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動于中 發之于技
——談雜技藝術與戲曲、戲劇藝術的融合與創新

2024-01-26 15:07童孟遙
雜技與魔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雜技戲曲戲劇

文|童孟遙

雜技與戲曲在遠古屬于是同根同源、花開兩枝的藝術形式,漢代初年統稱作“百戲”,并在進一步分流、各自發展的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后來,隨著時代和審美的進步和變化,雜技在影響戲曲藝術的同時也不斷受到戲曲、戲劇的浸染。

自2004 年我國第一部雜技劇《天鵝湖》誕生伊始,現代雜技藝術已經逐步發展成一門綜合藝術門類。雜技表演從單純向觀眾展示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向有故事、有情節、有人物的編排過渡是一個必然趨勢。在雜技向雜技劇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通過雜技來講故事”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即如何讓雜技和劇情更加貼合,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包括思想、情感、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過動作、表情、神態等直觀外化出來,使故事的主題、思想和情感等更加打動人。在戲劇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緒表達往往受到戲劇情境的規定和制約,而作為心理直觀外化的手段——動作,也須以情境為前提條件。特定的情境體現特定的心理內容,而特定的心理內容必須通過特定的動作得以表現。動作體現在雜技和雜技劇中就是雜技動作和技巧,雜技動作所描繪和塑造的人物、行為一般都是可觀可感的,先天便具備了一定的敘事性和戲劇性?!睹娦颉穱L有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庇纱丝赏?,傳遞情感時,雜技和雜技劇因為本身藝術特點的限制,不能“形于言”,但是它的故事內涵、人物情感可以依賴于身體和動作語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傳達。而這也是雜技劇探索成型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內在原因之一。

現代雜技藝術已經開始重視情感張力和人物交流的角色化表演,故而雜技編導和演員在二次創作時可借鑒戲曲、戲劇等其他藝術的表情達意手法,把角色的內心情感外化表現出來。也就是說,現代雜技要慢慢通過借鑒戲曲和戲劇的方式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出傳統文化及現代文明的內蘊和精髓,講好故事。

一是對戲曲戲劇形式、技藝的直接借鑒,包括對于戲曲戲劇的劇種特征、服裝造型、舞臺裝置、表現手法、手眼身法步等外在形式和程式動作的化用,以及不同劇種中的生、旦、凈、丑等行當部分絕活兒和基本功(踢槍、耍叉、變臉、把子功、云手、圓場等)的移植和借用。戲曲中的國粹京劇影響范圍最大,且因歷史發展的緣故保留了一部分的雜技技藝,與雜技屬于源接近關系,所以現代雜技中的戲曲元素有一多半來自于京劇。譬如在第26 屆法國“明日”世界雜技節上榮獲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獎的雜技《俏花旦——集體空竹》就融入了大量京劇元素,包括京劇服飾、音樂、身段、動作,女演員身穿改良版的京劇花旦服飾,頭戴盔頭、帽插雉翎,集體表演雜技抖空竹的拋耍扔接,既保留了嬌俏靈動的花旦形象,又完成了較高難度的雜技技巧表演。此外,該節目的整體舞臺構思、舞美風格及表現形式,也借鑒了戲曲舞臺的虛擬性特征,采用了簡練寫意與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舞臺天幕上懸掛的京劇臉譜,直接揭示和展現了人物的身份、節目的主題及中國傳統戲曲的舞臺背景等虛擬信息?!肚位ǖ芬揽勘硌輧热莺捅硌菪问匠尸F出傳統優秀文化的多元融合。濟南市雜技團的雜技劇《齊風魯韻粉墨》同樣是以“雜技+京劇”的形式,將雜技形象與京劇經典折子巧妙結合,文武戲皆備,大膽借鑒戲曲服飾、技巧、身段等元素來充實和突出雜技技巧,體現了雜技藝術本身的技巧創新和發展。

除了京劇外,現代雜技劇還融合了漢劇、川劇、滑稽戲、皮影戲、舞劇、芭蕾舞劇等戲劇元素。由上海雜技團和上海市馬戲學校聯合創排的雜技劇《戰上?!吩跀澄易窊舻木o張氛圍中,出人意料地插入了一段滑稽戲表演:一位反串的老太太佝僂著身形,邁著顫巍巍、慢悠悠的步伐,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看似無意卻數次間巧妙地攪亂了敵動隊的追捕節奏,給予了地下黨人脫身間隙,也及時撫慰了觀眾的緊張情緒,大大豐富了劇情的趣味性和可看性。武漢雜技團創作演出的《寒梅疏影——桿上技巧》在節目編排上也是把漢劇、水袖、圓場、戲腔等戲曲元素穿插進了雜技技藝中,集力量與柔美于一體,而且該節目創意還源于武漢市花——梅花。主道具地樁是一棵粗壯的梅樹,枝干等可360°旋轉,演員在梅樹上進行倒立、平衡、托舉、單手支撐等各種力量展示,配合燈光的星星點點灑映,頗有幾分梅花盛開時“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畫意境。北京雜技團的兒童雜技劇《涿鹿之戰》更是直接融合武戲、皮影戲等多種戲曲元素,劇中有一段類似京劇經典橋段《三岔口》的無對手、暗室打斗的場面和用凳子疊成的房子投影類似皮影戲的橋段,都是非常具有創意且十分貼合劇情的演出樣式。

二是對傳統戲曲、戲劇敘事美學的創新表達。傳統戲曲、戲劇故事類型豐富全面,幾乎囊括了愛情故事、家庭糾葛、歷史傳說、神怪故事、公案傳奇、武俠豪情等題材,人物形象更是千人千面,大可成為雜技故事的重要素材庫。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傾力推出的雜技劇《化·蝶》即是在劇情與技藝之間,精準找尋到了一個戲劇表達和技巧呈現的對接點和平衡點,在充分發揮雜技本體的藝術魅力之余,更能夠增強雜技表演帶給觀眾的情感沖擊力。該劇以“蝶”從生而受限到掙脫桎梏、自由飛翔的一生為演繹媒介,運用雜技本體語言敘事,根據人物性格的內在邏輯設置人物的戲劇行動,巧用雜技技巧完成性格描寫,動情講述了梁山伯、祝英臺二人的愛情和成長。最后男女主角的“肩上芭蕾”是華彩之筆,是跨越生死、追求自由的靈魂與突破極限的身體的交相重疊,如夢似幻。

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一直是傳統戲曲、電影等藝術形式熱衷的表現題材,花木蘭自強不息、個性開朗的經典女性形象也流傳至今。重慶雜技團的雜技劇《花木蘭》以此為故事原型,除了塑造花木蘭的鮮明性格外,還以木蘭為敘事中心,依次展現了一幅或閑居鄉野、恬淡悠然,或英勇無懼、殺敵報國,或凱旋而歸、喜慶歡欣的人物群像圖。在劇中,角色和情節是展現雜技的重要推手,雜技演員充分運用雜技語匯塑造人物,因劇情變幻而營造出鄉居、戰斗、凱旋、慶功、成親等舞臺場景和戲劇氛圍,將雜技技巧作為演員表演角色的基本舞臺手段,使雜技從純技巧性表演轉換為對角色塑造的藝術性表演。

兒童雜技劇《涿鹿之戰》中出現的“風伯”“雨師”的形象來自于志怪古籍《山海經》中的“風伯御風,雨師行雨”的記載,人物造型也結合了臉譜、靠旗等京劇元素,將馬、人、神大戰的戲劇性場面表現得驚心動魄又機警有意趣,呈現出一種屬于中國戲曲的獨特的故事表述和審美節奏。劇中還借鑒了新舞劇的表達形式,以肢體動作為表演強區,以幕布文字作為補充說明,身體表達、情緒抒發與節奏推進構成了一股強大的敘事張力,營造了緊張混亂又壯闊宏大的戲劇氛圍。但是,該劇主創們并不只是抒發壯美的情緒,更有種種或松弛或無力或沮喪或溫馨的柔和甚至低沉的情緒。比如,小石頭回憶與父親嬉鬧玩耍的點點滴滴時,觀眾可以共情家庭的溫情和父子情的深重;當戰馬犧牲自己救助小石頭時,觀眾立時能夠移情自己豢養的寵物伙伴,感受小石頭的悲慟傷心……這些對比強烈的抒情橋段和場景,有效提升了現代雜技的敘事能力,也營造了觀眾共情的劇場空間。

三是戲劇精神、審美理念的有意識的融入,諸如道具、場景和角色特質、故事情節的設計等。究其實質,戲劇其實是對社會生活、政治歷史、人情世故和世俗觀念的表現、發掘和思索,戲劇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人創造了戲劇,戲劇也在創造著人。人的戲劇審美心理定勢制約著戲劇精神的產生和發展,戲劇精神又不斷地豐富、充實、調節著人們的戲劇審美心理。而不同的戲劇所采用的具體講述方式,不過是戲劇精神的一個表現載體而已。

戲劇精神、戲劇情節的植入必然會增加雜技的故事性,雜技技巧也相應地會被賦予更多的精神內涵。但是在雜技和戲劇融合的過程中,必然受戲劇表現形式的束縛,在小細節、小情感,特別是刻畫人物個性方面,無法像經典戲劇、優秀戲曲那樣以人物關系、人性展示、矛盾沖突來表達主題和理念,所以雜技劇在融合戲劇精神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其中的平衡點,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在技巧和主題上推動兩者優勢互補、技藝交融,最終實現點石成金、技藝雙絕的藝術效果。

不少成功優秀的雜技劇在融合戲劇精神和審美理念、將戲劇精神植入雜技創作時,往往從角色化、心理化、情節化和意象化這四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為雜技與戲劇的進一步深度融合開辟新道。

其一,塑造人物,趨向角色化。以往的雜技劇如《戰上?!贰抖山瓊刹煊洝返?,更多是表現英雄群像,而現在的雜技劇已經有塑造人物、表現人物鮮明個性的探索和嘗試。云南省雜技團創作的雜技劇《聶耳》描寫了天才音樂家聶耳短暫但燦爛的一生,體現出了聶耳活潑靈動、敏感浪漫、熱愛生活的多面人物性格,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其二,心理外化,感受人物情緒。雜技演員借助動作、道具、場景、音樂、音效等方式,抒發人物內心不可訴諸言語的各種情緒,呈現人物形象,實現動作向情感、情緒的轉化?!堵櫠分杏幸欢尉实男逼聜€人倒立撐技展示,演員的身體語言與人物情緒息息相關,雙腿和身體由扭曲不平到大開大合的變化,同時聯合手臂力量的支撐,將聶耳從一開始的糾結復雜、百思不得其解到后來的豁然開朗、自我振奮的思索過程明確無誤地呈現出來;《花木蘭》結尾處借一襲華美的、鋪滿全場的大紅嫁袍,彰示了花木蘭與愛人喜結連理的喜悅、戰場廝殺苦盡甘來的欣慰、眾人誠摯的祝福等多重意蘊。

其三,注重情節推動和雜技技巧展示的協調統一。筆者認為,雜技藝術創作需要結合劇情去鋪排、解構、重構乃至創新雜技技術。比如,由宜賓市酒都藝術研究院原創的雜技劇《兵工廠》中有一段兵工人制造兵器的特寫:火箭道具被一分為二、一左一右撐到了半空,雜技演員在連結左右齒輪的繩上表演走鋼絲、倒立等技巧,這種獨到的創意,不僅合理適時地展現了技巧,還切實展示了兵工人專注研發兵器的工作和精神狀態。而《聶耳》中碼頭工人躬身推車、監工用鞭子抽打工人搬運到零星反抗再到齊心協力維護自身群體的覺醒和變化,這之中除了甩鞭有雜技含量,其他更多偏向舞臺戲劇性表演,但能合理交代劇情,沒有為了刻意展示雜技技巧而犧牲劇情,也是值得借鑒的。

其四,富有象征意味的重要道具和主旨意象的設置?!痘さ分鲃摻柚暗敝庀?,將梁祝二人的生死愛情與美麗蝴蝶的孕育、孵化、破繭、化蝶的自然過程緊密貼合,以蝶喻人,以人映蝶,多層次、多角度回溯化蝶的始終及愛情的歸宿,闡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寒梅疏影——桿上技巧》中的梅樹和梅亦是揭示主題和背景的關鍵道具和意象,梅樹是支撐的道具底座,梅則是整場演出的靈魂和氣質的闡釋,疏影橫斜,清冷堅韌又超然脫俗;江西省雜技團創排的雜技劇《山上那片紅杜鵑》中的“紅杜鵑”也被寄寓了深沉的象征意味,它既實指紅土地上耀目燦爛的杜鵑花,也是千千萬萬投身革命、為革命而獻身的女紅軍戰士們的美好化身。

筆者認為,僅就目前的中國雜技和雜技劇而言,揚自身驚險奇絕的傳統性技藝之長、補戲劇舞臺敘事之短,是未來新雜技的重要變化和發展趨勢。戲曲、戲劇元素被大量吸收和運用于雜技舞臺,都可看作是藝術表演和創作領域的新范式。戲曲、戲劇及其他更多藝術元素的不斷融入,這一趨勢不可阻擋。正因戲曲戲劇等元素在新雜技語匯中的合理使用,才能夠衍生出新的情感張力,擴張出更深厚的表現空間和敘事空間,創作出更多有雜技、有主題、有人物、有情節、有意境的綜合藝術作品。

猜你喜歡
雜技戲曲戲劇
有趣的戲劇課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空中雜技師
看雜技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劇類
老鼠演雜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