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山可望

2024-02-01 16:06七月娃娃
西部 2024年1期
關鍵詞:紫陶建水客家人

七月娃娃

年關近的時候,人們開始發表一些“白駒過隙”的感言,開始做明年的一些宏遠規劃,對過往的一年做肺腑總結??途铀l多年,也是每到這個時候,才開始思索“過年”對于自己的意義。我有很多朋友,他們從出生、成長、求學、工作,都未曾離開過自己生活的城市,對于“鄉愁”沒有太多的概念,但我卻對他們身上自帶的不曾離開過故土的“自信”和“安全感”有很多共鳴,甚至有些嫉妒。

然而,正因為心里有“鄉愁”這種情愫,若干年后那份對童年時光的追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讓一個自以為清醒的過來人,酒過三巡之后突然淚目。

我的家鄉在粵東,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這里盛產荔枝和甘蔗,沒有量產的甘蔗收割后通常被貨車送去圩市售賣,那時候賣甘蔗的農民不負責削皮,都成根地賣,家里的木門后面,總會藏著幾根甘蔗,力氣大的人總是能用膝蓋就把甘蔗腰折。每到過年的時候,鄉親鄰里聚集在一起聊八卦,每人手里必定握著一根甘蔗,飛沫和八卦從嘴里吐出,粗俗又壯觀。

那時候粵東在廣東算是貧窮的地域,它不屬于珠三角區域,珠江的支流東江和新豐江在這里流淌,被高高低低的丘陵圍繞著,萬綠湖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客家人,他們在東江岸邊孜孜不倦地耕耘中,也給后輩留下了太多抹不掉的故鄉記憶。那時少年的夢想,也僅僅是坐一趟長途汽車去一百多公里以外的省城廣州,吃一頓正宗的廣府早茶。

多年以后,我坐在遙遠的杭州公寓中,眺望著遠處淡藍清靜的錢塘江,回憶在故鄉生活的歲月。

客家人是內斂、淳樸的,他們不善于表達真實的感情,就像我和父母姐妹之間,從未提過“愛”字??擅看位貞浧鸸枢l,在異鄉城市里吃到千里之外的客家菜,心里都會涌上暖流,有一種被愛的安全感??图胰说膼墼谛袆永?,在每日的吃食里。

即便如此,客家的孩子們還是那么盼望過年。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孩子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過年上。年少未走出過家門,過年并沒有歸鄉的悲喜交集,那時候腦海里,這就是一個可以放肆玩鬧的日子,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還可以放鞭炮,可以在天臺放煙花,可以積攢著壓歲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任性地熬夜吃零食。每每到了大年三十的下午,這種期盼便抵達了高潮。

男人們先小心翼翼地撕下去年已經掉色的對聯,再用米漿做的漿糊粘上老人親筆題寫的新對聯,內容無外乎闔家歡樂平安;婦人們開始殺雞做飯,做好的雞到點先敬神明,點鞭炮辭舊迎新后就輪到大人小孩開吃。在年前做好的客家人節日專屬點心——各種餡料的粄也陸續登場,蘿卜粄最常用來招呼拜年的客人,放在開水里煮透,一會兒就能上桌,耐飽又好吃;午后用柚子葉洗完澡穿上新衣服,身上帶著淡淡的柚香,開始期待夜晚守歲的來臨……

在吃食習俗上,客家人對雞的態度在春節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珠三角一帶的食譜上往往會增加很多魚類的選項,但在粵東,客家人的餐桌上除了雞還是雞,一只雞有無數的做法,鹽焗雞、白切雞、五指毛桃雞、娘酒雞輪番上陣。對于回鄉過年的人來說,一只雞不只是對家鄉美味的期待,也是對故鄉的依戀。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餐必有雞,上一頓沒吃完的雞,老母親就用鹽給腌上,下一頓繼續吃,吃完了再宰一只,周而復始。為了適應遷徙,客家人在保存食物上有自己傳統的一套老方法。

關于雞的品種,似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標榜的品名。家鄉的三黃雞在當地一直頗受歡迎,過完年回去工作的人們,帶回城市里最珍貴的禮物,莫過于一個剪了兩個窟窿的大箱子,里面塞兩只活蹦亂跳的走地雞,那可真是滿滿當當的愛啊。只是回到鋼筋水泥的大城市里,去哪里找地方,開展殺雞這樣壯觀的場面呢?

工作后搬到了廣州,坐在霓虹燈閃爍的高樓大廈里,偶爾會想起故鄉的味道。近鄉情更怯,一百多公里的歸鄉路并沒有斬斷這些年與老家的糾纏。野夫在《鄉關何處》寫道:“故鄉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必須要扔掉的裹腳布……”我們想要丟掉故鄉植入在身上那些基因,丟掉鄉土的印記,融入新的生活環境里??蓾u漸地,隨著年紀增長,對故鄉的情愫又開始縈繞,在夢中出現,在一段故事里忽現,在生活某一個場景里一閃而過。

留在廣州后,父母也一同在大城市里居住,春節自然而然地很少回老家度過,很多時候也是過完正月初一,帶著一種“回娘家”的心態,回到一百多公里外的老家,看看上一輩的親人,與童年的發小同學敘敘舊情。

廣州的春節是很熱鬧的。每到近年關的日子,最忙碌的莫過于機場和火車站,流動人口太多,春節人口遷徙成了這座城市獨有的風景。然而作為定居在這里的新廣州人,往往春節假期是最自由自在的。長大后過年的熱情也隨之淡化,物質越來越豐富,以前人們渴盼一年才能擁有的東西,已經成為生活常態。唯一的相似之處,莫過于從一個喜歡吃雞的小城,來到了一個喜歡吃雞的大城。也正是因為有這個紐帶,讓一個習慣遷徙的客家人,找到了某種鄉愁的寄托。

廣府人愛做白切雞,一般都做冷盤,我卻獨愛新鮮出爐的白切雞,有溫度有煙火氣息,甚至不用任何調味料,抹過鹽再蒸煮的雞會呈現它鮮香的原味。做白切雞講究火候,生了帶血不行,熟了過老也不行,有些地方還要過冷熱水,老家的做法就是拿筷子戳雞脊背,能順利戳下去,一般就可以撈起來了。斬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說是一件體力活,女人家通常做不來。

以前在老家過年,爺爺把開水里煮好的白切雞提上砧板,廚房里響起鏗鏘有力且帶節奏感的砍雞骨頭聲,年夜飯的高潮便到了。通常小孩子會得到一整只雞腿,那樣的雞腿帶著濃濃的香味,又鮮又嫩,根本不用任何調料搭配,容易咬碎的雞肝一般給老人吃。煮雞的湯,加上肉丸和芹菜滾湯,濃郁又營養。

現在廣州的大街小巷,總能遇到以雞為頭牌菜的飯店,不管飯店其他菜品做得如何,白切雞的味道總是不會太差,豉油雞和鹽焗雞的味道也總是差不多,看來吃雞的傳統已經滲透到每個廣府人和客家人的骨子里了,誰會做不好家里最常吃的那一道菜呢?就連打著川菜湘味的小館子里,白切雞依然做得頭頭是道,技藝一點都不生疏。所以大年三十,廣州人很少在家里準備吃食,提前幾個月就在老字號酒家訂好了年夜飯,大酒樓里的生意這一天可真是好啊,食客絡繹不絕。

就像中秋節過后,早餐頓頓吃月餅一樣,春節往往冰箱里塞滿了前一天吃剩下的雞。在廣州,雞肉的搭配總是出奇得多,用來燉湯、用來做粥、用來做其他食物的配料,比如做雞粒咸魚炒飯,總比單調的月餅好吃太多了,吃到正月十五也能變出不同的花樣來。

我總覺得,廣州的春節,高潮并不在于春節當天。留守廣州過年的人往往會因為人群逐漸變少而感受到一種獨屬于廣州的過年清冷氣氛,這在平時人滿為患的廣州街頭實屬少見,人們似乎在瞬間找到了一種生活的盼頭,尤其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逐漸慢下來的腳步,街道上漫不經心的煙火氣,就像回到了從前。

像我這樣的新廣州人,最有興致的莫過于逛花街。一般花市會在大年三十前三天進行,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晚上,每個區域都有一個固定的花市,最熱鬧最傳統的當然是老城區的花市,花市廟會已經成了非遺申請項目,“行花街”也成了新廣州人躍躍欲試的過年不變節目,哪怕當晚逛到半夜打不到車子回家,也樂此不疲。

花市當然主要還是賣花,廣州人最喜歡蘭花與桃花,其次就是年桔,比較大的盆栽一般都會直接讓花木市場送到家里,逛花街圖的就是一個輕松,扛著桃花枝心滿意足地回家。帶著孩子逛花街,大多以買各種玩具收場,花市里賣得最多的當然是寓意美好的風車。土生土長的廣州孩子,腦海里應該都有一個在花市買玩具的烙印。嶺南童謠 《行花街》里唱道:“未行過花街不算過年?!豹殞儆趶V州人的浪漫在這幾天體現得淋漓盡致。反而到了真正過年的幾天里,大家都開始松懈下來,徹底在家躺平。

開始旅行后,有好幾年都在異鄉過年,旅行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逃離感。母親去世后,父親與弟弟一起留在嶺南生活,孑然一身的我,把目標鎖定在了一個偏遠的云南小城。

對建水是一見鐘情。人們的生活大致是分為兩種的,一種叫做霧霾之下的朝九晚五,那是剛剛過去的廣州;一種叫風輕云淡的云歸,那是即將到來的滇南建水。前者是茍且中尋找詩意,后者則是在詩意中尋找生活,在云之巔,有另一種活法。沈從文說:“見過云南的云,便覺天下無云?!痹诮ㄋ镁拥娜兆永?,我也常坐在自家陽臺看云,滇南的天空有時候藍得太不真實,從童年到少年,從故鄉到遙遠的他鄉,像是一種不同人生的體驗實踐,它們不盡相同,但又有某種牽連。

跟大理不一樣,建水的外來定居者并不多。建水有一本雜志叫《老家建水》,做得很有情懷,由此可知,建水對自己的定義就是一份難以割舍的鄉愁,大多數在外的游子,最后都落葉歸根。去建水跟去大理有著本質的區別,大多數人長大之后選擇背井離鄉,尋找更精彩的世界,而能留住人的地方,一定有太多割舍不了的情感牽引,那是對本土文化和氣質的一種最深情的認同。

也正因為如此,一個異鄉人可以共情這里生活的人們對于落葉歸根的情感,卻難以融入他們的生活。但我還是帶著一股逃離的渴望,迅速在這個滇南小城安了家?!盎亟ㄋ贝媪恕叭ソㄋ?,以至于后來很多人都誤以為我的家鄉在建水,忘卻了我是一個客家姑娘。而我也有很多時候,為自己丟掉故鄉那條“裹腳布”而感到一些竊喜。人的感情非常復雜,兜兜轉轉百轉千回。舊愛新歡交織,只有在塵埃落定的時候,才會確認自己的歸處。

作為云南紅河州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建水充滿了故事感和電影美感,它的古樸氣息讓一個懷舊的人非常依戀。我也在短暫的旅居中,終于實現了在云南小住的夢想。我曾以為自己是為了舌尖上的建水而來,于是對團山村的一碗玫瑰木瓜水和翰林街一碟蘸著辣椒粉的烤豆腐,莫名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傍晚的建水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生活落幕,小城處于溫柔等待的安靜狀態,越過城門,向西走,沿著鐵梯子,爬上天臺,一切盡在不言中。從朝陽樓新華書店拐上去,是桂林街。夜幕降臨的時候,朝陽樓燈火輝煌,桂林街依然寧靜,光滑的石板路,行人挑擔走路的腳步聲和喘息聲,似乎都聽得見。也會看到抽水煙的人們,拿張板凳在門口坐下來,點燃了煙草,鼻子往煙筒里嗅,咕嚕嚕發出聲音,煙霧便蔓延開來,悠然自得。建水的夜,燒烤檔變得豐盛起來,一瓶啤酒,一盤燒豆腐,各種烤串圍繞在身邊,頭頂似乎也升起了煙霧,塵埃落定的夜晚,冰涼如水的心情再次被燒烤點燃。

臨近春節,朝陽樓的大紅燈籠掛起來,沿著城墻也會相應地掛起彩色的燈籠,有城墻的城市總是帶著一種濃郁的古典的節日氣氛,像古書里描述的燈會,隨時有一段撲朔迷離的相遇似的。能在異鄉有一段過年的記憶,實屬難得,春節是一個地方最本真的樣子。

春節的街市在紅河州一帶特別熱鬧,建水這座古城生活的漢族居多,但在一些小鄉鎮的街市上也會看到穿著民族特色服裝的村民出來逛街,當然,要看更熱鬧的景象則要去元陽這樣少數民族集中的區域。山里的集市熱鬧而莊重,游客們大致以為他們是盛裝出行,但卻不知這就是他們原本生活的打扮。自發的沒有組織性的鄉野集市,出售的物件大多為人們自己種植的農作物、養殖的雞鴨鵝等,來往的人各取所需。置辦年貨確實是一年中最讓人興奮的事情。老人們會用制作原始的竹筐裝著自己養的雞,買家直接把筐一起背走,走向山里??图胰艘姷阶叩仉u自然倍感親切,云南土生土長的雞看起來比嶺南的雞更生猛,單是羽毛就多彩一些,肉質韌勁十足,適合做汽鍋雞。

對于一個異鄉人來說,過年的節目大多是去另一個異鄉人家中度過。在建水過年,還專門補了紫陶這一課。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紫陶就是建水的紫陶。建水紫陶講究的是設計和創意,很難偷師學藝,著名的汽鍋雞使用的就是紫陶汽鍋。紫陶街到了春節期間一點都不落寞,很多民間做陶的藝人也會出來擺攤賣陶。

從安徽來到建水定居的小武在建水古城有一棟自己的民宿,她和先生從拉薩遷居建水,對這座小城的感情比我深厚濃郁。民宿是一幢典型的云南民居老宅,曲徑通幽,里間天井處的茶室是我最喜歡的去處。茶臺上擺滿了建水紫陶茶具,紫陶因為含鐵量高帶有迷人的金屬感,在茶室幽暗處落座的時候,我常常會被它特有的光澤吸引。拿出一個柴燒的擁有獨特花紋的紫陶茶壺,燒一壺從大板井運過來的清涼井水,再從紫陶罐里掏幾片陳年普洱,給來自異鄉的朋友,泡一壺暖暖的茶,這大概就是幾個異鄉人春節期間在建水最高的禮遇。那一晚,煙花燦爛,一碗熱騰騰的汽鍋雞湯,鮮嫩的草芽,豆腐在炭燒的鐵架子上噼啪裂開……獨屬于建水的記憶,在這些交錯的細節里,刻在了腦海里,成為我人生旅程某一段最珍貴的片段。

梯田人家山多,這種地貌也像極了客家山村,相隔一千多公里,我在這氛圍里突然掠過一絲對故鄉的眷念,在他們做的一碗香辣的蘸水里,想起了父親調白切雞蘸料的細致。但也就像這一碟碟為了豆腐、烤串而生的調料,建水的旅居生活,亦如人生的調料,在一段歲月里沉淀,成為過去。

晚冬時節,雪像一個精靈,降臨江南大地。那一年我在杭州客居數日,因為工作原因延遲了回廣州的日程。向晚時分,小雪終于灑落下來,我住在斷橋旁的夕霞小筑,掀開窗簾,看見雪花輕盈地飄過窗臺,驚喜萬分,這一場西湖岸邊的小雪,像特地為我安排。冥冥之中,命運的齒輪開始在這座江南城市運轉。

北方的雪下得大氣壯闊,南方的雪下得婉約柔美。而出生在嶺南的我,對于冬雪,無來由地向往憧憬。北方的冬日太過厚重,江南的冬雪則剛剛好,溫婉中透著一股舊時風范,仿佛許多個世紀之前,我也曾在一場大雪里,撐著一把傘走出來,走到人世間。瑞雪兆豐年,雪不但預示著豐收,還是這個冬天對時節的一場告白,少了雪,就少了冬天的美景和更多樂趣,少了過年的氣氛。

有人說杭州什么都好,就是夏天太熱冬天太冷,然而我恰恰喜歡這種極端。那日迎著風雪走出客棧,從白堤一路走來,走到中山公園,天空開始飄雪,中山公園里的蠟梅開得俏麗,掩映在亭臺樓閣之下,與絲絲小雪相互輝映,成了古人口中吟唱的詩句。我知道,這一年又將過去了。

杭州是一個讓人想戀愛的城市。蘇東坡說:“淡妝濃抹總相宜?!绷皱驼f:“暗香浮動月黃昏?!卑拙右渍f:“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痹诠糯?,一座城的春夏秋冬都是一首唯美的詩篇,杭州的四季,藏了這世間最美的畫面和最動聽的聲音。輾轉定居于這座城市并沒有太多考量,仿佛注定要落腳于此,卻又多了很多機緣巧合??赡軐τ谝粋€在嶺南出生長大,卻又對遠方飽含深切期待的孩子來說,這個有山有水又兼備文化詩意的江南,便是書本里提到的一切。這座城于我而言,關門是煙火,出門便是浪漫,恰到好處。在錢塘江邊定居下來的時候,已經是在杭州生活的第四年了,每一陣從江邊吹來的風,都像在給一段浪漫的杭州生活增加氛圍感。無事的時候我也常常沿著江邊徒步,走到錢塘江與富春江的交界處,看一場獨屬于杭州的落日,晚霞染紅了遠處黃公望筆下疏密有致的樹木。

杭州也是一個典型的候鳥城市,這種生活形態跟廣州有點相似,大多數定居杭州的人,到了春節都會歸巢,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對于春節的那些記憶,也因為現代化生活節奏而慢慢疏淺。過了臘八就是年,每每這個時候,原本在寺廟里才能吃到的臘八粥早已在民間流行,老底子還會去燒上一炷八寺香。在杭州生活這幾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與佛的親近。古老的寺廟是這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蘊。

杭州人也會像廣州人一樣早早預定好年夜飯?!笆腩^”是老風俗了,十道菜都是典型的杭幫菜,但各家也會按自己的口味來創意,白斬雞總是有的,所以我每次吃到這個菜就總有鄉味涌上心頭,只是杭三鮮一登場,他鄉即故鄉的情緒又開始高漲。獨居在杭州,往往吃到“十碗頭”的節日里也總是做客朋友家,江南的年味因為這種離愁別緒多了一份特別的味道,我總會安慰自己,或許前世,我也曾是杭州城里聽著寺廟洪亮沉穩的鐘聲,期盼新年到來的一個孩子,會吃一瓣冰冷的福橘,穿上紅裙子,辮子上插一朵紅花去拜見祖先和神明,也會乘著夜色帶上糕點,去寺廟里祈福守歲。

時近大年三十,臘月二十九,回家的時候經過西湖,特地從南山路繞了一圈。很少在夜晚的時候在西湖游走。為了減少燈光的污染,西湖一帶的夜晚總是黑漆漆的,帶著一種山林山野的原始氣息。此時此刻,游船畫舫上掛上了玉兔燈,掩映在湖水上栩栩如生。萬家燈火在慶祝新年的到來,而我望著湖中月色,有一些惆悵。童年在故鄉的記憶,已經演變成上輩子,不要回頭看,讓過去成為過去。白駒過隙,回憶過去的時光,仿佛翻閱歷史書一樣彷徨和沉重,它似乎發生過,又似乎只是別人的猜想。杭州會是后半生嗎?我問自己。

回老家過元宵是定居杭州之后的一個固定節目。久未在故鄉居住,對那里的生活已經陌生,跟老鄉說起家鄉話來,詞不達意,只能用白話或普通話代替。年邁的奶奶從老屋搬出去之后,那個承載了童年記憶的地方便只有過年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們一起去打掃拜祭,放幾串鞭炮,掃掃門前的落葉,爾后離開,老屋又開始一年長長的沉寂。

小城的生活單調簡單,但也不失趣味,春節老鄉聚會去村子里吃農家飯,農家院里的金桂開得極好,后院的菜地里有新鮮待采摘的青菜。熟悉的顧客總是到后廚去點菜,豆腐角燉蘿卜要加點糖,石螺蒸走地雞要多放幾片姜,摘的新鮮菜要炒兩份……簡陋的餐桌上,紅酒倒滿了杯,這個時候有一萬個理由,為歲月的流逝干杯,也為歸鄉的歡喜干杯。大家的笑話總是延續去年,有點乏味,有點調侃,卻總讓人會心一笑,每個人都有變化,每個人都有說不出來的苦衷。

長大的兄弟姐妹們,總是會在心底祝福他們,希望他們過上安樂祥和的生活,嫁的都是好男人,娶的都是賢妻良母。

相聚過后各自散去,孩提時的同伴回到各自的城市,開始重復單調的平凡生活?;丶业墓澞恳部偸莵韥砘鼗夭蛔兊膸讟?,只是家鄉的變化速度總會超過記憶更替的速度,當年給了我們許多童年回憶的電影院,這一次回去終于拆除了,鎮子里也是各種高樓林立,童年居住的醫院的大院再也尋不回當年的蹤跡,回故鄉的愿望隨著故鄉的變化而變得越來越淡,不知是喜還是悲。

一年年地過年,年復一年,過完年從家鄉回到生活的城市,日子還是像從前一樣,帶著期盼,帶著淡定從容,只是思念會蔓延過山海,抵達出發之地,也抵達棲息之地,春山可望。

猜你喜歡
紫陶建水客家人
建水紫陶研究:紅河州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紫陶作品
建水陶藝新觀察
建水紫陶研究:學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館館藏作品欣賞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馬行云藝術作品欣賞
建水紫陶:中國建水紫陶古陶斗美術
建水紫陶·升華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