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德各縣市區官話方言聲調的內部差異及發展趨勢

2024-01-23 11:02沈紅宇
武陵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津市安鄉澧縣

沈紅宇

(湖南文理學院 文史與法學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根據《湖南省的漢語方言(稿)》,除安鄉縣南部安宏、安武、安康等區鄉的絕大部分和安龍、安昌等區鄉的部分地區方言屬于湘語外,常德各縣市區方言大部分屬于西南官話常澧片[1]。本文討論的西南官話,范圍覆蓋常德市區、石門縣、臨澧縣、澧縣、津市市、安鄉縣大部分地區、桃源縣和漢壽縣。鮑厚星曾對常德各縣市區方言聲調的特點作過系統的比較,歸納出方言聲調的主要特點,分析了這些特點形成的背景,并進一步探討了常德地區方言的系統歸屬問題[2];易亞新也對常德各縣市區的聲調概況作了介紹[3],張進軍則探討了常德部分縣市入聲的演變問題[4],但都屬于粗線條的概述或宏觀的討論。幾位學者關于各縣市區聲調的歸類存在分歧,還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由于“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采錄的是實態語料,通過“語保工程采錄展示平臺”方言語料資源庫的音視頻,可以清晰地看到發音人的口型,聽到發音人的語音,其語料真實可靠,我們在核對調查者記音①的基礎上,擬對常德各縣市區官話方言聲調的內部差異和聲調發展演變的趨勢作一個全面的考察。

一、常德各縣市區官話方言聲調的基本情況

常德市區方言以武陵點為代表,其聲調的情況見表1②。

?

由表1 可知,各家歸納的武陵點調值和調類基本一致,只有4 個聲調,陰平為高平調,陽平為低升調,上聲為低降調,去聲為中聲調,沒有入聲,只是在入聲字的歸類上有些區別。鮑厚星認為古入聲歸去聲,沒有特別說明其他情況;而鄭慶君[5]、易亞新[3]認為全濁入聲有“部分”或“少數”歸入陽平;周婷的記音中,古全濁入聲今讀陽平的有21字,讀去聲的有30 字。因此,我們認為“全濁入聲部分歸入陽平”比較準確。

漢壽點聲調的情況見表2。

?

由表2 可知,各家歸納的漢壽點調數和調值基本一致,均為5 類:55、13(213)、21、33、24(45),但各家在中古清去、入聲字的具體歸類上有較大出入。易亞新認為漢壽方言有獨立入聲,并將古清去字全部歸陽平,少數全濁入也歸陽平。鮑厚星歸納的漢壽方言聲調沒有入聲,而去聲分陰陽,中古清去歸陰去,部分清去歸陽平;古清入歸陰去,濁入大部分歸陰去,少數歸陽平。周婷采集的數據表明,古清去歸陽平的字,比歸陰去的字多;古全濁入聲字歸陽平的,比歸陰去的稍微少一些,但不是特別少,而次濁入聲字沒有歸入陽平的。因此,鮑厚星“部分清去歸陽平”的結論是可靠的,濁入“少數歸陽平”,這里的濁入應該是全濁入。

桃源點聲調的情況見表3。

?

由表3 可知,鮑厚星、黃磊歸納的桃源點調值和調類比較一致,區別在于陰平和陽平的起點調值。根據黃磊采集的音視頻數據,筆者更傾向于陰平記為35,陽平記為13;古全濁入聲字今讀去聲的有30 字,幾乎是今讀入聲的兩倍,很顯然不能說“少數全濁入歸去聲”,而應當是“全濁入大部分歸去聲”。另外,有少數全濁入歸陽平。

臨澧點聲調的情況見表4。

?

由表4 可知,各家歸納的臨澧點調數一致,均為5類,但歸類、調值和命名上差別較大,主要表現在清去是與濁平還是與入聲同類,入聲是否獨立上。易亞新認為古清去與濁平同類,單獨列入聲,而鮑厚星、李輝旭認為古清去與入聲同類,合并為今陰去。李輝旭采集的音視頻數據表明,陽平調和陰去調到底有沒有曲折,發音人不太穩定,二者在聽感上雖比較接近,但仍然有差別,特別是從尾音的高低能分辨出來,陰去的尾音比陽平高,應該分別歸類。易亞新正因為把古清去歸入陽平而不與入聲同類了,所以去聲不分陰陽,入聲獨立。如果按照鮑厚星、李輝旭的歸類,去聲分陰陽,還需要討論入聲字是如何歸入陰去和陽去的。古清入歸陰去的有110 字,歸陽去的只有4 字,是例外。古全濁入歸陰去的有23 字,歸陽去的有27 字,所以,鮑厚星“濁入少數歸陽去”的說法,可以調整為“部分全濁入歸陽去”。

石門點聲調的情況見表5。

?

由表5 可知,鮑厚星、易亞新歸納的石門點調值和調類比較一致,都是4 類,入聲歸陰平和去聲,區別在于陰平調值為高平調55 還是中升調35,全濁入是歸去聲還是陰平,或者說,歸去聲的全濁入是全部還是少數;唐玉環歸納的調類有5 類,陰平為高平調55,入聲單獨為一類,中升調35。根據唐玉環采集的音視頻數據,筆者更傾向于唐玉環的記音和歸類,中古清平字歸陰平,記為55;清入和次濁入歸入聲,記為35;全濁入歸去聲的有28字,歸入聲的22 字,因此,今讀去聲的古全濁入聲字,既不是全部,也不是少數,而是“部分”。

澧縣點聲調的情況見表6。

由表6 可知,各家歸納的澧縣點調值和調類基本一致,都有入聲。筆者對劉智躍采集的音視頻數據進行核對,調整記音并歸納分析后得出,澧縣方言中,古全濁入聲字歸去聲的有27 字,讀本調的只有19 字,因此應當是鮑厚星所說的“全濁入部分歸陽去”,而不是“少數全濁入歸去聲”。另外,還有少數全濁入聲字讀陽平。

津市點聲調的情況見表7。

?

由表7 可知,各家歸納的津市點調值和調類基本一致,都有入聲,共5 個調類。根據沈紅宇采集的音視頻數據,津市方言中,古全濁入聲字歸入去聲的有25 字,讀本調的只有20 字,因此,鮑厚星所說的“全濁入部分歸陽去”比較接近語言事實,而不是“少數全濁入歸去聲”。另外,還有少數全濁入聲字讀陽平。

安鄉點聲調的情況見表8。

?

由表8 可知,應雨田[6]等各家歸納的安鄉點調值和調類基本一致,都有入聲,共5 個調類。根據周婷采集的音視頻數據,安鄉方言中,古全濁入聲字歸入去聲的有30 字,讀本調的只有17 字,因此應當是“全濁入部分歸陽去”,而不是“少數全濁入歸去聲”。另外,還有少數全濁入聲字讀陽平。

因此,以上各方言點的聲調歸類,通過同位換算后大致可以合并歸納如表9。古全濁上、去聲和入聲的歸類是關注的重點,若歸類有分化,則15字以上標波浪線,5~15 字標橫線。

?

續表9

從字調歸類的總體情況來看,常德市區的武陵方言,作為優勢方言,中古全濁上聲與大部分入聲一起并入去聲,古入聲消失,與各縣市區方言區別明顯。澧縣、津市、安鄉都保留入聲,其歸類和調值尤其一致;石門與澧縣等方言比較接近,古清去歸陽平,古全濁入部分仍讀入聲,部分歸去聲;桃源次之;臨澧、漢壽去聲分陰陽,清去全部或部分讀陰去,這一點相似,但漢壽聲調歸類更為復雜。

二、常德各縣市區方言聲調的特殊讀法

前面我們討論的是常德各縣市區方言聲調的總體情況,但具體到各字的歸類上,便各有特色。我們舉一些例子來說明,見表10。為方便核查,例字標出語保工程《中國語言資源調查手冊·漢語方言》的相應序號,特殊聲調標斜體。

?

續表10

古清去字中,“付、制、契、刺、試、副、幼、劍、浸”等,按照聲調演變的一般規律,在石門、澧縣、津市、安鄉、桃源等方言中應該讀陽平,臨澧讀陰去,但實際上,“付、副”字石門、桃源都讀成了入聲;“制”字桃源也讀成了入聲;“契”字石門、澧縣讀成了入聲;“刺”字,澧縣、津市、臨澧都生出陰平讀法,而石門、安鄉則生出入聲的讀法;“試”字,石門、安鄉、漢壽兼有陽平、入聲/ 陰去讀法,“試一下”讀陽平,“試卷、考試”讀入聲/ 陰去;“幼”字,石門、澧縣、津市、臨澧都讀成陰平,安鄉、桃源讀成入聲;“劍”字石門、澧縣、津市、桃源、臨澧都讀上聲;“浸”字,津市讀為陰平。

古全濁入字中,“別、舌、賊、直、讀”等,今武陵和漢壽讀陽平,而其他各點都一致地讀去聲;擇,津市讀入聲,臨澧、漢壽讀陰去,澧縣、安鄉、讀去聲,石門、桃源有去、入異讀,武陵有去、陽平異讀;席,石門、津市、安鄉、桃源讀去聲,澧縣讀入聲,武陵讀陽平,漢壽讀陰去,而臨澧有陰去與陽去的文白異讀;劃,澧縣、津市、安鄉、漢壽讀陽平,而石門、桃源、武陵讀去聲,臨澧讀陽去。

可見,常德各縣市區方言聲調雖總體較為一致,但在古清去、全濁入等的歸類問題上,內部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

三、常德各縣市區方言聲調的層次與演變趨勢

以上8 個方言點聲調的歸類,屬漢壽方言最為復雜。

古全濁上聲字在其他方言中歸類單一,但在漢壽方言中陰去和陽去均有分布。讀陽去的如:坐罪(從),禍下戶后厚(匣),簿被被子抱犯(並),杜道淡斷動(定),柱重(澄),柿(崇),跪近(群),舅件(群),像(邪),上(禪);讀陰去的如:市豎(禪),弟道(定),柿(崇),婦(並),限(匣)??梢?,全濁上聲字在漢壽方言中歸類并不一致。

中古去聲字在漢壽方言中讀陽平、陰去和陽去。讀陽平的基本上是清聲母字;讀陽去的,除“句(見)”外,基本上都是濁聲母字;而讀陰去的,有古清去、古濁去,無規律可尋,跟古聲母沒有明顯關系。

中古入聲除極個別字,如“摸、褥、十、霍”外,其余字在漢壽方言中均讀為陽平或陰去。其中讀陽平的,除“匹”字外,基本上都是全濁聲母;而讀陰去的,有古清入,也有古濁入,無規律可尋,跟古聲母沒有明顯關系。

前面我們通過數據論證了鮑厚星關于漢壽方言“部分清去歸陽平”說法的正確性,同時,我們還發現該方言中有不少有趣的異調現象,具體詞語見表11。

?

周婷所搜集記錄的漢壽方言字音共有22 個異調讀法,不僅在數量上比其他各點要多不少③,而且這些異讀呈現出明顯的特點來:一是一般有陰去;二是在文白異讀中,陰去全部作為文讀,在詞語異讀中,陰去也是作為后起詞語的讀音。比如,“數學、試卷、項目、飛碟”毫無疑問比“有數、試一下、項鏈、碟子”要使用得晚。某種意義上,文白異讀與后起詞語異讀,反映的都是一種新舊變化。也就是說,這些異讀的陰去,應該是后來的變化、最新的語言發展層次。而且,這些字詞產生陰去異讀,不是因語音條件而發生的內部演變,而是受外部環境影響的變化。因為,除了“去”字外,其余的陰去異讀都不涉及聲母、韻母的變化,僅僅只有聲調的變化?!安?、撞、店、扮、漿”等文白異讀、又讀和詞語異讀,在安鄉青男的讀音中,也僅僅只剩下陰去讀法了。

前面表9 中,我們已經展示了桃源、石門、澧縣、津市、安鄉等方言中,古清去字較一致地歸陽平,古全濁上聲字歸去聲,古全濁入聲字歸入聲和去聲。表2 中,漢壽方言古清去讀陽平72 字,讀陰去58 字;古全濁上讀陽去22 字,讀陰去13 字;古全濁入讀陽平22 字,讀陰去29 字??梢?,古全濁上聲、去聲、入聲在今漢壽方言中的歸類,規律性不強。為什么漢壽方言古清去、古全濁上有那么多字讀陰去?古全濁入有那么多字讀陽平?比較武陵方言的去聲和漢壽的陰去會發現,二者音值幾乎一樣,實際上聽不出差別。武陵方言中,包括清去在內的去聲、全濁上和部分全濁入聲今合并為去聲(相當于漢壽方言的陰去的音值),部分全濁入聲今讀陽平。根據桃源、石門、澧縣、津市、安鄉等方言古清去歸陽平的情況,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漢壽方言的古清去字以前也都歸陽平,只是后來因漢壽方言陰去跟武陵方言去聲的調值差不多,漢壽方言的古清去字以詞匯擴散的方言式逐步向武陵方言靠攏,由陽平變為陰去,表11 的陰去異讀正是這一演變的反映。這與張家界入聲演變的情況[7]有些相似。漢壽方言部分古全濁上聲字讀陰去,部分全濁入聲讀陽平,應該也是受了武陵方言的影響。武陵作為市府所在地,地處區域中心位置,其方言是整個常德地區的優勢方言,漢壽又在地緣上與武陵接近,因此,聲調向武陵方言靠攏就很好理解了。

石門、澧縣、津市、安鄉方言都有獨立入聲,讀24 / 35,其調值、調形與武陵方言的去聲也非常接近,與漢壽方言相比,古去聲、入聲的今讀分野更為明晰,古清去讀陽平13 調,古全濁入今讀以去聲33 調為主,入聲次之,少數讀陽平。所以,這些方言中體現聲調變化的文白異讀和詞語又讀,不如漢壽方言多,也沒有明顯的規律。安鄉方言“刺、試、截、奪”,石門方言“刺、試、擇”,澧縣方言“指、雀、削”,津市方言“去”的入聲異讀,也可以看作向武陵方言靠攏。安鄉方言“截、奪、席”、石門方言“擇”,在青男的發音中,僅存入聲讀音;津市方言“集、奪、絕、特、席”等這些老男讀去聲33調的字,在青男中已經改讀為入聲24 調。這些都是它們向武陵方言靠攏的表現。

綜上,我們可以對常德各縣市區的方言聲調作一個大致的勾勒:以武陵為代表的常德市區方言是中心優勢方言,只有4 個聲調,沒有入聲,發展最快;周邊各縣市方言向市區方言靠攏,以漢壽、臨澧最為活躍,古聲調歸類規律性相對不強,臨澧、常德市區、漢壽構成一個“西北—東南”的活躍發展帶;石門、澧縣、津市、安鄉、桃源相對保守,還保留入聲,古聲調歸類規律性較強,發展較慢,構成一個主要依澧水而形成的方言聲調帶。周邊各縣市方言古清去、全濁入聲字產生陰去或入聲的異讀,或改讀為入聲、陰去,是向市區方言靠攏的重要表現。

注 釋:

①文中關于周婷(武陵、安鄉、漢壽)、唐玉環(石門)、李輝旭(臨澧)、劉智躍(澧縣)、沈紅宇(津市)、黃磊(桃源)采集的數據均來源于“語保工程采錄展示平臺”,若無特別說明,以老男發音為準。參見https://zhongguoyuyan.cn/index/,核對日期為2023年10 月20 日。該平臺展示的各點方言,僅有音視頻和記音,沒有調類的歸類。筆者根據音視頻對調查者的記音逐一進行了核對,對某些明顯的聲調記音錯誤進行了改正,某些記音作了調整,最后予以歸類命名,可能與調查者的意見不完全一致。

②文中各表的統計,一字多調分別計入相應調類;對于中古去聲字、入聲字在今方言某類中少于5 字的極少數讀法,未特別列舉出來。

③異調讀法安鄉、津市13 字,澧縣、臨澧、武陵7 字,石門8 字,桃源5 字,雖然不同點調查人可能存在是否調查全面的差異,但同是周婷調查的安鄉、武陵方言點也沒有漢壽點這么多。

猜你喜歡
津市安鄉澧縣
傳承先輩精神 再造澧縣輝煌
常德澧縣召開教育信息化整體推進工作會
農村垃圾治理機制的三維建構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華國鋒殷殷厚望寄安鄉
華國鋒殷殷厚望寄安鄉
常德澧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成果豐碩
日 本
2012年津市地區油菜菌核病發生實況調查及原因分析
淺談三峽工程對安鄉防洪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