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個維度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

2024-01-30 21:22崔權明肖戰勇張文婷
科技風 2023年35期

崔權明 肖戰勇 張文婷

摘?要: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從多年來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結果來看并不理想。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本研究在對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育鍛煉意識、優化體育教學、運動APP、教務管理、體育場地建設六個維度進行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和策略,以此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

關鍵詞:凸顯;督促;鍛煉意識

1?研究目的

一份針對115余萬在校學生體質健康的調查數據監測顯示,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趨勢,但視力下降、肥胖相關數據卻在不斷上升[1]。截至202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大學生為30%[1],而本校2021年被省教育廳抽查不及格率大學生為12%,從全省眾多高校中排名靠后,這引起學校領導、體育工作者高度重視。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不強,不能自覺進行身體鍛煉,對自身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并不滿意。本研究的目標是提升大學生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讓學生認識到體質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形成自主鍛煉的習慣,進而提升大學生的體質。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女生人數224人,男生人數56人。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搜索相關文獻42篇,總結歸納當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和趨勢,為研究收集基礎數據和提供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

(3)專家訪談法。走訪教師、專家和學者,就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問題進行訪談。

(4)數理統計法。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

(5)邏輯分析法。本研究將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目前研究對象的現狀,運用歸納、分析、綜合等邏輯方法。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學生對自身健康情況的關注情況調查

由表1可知,學生注意自身健康體重的占32.1%,偶爾關注自己健康體重的占62.1%,由此說明,94.2%的學生很關注自身健康體重。眾所周知,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而食物攝入量和身體活動量是維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

由表2可知,睡眠時間6~8小時的同學占比約為692%,8~9小時的同學占比約為17.1%,9小時以上的同學占比約為6.7%。說明多數同學有6~9小時的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健康體魄的保證。

由表3可知,重視自身飲食結構的學生占比約為6.7%,較為重視自身飲食結構的學生占比約為89.6%。

由表4可知,學生不愿意參加學校不定期舉辦的體質健康講座的約占55%,約45%的學生喜歡學校開展體質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

由表5可知,約20.7%的學生愿意接收學校通過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傳播體質健康知識,約69.2%的學生可以接收、不抗拒接收學校通過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傳播體質健康知識。

由表6可知,約13.2%的學生不喜歡參加測試,有逃避參與的思想。與部分學生面談過,在體測項目中對于引體向上和800米跑,大部分男生表示引體向上是他們最愁的一項體測項目,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對于800米跑有畏懼心理,這兩項是最讓人操心的體測項目,所以不難發現有學生不想參與體質健康測試。

由表7可知,約20.7%的學生不贊同把體質測試項目放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課程內容安排和體育設施是影響體質測試項目在體育課程順利開展的制約因素,特別是高校體育選項課中不難發現多數的體育鍛煉方式是很難練到上肢力量和800米,甚至很多高校沒有開設田徑課程。

由表8可知,約8.2%的學生從沒參加過體育社團,而積極參加與偶爾參加社團的學生分別是15.7%和76%,兩者占比達到91.7%。從數據上看,能發現學校開展體育社團能吸引大學生參與。據了解,學校每年會開展社團文化藝術節、校足球、籃球、排球、定向越野等體育賽事吸引很多學生積極參與,氛圍較好。

由表9可知,約62.1%的學生喜歡利用移動APP運動軟件對學生鍛煉時間和鍛煉要求打卡完成考勤任務,從表10中不難發現,55%的學生感覺自己跑步打卡有明顯進步。

由表11可知,在這個問題上,30.7%的學生認為體測和畢業證掛鉤,能夠促使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超過69.2%的人持反對意見。

由表12可知,關注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學生占比約為89.6%,占比較高。據了解學生很關注自身測試成績,心理上有改善體質健康的想法。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學校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多,根據調查對象可以看出學生比較重視體重、睡眠和飲食結構,說明學生比較重視身體健康狀況。

(2)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當出現調查人員不在場時,遇到問題時難以解決,可能出現估計作答的現象,影響答卷的準確性。

4.2?建議

4.2.1?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長壽的影響指數中,遺傳占15%、社會占10%、醫療占8%、氣候占7%、自我保健占60%[2]。由此可見,自己的生活思想和保健行為對自己的健康尤為重要。大學生身體健康是成功就業的先決條件,而好的身體需要好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眾所周知,健康的四大基石是指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另外還應該再加上足夠的睡眠。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夠預防疾病,確保我們的身體處于健康狀態。學校相關部門可利用多媒體、微信小程序等進行線上知識競賽,積極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內容及意義。

4.2.2?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

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加強思想教育,培養更多的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意識。首先,遵循青少年發育成長基本規律,激發其運動興趣;其次,教師備課時需摸清班上同學基本情況,如男女生比例、學生身體素質、體能測試成績、學生專項技能情況;最后,教師要了解班上學生興趣點在哪里,激發學生的參與度,這樣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學校、體育教師等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有鍛煉的意愿,學生要為自己養成鍛煉身體設定目標,確定一個小目標。當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初步形成后,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實際,不斷提出新要求,使之逐步得到鞏固[3]。

積極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開展體育主題團日活動,讓大學生感受到中國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展現出的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祖國至上、頑強拼搏的精神,讓此種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大學生。此外,學校體育工作還要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要性、科學性等加以宣傳,讓學生認識到此項工作的意義。體質健康測試完后要及時有效地給予體育教師及學生測試反饋意見,學生才會對自身測試成績加以重視。

5?優化體育課程

5.1?豐富課程內容,統籌全局、合理科學進行設置

體育課程根據高職院校課程標準與自身學校情況,統籌全局、科學論證合理設置。課程安排可考慮分布到三個年級,大一、大二年級開設選項課,傳授專項技能的同時增加體質健康監測項目,在課前或課后加以布置體質健康監測項目內容,以突出上肢力量和中長跑為重點。由于我校課程設置是2.5+0.5,教務處可以考慮大三年級第一學期在學校學習時,根據專業和實訓課程安排,適時增加健身、保健、養生等知識,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形式為學生在實習就業時給身體素質提供原動力,讓課程內容與大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形成高度契合,進而提升大學生體育素養,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5.2?三位一體促進考核評價更為客觀合理

體育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課程考核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作為教師考慮的因素較多,如硬件條件、個體差異、認識水平、上課狀態、掌握技能水平、臨場考試等情況,因此在優化課程中評價考核更需要教師在考核評價體系上下功夫。首先以學習態度作為一種考核評價標準,這是較為主觀的因素,但是里面涉及兩個模塊:模塊一,在上課時教師要認真觀察,用心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學習態度是否積極。模塊二,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從另一個角度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個人積極性和集體力量。模塊三,收集學校學期初開始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結果與每學期體育課程結束后整理學生體質實際提升數據,用數理分析法統計、結合學生的運動經歷、傷病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使體育課程評價更為準確、客觀。

然后以課后布置作業完成情況作為參考評價,因為專業情況不同,實訓課安排、課時數不同等原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提升學生選項技能水平,可考慮課內外一體化統籌安排,通過體育信息化技術,微信、學習通等軟件讓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融合,成為體育課大課堂。最后達到三位一體統籌考慮,讓教學評價手段不斷提高,從根本上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

6?利用運動APP,促進學生體質健康

針對學生體質健康、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各方面不同將運動APP的應用引入課堂。第一,便于課外體育鍛煉指導和督促學生、期末考核評價學生。第二,豐富運動APP內容體系,將學生興趣、合理膳食、體育保健、運動處方、健身知識相結合,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體育教學和運動鍛煉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第三,APP功能上的設定需要及時給予評級標準并及時反饋給學生。第四,對于不同層級學生,成績有進步的給予獎勵,提升其與學生用戶的黏合度,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我校四年來運用運動APP的數據來看,對個人身體素質提升等有非常明顯的意義。

7?教務管理科學精準服務于學校體育

7.1?學校教務管理部門要重視學校體育各項工作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評價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標準,也是學生評優評獎、畢業的基本條件之一[4]。教育部發布的《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再次明確提出,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4]。而學校體質測試總體合格率和優秀率是省教育廳對學院目標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學院教務部分也應該成立考核組對各二級學院參與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納入本單位年終考核。

7.2?鼓勵和激勵機制相結合

學校的體育工作開展好壞關鍵在于體育教師,那么影響和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還是體育教師,因此,基于大學生體質監測、課后輔導、遠程輔助教學指導、運動AAP的數據整理、收集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教務處會同體育教師進行交流和評估。教務處考核標準分為優秀、良好、需要改進、不及格四個等級,對優秀的體育教師給予獎勵。優秀的體育教師也需要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達到共同進步。

8?體育場地建設

學校場地建設需要前期做好較為全面的調查研究,滿足全校學生需要,盡量考慮其實用性及其使用率。如考慮學生上體育課時間有限等因素,需要增加學校體育場地、體育設施服務空間和開放共享的時間,這樣才能達到物盡其用,保證學生運動量預期與運動強度。最后根據學校情況可建立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考慮到測試設備、場地、測試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對儀器設備的操作熟練程度欠佳等不利因素,也會導致學生體質測試數據與實際值偏差較大。

結語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本文通過六個維度的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和策略,以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增強其綜合素質為目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得到快樂、激發興趣、增強體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楚超.年級越高,體質越差[N].保健時報,2021,1(6):4.

[2]劉瑞林,林欣.“偽養生”風暴[J].家庭藥師,2010,10(1):3.

[3]羅佳.習慣是培養出來了[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12):34.

[4]肖澤蘭.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寧夏7~18歲學生身體素質預測及應對策略研究[D].寧夏大學,2021.

基金項目: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院級課題“六個維度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以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2021RW11)

作者簡介:崔權明(1982—?),男,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肖戰勇(1983—?),男,珠海市衛生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張文婷(1982—?),女,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團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