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市場合作:創新、成效、挑戰與應對

2024-01-25 07:50劉曙光
理論學刊 2024年1期

劉曙光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北京 100037)

第三方市場合作(Third-Party Market Cooperation)是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重要合作模式之一。它是指中國企業在政府支持下,與有關國家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技術合作,促進第三國基礎設施水平改善、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以期達到1+1+1>3的效果(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wzs/sjjdt/201909/t20190904_1037022.html。。2015年中方主動倡導第三方市場合作,引起了一些西方國家的積極呼應。中方開啟第三方市場合作在經濟方面主要是基于三重背景:第一,經濟全球化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十字路口。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經濟全球化遭遇了嚴重的挫折,反全球化思潮、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世界經濟本就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及其后續影響,多年增長不振,而西方大國的逆全球化政策更加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也壓縮了很多西方企業的發展空間。因而,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新型全球化支持,需要各國政府和企業共同探尋新型國際經濟合作模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中國推進“一帶一路”需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高質量共建合作形式?!耙粠б宦贰背h催生了第三方市場合作,后者的原則和理念與“一帶一路”倡議一脈相承,多個合作項目在沿線國家落地。再次,鑒于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領先水平和超強能力以及在亞、非和拉美地區已經拓展了巨大市場,多個歐盟成員國和日本、韓國等技術先進國家的企業有較強意愿與中方加強合作、共同開發,以分享眾多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帶來的商業機會。

中方與多個國家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受2000—2022年疫情影響,發展勢頭有所放緩。當前國際形勢發生很多變化:疫情散去,國際商業活動和人員交往逐漸恢復;美西方普遍面臨經濟滯脹憂患,中國和美西方關系有所回暖,經濟外交再現活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召開的第三屆北京峰會取得豐碩合作成果,為簽署合作文件的150多個國家擘畫了新愿景。新形勢下,各國再次聯合發力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正當其時。

一、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創新特性

來自兩個國家的企業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具有互補性,聯合起來在第三方進行投資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這種國際經濟合作方式在歷史上久已存在,通常又被稱為“三方合作”(Trilateral Business Cooperation)??v觀歷史,歐美及日本等曾經實行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或三方合作)主要是合作雙方為了謀求戰略利益或商業利益而共同對第三方進行的強制性市場開拓,第三方市場國家/地區是被動的接受,而且很多第三方市場國并不認可他們從合作中受益,有些第三方市場國家甚至認為他們自身是被侵略、被殖民、被掠奪的一方。21世紀以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和承包工程加快了發展步伐,隨之也出現了一些具有第三方市場合作特征的合作項目,這些合作反映了市場自發性選擇,意味著第三方市場合作符合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大趨勢,具有良好發展空間。為順應國際市場發展需求,中國政府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不久,就明確提出要大力支持第三方市場合作發展,并先后與包括法國、日本、韓國等在內的多個西方發達國家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聯合聲明等正式文件。中國倡導的新時代第三方市場合作也因此顯現出一些獨有特征。

(一)政府角色創新——政府搭建合作框架

與以往第三方市場合作不同,在由中方帶頭發起的新一輪第三方市場合作浪潮中,中國政府擔當了主倡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2015年5月,中國政府首次明確提出與符合條件的國家開展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合作(2)參見《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68464.htm。。2015年以來,中國政府積極與多個國家磋商,推動簽署官方合作文件,建立多種合作平臺,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機制化建設。從2015年至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中國政府先后與14個國家的政府簽訂了16個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文件。其中,除了14個關于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或“聯合聲明”之外,中國還分別與法國和新加坡簽署了另外兩份文件:《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示范項目清單》(目前已更新至第四輪)、《關于加強中新第三方市場合作實施框架的諒解備忘錄》,具體簽署國家及合作平臺參見表1。從表1可見,中法、中韓率先于2015年簽署合作文件,2018年和2019年形成一波簽署高潮,有9個國家在這兩年集中與中方簽署協議。合作平臺大多采用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組(TPMCWG)形式,也有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TPMCF)形式,其中,合作平臺最多的是中國與法國之間達成的。

表1 中國第三方市場合作國家合作文件與平臺一覽表

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中,政治互信是重要基石。雖然企業是在第三國開展合作的主體,但各國政府主動引領、簽署官方合作文件、建立合作平臺、提供政策支持、給予融資便利等都表明簽署國政府對合作的強力支持和政治背書。中法兩國是政府間“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的首創者,還專門成立了“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并簽署了多輪合作項目清單,其中于2022年2月簽署的第四輪示范項目清單總金額超過17億美元(3)熊靈、褚曉、朱子婧、王子超:《中歐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潛力與風險應對》,《國際貿易》2023年第5期。。

(二)合作原則創新——各方堅持新的合作理念和原則

第三方市場合作堅守開放、綠色和廉潔理念,在互補、互利、開放、包容的基礎上,堅持市場導向,追求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4)國家發改委外資司負責人:《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 促進多方互利共贏》,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wzs/sjjdt/201909/t20190904_1037024.html。。

1.三方共商共建共享、第三方受益。中國政府在多項合作文件中反復強調和重申此項合作原則,并敦促和監督三方合作企業踐行。例如,在中法合作文件中強調,雙方都充分尊重有關國家和地區的自身特點,尊重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需要,尊重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目標。項目要與第三國確定的優先順序相符合。堅持“三國共選,第三國同意、參與并受益”,重點推進能夠滿足第三方重要民生需求、就業和經濟增長的項目(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關于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https://www.gov.cn/xinwen/2015-07/01/content_2888266.htm。。

2.市場導向并遵循國際慣例的項目運作原則。很多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在實際執行中,合作方遠不止三國或三方,在工程承包項目中,總承包商往往根據市場原則選定高質低價的多個分包商共同完成項目。在投資合作中,也常常是由多國多企業共同融投資,分別負責建設巨額投資項目中的一部分環節,如俄羅斯亞馬爾項目,由中石油、絲路基金和一家法國公司、一家俄羅斯公司共同投資,日本企業也參與了工程承包,充分發揮了市場的投資發現作用。在產品服務類項目中,常常由來自多個國家的多家公司分別提供有競爭力的設計、建設、監理等不同服務。例如,秘魯地鐵項目監理由中鐵建和韓國公司合作執行合同,其中,項目設計、建設及施工由一個國際聯合體負責,該聯合體由西班牙、意大利和秘魯三國的7家公司共同組成。此項目招投標中的總包分包構成完全靠市場運作,項目建設由5個國家的10家企業合作完成,完全體現了市場導向原則(6)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wzs/sjjdt/201909/t20190904_1037022.html。。

3.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選擇原則。幾乎所有第三方市場合作備忘錄都提到了向節能減碳綠色項目傾斜,助力所在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中日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合作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中日在第一至第三屆合作論壇期間確定的18個重點示范項目中,綠色低碳類和綠色金融類項目占到所有項目的56%。中日兩國企業合作,在多個國家分別建設了光伏發電項目、氫燃料加氣站項目、水電站項目等(7)吳浩、葉鑫宇:《中日綠色低碳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動因、前景及路徑探析》,《和平與發展》2023年第1期。。中美、中意也分別合作建設了太陽能發電項目和水電站項目。

(三)合作方式創新——靈活多樣的務實合作

第三方市場合作不僅是以中國傳統的合作方式——承包工程合作延續進行,中國企業還根據各種項目的特殊性,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新型合作方式,以滿足不同的合作需求。在大型投資項目中,為尋求多方共同出資投資,除了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絲路基金等中國政策性銀行和投資機構,甚至將國際金融公司、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歐盟發展基金等大型國際金融機構拉進來,共同持股。這類合作也被稱為“產融合作類”或“新型投資合作類”項目。隨著各類合作項目對項目設計、技術選擇、工程監理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項目吸收了兩方或多方參與合作,共同提供產品服務,如莫桑比克馬普托大橋項目,此類合作被稱為“產品服務類”合作。也有雙方企業集團通過建立合作聯盟的形式,在第三方市場開展涉及工程、物流、服務、資本等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如中國海運與法國達飛等航運公司建立的“海洋聯盟”以及山東魏橋與新加坡韋立集團等在西非幾內亞共同組建的“贏聯盟”。這些合作被劃為“戰略合作類”合作。

二、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理論支撐

每一種國際經濟合作形式都有其理論依據。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赫克歇爾—俄林”要素稟賦論和以競爭優勢論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都是支撐第三方市場合作存在及其作用的重要理論基礎。

(一)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

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理論創始人大衛·李嘉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不同國家生產技術的差異及由此帶來的相對成本差異。各國應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國際貿易,集中生產和出口本國相對成本較低的產品,即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本國相對成本較高的產品,最終使各方受益。比較優勢理論解釋了貿易產生的更普遍基礎和利益,具有較強的可信性和說服力;同時,該理論也適用于國際投資合作、國際工程承包合作以及國際融資合作等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第三方市場合作涵蓋了國際貨物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國際投資、國際工程承包、國際融資等經濟活動,因此,國際貿易比較優勢理論也適用于第三方市場合作。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中,雙方或多方企業在共同進行工程承包或合作投融資時,確定分工協作和責任擔當,正是考慮到各方在項目方案設計、施工作業、成套設備供應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相對成本優勢。例如,在卡塔爾體育場項目中,中國鐵建作為施工總包商,負責場館設計、施工、賽后改建等工程建設工作,發揮大型建筑建設方面的高技術能力高服務水平和低成本優勢;澳方公司負責部分項目設計、咨詢和管理工作,英國公司也分包了一部分特色建筑工作。該項目最終滿足了國際足聯標準和歐美建設規范,實現了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二)“赫克歇爾—俄林”要素稟賦論

該理論認為,要素稟賦的相對差異和生產各種商品時使用不同要素的強度差別是貿易的基礎。每個國家的貿易角色取決于其擁有的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一國應該出口高密集度的相對充裕生產要素產品,進口高密集度的相對稀缺生產要素產品。這實質上還是一種比較優勢理論,只不過進一步將比較優勢歸因于各國要素稟賦差異。在當代社會,除傳統意義上的土地、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外,人力資本、專門技術、創新能力等已成為人們更為關注的新生產要素。第三方市場合作實踐了比較優勢理論,各國可以在尋求強強聯合的同時,充分利用差異化的比較優勢。第三方市場合作將不同國家的優勢要素有效融合,各國可以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共同開發新產品、新項目、新服務,提高國際競爭力。

(三)新貿易理論——以競爭優勢論為代表

新貿易理論包括多種側重因素不同的貿易理論,如新生產要素理論、動態貿易理論和國家競爭優勢理論等。這些理論特別重視技術進步、要素稟賦、市場規模、不完全競爭等因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其中,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鉆石模型)尤其強調國家的競爭優勢。其核心是,一個國家在特定產業上的競爭優勢取決于四個關鍵因素:生產要素;國內需求;相關產業及配套產業和公司戰略;結構和競爭。同時,機遇和政府會對前述四要素發揮重要影響。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和實施政策,對上述要素產生影響,從而提升國家的競爭優勢(8)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本等,這些要素的質量和數量都會影響一個產業的競爭力。國內需求對競爭優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需求結構、規模、成長性、高級購買者的壓力和國際化程度等方面。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的存在可以為本國企業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利于提高國家或產業的競爭力。公司戰略、結構和競爭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和效率。參見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5—120頁。。競爭優勢理論對于構建國家的產業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有助于政府和企業找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制定相應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基建產業快速進入世界前列,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地鐵、橋梁、隧洞等技術方面具有了高效率低成本建造優勢,而且實現了基建領域全產業鏈的形成。中國大量富余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基建行業,形成了持續多年的人口紅利優勢。中國政府多年前就意識到中國基建能力逐步獲得國際競爭優勢,進而鼓勵基建企業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并提供政策性資金支持?;ㄆ髽I成為最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非洲、東南亞、中東甚至歐洲都承擔了大量基建項目建設,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這也再次表明,生產要素稟賦差異及由此獲得的比較優勢是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理論基礎。

三、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發展成效

2015年以來,第三方市場合作方式得到了各方認可和參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資金來源渠道拓寬,合作類別多樣化,項目進展順利,基本實現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

總體來看,第三方市場合作產業領域日趨多元,在聚焦于交通運輸和能源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同時,還延伸至醫院、港口、體育場館等建設;資金來源也更加多元化,雙方企業、政府政策性銀行、地區開發銀行、專項投資基金和國際組織等都成為合作項目的資金供應來源,而且融資模式更加靈活多樣;參與者不僅限于雙方,而是經常出現多方專業化分工合作,中國公司成為很多合作項目的總承包商,意大利、法國、英國、美國等國企業常以分承包商的身份參與工程合作;合作的主要類別也呈現多樣化。國家發改委將合作分為五大主要類別,分別為投資合作、戰略合作、產品服務合作、融資合作、工程合作(詳見表2)。在實際運作中,有些合作項目出現不同類別重疊交織,具有兩種或以上合作類別的特征。

經過多年合作,很多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是絕大多數合作項目實現了三方共贏。到目前為止,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大都集中在交通運輸、能源電力、供水工程等領域。這些領域都屬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速公路、港口碼頭、海洋運輸、地鐵、橋梁、隧道、醫院、體育場、發電站、清潔能源、污水處理等項目。各方在以上基礎設施部門的合作獲得顯著成效,實現了三方共贏目標。中方企業在延長產業鏈和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方面受益良多。表2案例1中,中建股份通過與法國公司共同參與剛果(布)公路特許權項目的運營,其產業鏈由建設階段拓展延伸至運營階段,而且運營期限長達30年。通過合作,中國企業克服了不熟悉國際市場、經營模式不成熟、海外投資經驗欠缺的不足,提升了自身持續經營能力。合作方法國公司取得了項目15%的股權,保障了獲得長期可持續收益。第三方市場剛果(布)由此緩解了交通基礎設施嚴重短缺狀況,改善了經濟發展的硬件條件,便利了國內物流和居民出行從而使民生得以改善。此類案例還有三國四方組成的“贏聯盟”聯合體,各方分別負責幾內亞鋁土開礦、陸地運輸、港口運輸、海運等不同環節的建設和長期運營,確保了四方從鋁土供應鏈穩定中受益。

二是第三方市場國家全面受益。各類合作項目通常都為東道國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增加了就業崗位,培養了大批技術工人和部分管理人員,還提高了當地公共設施服務能力。如中法俄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為俄新增10萬人就業;中國電建與卡塔爾公司共同投資建設巴基斯坦燃煤電站,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過了13500個。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為所在國開發能源和電力、發展支柱產業、加快工業化進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交集團與德國公司合作建成的莫桑比克馬普托大橋及連接線項目促進了當地貨運交通和生態旅游等行業的發展,中方(中國路橋)還與項目業主聯手,為項目經過的城市貧民區通水通電、集中處理生活垃圾、修建醫院和學校等公共設施,使當地居民多方面受益(9)國家發改委:《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wzs/sjjdt/201909/t20190904_1037022.html。。

三是融資合作類項目為三方投資合作和工程合作大大拓展了融資渠道。許多第三方市場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投資,資金需求與供給缺口巨大。一些大型工程項目和投資項目單靠工程承包企業難以承擔融資壓力,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等)、發展基金(如歐盟基金、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等)的加入幫助解決了一些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融資難的問題。融資合作有效增加了項目融資渠道,分散了融資風險,降低了融資成本。各類金融機構的融資方式包括聯合融資、銀團貸款、參股等。融資合作也為東道國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建設資金,為完成項目提供了有力支撐(10)付江:《“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效果評估》,《中國經貿導刊》2020年第17期。。中國進出口銀行和國開行與俄兩家銀行及法、日金融機構共同組成銀團,為亞馬爾項目建設提供超大規模商業貸款,使項目總投資規模高達270億美元的俄羅斯亞馬爾項目深受多方融資合作之益。

四、第三方市場合作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第三方市場合作雖然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在推進過程中卻也不斷遭遇各種問題和困難。從中方來看,現階段推動發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仍面臨多方面挑戰。

(一)中方與合作伙伴國政治關系及變化深刻影響合作發展進程

美國、歐盟及其成員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是中國在第三方市場的主要合作伙伴。一直以來,這些合作伙伴的政府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一度持疑慮或抵制心態,從而對第三方市場合作也并非完全接納。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由美方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借新冠疫情抹黑中國、污蔑新疆人權狀況、支持“東突”、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封堵打壓、限制中美科研與文教交流等,這些操作嚴重損害了中美關系發展,從而也導致中美第三方市場合作一定程度的發展停滯。拜登政府上臺后對中國的敵對和打壓并沒有實質性改變,在涉及中國主權的臺灣問題上持續推行“以臺制華”政策,全面提升美臺“實質性”關系,致使臺海局勢緊張,中美關系受到損害(11)信強:《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戰略圖謀》,《中國評論》2023年第2期。。美國政府多次詆毀“一帶一路”倡議,營造對華不利的輿論氛圍。美國從政府和國會到智庫和媒體都大興“抹黑”中國之風,美國大肆宣揚“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加重了沿線國家的“債務風險”,推動了全球商品供應鏈和產業鏈向著不利于美國的方向發展(12)參見Jonathan Hillman,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ive Years Later,January 25,2018,https://www.csis.org/analysis/chinas-belt-and-road-initiative-five-years-later-0;許少民等:《“中國債務陷阱外交論”的發展及其謬誤》,《國際問題研究》2020年第1期;吳崇伯等:《中美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實踐、挑戰與展望》,《國際觀察》2021年第4期。。這些宣傳和抹黑言論對美國企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動搖了美西方企業與中國企業在第三方市場的合作信心基礎。

歐盟及其部分成員國、日本、韓國等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深受美國影響,在上文提到的涉華問題上,大體上與美國保持一致。歐盟經??浯笾?、歐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差異性,以民主和人權問題為借口攻擊中國,將中國一些重要崗位的人員列入制裁黑名單,導致雙邊關系一度十分緊張。2021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了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議案,不惜將中歐雙方耗費7年心血反復談判和協商終于達成的協議成果束之高閣。歐盟始終把中國當作制度性競爭對手和經濟與科技領域的競爭對手,難以形成對華長期信任基礎,近期還提出了“去風險”論調。除美國因素外,中日兩國因釣魚島問題、歷史問題等長期形成的雙邊關系中的對抗性遠未消解。日本政府曾聲明其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與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同一回事,而且強調對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參與是有前提條件的(13)宮笠俐:《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機遇、挑戰與應對方略》,《現代日本經濟》2019年第5期。。這表明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政治基礎并不牢靠,很容易受日本國內政治因素和中美關系的影響??梢?以美國為代表的美西方國家對華政治態度對第三方市場合作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未來仍將是第三方市場合作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二)各國在官方支持背景下激烈爭奪第三方基建市場會對合作形成干擾

近幾年美歐分別提出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些計劃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明顯的針對性。2021年12月,歐盟發布“全球門戶”計劃(Global Gateway),預期投資額達3000億歐元。該計劃首選非洲地區,確定了五個重點投資領域:數字(支持開放和安全的互聯網)、氣候與能源、交通運輸、醫療健康和教育研究(14)The European Commission:Global Gateway overview.https://international-partnerships.ec.europa.eu/policies/global-gateway/global-gateway-overview_en.。歐盟意圖通過其所謂的高標準和價值觀來與中非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展的基建與產能合作進行競爭,這將為雙方在非合作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美國在2022年G7峰會上聯合其他6國和歐盟啟動了“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PGII)計劃,宣稱將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資金,用于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美國計劃通過捐款、聯邦融資、私人投資等方式籌集2000億美元資金。為呼應美歐的基建方案,2023年3月,日本首相公布了“自由開放的印太”新行動計劃,提出日本為支持印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在2030年前投入9.8萬億日元以上的資金。美歐日競相出臺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雖然由于時間短、落實少而尚未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未來將對第三方市場合作造成一定沖擊。

(三)第三方市場營商環境不確定性和參與方法律差異性為第三方市場合作帶來風險

第三方市場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或轉型經濟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營商環境不夠完善,法律體系亦不健全。有些國家政治環境復雜,政局不穩,也有部分國家社會治安較差,人身安全無法保障。有部分國家的政府行政部門效率低下,存在嚴重的尋租腐敗現象,增加了合作項目的建設與運營成本。以上因素都對所在國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投資環境造成顯著影響。法律方面,中方、第二方和所在國第三方的法律體系和具體法律條文存在差異,如何顧及各方既要遵守本國法律、又不能違反第二方和所在國法律,這個問題會時常困擾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的各方。

此外,第三方市場合作涉及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企業和人員,文化差異造成的溝通交流障礙也會影響合作的效果。再加上合作各方經常存在不完全相同的目標和期望,也可能導致合作中產生一些矛盾和分歧。

五、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對策建議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國際關系尤其是大國關系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加快第三方市場合作,實現三方利益共贏,需要從多個方面合作發力,共同促進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把合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一)強調共識減少對立,發揮各種對話機制的維穩作用

求同存異、尋求和重視共同利益始終是解決爭端問題的法寶。中方與美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法律、意識形態等多方面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應確認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同利益,合力將雙邊關系的天平移向經濟方面,降低政治權重,重新加強經貿關系在雙邊關系中的壓艙石分量。中美、中歐、中日曾經在中國改革開放后的長期經貿合作中共同受益,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成果,其間也不斷發生各種分歧和爭端,但是通過各層級的對話合作機制、各種政府和民間合作平臺,矛盾與爭端陸續得到緩解和解決,中國也成為美歐日的主要貿易伙伴和重要投資伙伴。中國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在貿易、投資、金融、氣變等領域的雙邊和多邊對話合作機制眾多,也曾發揮過重要的協調和引領作用,這些已有機制應盡快恢復和完善,以期在第三方市場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五通之一是“民心相通”,中國媒體人、學者、外交官、商界人士等在國外發聲越來越多,中國應該更加積極參與和影響國際輿論,發揮正向引領作用,提升更多友華親華的聲音音量,降低仇華遏華勢力的影響;與合作伙伴國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氛圍,逐漸增強互信,為多國企業第三方市場合作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此外,還應發揮各國利益集團及行業協會在促進第三方市場合作發展中的作用。如促成雙方第三方市場大規模合作的日本民間機構“日本經團聯”“日本經濟同友會”“日本商工會議所”“日中經濟協會”等,都曾在重要時期游說日本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并施加影響。第一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達成創紀錄的52項合作協議,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上述行業機構的積極參與和推動(15)王競超:《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日本的考量與阻力》,《國際問題研究》2019年第3期。。

(二)主動對接各方的國內國際發展戰略,共同幫助重債窮國化解債務負擔

中方一貫堅持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開放性和非排他性,歡迎各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援助資金,歡迎先進技術的轉讓和對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進程的促進。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供需缺口巨大。20國集團報告稱,到2040年全球基建投資缺口仍高達15萬億美元(16)金立群:《全球發展面臨巨大資金缺口》,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22/c8326693.html。,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大約只能滿足需求的50%。因此,從積極的視角看,歐盟、G7和日本的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對于縮小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滿足更多的投資需求是有益的。中方對此持歡迎態度,并與各方加強了解和溝通,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分別確定重點投資地區目標和行業目標,既形成投資合力,又避免投資目標過于集中和企業過度競爭。中日在東南亞和東北亞地區合作機遇較多,中法則在非洲地區尤其是法語非洲地區有更大的合作潛力。各方應該對出現債務清償困難的國家,分析確認其債務問題的真正原因和主要來源,對債務作出重新安排,共同幫助其擺脫困境。此外,如果能夠將各發達國家的部分發展援助資金與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進行對標,合理運用,將有助于擴大第三方市場合作項目的資金來源。

(三)建設新平臺發布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成功案例和相關信息,為合作提供參考樣板

各方應聯合對第三方市場合作中不同領域不同方式的合作項目進行梳理總結,并在多個相關合作平臺進行發布,推介合理適用的合作方式,介紹新的合作領域,拓寬各合作國家和潛在合作企業的視野和信息渠道。國家發改委曾于2019年5月公開發布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中、英文版),其中包括21個比較成功的三方/多方合作案例,很多企業明晰了有關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相關概念界定、合作原則、合作機制與平臺以及政府態度,了解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多種合作形式與籌資方式渠道,增強了合作興趣和信心。建議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國家,至少是已經建立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的15個國家,盡快聯合建立一個新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信息交流與政策發布平臺,定期發布第三方市場合作案例分析報告,集合反映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最新發展情況,使供求雙方及時獲得有效信息,再加上各國國內合作平臺的媒介作用,從而共同推動第三方市場合作更加有效運作和循序漸進發展。

(四)加強與第三方市場國家政府及其安全部門的合作,改善營商環境

項目合作雙方應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和營商規則,尊重當地社會習俗和傳統,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著力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滿足當地對增加就業、提高本地化率、實現技術轉讓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訴求,彰顯項目的社會效益。在此基礎上與當地政府、司法執法機構以及社會各層面建立密切有效的聯系,尋求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使合作企業的合法經濟利益和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在與發達國家企業合作過程中應注重尊重商業規則,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勞工保護、反商業賄賂等領域加強合規意識(17)羅穎、陳忠:《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挑戰與應對》,https://www.chinca.org/CICA/info/22021715045511,2022-02-17。。在各方法規不一致時,盡可能尋求達到雙方法律方面更高一方的標準。

六、結語

近年來,全球經濟接連遭受多種沖擊,各國在從疫情中艱難復蘇的同時,又受到俄烏戰爭和隨之而來的生活成本高漲的打擊。國際債務和金融脆弱性仍處于高位,發展中國家普遍承受著債務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各方急需開展各類國際合作來應對主權債務、氣候變化以及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和機遇。IMF呼吁世界經濟決策者們能夠本著合作互利的精神解決各種難題(18)COMMITTED TO COLLABORATION,IMF Annual Report 2023, https://www.imf.org/external/pubs/ft/ar/2023/.。中國積極引領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帶動了投資近萬億美元,合作項目達3000多個,創造就業崗位42萬個,各國普遍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第三方市場合作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19)《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http://www.scio.gov.cn/gxzt/dtzt/49518/32678/index.html。??梢?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重要合作模式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和絲路基金新增4300億元人民幣融資額度,表明中國政府繼續支持擴大第三方市場合作規模的誠意(20)習近平:《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23年11月1日。。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各方面臨各種挑戰,任重道遠,須克服分歧、突破障礙、籌謀發展,努力把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