個性化課堂、實現個性化教學,難以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3)教學評價體系單薄片面。教師無法實時掌握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動態,不能做出全面、客觀、真實的教學評價。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雨課堂(Rain classroom)等在線教學工具和平臺,對分課堂等創新教學模式,開拓了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的新思路。本研究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生理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借助中國大學MOOC 平臺上中南大學的生理學MOOC,結合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特點和學情,建立異步SPOC 課程,作為學生課前、課后線上學習的主要資源;借助“雨課堂”平臺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管理;同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引入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時間和權力劃分一半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使課堂成為線上線下融合、課前課中課后融合、教師教授與學生學習融合的關鍵環節,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借助問卷調查、師生訪談、成績對比等研究手段,探索創新模式的教學效果,為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開拓新思路,提供新素材。

1 研究現狀

1.1 SPOC研究現狀MOOC 的大規模屬性彰顯了其高效率、海量信息、學習無界等優勢。但也存在缺乏面對面的交流,碎片化的學習不利于整體思維的建立,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平臺僅涉及課程教學層面、缺乏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及與其他教學和管理平臺的數據交換共享,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學生遵從性差、輟學率高[3]等一系列問題。

SPOC 應運而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MOOC 的缺陷。2013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多·??怂孤氏忍岢鯯POC,意欲將優質MOOC 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通過翻轉課堂變革教學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SPOC利用MOOC的規模效應,在傳統校園采用MOOC 的講座視頻或在線評價等功能輔助課堂教學,分攤高質量教學內容的人均成本,獲取通過大數據進行教學研究的機會,彌補了MOOC 較傳統教學的局限,實現了MOOC與校園尤其是高校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4]。

雖然,SPOC 有以上的優點,但是整個學習過程還是要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因為學生是否真的扎實地觀看視頻、有無掌握知識點,教師無從知曉[5]。因此,如缺乏特定的監督反饋機制,SPOC 將流于形式,失去意義。

若能將SPOC 等線上教學與傳統課堂的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取長補短,并能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時反饋給教師,將會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效果帶來極大提升。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的出現為此提供了強勁助力。

1.2 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研究現狀雨課堂是由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于2016年發布的一款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智慧教學工具[6]。由于網絡環境日益優化,智能移動終端日漸普及,以及大學生信息素養較高、能較快地接受新事物,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雨課堂,因其使用免費、功能多樣、傳播內容豐富等特點,很快為廣大高校師生所接受、應用,發展迅速[7]。

雨課堂的具體操作都是通過微信來實現的,在微信公眾號中將師生聯系在一起,通過終端進行數據記錄和分析,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實現課程全過程的數據收集,并最終為整個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據[8]。

具體操作時,雨課堂基于PPT,通過其中一個插件,采用“云端”服務方式,將整個教學環節都通過云存儲、云計算、云服務這些方式進行整合,來服務整個教學過程,只要教師有微信、會使用PPT,就可以便捷地布置教學任務,進行問題分析或是畫出重點、難點這些基本操作[9]。教師端,教師可推送PPT 課件、分享微課視頻、布置作業和統計學生學習情況等;教師還可以在線跟學生交流,幫助學生解答疑惑。學生端,雨課堂提供了課前預習、課內“不懂”解讀和隨堂測驗等功能,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雨課堂更可以動態記錄學生所有學習行為和數據,教師及時分析,對教學情況和效果進行量化測算,評估教學效果,并動態調整教學策略。

總而言之,具備“定制、便捷、立體、易用”特點的雨課堂,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免費的智慧教學平臺,為“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深度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帶來了助力和契機,也使對分課堂等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實施成為可能。

1.3 對分課堂研究現狀對分課堂是2014 年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基于腦科學與學習科學創立的教學新模式,獲2018年中國教育報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先鋒教師獎、2018 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7 年度高校教學改革優秀案例[10]。學術界把對分課堂與MOOC、翻轉課堂并列,意味著對分課堂成為中國原創教學法的標志性成果,對課堂革命具有重要意義[11]。

對分課堂的基本特征是把課堂時間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留給教師講授,另一部分留給學生討論。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內化環節,是實現講授和討論的整合的關鍵。講授引導了基于獨立思考的內化,而內化的成果在討論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證了教師知識傳遞的高效性,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2 研究內容

2.1 建立異步SPOC課程 實現教學內容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我們將中國大學MOOC 上中南大學羅自強教授主持的生理學國家精品課程的內容全部復制到自己的異步SPOC 課程中,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包括添加和刪除)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將討論區進行關聯,學生參與MOOC 討論區的同時,也可參與SPOC 專屬討論區。學生既可參與MOOC源課程的考核測試,又可參與SPOC的考核測試,教師靈活設置期末的最終得分占比。通過建立SPOC 課程,實現教學內容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使知識的傳送突破課堂的藩籬,也為進一步將課堂教學拓展向課前和課后提供了有效的資源。

2.2 借助雨課堂智慧教學平臺 實現教學過程課前課中課后深度融合本研究將借助雨課堂智慧教學平臺將整個課堂教學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

2.2.1 課前利用SPOC進行預習課前,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將需要學生預習的內容通過“公告”形式推送給學生,學生借助SPOC 進行課前預習、資料查閱,并通過反復觀看SPOC 對預習內容進行消化吸收,通過在線預習習題進行自我檢測,自查預習效果。教師可通過學生檢測結果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據此調整課堂教學策略。

2.2.2 課中利用雨課堂進行重難點梳理及課堂效果實時反饋課堂上,首先,教師通過雨課堂將重難點內容進行梳理、強調,實施同步教學,學生在手機端緊跟幻燈片思路;學生可以通過彈幕或語音向教師單獨發問;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也可以采取彈幕滾動方式隨機抽取學生提問。其次,通過有針對性的限時習題檢驗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習題反饋,給學生留出內化和討論時間。也可利用“分組”功能將學生分組后讓其進行組內討論,請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利用雨課堂投票功能給各組的匯報打分。最后,通過總括性習題總結課堂內容,檢驗學生掌握程度并記錄反饋,為課后復習鞏固奠定基礎。采取這種方式,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課堂學生參與全覆蓋。

2.2.3 課后推送作業 利用SPOC復習鞏固課后,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大數據,針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采用雨課堂推送作業,讓學生復習鞏固,并要求學生按時提交作業。根據學生作業反饋情況,教師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

2.3 借助對分課堂 實現教學活動中教與學的深度融合SPOC 和雨課堂為對分課堂教學理念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對分課堂分為教師講授、學生討論兩部分,并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內化環節,實現對講授和討論的整合。在此期間,可充分利用問題式教學(PBL)、任務型教學(TBLT)、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CBL)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研究方法:(1)文獻分析法。通過檢索、查閱、整理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掌握國內外研究動態和已有研究成果,探尋課題研究的方向思路、內容方法和創新空間等。(2)問卷調查法。對本研究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教師和學生,課前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他們對SPOC、雨課堂及對分課堂的認識、態度等。課程結束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調查他們在課程實施中的體驗、感受、意見、建議等。(3)實驗研究法。本項目的實驗是研究在生理學課程中運用異步SPOC 聯合雨課堂有機嵌入對分課堂的效果,并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效果做比較。在廣州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中選學生入學成績相近、授課教師相同的兩個班級,其中一個班作為對照班,進行常規的傳統課堂教學;另外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實施混合式教學。在課時、考試試卷相同的前提下,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出勤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成績等進行比較研究。(4)師生訪談法。訪談法主要是以口頭形式進行的,通常是搜集被訪問者客觀的、不帶偏見的看法。

4 研究結果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SPOC、雨課堂推送的課件、習題等對他們的預習和復習很有幫助。見圖1。

圖1 雨課堂問卷調查結果

從期末考試的成績來看,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前者低分段學生明顯減少,而高分段學生人數明顯增多。見圖2。

圖2 2個班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

5 討論

本研究從以下三個維度促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奏響生理學課堂教學的“交響樂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育效果。(1)利用SPOC 課程促進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SPOC 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形式新穎的微課吸引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后主動復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的講授水到渠成、省時高效,為對分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更多的時間空間。(2)利用雨課堂平臺促進課前、課中、課后的深度融合。雨課堂的公告、測試等功能使教師的教學活動得以延伸到課前和課后;雨課堂的分組、投稿、彈幕、評價等功能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改善了傳統教學“一言堂”的弊端,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雨課堂的實時反饋和教學數據分析功能使教師可以掌握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實時統計數據,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進度,建立個性化課堂,實現個性化教學,為對分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3)利用對分課堂促進教與學的深度融合。在異步SPOC 和雨課堂的支撐之下,對分課堂教學將課堂時間和權力劃分一半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使課堂成為線上線下融合、課前課中課后融合、教師教授與學生學習融合的關鍵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猜你喜歡
融合課堂教學課程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融合》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