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演化路徑和趨勢
——基于中英知識圖譜比較的視角

2024-01-26 09:44陳青山韓永彩
北方經貿 2024年1期
關鍵詞:摩擦聚類貿易

陳青山,韓永彩

(梧州學院 商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中美兩國經濟存在很強的互補性,中美貿易在世界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即使疫情肆虐,2020 年兩國貿易總額仍占全球貿易的28%。但是,自2017年1 月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政府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不斷加大了針對中國的制裁力度,致使中美貿易摩擦全面爆發并迅速波及所有商品(劉午韶,2020)。雖然中方始終保持理性,尋求以磋商解決分歧,曾達成“雙方不打貿易戰”的共識,形成暫時性的“止戰”協議,但是雙邊貿易摩擦不斷。中美貿易摩擦的相關研究較多,2018 年以來,有學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帶給國家、產業及市場的影響(倪紅福和范子杰,2021;張麗娜,2020);有學者分析中美貿易摩擦的起因、模擬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的后果(黃淘沙,2021;劉園園和唐文琳,2020;張為付等,2019);也有學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對第三國的影響(馮曉玲和姜姍姍,2020;李清如和張倩,2021)。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綜述的研究尚停留在2011 年(胡輝林,2011),且以往綜述文獻以內容解讀定性為主,沒有采用文獻計量統計研究,難以概述以往文獻的研究全貌?;诖?,本文借助文獻計量分析軟件CITESPACE 對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特征、熱點演進和前沿進行可視化分析,借助于定量分析方法,較客觀全面地描述中美貿易摩擦的研究現狀,為進一步研究中美雙邊關系提供參考依據。

一、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University)陳超美教授基于Java 平臺開發的知識可視化分析軟件,以圖譜方式可視化展示文獻之間的關聯,從而解讀和分析特定科學領域的知識結構。本文借助該軟件對文獻可視化分析,以關鍵詞共現把握中美貿易摩擦的研究熱點,以文獻共被引挖掘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知識基礎。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國內外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差異,探索國內中美貿易摩擦的研究方向。

(二)數據來源

為保證所收集數據的可信度和說服力,我們選擇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庫。國外文獻選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數據庫下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SSCI 數據庫,以廣泛意義上與“中美貿易摩擦”關聯密切的英文表達形式“China US trade war”或“China US trade friction”作為主題檢索詞,檢索式為:TS=((ALL=(China US trade war))OR ALL=(China US trade friction),檢索出1985-2022 年間收錄相關期刊論文,精練后共獲得1606 篇文獻。國內文獻選擇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中美貿易摩擦”為主題檢索CNKI數據庫,時間范圍從1992 年至今??搭愋蜑楹诵钠诳虲SSCI 期刊。通過以上操作,并對文獻的標題、摘要和研究內容進行篩選、去重等處理,最終篩選得到與本主題相符、相似度最高的1370 篇文獻為樣本(中英文檢索時間都為2022 年5 月1 日)。以上中英文文獻在后期運算之前,已剔除書評、會議摘要以及其他不相關和非核心的文獻。

二、國內外中美貿易摩擦研究基本特征

(一)國內外中美貿易摩擦研究時間分布

國內中美貿易領域文獻發表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國外中美貿易研究領域的出版物與被引次數亦是如此(見圖1、圖2)。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上關于中美貿易研究的熱度在2018 年空前高漲,均呈現井噴式增長,表明中美兩國關系在2018 年變得更加不確定也不穩定,中美兩國關系的緊張程度及世界關注度可見一斑。但是,貿易摩擦的變化離不開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而在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發展高度相互依存的今天,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疫情的影響下獨善其身,近年來研究隨之降溫(張程、趙梓若,2021)。一方面,兩國的主要重心都投入到抗擊疫情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上;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大幅萎縮,如何走出經濟衰退實現復蘇位居兩國第一要務。在此過程中,中國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美國則通過削減利率、擴大貸款規模等手段提供財政刺激,雙方都以本國經濟復蘇為重,客觀上推動了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降溫”。特別是“關稅戰”在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之后降幅明顯。

圖1 國內中美貿易摩擦研究文獻發文量

圖2 國外中美貿易被引頻次和出版物分布圖

(二)關鍵詞共現分析

將上述樣本文獻通過CiteSpace 軟件梳理先形成關鍵詞共現網絡,對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進行可視化。這種共詞方法常用來確定數據樣本中各主題之間的關系,以關鍵詞為節點、共現關系為邊,節點越大,在研究中出現的頻次越高。以此確定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熱點,軟件操作分四步:第一步分別導入中英文文獻數據并進行格式化轉換;第二步將時間切片年份Years Per Slice 設置為1,Node Types 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Keyword;第三步借助Pathfinder 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剪枝算法簡化網絡并突出其重要的結構特征;最后運行軟件,通過算法實現關鍵詞共現來確定文獻主題研究之間的關聯、研究方法和熱點。國內關鍵詞節點556 個,節點連接線922 條,網絡密度0.006;國外關鍵詞節點577 個,節點連接線2910 條,網絡密度0.0175。圖3 是對CSSCI 收錄的1992 年至2022 年樣本文獻中共1367 個關鍵詞進行詞共現分析的結果。圖4為對SSCI 收錄的2004 年至2022 年樣本文獻中共1445 個關鍵詞進行詞共現分析的結果。

圖3 CSSCI 收錄中美貿易高頻關鍵詞圖譜

圖4 SSCI 收錄中美貿易高頻關鍵詞圖譜

圖3 中貿易摩擦、中美貿易、中美關系、反傾銷和經貿摩擦,圖4中impact(影響)、trade(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growth(增長)和trade war(貿易摩擦)等節點凸現明顯,說明中美貿易領域國內外研究都關注貿易關系,尤其是貿易摩擦問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問題。

(三)關鍵詞詞頻分析

為了讓最終呈現的結果更加嚴謹,更清楚關鍵詞各節點及出現頻次,在節點大小可視圖的基礎上,借助數據表格共現頻次等參數信息,對樣本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最高為中美貿易摩擦出現214 次,中美貿易、中美關系和反傾銷分列前4;英文中impact(影響)、trade(貿易)和中美貿易,但英文文獻從更廣義視角研究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出現了104 次。中文文獻關注經貿摩擦中中美相互征收關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對中國制造業等產業影響較大(張寧寧,2021;張志明、杜明威,2018);Chor 等(2021)采用夜間燈光數據研究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他們發現:美國關稅每上升1%造成夜間照明燈光下降0.59%。相比上年同期,高新區、產業園區和其他地區記錄的夜間燈光均值分別下降了-0.105,-0.085 和-0.067,更大跌幅的地區意味著受到關稅的不利影響更大(見圖1.5)。如果美國關稅造成中國企業出口訂單縮水,會導致生產削減,勞動力需求減少,就會減少夜間工廠附近工人宿舍的燈光,但是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并沒有顯著的影響。

圖5 2018 年第1 季度和2019 年第1 季度蘇州夜間燈光照明強度對比(紅色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綠色為蘇州工業園區)

表1 中美貿易摩擦高頻詞以及出現頻次

英文文獻研究更多關注模型、影響、市場和環境;中外學者都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對經濟的影響及采取的政策(對策)。事實上,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并非雙邊而是世界性的。作為兩個超級大國,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不僅是雙邊的,而且是全球性的。Zhu 等(2022)的模擬研究結果顯示(見圖6),中美貿易摩擦對兩國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中國出口總額下降5.09%,美國下降2.87%;美國進口總額下降4.61%,中國下降6.90%,中美兩國在社會福利、實際GDP、資本存量、家庭收入和私人消費等方面的變化為負。說明貿易摩擦造成的損失是相互的,影響到社會生產和消費的各個方面。其次,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受損更嚴重。中國實際GDP 降幅約為美國的10 倍,中國指數為3.03,而美國僅為0.32;從社會福利來看,中國的福利損失是美國的1.76 倍;就家庭收入和私人消費指標而言,中國的降幅遠超美國。其原因可能是中國以出口制成品為主,美國以出口半成品為主的貿易格局,決定了美國半成品能夠迅速轉向全球價值鏈的其他環節,彌補出口的損失。從貿易平衡來看,中美貿易不平衡增加了146.84 億美元,美國增加了695.51 億美元,其他國家如日本、加拿大、東盟、歐盟等都不同程度地減少,歐盟降幅最大,其次是日本。這表明,大型經濟體間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地對第三國產生影響,且具有全球蔓延特征。

圖6 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宏觀經濟模擬結果

為探討中美貿易的邊界效應,Cui 等(2019)同樣采用GTAP 方法建立6 個多區域的CGE 模型基于貿易摩擦嚴重程度的貿易中斷情景,實證分析兩國的影響及對其他國家的潛在影響。結果表明:第一,中美貿易中斷可能導致雙輸局面;第二,與農業相比,中國在制造業進口限制可能會對美國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第三,存在貿易轉移,表明兩國雙邊貿易收縮會增加對第三國貿易伙伴的出口;第四,雖然美國的貿易制裁將大幅減少對華貿易逆差,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會增加。因此,兩國貿易中斷是不利的。

中國學者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因特朗普任職而惡化,亦即領導人個性也是加劇貿易摩擦的成因。在綜合關鍵詞共現圖譜、出現頻次后,可知21 世紀以來,中美貿易、經貿摩擦、國際貿易、貿易摩擦等關鍵詞最為突出。相對國內文獻,國外文獻之間關聯更緊密,也更集中,如第14 大關鍵詞return(收益、回報)共現了39 次,中國文獻“影響”只共現14次,中國的研究相對分散。

(四)關鍵詞聚類分析

為更好地認識國內外中美貿易的熱點主題分布的異同,深化主題共現關系,本研究在關鍵詞共現圖譜的基礎上依據關鍵詞相似度對其進行聚類,通過LLR 算法從關鍵詞中提取名詞性術語對聚類進行命名,由此得到國內外中美貿易摩擦研究主題聚類(見圖7 和圖8)。其中,CSSCI 收錄和SSCI 收錄文獻研究各包括14 個主要聚類(具體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國內外中美貿易摩擦研究關鍵詞聚類對比(前14)

圖7 CSSCI 收錄中美貿易關鍵詞聚類圖譜

對國內外中美貿易關鍵詞聚類圖譜比較分析發現(詳見表2),中美貿易研究有一些類似主題聚類,例如貿易摩擦、雙邊貿易等,但有所區別。如:

1.國內研究方面

第一,反傾銷作為貿易救濟措施之一,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貿易保護手段。隨著中美貿易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反傾銷迅速成為中美貿易研究的熱點主題。根據聚類可視化結果,#2 聚類(反傾銷)包括關鍵詞“救濟措施”“反傾銷調查”“反壟斷調查”“傾銷行為”“反補貼法”“非市場經濟國家”“反補貼稅”“反補貼措施”等,可見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以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措施為主,此問題日益突出。

第二,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中美關系不確定性空前絕后。美方無視中方一再提出的穩定雙邊關系的主張,持續打壓中國,使沖突不斷升級,導致中美關系降到建交歷史冰點??陀^來說,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并非起源于特朗普政府,但特朗普政府在其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使本來就不夠信任的中美雙邊關系雪上加霜。因此,中美貿易研究開始關注主要核心力量,#6 聚類(特朗普)包括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結構性去杠桿”“美國經濟”“經貿磋商”“涉華經濟利益集團”等,可見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確有明顯針對性。

第三,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已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正因為如此,美國無法接受中國的快速發展,如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增加了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從華為事件可以看出,如果中國芯片這類高技術含量產品依賴進口,將極大限制企業的發展。因此,中美貿易摩擦研究重視制造業在中美貿易關系中的作用,尤其是高端技術產業,#10 聚類(制造業)包括關鍵詞“高科技產品”“加工貿易”“全球價值鏈”“研發投入”“高科技公司”等??梢?,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生產更多自主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并出口。學者采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和國際投入產出表測算中美貿易摩擦的GVC 效應。張志明和杜明威(2018)從全球價值鏈視角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非對稱貿易效應的研究顯示:中美貿易摩擦導致與中美存在價值鏈關聯的所有經濟體出口貿易均遭受到不同程度損失,其中,美國出口貿易利益遭受的損失顯著大于中國。美國對華制裁對其他經濟體出口貿易利益和全世界總值出口貿易的負面沖擊均顯著大于中國對美國同等規模貿易制裁。如果只考慮經濟因素,無論是美國發動貿易摩擦還是我國關稅反制都是“非理性”行為(王晗,2020)。從博弈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是無限次博弈,只要雙方足夠重視長遠利益,便可出現合作。

2.國外研究方面

第一,#0 聚類經濟政策不確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是國外中美貿易研究的重點,包括股票市場回報(stock market returns)、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動態條件相關系數(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對沖有效性(hedging effectiveness)、波動溢出(volatility spillover)、風險轉移(risk transmission)、投資關注(investor attention)等,說明中美貿易關系改善與否直接關系到宏觀形勢和股市股價。

第二,匯率博弈成為國外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聚焦熱點。#1 聚類關鍵詞外匯(exchange rate)不僅包含了波動預期(volatility forecasting)、遺傳編碼(genetic programming)、人民幣國際化(rmb internationalization),也有研究金融領域常用研究方法如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研究匯率波動(exchange rate volatility)和貿易流向(trade flows),還有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country)、溢價難題(premium puzzle)等。中美匯率不是簡單的兩國博弈,而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兩股不對等勢力之間的博弈。

第三,#2 聚類進口競爭是中美貿易摩擦第三大聚類關鍵詞。研究包括元回歸分析(meta-regression analysis)、資源可用性(resource availability)、“畢業”率(graduation rates)、國際貿易統一關稅(uniform tariff |international trade)、跨國生產(multinational production)、技術擴散(technology diffusion)以及內生增長和內生人力資本(endogenousgrowth,endogenous human capital)。這正好呼應#3 聚類結構分解研究(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包括多區域投入產出分析(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排放系數(emissioncoefficients)、美日貿易(us-japantrade)、經濟-環境系統(economy-environment nexus|carbon emissions)、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金融發展(financial development)、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以及碳排放強度(carbon intensity)。#4 聚類為生態系統服務業(ecosystem services)、該聚類包括未來土地使用模擬(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代表性濃度路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社會經濟路徑(socio-economic pathways)、氣候變化下景觀模型(landscape model|climate change)pattern。無論是美國制造業進口還是中國農業與服務業進口,都可以通過技術擴散以及綠色創新培育內涵式發展。中國已制定“雙碳”目標,中美貿易摩擦研究中碳市場或碳關稅政策等相關主題仍然炙手可熱。

三、研究熱點及前沿分析

(一)關鍵詞凸現圖譜

文獻關鍵詞突現圖譜是體現研究活躍度的主要指標。其中,突現值Burst 是指在特定時段范圍內,某關鍵詞被引頻次大幅上升或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加,突發性節點強度代表該節點的突發增長率的高低,強度大的突發性節點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該領域的研究前沿,旨在探究該領域研究前沿或未來演化趨勢。操作的主要過程為:選項選定,類型選Burst Terms、節點類型選關鍵詞Keyword。在彈出的新窗口里,不必等迭代結束,點擊Burstness 的View視圖,就可以得到Citation Burst 文獻關鍵詞突現圖譜。圖譜上的每一個關鍵詞所處的時區,即這個關鍵詞首次出現的時間,彼此相連線條體現了關鍵詞間相互聯系,在本研究中反映出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熱點主題的演化過程。

圖9 和圖10 分別呈現6 列前22 個國內國外文獻中突現詞排序。其中Year 為樣本數據的選擇起始年份,Strength 為文獻關鍵詞凸現強度,Begin 為該內容迅速成為熱點的起始研究年份,End 字段是該研究不再成為熱點的結束年份,最后一列時間跨度為當前樣本數據的取值年份范圍。紅色加粗的部分為研究熱點時間區域,藍色較窄的內容為該關鍵詞的研究年份。國內研究在近年仍然是經濟影響,如貿易轉移效應、溢出效應、雙循環和RCEP 建立后中美貿易摩擦走勢的相關研究;國外主要聚焦于經濟影響,如經濟周期和股票市場,近兩年主要關注經濟增長問題。

圖9 CSSCI 收錄中美貿易關鍵詞時區圖譜

圖10 SSCI 收錄中美貿易關鍵詞時區圖譜

(二)研究熱點主題凸現

國內研究:通過分析關鍵詞凸現強度可知,在近三十年研究中,強度最大的是反傾銷,達到6.85,反傾銷原意反映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因低價傾銷而導致本國產業受到損害,不得不對外國商品所采取的征收附加稅的貿易救濟措施。但是,由于其更具隱蔽性,已成為美國對中國非關稅措施的慣用手段。同時,特朗普、紡織品、反補貼和關稅等詞突變強度較大,分別為5.85、4.65、4.53 和3.88,說明在國內中美貿易研究領域,特朗普政府對華發起的貿易摩擦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并在技術、外交、安全、政治、制造業等多個領域對華施壓,突出全面對華競爭態勢(吳心伯,2021)。從凸現時間看,持續時間最久的關鍵詞包括日元升值、中美兩國、WTO、雙邊貿易、原因、對策、反傾銷、反補貼等10 個,從1992 年到2022 年的研究覆蓋生產制造、商業創新、命運共同體、區域經濟合作和產業保護等各領域,重點體現在進出口貿易、制造業等行業。

國外研究:通過分析關鍵詞凸現強度發現,近些年來,強度最大的是us-china trade war(中美貿易戰),達到4.77,該詞反映出中美貿易摩擦日益激化,貿易摩擦頻繁出現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同時,panel data(面板數據)、country(國家)、stock market(股票市場)等詞突變強度較大,分別為4.58、3.81 和3.79,說明在國外中美貿易研究領域,中美貿易摩擦的焦點也從微觀經濟領域上升到宏觀制度層面,貿易保護手段也逐漸多樣化。從凸現時間看,該領域持續時間最久的關鍵詞較少,主要有devaluation(貶值)、balance(平衡)、acid(酸)等3 個。從2004 年到2022 年,近二十年的研究過程體現了中美“貿易不平衡”和“關稅不對等”,貨幣貶值、全球環境惡化問題突出。中美皆需理性看待貿易平衡問題,理解中美兩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與互補,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繼續擴大開放(馬弘、秦若冰,2021)。

(三)研究熱點的階段演化

從總體趨勢看國內中美貿易研究領域較為寬泛。在時間跨度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3-2006 年,這也是我國探索市場經濟體制的萌芽期,國內該領域的研究剛起步,部分學者對此有初步探索。1993 年,黨中央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對外開放之門越來越大(程恩富、羅玉輝,2021)。2001 年中國加入WTO,文獻以分析中美兩國對雙邊貿易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為主。隨后2005 年《紡織品與服裝協議》終止,取消配額管理,特保措施中保護權力削弱,中美貿易從此進入快速發展期,直到2006 年。

第二階段:2007-2014 年,中美貿易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不過,在雙方進出口總值從2001 年的1210億美元激增到3420 億美元、僅僅五年時間就增加兩倍的情況下,爭端在所難免。因此,國內學者的研究熱點逐漸與貿易保護接近,其中“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熱度較大,且持續研究時間較長。

第三階段:2017 年至今,特朗普于2017 年1 月20 日宣誓就職,2017 年8 月19 日,美國即正式啟動“301 調查”。2018 年9 月,美國政府決定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的關稅。2019 年5 月10 日,美國決定將2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程恩富、羅玉輝,2021)。面對美國加征關稅不得不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國內學者的研究也更傾向于關注“產業鏈”、通過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戰略尋求出路,在美國不斷制造中美貿易摩擦之際,中國成功簽署RCEP 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與區域內國家的經貿聯系。中國近期的研究熱點集中于“貿易轉移”“產業鏈”“雙循環”和“RCEP”等。

四、中美貿易摩擦研究趨勢與展望

將樣本數據中關系緊密的主題關鍵詞進行聚類,要對某一聚類的代表解析并檢驗,需要對同一聚類中的最大值加上標簽(步驟略,備索),進一步檢驗主題研究結構的有效性。關鍵詞網絡中的Modularity Q 值和Silhouette S 值兩個指標是揭示其基本特點的依據。通過以上操作,并對結果進行分類篩選、去重、匯總(結果見圖11)。

圖11 CSSCI(左)和SSCI(右)收錄中美貿易關鍵詞共現聚類知識時間線圖

在國內研究中,利用上述算法依據數量大小進行排序,得到#0 貿易摩擦、#1 商務部、#2 中美貿易、#3 利益集團、#4 中美關系、#5 特朗普、#6 美國、#7 中美兩國、#8 出口、#9 大豆等16 個主要聚類的匯總信息。自2001 年中國加入WTO,貿易摩擦一直領銜研究熱點,中國2003 年成立中國商務部負責中國外貿事務,頒布貿易政策,這兩個關鍵詞位居前兩大聚類。同樣利用上述算法對國外研究的大小進行排序,得到#0 volatility spillover(波動溢出效應)、#1 bilateral trade(雙邊貿易)、#2 export price(出口價格)、#3 co2 emission(碳排放)、#4 ecosystem service(生態服務系統)、#5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產品市場競爭)、#6 public opinion(公眾輿論)等13 個主要聚類匯總信息。

從圖11 參數分析可知,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Q 值為0.7074,值大于0.3,聚類結構顯著。聚類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S 為0.9162,其值顯著高于臨界值0.7,聚類令人信服。從國外研究的參數可知,聚類模塊值Q 值為0.4477,值大于0.3,聚類平均輪廓值S 為0.7459,也高于臨界值0.7。因此,上述聚類結構分析結果顯著且有效。

現實中,2020 年,中國貿易總額超出世界前十大經濟體(除中美外)中位數的36.01 千億美元,美國超出30.13 千億美元,中美貿易與其他經濟體分化正在加大;三年來疫情反復、經濟刺激收效甚微,一些國家還加劇通脹,世界經濟結構性失衡矛盾難以化解。未來中美兩國可通過謀求共同關注的經濟發展大局,妥善處理中美貿易摩擦。如針對不同產品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采用結構分析方法研究中美經貿合作的可行性;在RECP 簽訂后,中國將重心置于東北亞自貿區建設,實現更多貿易創造效應。在全球經貿大環境下,中國如何做好“世界市場”吸引美國和全球需求,“雙循環”下通過內外貿一體化,避免中美貿易摩擦下經濟波動的負向溢出,仍是值得關注的主題(張振舉,2021;王厚雙、王柏,2022)。同時,中美貿易摩擦對糧食的影響巨大,中國不僅要繼續擴大國際貿易以滿足眼前的消費需求,而且要將部分貿易商品儲存起來以備將來消費,尤其要存儲石油和糧食等(謝建國、葉君,2022)。原材料更易受摩擦的負面影響,消費品受到的影響并不顯著,說明跟美國相比,中國這些消費類產品上具有較大的優勢,不可替代性強。不可替代性越強,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越??;因此,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中國制造競爭力,也能提高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存活率。

除維持與美國的正常貿易關系外,中國更要重視發展國內市場,國內市場具有規模優勢,本地市場效應理論及后續研究證實,本地市場消費品水平型和垂直型分工都有助于出口結構調整(韓永彩,2020)。本地市場消費品質量越高,出口的產品質量也高;本地市場消費品種類越多,出口產品種類也越多。中國企業不能依賴美國市場,可積極開拓世界其他國家出口渠道。通過點對點突破本無地緣政治的國家,以點連接和延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由以線帶面拓展歐洲國家的潛在市場。在黨中央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企業要重點關注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再基于本地市場效應,從挖掘相似需求開始,逐漸擴大出口網絡,化解外在不確定性風險。

猜你喜歡
摩擦聚類貿易
干摩擦和濕摩擦的區別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神奇的摩擦起電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條分縷析 摩擦真相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貿易統計
解讀摩擦起電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貿易統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