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途徑的思考

2024-01-25 12:54焦銀珠周翼飛
遼寧農業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才隊伍人才農業

焦銀珠,周翼飛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 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就是要讓更多人才發自內心的愿意來到鄉村,扎根鄉村,真正做出成效。 讓人才的數量、結構層次以及質量能夠充分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需求。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把農業農村人才劃分為主體人才、支撐人才和管理服務人才,共3 類10 支人才隊伍。 農村人才作為強農興農的根本,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力支撐。 面對現階段農村人才現狀,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村人才隊伍,通過各種途徑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面臨的首要問題。

1 農村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

1.1 升學流失

高等教育在進行人才培養的同時,也發揮了教育智力資源再分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批農村知識青年實現了群體智力的轉移,形成了具有一定受教育水平農村人口的升學流失[1]。當前城鄉發展差異大,高校主要建立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鎮市區,絕大多數大學生體驗到大城市的繁華與便利,直面現實物質經濟生活需要,返鄉就業創業意愿不強[2]。 通過對湖南省10 所本科院校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意愿調查,發現愿意返鄉就業的學生僅為19.95%[3]。 大多數畢業生仍然把就業首選地放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及部分省會城市。 傳統就業觀念中,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大學畢業后再返回農村,形成家庭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束縛,這種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返鄉[4]。

1.2 外出務工流失

伴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鎮對青壯年勞動力的需求呈逐年遞增趨勢,為農村剩余的青壯年勞動力進城謀求發展提供了機遇。近年來,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隊伍快速增長,一直保持增長勢頭。 不同背景的農村居民南下北上,不約而同地加入到浩浩蕩蕩的民工潮中,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勞動力流動現象。 國家統計局《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 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9 562 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7 190萬人,比2021 年增加18 萬人[5]。

1.3 年齡結構失衡

根據2021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 億人,占18.70%,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9 億人,占13.50%。 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 歲及以上、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了5.44%、4.63%。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農村地區老年人口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農村農業發展矛盾日益凸顯。 大部分年輕人不愿從事農業,與農業生產脫節嚴重,導致農村人才“青黃不接”。 人口老齡化不僅導致農村人才的整體創新能力下降,限制農業經濟增長,也會對農村社會穩定發展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

1.4 文化程度偏低

現階段,農民接受教育和相關培訓仍然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在31 422 萬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大專及以上人員僅占1.2%,初中及以下占91.8%。 當代農民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限制農村進一步發展的核心要素,有研究表明,農村教育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家庭成員受教育的平均年限與家庭生活質量呈正相關[6]。 有研究表明,我國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與城市人口相比有著近30 年的差距[7],農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 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基本途徑

2.1 挖掘本地人才,激活內在潛能

本地人才扎根農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應全方位提升對本地人才的重視程度,對人才進行深度挖掘[8]。 盤活用好本地人才資源,把本地人才作為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 充分發揮本地人才的作用,激發鄉村自身造血功能。 針對主體人才、支撐人才及管理服務人才的特點,通過與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多元化農村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農業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制定本地人才培養規劃,定期開展人才培訓,不斷提高農村人才現代農業專業技能。 同時,利用“科技特派員”、“三下鄉”等開展宣傳與培訓。 通過農業專家下基層現場講解、考察等方式,學習先進生產理念,借鑒成功發展模式,讓本地人才更加直觀地學習和掌握新技術和新模式[9]。

2.2 引鳳還巢,吸引本地人才返鄉

本地人在環境氣候適應能力、對自己家鄉的獨特感情、對當地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了解與駕馭等方面相對“外來人員”都有著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10]。 吸引本地人才返鄉,尤其是本地生源的大學生,他們受過系統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學習現代農業技術能力更強。 建立農村人才回歸制度、人才激勵機制,打造人才回歸“強磁場”,吸引從本土“走出去”、有意愿 “返家鄉”的人回歸農村,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能以及社會資源反哺家鄉。 各地政府部門應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制定人才返鄉后的相關配套措施,讓返鄉人才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工作。 不斷完善各項保障機制,提高人才到鄉村工作的主動性,激發人才投身鄉村干事創業的熱情。

2.3 招聘人才,強化外來人才引進

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充分利用農業院校的優勢,與農業技能學校、農業類高校簽訂定向人才輸出協議,做好農業人才對接,搭建人才深入到農村基層一線平臺。 一是結合“大學生村官”政策,選聘一批熱愛“三農”工作的大學生到村任職,推動城鄉人才的逆向流動,讓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青年人才成為新農村建設動力和活力的源泉。 二是開展精準引才,根據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需求,有針對地引進科技人才,依托項目產業落地引進人才。 通過人才招聘,逐步壯大一線力量,造就一支拿得起鋤頭、啃得下書本、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農村人才隊伍。

2.4 靈活用才,搭建鄉村振興人才驛站

巧引活用城市優秀人才,搭建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通過“柔性”引進方式,吸引科研人員到鄉村集聚。 支持引導農業科研單位及高校農業專家、農業企業家、農業技能人才等通過專家服務下基層方式投身鄉村建設,增強鄉村人才競爭力。充分發揮“柔性”人才優勢,有效緩解鄉村振興中人才匱乏的難題,助力鄉村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2.5 統籌人才,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

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讓信息技術促進農業人才信息化服務,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推動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高效開展。 對農村人員進行摸底排查,逐一登記管理,采集各類人才信息數據,逐步建立起農村人才庫,把那些有專門技術特長的人,集中納入農村人才信息庫中。 同時,將農村“走出去”在外的各行各業人才也納入信息庫管理,引導他們在鄉村振興中施展才干,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推進鄉親走向共同富裕小康之路。

2.6 留住人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立足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如何有效留住人才是關鍵。 城鄉差距過大,農村基礎設施滯后嚴重、生活環境相對較差是造成農村人才外流的一項重要原因[11]。 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須加大力度、全方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環境,切實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農村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舒適的鄉村生活環境,不斷增強人才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12]。

3 小結

夯實人才基礎,以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要把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培育本地人才是關鍵,引鳳還巢、引進外來人才是補充。 應采取多元化保障措施留住人才,著力加強農村各項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人才扎根農村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挖掘利用好本土人才,有效推進人才返鄉,扎實促進人才下鄉,切實助力人才興鄉,積極引導鼓勵人才到基層一線開展服務,多部門協作為人才返鄉干事創業提供系統性支持服務。 充分發揮農村人才隊伍的集聚作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生態保護、組織等全面振興,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強保證。

猜你喜歡
人才隊伍人才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人才云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關于培養新時期青年人才隊伍的思考
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趕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