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內在邏輯、應用場景及未來趨勢探析

2024-01-24 14:07吳嬌黃威榮楊曉娟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3年34期
關鍵詞:課后服務

吳嬌 黃威榮 楊曉娟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課后服務的全面普及,如何推動課后服務多元化發展,實現從“有”到“優”是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促進均衡發展、拓展服務渠道、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多元學習需求,從“學”“教”“管”“評”具體場景出發,設計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框架,實現課后服務的高質量、高效率的賦能,將有助于推進資源質量高度、資源供給精度、資源使用效度和資源發展智能度的升級。

關鍵詞:數字教育資源;課后服務;資源供給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3)34-0157-0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0 引言

課后服務是破解“減負”“課后三點半”“多元學習需求”等難題的有力手段,能有效增強學校的教育服務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資源是課后服務全面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課后服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教育部等五部門2021年發布的《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教育服務供給方式變革”[1],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服務教與學;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強調要“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3],為課后服務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增添了新活力。

1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內在邏輯

伴隨課后服務的全面普及,教育領域對教育資源的需求不斷提升,形成了以數字教育資源為主的新形態和新生態,利用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成為新的發展方向。通過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建構虛實相融的學習環境,為推動課后服務全面發展提供新路徑。

1.1 促進課后服務均衡發展

課后服務均衡外在表現為利用教育資源實現服務過程的均衡,數字教育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源形態,呈現諸多優勢:一方面拓寬了資源覆蓋廣度,通過互聯網接收、衛星數據接收及直接拷貝等方式,實現區域、城鄉、校際之間資源共建共享及優勢互補,達成學校資源全覆蓋和學生需求全覆蓋,改善學校課后服務開展條件,解決薄弱學校課后服務資源匱乏的實際困境,保障每個學生公平享受教育資源的權力,促進各地課后服務同步發展。另一方面拓展了課后服務深度,通過網絡平臺匯聚文化學習、興趣拓展、能力提升等多種類型資源,加快推進課后服務范圍從作業輔導、課后閱讀拓展到文體藝術、科普活動、拓展訓練等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活動,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優化課后服務內容體系,實現“互聯網+”條件下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助力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課后服務生態建立。

1.2 拓展學校課后服務渠道

數字教育資源的支持為學生提供除教室以外的課后服務渠道,為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徑:一方面提供了線上課后服務,通過數字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創新實踐提供了先進手段、開放平臺和優質資源,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增添了課后服務的活力和動力,學生不再受限于環境因素,實現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學習,豐富了課后服務形式,拓寬了課后服務育人場域。另一方面提供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后服務,整合了物理空間、資源空間及社區空間,實現線上、線下學習一體化[4],形成了線上資源+教師、線上教師+線下教師及線上教師+線上資源+線下教師的三種課后服務形式,促進了課后服務過程中各類資源有效整合與教學手段系統性優化,凸顯了數字化時代課后服務的典型特征。

1.3 提高學校課后服務質量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高質量的課后服務已成為家長和學校的共同目標,數字教育資源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課后服務從“有”轉“優”的升級:一方面聚合了優質物力資源,通過網絡媒體引入電子教材、電子圖書、VR博物館等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校外資源,為教師有效進行課后活動設計與實施提供了優質線上資源,增強了課后服務吸引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困生培優教育,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揚長教育,確保學生學有所得,全面提升課后活動質量。另一方面聚合了優秀人力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了校內外教師和學科人才智力、知識及技能的共享,為學校做好課后服務增添了力量,有助于缺少師資資源的學校做好課后教學活動,促進課后服務質量的提升。

1.4 滿足學生多元學習需求

學生受發展水平、學習偏好、興趣特長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存在個體差異,多層次、多樣化的數字教育資源是滿足學生在藝術、體育、勞動等方面多元需求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提供多層次數字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知識學習需求,為不同梯隊的學生提供不同內容、不同順序、不同方式的資源,學生按需自主選擇學習,使課后服務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另一方面提供多樣化數字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需求,融入愛國主義和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培育學生良好品德,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程豐富學生體育活動,擴充藝術活動課程培養學生藝術修養,添加農工技能示范活動提升學生勞動素質,使課后服務內容更具多樣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2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應用場景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是一種需要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復雜系統過程[5],需要深入到具體應用場景中,從“學”“教”“管”“評”四個場景出發,設計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框架,以資源供給為中心向各場景賦能,實現資源+平臺+服務一體化育人模式。通過多元主體協同合作、新興技術支持,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助推校際、城鄉、區域課后服務教育均衡化發展。圖1為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框架。

2.1 信息化的教學支持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信息化教學支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基于“班班通”為課后活動配備一個線下教師和一個線上教師,線上教師進行知識講解,線下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學習和答疑解惑,支持師生、師師實時互動。二是借助“AI好老師”的智能問答系統、智能案例檢索系統及育人知識圖譜,實現育人問題情境化解決、育人案例智能化推理、育人知識結構化組織等,輔助教師解決育人難題,促進教師教學工作開展,支持課后服務智能教學。三是自適應學習技術支持針對教師需求精準提供幫助,根據班級數據和個體學習數據為教師推送因材施教的適切資源、方法、策略等服務支持,輔助教師在線設計課后活動;四是人機協同育人將實現人機優勢的互補,教師借助智能技術采集學生各類數據分析其學習興趣,通過課后服務平臺搜索高頻關鍵詞,自動推送符合學生認知興趣資源。

2.2 個性化的學習服務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個性化學習服務支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數字教育資源賦能的課后服務匯聚線上線下多樣化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及形式多樣的學習服務,學生可根據偏好自主選擇學習資源。二是數字教育資源以網絡為載體實現共享,有助于為學生制定“菜單式”課后活動,學生可通過在線平臺自主選擇。三是學生可通過平臺利用資源或智能問答工具解決問題,對于疑難問題可求助線上值守教師,實現一對一個性化指導。四是智能化語音學習交互系統、虛擬數字圖書館、虛擬數字博物館等數字教育資源,可為學生提供自主、交互、協作、探究的智能學習空間,支持泛在學習,進行全方位的知識服務和自適應學習資源推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

2.3 可視化的教育管理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教育管理可視化支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借助大數據技術匯聚師資、參與學生、場所等相關數據,通過智能排課分班,為學生制定個性化課表。二是教師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全面分析學生認知結構及特點,合理安排學生課后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參與,保證課后服務管理科學化。三是利用技術支持建設課后監測服務中心,實現課后服務基礎數據、開課數據、學生學習活躍程度等數據自動采集并實時上傳云端匯總、統計及分析,以便管理人員及時調整課后服務決策,實現課后服務管理現代化。四是在平臺數據支持下,資源管理者可直觀地查看所轄范圍內教育資源配置狀況、教學活動及資產設備運行狀況[6],精確預測課后服務中需要的資源和類別,實時調控資源,實現課后服務資源監管數字化。

2.4 智能化的教育評價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教育評價智能化支持,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課后服務前輸入評價,互聯網支持線上調查統計學生課后服務參與態度、參與動機、學習偏向等數據,助于教師提前了解學情,精準完善教學策略。二是課后服務中的評價,主要對活動中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過程評價和環節實施、學生行為等全要素進行評價,依托計算機視覺分析、可穿戴設備、視頻錄制、面部識別等技術工具采集課后服務教學全過程數據,構建師生畫像,分析師生在課后服務中教學行為與學習行為,幫助教師實時診斷學生學習情況,評判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教學改進提供支持。三是結果評價,對課后服務實施后形成性結果進行評價,即對德智體美勞提升的評價。通過智能工具從課后服務平臺中學生學習記錄、交流展示等分析學生在線學習數據和作業完成效率評估學生智育、電子檔案袋歸集學生德勞學習軌跡、語音測評技術評估學生音樂表現,以期改進課后服務活動流程。

3 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的未來走向

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支持課后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有了質的升級,資源質量高度、資源供給精度、資源使用效度及資源發展智能度穩步提升,持續為課后服務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走向新局面。

3.1 從“數量滿足”到“質量提升”

課后服務全面普及以來,教育部牽頭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科普教育、體育鍛煉、文化藝術、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影視教育等六大類資源,并通過平臺鏈接到國家博物館、數字科技館等線上場館;同時,各地積極推進數字教育資源的整合,將分散在各地各部門數字資源納入一體化建設及教育服務中。未來發展中,課后服務資源供給相較數量滿足更關注質量提升:一是積極推動政府、學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資源建設,明確各主體權責,對資源共享平臺進行統一管理,避免資源平臺重復建設和無效供給,充分應用現有資源,整體推進課后服務育人,融合新興技術統籌加強教、學、管及評多場景的應用,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二是制定數字教育資源建設標準,保證畫面清晰度、規定視頻資源時長、明確服務對象、篩選優質資源內容等方面設置標準,以建設優質教育資源。三是組織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專業團體,包含學科專家、企業技術與一線教師,以專業理論、專業技術結合實踐經驗,開發優質資源。四是滿足課后服務學生需求的資源才是優質資源,堅持從實際出發,思課后服務所思,想課后服務所想,根據課后服務育人目標建設符合實際需求的數字教育資源,更好地提高課后服務教育教學質量。

3.2 從“統一供給”到“精準供給”

供給主體和課后服務需求的順暢連接是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精準供給的橋梁,課后服務全面普及以來,數字教育資源供給主體主要以城區教學環境、師資容量、教學水平為藍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統一開發并向學校供給,一體化發展促使各地學校課后服務呈現出一種理想和諧的教育狀態,然而伴隨經濟發展,城鄉教育差異,未來數字教育資源賦能課后服務應重點關注學校實際需求,實現資源精準供給:一是要對各地各校課后服務進行實地走訪調研,統計分析出不同學校和區域課后服務實際需求,供給主體根據分析結果開發出適切的資源類型,以需求牽引供給,利于按需開發資源。二是借助技術支持統計分析課后服務在線學生需求,通過學習分析技術分析學生的學習偏向和認知基礎,形成數字畫像,結合大數據統計功能收集學生資源需求,推送給資源供給主體,據此了解學生所需學習資源數量、內容、類型等信息,利于資源精準開發。三是教育行政部門頂層規劃設計,引領各主體積極參與共建共享,依據需求開發滿足學生發展的資源,以實現資源按需供給和精準供給,使用中及時收集實時反饋評價,進一步推動資源有效供給及精準化開發。

3.3 從“數字能力”到“數字素養”

在數字教育資源應用中,教師能夠充分發揮自身數字能力借助平臺輔助學生作業答疑,通過網絡課堂開展雙師課后教學,利用數字資源補充開展特色活動,滿足課后服務活動開展。面對數字教育資源在課后服務中常態化應用的形式,要求教師具備相關技術使用、設計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指導學生適應數字教育資源學習等運用數字資源教學的綜合素質,從“數字能力”走向“數字素養”提升。未來課后服務中,為使師生更好地適應線上線下資源融合環境,應加強教師數字素養研訓力度:一是加強對教師課后服務數字理念培訓,依托網絡云課堂、名師工作坊、研修社區等渠道構建“骨干引領、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教師發展研訓共同體,圍繞課后活動、信息化教學、數字教育等核心主題,設計以問題為導向和以資源應用為抓手的教師研訓方案,使教師在課后服務中能自發并積極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管理等,幫助教師快速認識到數字教育資源在課后服務中的重要性。二是注重資源創新應用培訓,以優秀案例分享或真實情景模擬,幫助教師提高教師利用數字技術二次開發資源能力,形成數字化創新意識,破解課后服務個性資源缺乏問題,推動信息化教育教學創新,全面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3.4 從“數字支持”到“數智賦能”

教育數字化轉型為學校教學發展帶來了新契機,教育資源以網絡為載體的形態進行傳播,數字教育資源向實時動態更新、精準化、個性化等梯度發展,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課后服務各環節諸要素升級轉型,課后服務步入智能教育新階段。未來數字教育資源將從課后服務前、課后服務中及課后服務后三環節實現數智賦能,達到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目的:一是在課后服務前,通過網絡調研了解學生活動內容需求,結合學情分析技術分析學生學習方式偏好,統計分析數據后智能工具能夠定位推送與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需求等有關的個性化學習材料,教師通過課后平臺創建線上活動,設計出適應不同學生學習個性化資源以做好活動準備。二是課后服務中,利用伴隨式數據采集技術實時采集學生在線學習、學生成長記錄等多模態數據,對此數據挖掘分析能有效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學習體會、需求變動與目標達成度等情況,篩選出適合學生個性化的資源,及時調整活動教學進程。三是課后服務后,借助平臺大數據統計分析學生活動作品、參與情況、活動評價等,據此客觀科學地評價課后服務活動質量,反思活動課程設置,根據學生薄弱點、個性差異等影響因素構成教師全新教學決策,以此來調整下一階段活動設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5):51-55.

[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10):2-7.

[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30):4-27.

[4] 熊才平,戴紅斌,葛軍.教育技術:研究進展及反思[J].教育研究,2018,39(3):118-128.

[5] RING P S,VAN DE VEN A H.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19(1):90-118.

[6] 榮榮,楊現民,陳耀華,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發展:走向智慧管理[J].中國電化教育,2014(3):30-37.

【通聯編輯:王 力】

猜你喜歡
課后服務
落實落細 做好“課后服務”
“三點半”現象的研究及啟示
“課后服務”:亟待研究的一些問題
彈性離校:現實狀態、價值導向與實踐反思
關于校外課后服務機構入駐小學校園問題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