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元宇宙研究的時空分布與熱點主題
——基于知識圖景的可視化分析

2024-01-24 05:08劉延飛
關鍵詞:社會學宇宙領域

劉延飛, 張 榮

(安徽大學 社會與政治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元宇宙(Metaverse)最初見于1992 年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 Metaverse 一詞由“Meta”和“Verse”組成, “Meta”表示超越, “Verse”代表宇宙[1]。元宇宙目前正在形成醞釀之中, 對于這一復雜現象的研究應是多層次、 多維度、 多方面的。一方面, 扎克伯格和西方學者對元宇宙的理解是側重沉浸式體驗的精神世界, 與現實社會有所區別, 知覺現象學的知覺表象、 知覺場、 身體綜合的觀念在他們的元宇宙理念中有所體現。另一方面, 國內則以經濟學、 新聞傳播學學科領域中的討論較多, 趙國棟、 于佳寧、 朱嘉明等學者將元宇宙同現實社會發生融合, 是網絡化第三次浪潮, 是精神表象與現實社會的融合[2]13,[3]69,[4]7-17。不同于以上兩種觀點,社會學認為, 元宇宙不僅指向扎克伯格的虛擬空間, 也聚焦地方空間中的網絡現象(如數字鄉村建設、 城市智慧社區建設等), 把元宇宙看作物質社會和精神社會緊密交融的新型社會形式, 是當代社會學不可回避的研究對象[5]。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后疫情時代, 數字技術的引領作用愈發凸顯, 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數字技術的賦能發生了劇烈變遷,科研人員與科技型企業更多聚焦于未來社會形態的演進與重塑。在此背景下, 元宇宙概念呈現蓬勃生機, 2021 年成為了元宇宙的元年[2]IV。2021 年,元宇宙的有關議題紛紛迅速出圈, 引起了商界和學界的熱烈討論。使用百度指數搜索可以得出, 自2021 年7 月4 日起, 元宇宙的檢索指標出現迅猛增長態勢, 2021 年12 月13 日-19 日的檢索指標達到了最高值62 068[6]。綜上觀之, 元宇宙自爆火起便不斷地在社會中擴散自身影響力, 躍居全球的第一風口。

近年來, 學界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分別對元宇宙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情況做出了深入系統的梳理。一種就是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描繪出元宇宙研究的現狀。比如, 有學者對元宇宙和宇宙層次的關系展開了哲學思辨, 認為“元宇宙是由代表宇宙之心的數據平行宇宙和代表宇宙之身的自然宇宙組成的智慧宇宙”[7]。但是, 有學者也認為元宇宙是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 人類可能沉浸于高度逼真的虛擬空間而固步自封[8]。在我國元宇宙內容體系的研究上, 學者們主要關注的是元宇宙概念嬗變與脈絡梳理、 元宇宙模型構建與關聯技術、 元宇宙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等研究議題, 主要是哲學思辨的研究范式, 著眼于學理上的應然分析, 進而對這些內容中的實然性問題進行糾偏。二是通過量化分析的方法揭示我國元宇宙領域的研究狀況。使用知識圖譜方法分析我國元宇宙的發展現狀, 這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學術熱點。研究者們試圖引用新的科學技術手段, 其討論的重點在于元宇宙的前沿領域與熱點話題。例如, 向安玲等通過空間計量學方法, 對清博智能平臺中包含的254 054 條元宇宙相關傳播數據進行了分析, 探索我國元宇宙研究的時空傳播特征[9]。同年, 張夏恒等以“Web of Science”與“Ei Compendex Web”數據庫的77 篇元宇宙主題學術論文為數據來源, 總結并闡明域外元宇宙的知識圖景和中國元宇宙的發展方向[6]。這兩種觀點均是希望在準確把握中國元宇宙研究的主題與熱點的基礎上, 對于我國元宇宙研究的狀況作出評價, 為以后的研究人員更為全面地評價和把握我國元宇宙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之, 學者們已從定性與定量的角度出發, 分析了國內元宇宙研究中的相關議題。定性分析大多是以一定的文獻為基礎做出規范性的述評, 在準確把握元宇宙領域研究的整體圖景上還有待提高;而定量分析的有關研究數量相對不足, 其數據分析的系統性、 全面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數據來源, 以2002 年—2022 年南大核心期刊發表的338 篇關于中國元宇宙的文獻為分析樣本, 使用知識圖譜分析技術和Arc-GIS 空間分析方法, 從時空分析和研究熱點兩個層面探討我國元宇宙研究領域的知識圖景, 清晰地呈現我國元宇宙領域研究的全面景況, 找出未來元宇宙領域研究發展的重大突破口與切入點, 進而豐富我國元宇宙研究的內容和理論框架, 以期為促使我國元宇宙沿著更深遠、 更寬廣的方向拓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數據與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為2002 年—2022 年CNKI數據庫收錄的南大核心期刊發表的338 篇中國元宇宙文獻, 研究方法為知識圖譜分析技術和ArcGIS空間分析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為元宇宙文獻來源, 使用元宇宙作為檢索主題, 選擇時間為2002 年—2022 年, 精準匹配檢索, 共檢索到全部期刊文獻1 527 條, 從中提煉出CSSCI 期刊文獻338 條。其中, 樣本篩選摒棄了國外元宇宙有關研究以及會議報道、 雜文漫談、 期刊征稿等非學術性內容。研究樣本選擇的原因在于研究結果的時效性。元宇宙的發展符合與時俱進的特點, 問題以無規律波動和非常規化的樣態存在, 研究的話題也伴隨著曝光度相對較高的凸顯性問題發生變化。為此, 通過對2002 年—2022 年20 年來CNKI 數據庫的南大核心文獻發表情況進行描述性的計量分析,能夠把握中國元宇宙領域研究的基礎知識和演進歷史。綜上, 所選取的2002 年—2022 年338 篇CSSCI 相關文獻樣本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是以科學知識為研究的主要對象, 將統計學、 數學作為其知識的基礎, 使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可視化分析手段, 描述出該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 結構之間關系和演變發展歷程的一種研究方法[10]。本研究選擇共詞分析作為分析的基本原理, 基于CiteSpace Ⅱ可視化軟件分析工具, 對我國元宇宙研究的關鍵詞共現、 高頻關鍵詞、 機構與作者合作網絡展開分析; 同時, 基于CiteSpaceⅡ系統的突現探測功能, 突現捕捉相關領域的研究主題、 研究熱點、 研究機構與研究作者, 建構我國元宇宙研究的知識圖譜。此外, 創新運用了Arc-GIS 技術, 依托省級行政區的產文作者與機構進行文獻計量, 使用自然間斷點分級法對作者和機構頻率采取聚類處理, 反映不同地域作者與機構產文的地理布局, 通過綜合應用上述兩種研究方法清楚地展示當前我國元宇宙領域研究的整體境況。

2 基于時空分布的可視化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 知識圖景的時間發展歷程主要反映在研究文獻的發文量年代分布方面, 空間分布特征則集中體現為研究文獻的核心作者和機構單位發文頻次[11]。因此, 本研究使用知識圖譜和空間分析研究方法, 緊密圍繞上述三個方面對我國元宇宙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

2.1 時間之維: 元宇宙研究的歷史演變

我國關于元宇宙的研究文獻最早見于2002 年韓民青發表的《宇宙的層次與元宇宙》一文, 當時的元宇宙研究依然處于開荒時期, 在學界并未引起較大波瀾。之后, 2003 年—2020 年, 元宇宙的討論熱度依然較低, 各年份發文量均少于2 篇。2020 年—2022 年, 元宇宙研究呈現急劇增長態勢, 說明元宇宙研究在這一時期得到快速發展, 截至2022 年7 月發文量302 篇, 從變化態勢來看, 這種增長的態勢會得到延續(詳見圖1)。

圖1 2002 年—2022 年元宇宙研究年度發文量

對于我國在元宇宙領域論文產出的變化態勢可做如下解釋: 第一, 技術操作層面的創新突破。元宇宙的落地需要堅實的科技支撐, 2020 年, VR/AR 產業鏈各環節成熟提升, Qclus Quest2 為代表的消費級VR 設備需求增長強勁, 爆款VR 游戲如Half-life: Alyx 等涌現, 推動了各領域元宇宙實踐的創新與變革, 學界也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最終導致中國元宇宙的研究成果在2020 年之后不斷增加。第二, 業界宏觀層面的前瞻布局?;ヂ摼W企業的引領作用使得元宇宙的研究高潮在2021 年之后迅速出現: 2021 年, 刊文量首次達到26 篇, 主要緣于美國科技巨頭Facebook 宣布將公司更名為“Meta”, 主體業務將全面轉型為構建高度仿真的“元宇宙”, 同時, 蘋果、 微軟、 騰訊等也陸續在2021 年宣布進軍元宇宙[12]。

2.2 空間之維: 元宇宙研究的地理分布

鑒于魏文鋒等學者的研究設計[11], 對于元宇宙研究的空間分析, 不僅要從空間維度考察元宇宙發文作者的地理分布, 而且要在空間視域中探尋元宇宙發文機構的地理分布。

2.2.1 發文作者分布

一方面, 作者的發文量是評判其在某一領域學術造詣高低的重要指標。2002 年—2022 年20 年來, CNKI 數據庫共計收錄了南大核心期刊發表的338 篇我國元宇宙研究的相關論文, 涉及的發文作者規模多達492 人, 其中, 產文最多的為北京師范大學的喻國明, 累計發文10 篇。參考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產文量的m值是2.996, 所以, 把產文超過3 篇的作者列為核心作者, 合計22 人, 占所有作者人數的4.5%(見表1)。從核心作者特征分析,元宇宙研究的核心作者存在分布廣泛的優勢, 但位于東部區域①根據國家統計局文件《東西中部和東北地區劃分方法》,我國的經濟區域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地區,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核心作者人數居多, 我國元宇宙研究領域的學術集聚與知識整合尚未完全成熟, 學者在相關領域的主要學術焦點聚合程度仍有待提升。

表1 核心作者特征表

另一方面, 作者合作網絡是直觀呈現作者之間合作關系的有效方式。CiteSpace 系統可以對論文作者的學術合作網絡進行共現分析, 基于Jaccard 對其中的原始文獻數據資料進行標準化處理, 可以分析得出作者學術合作網絡的樣態分布與文獻作者的產文情況: 作者合作網絡中存在合作關系的作者有喻國明、姜桐桐、 郭婧一、 楊雅、 陳雪嬌、 張琳宜、 滕文強、 丁漢青、 劉彧晗與耿曉夢等(見圖2)。在全部338 篇文獻中, 合著撰寫的文獻為165 篇, 合作率為48.82%,且主要以二人合著為主, 三人及三人以上的合著類型占比偏小。從作者合作情況來看, 研究團隊初見規模,個人合作網絡處于醞釀階段。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2.2.2 發文機構分布

首先, 從機構單位分析, 基于Bicomb 統計作者所屬單位并整理研究資料, 令科研單位一律使用現行一級名稱, 例如, 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等命名為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發現, 發文單位合計191 所, 平均每個單位產文1.8 篇, 我國元宇宙領域的研究機構以高等院校居多。其中, 產文數量位于前十的科研單位分別是華東師范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浙江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 整體上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 其總產文量110 篇近乎達到全部文獻數的三分之一。

其次, 將作者所屬單位產文量依據省級行政區進行分類整合, 使用自然間斷點分級法把中國各省級行政區科研單位的產文量劃分成五級(見表2)。從總體分布分析, 在數字中國背景下, 國內元宇宙研究的產文單位主要處于中國元宇宙產業集中的東南沿海地帶, 但產文量呈現出顯著區別。具體來看, 北京、 上海、 江蘇科研單位產文量最多; 其次為廣東、 湖北、 浙江; 再次為山東、 河南、 陜西、 江西、 重慶、 湖南; 甘肅、 廣西、 吉林、 天津、 四川科研單位的產文量相對偏少; 最后, 科研單位產文量最少的依次為新疆、 安徽、 遼寧、 福建、 海南、 云南、 黑龍江、 山西。我國元宇宙領域發文機構的空間分布可以作如下解釋: 其一, 在中國高等院校整體區域規劃的作用下, 國內高等院校大多密集分布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等我國舉足輕重的戰略地區范圍, 由于元宇宙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是高等院校, 所以北京、 上海、 江蘇、 杭州等省級行政區的產文單位規模與成果產出數量都占有優勢地位; 其二, 我國數字中國、 網絡強國戰略也為元宇宙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 特別是在北京、 廣東、 上海與浙江等元宇宙產業發展迅速的地區②資料來源:胡潤研究院《2022 胡潤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2022 年6 月15 日), https://www. hurun. net/zh-CN/Info/Detail?num=6G25BSWKMY4M。,元宇宙研究的探索也更為積極; 其三, 核心作者大多分布于北京、 上海、 江蘇、 湖北等地, 受他們學術引領的影響, 北京、 上海、 江蘇、 廣東、 湖北高校的產文量相對較多。

表2 研究機構發文分類表

最后, 尤為關鍵的是, 從整體考量, 僅有6 個省級行政區的機構發文頻次為較高及以上。高校規模位于前十的省級行政區中, 除江蘇(168 所)、廣東(160 所)、 湖北(130 所)外, 山東(146 所)、 河南(141 所)、 四川(134 所)、 湖南(130 所)、 河北(122 所)、 安徽(120 所)、 遼寧(115 所)等省份的科研單位產文量都略顯不足③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名單》(2022 年5 月31 日), http://www. moe. gov. cn/jyb_xxgk/s5743/s5744/A03/202206/t20220617_638352.html。。特別是山東、 湖南、四川作為我國元宇宙發展的優勢地區, 其元宇宙研究的成果產出水平卻難以同行業地位影響相匹配,元宇宙學術研究的發展可能落后于元宇宙新興產業的擴張。

3 基于熱點主題的可視化分析

學者李杰和陳超美提出, 主題和領域共現網絡分析涉及關鍵詞的詞頻、 突現以及共詞分析[13]200-207。據此, 該共享網絡的可視化呈現應依照以上三者來開展計量分析。

3.1 關鍵詞詞頻分析

詞頻分析法是用于確定某一研究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及熱點主題的一種方法[13]200。通過使用運行CiteSpace Ⅱ軟件, 設定相關頻次參數≥2, 中心性≥0.01, 獲得關鍵詞頻次提取的統計結果。據此, 我們能夠初步判斷2002 年—2022 年我國元宇宙領域的研究熱點分布狀況(見表3), 其中, 元宇宙、 虛擬現實、區塊鏈與數字孿生均為高頻次的研究主題。

表3 研究熱點詞頻分析表

3.2 關鍵詞突現分析

突現分析旨在測量突發節點的時間性意義, 其中節點主要涉及突發主題、 領域、 期刊、 文獻與作者[13]112。2002 年, 宇宙理論、 宇宙創生(0.69)進入研究視野并不斷涌現; 2016 年, 宇宙論(0.69)開始了大踏步地前進; 2018 年, 空間(0.69)、 后人類(0.68)已經成為了元宇宙領域的重要議題;2021 年, 技術概念(0.60)、 數字資產(0.22)成為元宇宙新的焦點。我國在元宇宙研究方面出現的以上這些規律主要是因為同業界的技術導向存在緊密聯系。2021 年, 羅布樂思游戲公司的“元宇宙概念股”于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 “元宇宙”實現了由科幻到現實的轉變[1]。因此, “技術概念”與“數字資產”成為2021 年元宇宙領域的重要突現主題。

3.3 關鍵詞共詞分析

共詞分析方法最早為應用于知識文本挖掘的一種研究方法, 其優點在于能夠使用計算機數字可視化分析手段來直觀地呈現統計結果, 研究者也同樣可以直接使用共詞分析的統計結果去探討當前研究這一領域的熱點前沿[13]200-202。本研究所要選擇分析的時間長度為2002 年—2022 年, 時間切片選擇兩年, 各切片的節點臨界值選擇前50, 節點類型是關鍵詞, 算法是對數似然比, 基于CiteSpace Ⅱ的關鍵詞群分析功能,可以對我國元宇宙領域研究的最新前沿知識圖譜(見圖3)進行精準繪制, 具體歸納合并如下: 圖書館、 區塊鏈、 數字孿生、 互聯網、 媒體融合、 虛擬社會等, 使用CiteSpace Ⅱ軟件的核心文獻信息捕捉和數據抓取等關鍵功能, 可從上述六個不同維度對核心文獻聚類結果開展研究綜述。

圖3 研究前沿共現分析圖譜

通過對高頻關鍵詞、 關鍵詞的突現和共現進行分析,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 目前中國對元宇宙研究的一級熱點主題是元宇宙、 虛擬現實、 區塊鏈、數字孿生領域, 二級熱點主題則體現為圖書館、 區塊鏈、 數字孿生、 互聯網、 媒體融合和虛擬社會方面。中國元宇宙研究的熱點主題分布之所以能夠呈現上述的樣態, 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是業界技術導向的引導; 二是要積極地回應元宇宙實踐的需要; 三是由多學科的交融研究和發展趨勢所驅動;四是核心研究者對于前沿議題的準確把握; 五是國外元宇宙研究對中國本土研究的影響。

4 結 語

本研究通過研究2002 年—2022 年20 年來CNKI 數據庫中南大核心期刊發表的關于元宇宙的文獻資料, 使用知識圖譜分析技術和ArcGIS 空間分析方法, 探討我國元宇宙研究領域的時空分布和熱點主題情況??偨Y發現: (1)時間視角下, 2021年以前, 元宇宙研究處于開荒時期, 國內學界討論熱度普遍較低; 2021 年之后, 該領域研究轉向快速發展時期, 產文數量呈現急劇增長態勢。(2)空間視角下, 核心作者呈現地區不平衡的顯著特征, 總體相對集中在東部; 研究機構具有偏態分布的典型特點, 且主要集聚于東部地區。(3)熱點主題視角下,元宇宙的研究熱點包括虛擬現實、 區塊鏈、 數字孿生、 數字經濟、 數字出版、 數字藏品、 科幻小說、 出版融合、 短視頻、 后人類; 研究前沿集中在圖書館、區塊鏈、 數字孿生、 互聯網、 媒體融合與虛擬社會六個核心知識區域。

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 結合當前我國元宇宙研究的應用現狀和實際情況, 從文獻計量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國元宇宙領域的研究特點與發展趨勢, 主要觀點如下:

4.1 社會學學科將是元宇宙社會的重要研究視角

隨著元宇宙熱潮迅速興起, 經濟學、 新聞傳播學、 信息學、 管理學乃至哲學等學科紛紛對元宇宙予以密切關注。經濟學聚焦數字金融、 元宇宙房地產、 比特幣、 區塊鏈等元宇宙有關的技術和設施,從能帶來效益、 有投資和擴展空間的角度來看待元宇宙; 新聞學認為元宇宙是一系列嶄新的現象, 從新聞熱點視野給予關注; 信息學科立足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視角來關注元宇宙。然而, 在經濟學、 傳播學和哲學等學科為元宇宙開啟人類社會新空間而熱烈歡呼之時, 社會學卻顯得比較淡定。在施引文獻層面上, 高影響力的理論社會學及網絡社會學論文數量極少。不僅很少看到社會學關于元宇宙的討論, 甚至在社會學圈里談論元宇宙也許被認為是在“跟風炒作”。這一現象的成因, 一方面是社會學的研究側重于物質社會的現實生活,另一方面元宇宙的追求者們言之鑿鑿的新的人類社會空間則是與現實社會分離的虛擬空間, 所以元宇宙并不被視作社會學研究的重點[5]。

在此背景下, 社會學學科被視作未來元宇宙社會的重要研究視角, 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 部分社會學學者提出, 云看展、 云旅游、 數字游戲、 數字交往、 沉浸式體驗等元宇宙活動應該視作某種社會現象[5]。應當承認, 元宇宙不僅指向扎克伯格的虛擬空間, 也聚焦地方空間中的網絡現象(如數字鄉村建設、 城市智慧社區建設等); 不僅是數字、 網絡和智能技術支持的匯合, 也是這些技術匯合而支持的嶄新社會, 我們應該借鑒經典社會學的研究方式和思想理論, 對元宇宙社會作出當代社會學的現象分析和理論概括[5]。因此, 從其研究的發展趨勢來看, 未來應該沿著更多的社會學研究方向分析元宇宙領域的議題, 比如網絡社會學、 空間社會學、 發展社會學、 理論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等, 從而促進我國元宇宙的人文社科研究產出更多的創新型成果。

另一方面, 經濟學、 傳播學、 哲學看到的元宇宙和社會學所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雖然目前經濟學等學科對元宇宙的研究較多, 很多相關學者使用了社會學的很多概念, 但更多是就現象而論現象,社會學有責任在理論上對元宇宙及其包括的網絡社會相關研究命題給予澄清。例如, 在社會學的研究傳統中, 涂爾干提出表象意識是社會的核心和紐帶, 化用到元宇宙議題之中, 可以理解為元宇宙議題中的數字表象超越了涂爾干集體表象的在場性,超越了實體社會, 是通過數字化、 智能化技術組織日常生活, 并在地方價值注入后具有了內容特殊性、 多樣性、 差異性。故此, 元宇宙是由物質社會和精神社會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社會形式, 是當代社會學難以回避的研究現象[14]。

4.2 傳統社會學研究方式在元宇宙面前難以適應

在網絡社會的理論向度下, “元宇宙”推動互聯網的功能重心逐漸從信息向人過渡, 在“元宇宙”場域下, 網絡中缺場交往的感性知覺趨于逼近在場交往的真實體驗, 虛擬社會的數字空間趨于覆蓋實體社會的生活空間, 因此, 從方法論視角出發, 面向虛擬社會和在場社會開展研究的社會學方法應當呈現新的改變[15]。我們認為這種變化將具體反映在兩個層面上。

一是重回經典社會學方法。自元宇宙元年以來,中國社會生活展現出了極為豐富的變化, 揭示這些嶄新現象背后的本質性、 內在性因素正是當代社會學學者的時代使命。如今, 中國元宇宙社會的復雜性十分鮮明地擺在學術界面前, 平庸化的研究無法回答當代中國的重大問題。因此, 面向元宇宙的追逐熱潮, 應該借鑒經典社會學的研究方式和思想理論, 提升社會學者自身的研究功底與底蘊, 對元宇宙社會作出當代社會學的現象分析和理論概括, 要克服社會學庸俗化、平庸化的研究傾向, 回到當年的經典研究者是如何開展、 建立社會學的研究; 應該超越習慣于表層觀察、經驗描述的社會學研究方式, 把經驗研究和理論思維有效結合起來, 像涂爾干等經典社會學家那樣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元宇宙的迅速發展中揭示生活方式、 行為方式、 思維方式乃至認知方式的變遷, 亦即揭示制約社會行動的制度或規則。

二是跨學科方法與技術的融合。數字社會大躍進的背景下, 傳統學科的基礎的、 理論的視野,包括分析現象的各種方法原則, 都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在元宇宙熱潮中, 我們傳統學科的規定和條件可能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類比于量化研究與科學世界的關系, 質性研究和知覺世界的聯系也尤為緊密。為了更好解釋元宇宙所創造的缺場社會和虛擬社會, 知覺現象學方法同當代社會學性質研究的結合將更加普遍。知覺現象學自有的研究方法為梅洛·龐蒂所提出的現象身體, 在此基礎上, 梅洛·龐蒂圍繞“身體如何存在于空間中?”“身體空間與外部空間的關系如何?”等問題, 具體解釋了身體圖式和知覺綜合這兩個現象學的核心概念。在批判經驗主義和格式塔心理學前提下, 梅洛·龐蒂認為身體圖式是整體的、 綜合的先在系統, 而知覺綜合(或身體綜合)則構成了時空統一性和感覺行動統一性的重要紐結[16]144-218。身體知覺、 知覺檢驗場、身體圖式、 身體綜合性對于理解嶄新的互聯網第三次浪潮亦即元宇宙熱潮具有重要的解釋意義, 因而現象學哲學思潮與當代社會學研究的深入融合將不可避免。因此, 積極迎接元宇宙熱潮, 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實體生活與精神社會的統一中展開社會學研究, 應當把實證社會學同現象學社會學、解釋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等理論與方法綜合起來研究當代社會。

4.3 元宇宙研究熱點連續度、 前沿清晰度、 引文集聚度亟待加強

從研究熱點來看, 研究熱點連續度相對較差。我國元宇宙研究的熱點彼此間缺乏連續性, 其集中體現為研究的熱點一般都是通過時間節點的突現進行呈現, 但它的分布普遍是以零碎離散的樣態出現, 研究的熱點彼此間也缺乏了根本性的關聯和連接。由此可知, 我國元宇宙領域的知識發展演進會遭遇斷層。重要緣由就是我國對元宇宙的研究偏好受到技術引導的驅動。業界日新月異的技術引導致使其研究熱點發生了跳躍性的變動。為此, 要進一步提高當前中國元宇宙研究領域中熱點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 夯實當前中國元宇宙研究的基本知識范圍和領域, 形成與前期元宇宙研究相互作用的中國元宇宙研究知識框架演進。

從研究前沿來看, 前沿領域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我國元宇宙前沿領域的邊界尚不明確, 具體表現是各種前沿領域處于重疊交叉狀態, 這與研究對象的結構組成存在密切關聯, 同時側面也揭示了研究成果存在較高的雷同性、 類型化區分較為薄弱、高聚合度領域呈現重復操作、 聚集程度總體偏低等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元宇宙研究是技術導向驅動?;ヂ摼W企業不斷創新的數字技術致使研究前沿領域跳躍式變化。為此, 要大幅度地提高我國元宇宙前沿領域之間的清晰度, 加強科學研究成果在各個知識領域的集聚和聚合, 避免對于相同科學研究成果的知識重復化呈現。

從引文狀況來看, 高被引文獻主題聚焦程度不足。成熟的科學研究領域主要是以知識的積累為底蘊, 知識的積累主要是體現在文獻之間的引證聯系上。高被引頻次的元宇宙文獻作者分布清晰表明, 我國元宇宙的研究領域仍還不夠成熟, 并未出現相對穩固的知識集聚, 其具體表現是高被引作者的有關學術成果連貫度不強。學術成果的連貫性較差, 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學術底蘊有待進一步厚實, 在某種意義上制約了有關研究內容的知識演進。因此, 研究人員應當著眼于學術志趣, 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脈絡體系, 探索耕耘元宇宙研究的熱點議題, 產出一系列具有創新價值的學術成果。

猜你喜歡
社會學宇宙領域
中國社會學會農業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邊疆研究的社會學理路——兼論邊疆社會學學科建構之必要性
宇宙第一群
第八屆全全科學社會學學術會議通知
領域·對峙
這宇宙
孤獨、無奈與彷徨:“空巢青年”與“獨居青年”的社會學分析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