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節苷脂聯合雙抗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及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影響

2024-01-24 10:59許萍萍許翠玙張曉燕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腦神經神經節神經功能

許萍萍,許翠玙,張曉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進展性腦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指在患者發病72 h后神經功能損傷及腦缺血等癥狀仍然表現為階梯性加重,是腦梗死中相對嚴重和難治臨床亞型,具有高殘疾和高死亡率[1]。目前臨床主要是通過保護PCI患者殘余神經元、恢復患者的血液灌注以及常規抗血小板聚集、維持電解質及營養支持治療等為主[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兩者組成的雙抗治療可顯著增強抗血小板作用,對降低PCI患者血栓的發生率具有積極影響[3]。然而對于PCI患者,除了抗血小板聚集外,恢復血液灌注、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也至關重要。神經節苷脂是目前常用的一種營養神經藥物,可以促進神經重建,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損傷具有很強恢復能力,并在改善腦水腫和腦梗死引起的一些神經功能損失方面發揮非常好的作用[4]。本研究將神經節苷脂聯合雙抗治療PCI患者,觀察其療效及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CI患者96例,納入標準:①PCI診斷符合指南標準[5];②首次發病;③入院時清醒;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腦部動過手術者;②具有中樞神經腫瘤者;③對神經節苷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過敏者;④具有嚴重器官類疾病。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雙抗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常規治療)和聯合組(神經節苷脂+雙抗療法+常規治療)各4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遵照指南,兩組均給予營養支持、對癥降血壓血脂血壓、維持呼吸平穩和酸堿平衡等[6]。雙抗組給予患者100 mg阿司匹林(德國拜爾,國藥準字J20171021)口服,每天一次;75 mg氯吡格雷(Dr.Reddy′s Laboratories Limited,國藥準字H20180074)口服,每天一次。聯合組:雙抗治療方式同上,予患者靜脈滴注神經節苷脂注射液(長沙賽隆科技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C10643012100448),每天一次。兩組均治療兩周。

1.3 觀察指標①短期臨床療效[7]:分為無效、顯著進步和基本治愈,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腦神經功能損傷情況:分別在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評估,主要包含對眼球運動、意識、語言、共濟運動、感覺、視野和運動等方面,總分42分,得分越低神經損傷越輕。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9]:主要包含睜眼反應、肢體運動和語言反應,滿分15分,得分越高,患者意識越清楚。③腦血流灌注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四川科儀誠科技有限公司,型號:BLS-X6)在治療前后測量患者阻力指數(RI)、腦血容量(CBV)以及平均血流量(Qmean)。④神經功能重建因子:在治療前后患者保持空腹,抽取其3 ml靜脈血,神經生長因子(NGF)、氨基酸類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量。⑤血清學指標:在治療前后,上述靜脈血采用免疫比濁法測量兩組患者D-二聚體(D-D)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測量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⑥統計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AS 24.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準概率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雙抗組(χ2=4.376,P<0.05)。見表2。

表2 兩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腦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比較治療后兩組NIHSS較治療前降低,GCS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后聯合組NIHSS評分低于雙抗組,GCS評分高于雙抗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比較 (分)

2.3 兩組腦血流灌注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CBV和Qmean均較治療前升高,RI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聯合組CBV和Qmean高于雙抗組,RI低于雙抗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腦血流灌注指標比較

2.4 兩組神經功能重建因子比較治療后兩組NGF、BDNF和GABA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聯合組顯著高于雙抗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神經功能重建因子比較

2.5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D-D較治療前降低,bFGF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聯合組組D-D水平低于雙抗組,bFGF水平高于雙抗組(P<0.05)。見表6。

2.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54,P>0.05)。見表7。

表7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PCI的高發可能與臨床感染、腦水腫、血栓脫落、高血壓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發病后患者的血液供應減少,血壓下降,患者出現局部缺血癥狀,并在短期內惡化,這很容易形成血栓并增加側支循環阻塞[10]。因此,應早期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緩解和管理PCI的癥狀和體征。

阿司匹林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改善血流動力學和降低患者血液粘度[11]。氯吡格雷可減少血管內皮粘附并抑制血栓形成[12]。雙抗聯合治療是PCI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盡管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對于部分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效果不夠理想,所以,尋求更好的療法已經成為研究重點[13]。神經節苷脂是最重要的糖鞘脂之一,可促進星形膠質細胞生長和突觸結構的形成,通過血腦屏障促進腦神經細胞修復,在臨床上,神經節苷脂在缺血性腦損傷中的應用,已取得療效[14]。

本研究發現聯合組總有效率提高,且NIHSS及GCS得分均優于雙抗組,提示聯合使用效果明顯,能顯著減輕腦神經損傷。分析主要與聯合組加用的神經節苷脂相關:首先,神經節苷脂可以降低機體內Ca-Mg-ATP和Na-K-ATP酶活性喪失,從而抑制體內的鈣過載。其次,神經節苷脂能夠進入神經細胞的細胞器,參與諸如核酸的代謝和合成,從而調節基因轉錄和翻譯;最后,神經節苷脂可促進軸突再生,保護神經細胞,并通過降低興奮性氨基酸對中樞神經纖維的神經毒性,從而促進神經細胞修復[15]。故而聯合組臨床療效改善優于雙抗組。

腦血流灌注指標是評價PCI患者預后最重要的基礎指標,對糾正神經缺損、重建感受神經功能具備十分重要影響[16]。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后腦血流灌注指標和雙抗組具有顯著性,說明觀察組腦血液循環得到有效改善。這主要是因為:神經節苷脂可以抑制脂質加氧酶和環氧合酶活性,從而抑制自由基形成,降低腦內氧化應激程度;另一方面,神經節苷脂可以改善細胞膜成分和改善血液中紅細胞的變形,增加其抗氧化能力,降低紅細胞的聚集能力,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腦血流阻力,增加腦血管血供,從而減少腦缺血的再灌注[17]。

NGF、BDNF和GABA都是強大的神經功能修復因子,其中BDNF是大腦中最常見的神經營養因素,可以保護神經元,促進受損神經元的愈合;NGF能保護腦缺血引起的神經損傷;GABA是腦神經中的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也是哺乳動物腦神經中唯一的游離氨基酸[18,19]。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聯合組NGF、BDNF和GABA顯著高于雙抗組,表明神經節苷脂聯合雙抗藥物治療能夠有效調節神經功能重建因子水平。有研究表明,神經節苷脂是神經營養因子前體促進劑,可進一步提升神經生長因子的生物活性,促進神經因子的生長,并誘導內源性神經因子的再生,同時對腦組織的軸突膜具有良好刺激作用,可以激活軸突區域的蛋白酶,并對神經信號的傳遞具有增強的作用,從而有效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20]。故而聯合組中神經功能修復因子水平顯著提高。

D-D是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能夠評估機體纖溶和凝血的正常狀態;bFGF可促進血管生成及梗死灶周圍血液循環,促進神經重建等[21,2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D-D和bFGF變化優于雙抗組,提示神經節苷脂與雙抗藥物治療還能夠有效改善D-D、bFGF水平,減少神經功能損害。另外,兩組間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使用神經節苷脂和雙抗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不足是樣本量較少,缺少長期觀察,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進一步驗證。

綜上,神經節苷脂聯合雙抗治療PCI患者能夠有效促進腦神經功能損傷恢復,改善腦血流灌注,調節神經功能重建因子,值得應用。

猜你喜歡
腦神經神經節神經功能
GM1神經節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蝶腭神經節針刺術治療動眼神經麻痹案1則
Nurr1基因修飾胚胎中腦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進展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超聲引導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原發性痛經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microRNAs在腦神經系統中的作用
針刺改善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