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安縣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及建議

2024-01-29 03:59李國清
中國林副特產 2023年6期
關鍵詞:萬安縣茶油林農

李國清

(江西省萬安縣韶口鄉人民政府,江西 吉安 343800)

油茶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萬安縣是油茶種植的最適宜區之一,油茶生產歷史悠久,明清時期,茶油就成為當地群眾的主要食用油料。萬安縣各鄉鎮、行政村都有油茶分布,尤以寶山、夏造、沙坪、澗田、順峰、武術等鄉鎮分布集中,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規模。

1 萬安縣油茶產業發展情況

1.1 油茶產業現狀

據記載,五十年代,萬安縣就有熟產油茶林30萬畝,最高年產為1958年,年產茶油高達近2.0×106斤。經過多年發展,油茶逐漸成為我縣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八十年代初,分山到戶,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經營油茶的積極性,以墾復、中耕除草措施建設“三保山”的老茶林改造方式全面推廣,油茶鏟山墾復面積占總面積70%以上,茶油收入占農民總收入達20%以上,中心產區的茶油收入超過了農業總收入[1]。然而九十年代后,隨著農村大量青壯勞力外出打工,油茶生產投入減少,許多油茶林荒蕪老化,演變為闊葉林、馬尾松林和竹林等地類,油茶面積逐漸萎縮,油茶產業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發展停滯狀態。

2009年開始,出臺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萬安縣也相繼出臺了發展油茶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發展油茶產業積極性高漲,掀起了新造高產油茶林和改造低產油茶林的熱潮,相繼落戶了祥霖山茶油有限公司、江西綠韻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同時也涌現了一批油茶造林大戶,全縣面積超過100畝的企業和大戶共有45家,全縣新栽植高產油茶林面積4萬余畝。全縣涌現榨油小作坊170余家,企業和大戶開始著手準備發展茶油深加工項目。據最近調查統計,全縣現有油茶林面積總面積達16.8萬畝,其中油茶經濟林13.4萬畝、油茶公益林3.4萬畝。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 樹齡老化、林相不齊。據調查,現有老油茶林樹齡超過70年的面積過半,樹高超過3 m的也較多,許多還多代萌生,產量低而不穩。

1.2.2 管理粗放,荒蕪嚴重。由于農村年輕勞力外出務工,勞動力不足,全縣老油茶多數處于“人種天養”的自然生產狀態,荒蕪嚴重,地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效益低下。

1.2.3 資金缺口大,發展乏力。油茶產業周期長、投入大,要達到豐產高效的目的,前期的整地、苗木、造林等需要大量投入,而后續的撫育管理還需要不少資金,有些企業和大戶已到舉步維艱的地步,后期已無資金投入,新栽的高產油茶林也變為低產林。老油茶林每年的收入不夠請人鏟山等做工的開支,林農不太情愿投入更多資金請人進行油茶山改造,導致全縣多數老油茶林處于“人種天養”的狀態。資金問題是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影響了廣大林農發展油茶的積極性。

1.2.4 交通不便,采摘成本高。全縣老油茶林好多交通不便,采摘費工,據林農反映,今年本地老油茶山采摘鮮果工資達0.5~0.8元/斤,產量不高、路遠的山場更貴。

1.2.5 灌溉設施缺乏,難以確保穩產高產。油茶產量易受干旱影響,俗話說七月干球、八月干油,今年出現的異常干旱天氣,造成油茶產量減半,如有灌溉設施,在干旱季節進行適當灌溉,可穩定產量或提高產量。目前,全縣沒有一塊油茶山建了蓄水池,現在異常天氣頻繁,要想油茶穩產高產,健全基礎設施十分必要。

1.2.6 豐產高產培育技術欠缺。雖然省、市、縣林業部門在油茶科技上進行了大力培訓和指導,但林農真正掌握的技術還是不多,運用到油茶經營上更少,還是習慣延續傳統做法,沒有實行科學培育管理。如低產油茶林改造,一般林農低改措施僅停留在斬雜、鏟山上,沒有從施肥、更換良種、整形修剪等環節進行綜合改造,難以達到從低產到高產的改造效果。

1.2.7 茶油加工簡單,利用率低?,F有茶油加工大多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出油率低,產品質量低劣,枯餅等副產品未得到綜合利用,附加值低。據榨油作坊統計計算,今年0.1 kg茶籽只可榨出不到2兩茶油、7兩多茶枯餅,總體市場價值12元左右,價值低。

1.2.8 品牌未建立,銷售渠道狹窄。油茶產品沒有統一的檢測、分級和質量標準,也沒有打造自己的品牌,靠親戚朋友介紹銷售,市場占有率低,銷售渠道狹窄。

2 萬安縣油茶產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2.1 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2.1.1 油茶好處多。油茶壽命長,它一年種植,百年受益。茶油已經成為我國高端植物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油茶前景廣闊,目前全國人均茶油占有量還不足0.2 kg,隨著生活水平和認知度提高,社會需求量無限大。油茶渾身是寶,加工的副產品是高檔化工原料,在國際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油茶根系發達,枝葉茂盛,四季常青,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小氣候,生態效益明顯。

2.1.2 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地形和土壤條件適宜發展油茶。萬安位于江西中南部,處于南嶺以北,長江以南,緯度偏低,而且距離海洋不遠,全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大于10 ℃有效積溫4000 ℃左右,無霜期288 d,光熱水資源與油茶生育期同步,非常適合油茶種植。萬安縣地形條件也非常適宜油茶的生長發育,全縣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山體海拔較低,天湖山、巾石嶺等海拔500 m以上等不適發展油茶的山地不超過20%。我縣土壤種類有8個土類,主要為帶酸性的紅壤,所占比重達80%以上,土層深厚酸性紅壤最適宜油茶生長。

2.1.3 群眾有發展油茶的歷史傳統。萬安縣栽培和經營油茶歷史悠久,當地群眾積累了豐富的油茶經營和生產經驗,有濃厚的發展興趣,尤其是寶山、夏造、沙坪、武術、順峰等上鄉片鄉鎮家家戶戶都經營茶山,其經營經驗和興趣十分濃厚。有些在外經商和務工人員,在油茶生產季節,都會丟下繁忙事務,趕回家鄉支援油茶生產。

2.1.4 政府重視,優惠政策多。國家、省、市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出臺了系列扶持油茶發展的優惠政策,今年,全國油茶產業發展工作大會在贛州召開,會議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毫不動搖、支持、引導油茶產業發展,大力推進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全面鞏固油茶產業脫貧成效,扎實推動油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相信不久國家層面將會出臺更好地油茶產業發展優惠政策,萬安屬原贛南中央蘇區振興、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縣,國家林業局對口支援縣,爭取優惠政策扶持油茶產業發展機會更多[2]。

2.1.5 有成熟的科技支撐。省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贛州林科所等科研單位經過多年的良種選育試驗,開發出系列高產穩定的油茶優良品種,優質油茶苗木供應有保障,同時,也有較成熟的栽植技術,對油茶產業發展有成熟的科技支撐。國家林業局對口支援萬安縣,可更方便得到上級提供油茶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持。

2.1.6 有油茶龍頭企業帶動,新型油茶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推動。萬安綠韻公司和安邦公司是我縣專門從事油茶開發的農業龍頭企業,他們有資金、有技術,有專業的施工隊伍,能規模集約經營好油茶林,從而推動全縣油茶產業的發展。澗田、寶山、百嘉等鄉鎮陸續成立了油茶專業合作社,新型經營模式運作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

2.2 制約產業發展的不利條件

2.2.1 用地困難。萬安縣森林覆蓋率高71.79%,基本上沒有宜林荒山荒地。全縣林地224.7萬畝,劃入生態紅線內的林地近百萬畝,其中納入補償公益林67萬畝、天保林15.9萬畝。除江西省提出的油茶造林四個不栽的地方外(坡度超過25。的、土層厚度小于60 cm的、海拔高高度超過300 m的、闊葉樹種比重大的),能夠采伐并適宜營造油茶的林地面積不多,況且適宜發展高產油茶的林地,林農更愿意用于發展臍橙等果木林。

2.2.2 用工緊張。油茶產業是季節性勞動密集型產業,油茶造林后,撫育、除草、施肥、修剪等生產幾乎都需要人工完成;到了油茶采摘茶果時,由于花果同期,不可能采用機械,全部得依靠人力采摘,且茶果采摘時間只有10~15 d;脫殼機械化水平也不高,很多還需要人工輔助完成。據全縣油茶造林企業和大戶統計,油茶山每年的撫育、除草、施肥、修剪用工至少2.5個工日/畝,當前勞動力工價已上漲到120元/日,僅投工一項每年就達300元/畝以上。因此,勞動成本上升嚴重制約了油茶規模發展。況且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都外出務工,留在本地的勞力也不愿意從事短季節性勞動,短時間內要請大量勞力比較困難,油茶生產用工沒有保障。

2.2.3 資金支持有限。油茶產業周期長、投入大,據調查,農戶自己投資投勞營造小面積的油茶林,掛果前需投資1200元/畝左右,企業或大戶則需投資4500元/畝(含林地流轉費)。掛果期每年還要資金持續投入,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目標,大多數農戶在后續資金投入上捉襟見肘,造林企業和大戶更是不堪重負。僅靠上級項目年度支持,地方財政不予以配套和持續支持,恐難以發展壯大油茶產業,并形成規模。而我縣財政收在全市入排名靠后,恐怕難以提供多少資金用于油茶產業發展。

2.2.4 茶果加工業形成產業化困難。油茶果實精深加工技術含量高、申辦程序復雜,資金投入大,全縣缺乏有能力的龍頭企業,進行油茶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化經營。目前,我縣茶油加工多為個體小作坊榨油,只能直接榨出粗油,不能進行精深加工,生產的茶油一部分自己食用,多余部分靠親戚朋友銷售,副產品沒有得到開發利用,附加值和整體經濟效益沒有得到提高。

2.2.5 發展油茶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影響。油茶生產經營過程中,松土、除草等環節易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特別是大規模全墾機械化整地營造油茶林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另外,近年來年輕勞力外出打工,一部分林農選擇使用除草劑對油茶林山場除草,對土壤環境有一定的影響,也會影響茶油質量[3]。

3 發展油茶產業的建議

從萬安縣油茶產業發展現狀看,適宜且林農愿意用于發展油茶的林地不多,年輕勞力外出打工,經營油茶山的林農多為六七十歲的老人,有油茶山的農戶約有三分之一愿意積極參與政府扶持油茶產業發展,油茶產業發展困難重重。但為鞏固當前脫貧攻堅成效,壯大萬安縣歷史傳統特色產業,提出以下油茶產業發展建議:

3.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將油茶產業作為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促進林農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來抓,油茶產業成效顯著。油茶主產區要把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產業扶貧、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逐步致富的一項重要舉措。

3.2 明確發展方向,合理確定建設任務

今年全國的油茶產業會議精神,闡明了油茶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和重點,要求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種植油茶,加強現有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大幅度提高茶油產量。根據我縣油茶產業現狀,全縣用于發展新造油茶的林地不多,低產低效油茶林面積大等特點,萬安縣油茶產業發展重點應由新造向低改轉變,著力打造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根據各鄉鎮勞力和意愿情況,合理安排建設任務。

3.3 多方籌集資金,持續幫扶

以油茶經營主體投入為主,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籌集資金。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緊緊抓住原贛南中央蘇區振興、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國家林業局對口支援等契機,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二是加大本級財政持續扶持力度。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優先集中扶持油茶產業化經營及相關配套建設。建議對新造高產油茶林提高補助標準,達2000~3000元/畝;對低產油茶林改造連續扶持3年,3年補助達500元/畝。三是加大金融部門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行業支持油茶產業的發展,擴大信貸范圍,完善林權抵押貸款,同時,加大對油茶產業貸款的財政貼息力度等。

3.4 加強技術培訓,嚴抓科學經營管理

一是提高林業部門社會化服務能力。穩定林業工作站、科技推廣、林業調查、種苗、森防等服務機構隊伍,加強在職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二是努力提高林農科技水平。大力開展送科技下鄉、技術培訓、科學技術普及等工作,努力提高廣大林農的科技意識,實用技術運用,造就一批懂科技、用科技的林業專業大戶,帶動千千萬萬林農科學經營油茶。三是加強與林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科技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切實抓好各項林業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油茶生產的科技貢獻率。四是嚴抓科學經營管理。嚴格按照油茶高產豐產技術措施進行科學培育、經營管理,嚴把每一道工序,做好檢查驗收,特別是要把好苗木質量關,上山造林的苗木必須是經省級以上品種鑒定機構認定的高產無性系油茶品種,并適宜在我縣大面積發展的,堅決杜絕劣質苗、控制實生苗上山造林。

3.5 培植油茶加工龍頭企業,打造知名產業品牌

按照“扶大、扶強、扶優”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縣內油茶企業和大戶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加工主體引進先進技術,實行標準化生產,統一產品標準、包裝、注冊、營銷、宣傳,逐漸實現油茶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提高綜合效益。政府幫助企業做好油茶“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和原產地商標的申報注冊工作,努力打造培育出萬安的油茶知名品牌。

3.6 加強宣傳,營造深厚的氛圍

運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新聞媒體和會議,廣泛宣傳茶油的優良品種、綠色保健、效益頗高等特點,擴大認識面。并通過高產高效的企業和大戶基地帶動效應,加大正面宣傳引導力度,全力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調動全社會參與油茶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萬安縣茶油林農
產業教授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購買”快樂
林安娜 茶油飄香 綠色扶貧
劉學柱
茶油飄香
萬安縣井岡蜜柚栽培管理技術
山里茶油郎
沙洋停征林業“兩金”減輕林農負擔
茶油總DNA提取技術及擴增適用性
林業深化改革 林農共享紅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