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

2024-01-25 12:54鄭玉寶
遼寧農業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塊莖種薯馬鈴薯

鄭玉寶

(本溪市馬鈴薯研究所,遼寧 本溪 117000)

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比較大,每生產1 000 kg馬鈴薯塊莖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純氮(N)5 kg,純磷(P2O5)2 kg,純鉀(K2O)11 kg[1];但是肥料施用不合理不僅造成了肥料利用率低,而且還造成了土壤板結、水體富營養化等各種環境污染問題。 盡管馬鈴薯抗旱能力高于大田作物,但不意味著種植馬鈴薯就特別適應干旱了,恰恰相反,馬鈴薯生產需要大量水分的,每收獲1 000 kg 就需要從土壤中帶走750~800 kg 的水分[2]。 根據馬鈴薯生長需肥特點,在馬鈴薯滴灌補水時施入合適的肥料,取得了較好效果。

1 地塊選擇

選擇與玉米、小麥等谷類作物輪作2 年以上地塊,其次是高粱、大豆,不宜與番茄、茄汁甘藍等蔬菜相接茬。 地勢高、pH 5.5~6.5 微酸性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灌排良好、沙質壤土。 詳細了解上茬作物除草劑使用類型及殘留情況,不存在除草劑藥害的地塊。 不能輪作的地塊,應詳細了解前茬作物的類型、土傳病害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防治措施,同時深耕改土,減少病害發生。

2 整地

整地的時間有秋耕和春耕兩種。 秋耕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上凍之前,田間土壤持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40%~60%時易耕性較好,若秋季雨多或田地濕、粘重,不易秋耕,可早春土壤解凍后及時進行春耕。 一般耕深25 cm 以上,耕前每667m2撒施有機肥(土雜肥,或腐熟的牲畜糞便)2 000~3 000 kg。

3 品種及種薯選擇

優良品種是獲得高產的重要保障,應選擇適應性當地氣候及主要病害抗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還應根據市場銷售需求、產品用途等因素全面衡量確定種植品種。種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量、質量和效益,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脫毒種薯可以增產30%~50%, 高的達到1 ~2 倍以上[3]。 要選擇科研單位或信譽好的種子公司生產的脫毒種薯,提倡秋季購種,以便及時進行種薯催芽處理。

4 種薯處理

4.1 出窖

播前把種薯從貯藏窖中取出,進行挑選及行種薯處理,出窖的時間應根據種薯的貯藏情況、催芽的方法以及播期3 方面綜合考慮。 如果種薯在窖內貯藏保存較好,沒有萌芽情況,則可根據種薯處理的不同方式確定出窖時間;如果采用“催芽”處理時須播前30 ~40 d 出窖。 如果窖內種薯貯藏不好,萌芽過早,應盡早出窖,攤鋪在室內、溫室、或大棚內,使之見散射光,以抑制芽繼續徒長,并促使幼芽綠化及根點生長。 種薯出窖后及時進行挑選,剔除病薯、爛薯,選擇具有本品種特性的,表皮光滑等特點的塊莖。 如出窖時塊莖已經發芽,則應選擇芽粗而短壯者,淘汰那些幼芽細弱而叢生的塊莖。

4.2 催芽

催芽主要作用是使幼芽伸長到一定長度,以促進一系列物候期提前的措施。 日光育芽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日光育芽可使生育期進程提前在播種前進行,特別是根點播種之前形成,種植后在地里早發根,苗期健壯,早熟、增產效果明顯,一般早熟7~10 d,增產10%~15%。 播種前30~40 d 種薯出窖,剔除病爛薯塊后曬種1~2 d;裝袋或裝筐覆蓋遮光物品,在15 ℃左右條件下催芽7 ~10 d,待芽長到高粱米粒大小時移入散光下散放,最好是單層擺放,最厚不超過3 層,可選在溫室、室內或大棚內,保持12 ~16 ℃, 照曬20~30 d, 每隔5 ~7 d 翻倒1 次,充分見光。待芽長到0.5 cm 左右,變成濃綠或紫色,芽的基部有根點出現時,催芽工作完成,即可播種。

5 切塊

5.1 切塊

切成30~50 g 帶有1 ~2 個以上芽眼的立體快,多帶薯肉,切勿切成薄片,充分利用頂芽,切出病薯要剔除,并且立即更換切刀,切刀可用75%酒精或0.5%高錳酸鉀消毒,每人兩把切刀輪流使用,當用一把刀切種時,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避免切刀傳播病菌。

5.2 包衣

馬鈴薯種薯表面、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病菌,通過拌種可有效預防病菌的侵入,預防病害的發生。 拌種藥劑均勻包裹在種薯表面,藥劑均勻分布在土壤周圍,長時間地保護幼苗。 拌種后,能促進種塊發芽,苗齊苗壯。 具體方法:甲基托布津100 g+多菌靈100 g+中生菌素70 g+滑石粉2.0 kg 充分拌勻,然后與100 kg 剛切好的種薯均勻地混合,使之完全粘在種塊上。

6 播種

根據氣溫和地溫,適時早播。 可以利用馬鈴薯播種機進行播種,選用青島洪珠大壟雙行播種機,壟距110 cm,每壟種兩行,每667m2播種株數5 000 株,開溝深度15 cm,播種機開溝器后面自帶噴頭在噴施25%阿米西達懸浮劑40 ml/667m2,然后播種機依次完成播種、施肥[復合肥(15 ∶15 ∶15)75 kg/667m2]、覆土、鎮壓、鋪設滴灌管、覆膜、膜上壓土1 次完成。

7 田間管理

7.1 膜上覆土

地膜覆蓋后,馬鈴薯出苗時需要及時引苗,否則地膜下的幼苗受熱,芽尖會被考死甚至腐爛,造成缺苗斷壟。如果在苗出來之前在膜上覆蓋一層土,在土壤重力作用下馬鈴薯就可以輕易穿破地膜,不需要人工引苗。 如果地膜覆土少,則重量輕馬鈴薯幼芽不能克服地膜的韌性自行穿出,致使馬鈴薯在地膜下受熱害腐爛。 如果覆土較厚,嚴重影響了地膜的增溫效果,出苗時間較長。 正確做法是:出苗前(幼苗離地面2 cm)地膜表面覆蓋1 層2 cm 厚細土,在土壤壓力的作用下馬鈴薯可以輕易穿破地膜,出苗比較整齊,出苗率較高。

7.2 追肥

滴灌追肥優點一是適時適量地直接把肥料施于馬鈴薯根部,便于吸收,減少損失,充分發揮肥效。 二是可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提供養分,這樣滿足了馬鈴薯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 三是可根據馬鈴薯不同的生長期營養特性需要的變化,提供不同的養分進行調控。 四是由于地膜覆蓋,肥料自然揮發小,肥料隨水集中施用在作物根部,施用集中,但是溶解在大量水里所以濃度小,因而對馬鈴薯是安全的,而且節省了很多人力,效果很好。 利用滴灌施肥,肥料利用率達70%以上,缺點:選用追施的肥料必須水溶性好,雜質少,否則容易堵塞滴灌管。 具體做法是:出全苗后植株4~5 片葉時結合滴灌追施尿素5 kg/667m2,封壟期追施硝酸鉀 4 kg/667m2, 10 d 后追施硫酸鉀5 kg/667m2。 施肥時,前0.5 ~1 h 滴清水,中間滴帶肥料的水溶液,具體數量根據每次滴灌的面積精確計算出需要的肥料用量,現在比較簡單的注肥可有用加肥泵或文丘里施肥器,滴肥后1~2 h 再滴清水(根據土壤濕度適當減少和延長滴灌時間),以防未溶解肥料堵塞毛管滴孔。

7.3 水分管理

全生育期灌水8 次左右(根據氣候條件調整),灌水量120 m3/667m2左右。 播種后3 ~4 d 第一次灌溉,灌溉后土壤相對濕度50%左右,避免澆水過多而降低地溫影響出苗或造成種薯腐爛。 出苗后再第二次滴灌,灌溉后土壤相對濕度60%~70%,團棵期至封壟期灌水2 次,每次滴灌后土壤相對濕度70%左右,然后5~7 d 1 次,每次滴灌后土壤相對濕度70%~80%,收獲前7 d 停止澆水。

7.4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病害應以防為主,主要防早、晚疫病,可選用代森錳鋅、克露、銀法利等,早熟品種整個生育期內應噴藥3~4 次,晚熟品種5 ~7 次。 蟲害主要防蚜蟲、二十八星瓢蟲和地下害蟲:如蠐螬、金針蟲、螻蛄、地老虎等。

8 收獲

馬鈴薯收獲質量影響產量和將來貯藏質量,根據不同的品種特性進行適時收獲、提高收獲質量,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8.1 適時收獲

馬鈴薯不像很多作物有嚴格的成熟期,馬鈴薯成熟期是指當50%的植株莖葉由綠轉黃時,即進入成熟期,此時塊莖極易從匍匐莖端脫落脫離而停止膨大。 可以根據栽培目的、當市場價格或對塊莖的需要等情況,不用到等到成熟期收獲,而在商品成熟期收獲;收獲時期有時也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特點考慮,收獲太晚則因氣溫太低,薯塊也易于損傷。

8.2 提高收獲質量

應選晴天收獲,臨時堆放地及貯藏等工作提前做好準備;收獲過程要耐心細致,認真調試收獲機或犁的深淺,及收獲機的震動幅度,防治機械傷和犁傷;撿拾時要輕拿輕放,盡量避免塊莖損傷,減少塊莖上的泥土及雜物;嚴防塊莖在收時太陽灼傷、淋雨和受凍;收后的塊莖應晾干、散熱,但作為食用薯防止日光長期日曝曬。

猜你喜歡
塊莖種薯馬鈴薯
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原因及預防
馬鈴薯有功勞
短期窖藏下馬鈴薯塊莖品質指標的變化趨勢
塊根塊莖類植物細胞懸浮培養技術與應用
定邊馬鈴薯
馬鈴薯種薯貯藏性能和貯藏技術分析
胖胖的馬鈴薯
白及須根與塊莖的多糖成分比較研究
秋馬鈴薯栽培技術
不同油莎豆品系塊莖形成規律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