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驅動江蘇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

2024-01-23 11:22
關鍵詞:沿海地區江蘇要素

劉 波

(鹽城師范學院 蘇北現代化研究基地,江蘇 鹽城 224007)

一、研究現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盵1]3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江蘇沿海地區作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應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加快完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支撐的新發展格局,對加快推進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完善長三角地區的整體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許多學者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創新要素的優化配置

創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現代創新理論,其主要觀點將創新定義為各種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進而形成具有新生產條件的生產體系,來實現要素效率的提升和價值的創造[3-4]。Denison認為要素數量、質量的改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規模經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5]410-412。陶長琪等將創新要素定義為參與創新過程的生產要素,包括人力創新要素、知識創新要素、技術創新要素、數據創新要素和制度創新要素等五個方面[6]。唐榮等認為優化資本和勞動力要素配置能促進制造業價值鏈升級[7]。Klenow認為要素錯配會帶來經濟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損失,進而影響高質量發展[8]。董嘉昌等認為要素錯配通過影響創新能力和產業結構,進而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負面的影響[9]。

(二) 創新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

創新驅動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引擎,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為主轉變為以創新驅動為主,通過培育壯大創新主體,使要素結構得到優化,為創新主體釋放活力,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如葛鵬飛等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和創新環境三方面界定創新系統,圍繞中國城市創新系統與經濟發展系統的耦合協調性展開分析[10];王之禹等從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視角界定區域創新,探究了區域創新和城市發展之間的耦合協調度[11];徐曄等基于省級尺度對創新要素配置及各子系統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耦合度進行了研究[12]。

(三) 創新驅動發展評價

創新驅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應把創新驅動納入高質量發展的各個環節[13]。為此,一些學者也對此進行了研究,如李黎明等通過分析世界主要創新型強國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構建了創新驅動發展評價的判斷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14];楊嬌等在測度各省域創新驅動能力的基礎上,借助混合線性回歸模型和地理加權回歸模型考察了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15];竇麗琛等運用了文獻分析法對“雙循環”新格局下創新驅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路徑進行了研究[16];李娜娜等運用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指數對中國30個省進行了測算[17]。

綜上所述,大部分學者對創新驅動的內涵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方向都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對于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實現路徑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文嘗試探討創新驅動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并系統梳理創新要素配置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理,以及從產業鏈、要素鏈、人才鏈和政策鏈的視角探究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二、科技創新水平量化測度

(一) 區域概況

江蘇沿海地區地處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長三角北翼,包括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市,陸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54公里[18]。由表1可以看出,2021年,江蘇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為2.14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為4 818.1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43.4%,全年專利授權數量77 839件,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2.37%,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3%,全年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 061家,累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 452家[19-21]。

(二) 科技創新能力評價

1 評價方法 本研究運用熵值法從科技創新投入能力、支撐能力、科技產出能力、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四個視角,單項分析和綜合評價江蘇沿海地區的創新能力。熵值法是一種基于信息熵(或簡稱熵),根據各項指標觀測值來確定指標權重的信息管理方法,據此判斷出一個事件的隨機性以及無序程度[22]??陀^賦權法相對主觀賦值法其可信度較高,可以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偏差。設有m個評價指標,n個評價樣本,并根據原始指標數據生成矩陣X=(xij)n×m,對于指標xj,Xij的指標值差距越大,則xj的貢獻度在綜合評價中就愈發明顯;如果Xij某項指標值相等,則在綜合評價中該指標將會被忽略[23]。

表1 2021年江蘇沿海地區科技發展概況

熵值法的計算步驟共有七步:

(1) 構建數據矩陣

(1)

其中,Xij為第i個方案第j個指標的數值。

(2) 處理數據。由于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代表的意義、單位、方向、數量級各有差異,所以為了能夠將各指標統一起來相互比較,需要對各指標所在列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轉化為無數量級差異、無量綱的標準化數值,以保證結果的可靠性。

對于正向指標:

(2)

其中,i=1,2,…,n;j=1,2,…,m。

對于逆向指標:

(3)

其中,i=1,2,…,n;j=1,2,…,m。為了方便起見,仍記非負化處理后的數據為Xij。

(3) 計算第i個方案第j項指標數據的比重

(4)

其中,i=1,2,…,n;j=1,2,…,m。

(4) 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

(5)

其中,i=1,2,…,n;j=1,2,…,m。ln為自然對數,ej≥0。

(5) 信息效應值取決于指標項與熵值1之間的差值,差值越大,對科技創新驅動評價的貢獻度就越大,權重也就越大。gj=1-ej,即gj越大指標越重要。

(6) 計算第j項指標權重

(6)

其中,j=1,2,…,m。

(7) 計算科技創新綜合得分

(7)

其中,i=1,2,…,n;j=1,2,…,m。

2 指標體系構建 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具有豐富的內涵,為了確保評價指標的可信度,本文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層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基于創新投入、創新支撐、科技產出和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由目標層A、準則層B和指標層C構成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并且由評價目標層、評價準則層和評價指標層所組成[22],由表2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0個、三級指標29個。

表2 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3 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區域為江蘇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鹽城和南通三市,研究時段從2009年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20年,共計12個年份。數據源于2010—2021年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江蘇統計年鑒》《江蘇省科技進步統計》及年度報告,對于部分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進行填充技術處理。

4 因子權重分析 在評價過程中,因子權重是指對該指標在整體評價指標體系中相對重要的區分,也是對各評價因子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一組評價指標體系相對應的權重組成了權重體系。由表3中可以看出,對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四個目標層因子進行了權重分析,權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0.402 1)、科技產出能力(0.286 4)、科技投入能力(0.165 3)、科技支撐能力(0.146 2)。在單個因子的權重排名中,X22占有最高的權重值為0.192 9,其次為X18占有的權重值為0.068 0,再次為X15占有的權重為0.061 7,除這三項指標外,其他指標均低于0.050 0,說明該三項指標在所有指標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表3 各因子權重表

5 空間差異分析 為了更加詳細地分析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支撐能力、科技產出能力和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地區的得分差異,本文對江蘇沿海三市分別進行了均值處理,由表4中可以看出,南通市以0.585 5的綜合得分位居第一,遠高于鹽城市與連云港市,其次鹽城市以0.369 9的綜合得分位居第二名,連云港市以0.354 9的綜合得分落后于鹽城市位居第三名,但兩者差距并不是很大。南通市在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支撐能力、科技產出能力和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四個方面均得分最高。鹽城市在科技支撐能力與科技產出能力的得分上,落后于南通市和連云港市,連云港市在科技投入能力與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的得分上,落后于南通市和鹽城市。

表4 江蘇沿海三市科技創新能力平均得分表

6 時間差異分析 為了更好地分析區域創新能力的時間差異,本文對年份進行了均值處理,由表5可以看出,在2020年江蘇沿海地區的創新能力表現最好,綜合得分為0.673 4分,但在2010年,由于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下降,導致從2009年至2010年期間科技創新綜合得分由0.408 9分下降到0.302 6分。但從總體上看,2009年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江蘇沿海地區主動構建面向海洋經濟的科技創新體系,拓展江蘇向海發展的創新腹地,從而帶動科技創新驅動能力呈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

表5 2009—2020年江蘇沿海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系數分值

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政策與驅動因素

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互為依存、互為促進??萍紕撔率峭苿痈哔|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和關鍵支撐,而高質量發展又是科技創新建設的重要目標和方向。一方面,在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不能再依賴傳統的增長模式,只有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才能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應該服務于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的成果應該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一) 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政策

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要素,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注重創新的作用,努力為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政策支持。如表6所示,“十三五”時期以來,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確立“聚力創新”的鮮明導向,堅定不移地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將創新貫穿于“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全過程,率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江蘇特點的自主創新道路。江蘇省率先頒布實施面向城市群的《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先后制定出臺科技創新40條、科技改革30條、人才新政26條等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突破性強的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4]。

表6 “十三五”以來江蘇創新政策演進與高質量發展

(二)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因素

世界經濟論壇根據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數據,把經濟發展劃分為要素驅動、效率驅動、創新驅動三個層次,該劃分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創新與經濟發展“量”的關系。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2 000美元,該國家或地區處于要素驅動階段;若人均GDP介于3 000~9 000美元之間,該國家或地區處于效率驅動階段;若人均GDP>17 000美元,則該國家或地區進入創新驅動階段[25]。

根據表7數據可以看出,2006年前江蘇沿海地區處于要素驅動階段,2006—2007年為要素驅動向效率驅動的過渡階段,2008—2013年為效率驅動階段,2014—2021年為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過渡階段。同時,江蘇沿海地區科技創新投入、科技支撐、科技產出、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力的規模有明顯提升,2021年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占GDP的比重為2.4%,沿海三市研發投入規模達512.9億元。隨著創新投入量的增加,江蘇沿海地區產業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分別為12.6∶51.8∶35.6,2021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分別為7.6∶45.2∶47.2[26]561。同時,第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已接近50%的貢獻率。

表7 世界經濟論壇對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

四、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機制

科技創新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科技創新機制則是對科技創新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但江蘇沿海地區科技創新機制仍存在著不足,需要改進。

(一) 創新驅動機制存在的不足

首先,科技創新機制的運行效率不高。由于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技術支持,但科技創新機制的資金分配、人才選拔和技術評估等環節存在著較復雜的程序和不必要的限制,從而導致了科技創新進展緩慢。

其次,科技創新機制缺乏公平性。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科技創新機制中,政府和大企業往往占據了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而小型企業則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會抑制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最后,科技創新機制的創新意識不足??萍紕撔聶C制本身也需要不斷地改進,以適應科技創新的新需求和新形勢,但是目前很多相關企業或機構缺乏創新意識,仍按照傳統的模式和慣例進行運作,難以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二) 創新驅動機制的完善

為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提高其運行效率和公平性,同時也需要不斷探索科技創新機制,以適應科技創新的新需求和新形勢。

1 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 (1)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充分發揮以市場為主體的科技資源配置作用,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改革,有效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不斷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27]。(2) 建立多元主體協同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著力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平臺,強化政府、市場、高校、社會之間的合作發展,以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為抓手,進一步激發市場創新主體的活力,共同打造創新資源共用、創新成果共享的高精尖產業的創新聯合體。(3) 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權屬、轉化收益分配等制度改革,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通過在沿海地區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吸引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創新成果進駐,打造技術轉移和成果落地的“飛地”示范區[28]。

2 完善多元主體創新能級培育機制 (1)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實施產業鏈鏈長制計劃,充分發揮創新型領軍企業引領作用,不斷壯大科技企業群體規模,強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協同發展。(2) 創新數字經濟引領驅動機制。抓住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帶來的發展機遇,重點突破數字核心技術,推進科學技術研發和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不僅為沿海地區裝備制造、石化、鋼鐵、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的數字化水平提供動力支撐,并且激發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集聚動能,催生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新業態新技術。(3) 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技術市場體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持企業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融通發展。構建沿??萍紕撔隆靶⊙h”樞紐,輻射帶動區域周邊甚至全國的創新活動。

3 完善區域協同創新機制 (1) 完善產業創新聯動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不斷深化南北掛鉤合作,通過搭建產業聯盟和協作信息平臺,鼓勵和支持市(縣)政府、龍頭骨干企業、相關園區、科研機構、專業服務機構加入產業聯盟,打造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產業集群。(2) 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創新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從科技研發、科技孵化、科技應用等主體出發,不斷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轉移的利益分享機制[29],打造科技研發、技術交易、成果轉化、對外開放合作四位一體的“創新鏈+產業鏈”聯合體,為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3) 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聚焦企業創新需求,依托“科技金融+創業服務中心”平臺,參照“企業研發需求圖譜+全國技術成果分布圖譜”兩套創新圖譜,構建“科技成果+企業實體+資本運作+第三方服務”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4 完善科技創新激勵保障機制 (1) 健全生產要素保障機制。江蘇沿海地區為全面貫徹碳達峰、碳中和各項決策部署,嚴格按照“三線一單”分區管控體系的要求,統籌安排能耗、土地、資金等各類資源要素,優先保障科技創新重點項目,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沿海地區科技創新生產要素保障體系。(2) 完善科技資金投入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完善科技風險投資支持體系,搭建“政府基金+民間資金+國際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平臺,釋放科技創新的市場風險。積極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機制,充分利用“天使投資、銀行信貸、融資擔?!钡韧顿J保聯動模式,為江蘇沿海地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3) 構建“雙招雙引”機制。江蘇沿海地區要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用人機制,充分利用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施創業扶持、安家支持、服務保障等優惠政策,健全人才引進、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大力引進戰略科學家、科技頂尖人才等高端研發型人才,逐步形成高端人才引領、基礎人才支撐、創新人才儲備的沿海地區創新人才聚集地。

五、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提升創新驅動力

1 大力推動產業創新 江蘇沿海地區要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主導產業、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大力實施終端帶動計劃,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揭榜掛帥”。全力突破制約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鏈集群。

2 加快構建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江蘇沿海地區要聚焦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堅持走“科創+產業”道路,催生更多高科技新業態,加快打造“產業地標+產業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高端研發機構”的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構建產業科技創新的中心體系。

3 積極抓好科技服務業發展 江蘇沿海地區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現代科技服務平臺為支撐,依托其創新資源配置功能,打造技術產業化全鏈條,為需求方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評估、知識產權、法律咨詢等增值服務。

(二) 圍繞創新鏈完善要素鏈,增強高質量發展承載力

1 加快建設沿??萍甲呃?以江蘇沿海創新型城市為主體,以科技園區為核心,協同創新推進先進制造、石油化工等領域共性技術研發和海洋科技創新,加強新型海工裝備、生物制品開發和高技術船舶等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同時,加快科技服務業特別是研發設計服務業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并通過創新補貼、園區建設、交易撮合等方式,促進科創走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創建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2 突出抓好重大平臺載體 江蘇沿海地區要加快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支撐平臺,整合多方優質創新資源,充分發揮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公共創新服務平臺的作用,建好用好智慧型聯合技術創新基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創業服務平臺和示范基地,加快創新資源集聚,打造創新策源地。

3 突出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設 江蘇沿海地區要支持重點產業園區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和中試基地,提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自主創新和科技創業的集聚功能與示范功能,并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投資融資、市場開拓、政策咨詢等服務。加快建設覆蓋沿海全域的一體化創業服務鏈條,打造一批與風險投資機構緊密聯系的專業化眾創空間和創新型孵化器集群。

(三) 圍繞要素鏈打造人才鏈,激發高質量發展原動力

1 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 圍繞“產業內涵”積極放大產業舞臺的承載力與吸引力,加快集聚優質創新資源,大力引進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并構建新型高端研發機構、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實現市級以上園區新型研發機構的全覆蓋。

2 常態化開展產學研活動 聚焦國內外創新資源富集地區,深耕長三角,對接大灣區,積極拓展與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創新合作,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對接交流活動。堅持以南通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為主體,深化與國內外涉??蒲性核娜婧献?面向海洋科技前沿,成立涉海產學研合作聯盟,強化海洋基礎研究,加快海洋藥物研究院等優勢學科的建設,打造江蘇省高能級的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平臺,為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方面的支撐。

3 持續加大科技企業培育力度 江蘇沿海地區要實施高企培育、高企上市、“高升規”、高企數字化轉型、高企知識產權護航“五大行動”,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領軍型企業”的培育機制,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之間的融通創新,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四) 圍繞人才鏈打造政策鏈,培育沿海高質量發展吸附力

1 完善人才引育政策 江蘇沿海地區要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的作用,分領域、分層級,明確人才引育對象,通過稅收優惠、資金支持、榮譽獎勵等方式,鼓勵社會各界參與人才引育工作,形成政府、企業、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協同合作的良好局面。

2 優化人才激勵政策 江蘇沿海地區要從人才需求出發,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細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稅收、住房、教育、醫療等政策條款,探索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等分配形式,鼓勵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來調動高層次人才積極性。

3 創新人才評價政策 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能人才培訓、使用、激勵方面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與之相適的崗位聘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表彰獎勵等規章制度,暢通技能人才培育成長通道。發揮市場、社會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積極培育發展各類人才評價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逐步有序承接政府轉移的人才評價職能。

猜你喜歡
沿海地區江蘇要素
2018年廣西北海沿海地區考古調查簡報
數讀江蘇
數獨江蘇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數讀江蘇
江蘇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威海沿海地區霧的氣候特征及相關影響因子分析
也談做人的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