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探索

2024-02-05 12:30孫冶劉光焱楊彪肖純凌車雨辰李新鳴李舒音
沈陽醫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微生物學醫學知識點

孫冶,劉光焱,楊彪,肖純凌,車雨辰,李新鳴,李舒音

(1.沈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遼寧 沈陽110034;2.研究生院;3.免疫學教研室;4.人事處)

隨著教育信息化2.0 的提出,線上教育逐漸走入人們的學習和工作中。近些年高校應對特殊時期教學的需要,紛紛投入大量的精力創建優質的課程教育資源,線上教學得到了快速發展。線上教學優點在于教師提前將課程相關資源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供學生預習,授課過程中通過測驗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課后還可以通過發送案例和考題來考察學生學習效果,全面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們的難題[1]。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二者優勢相融合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將成為未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2]。

醫學微生物學課程作為微生物學科重要的分支,是臨床醫學、藥學、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等專業一門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3]。本門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醫學微生物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為更好地學習其他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教育信息化對于醫學微生物教學實踐的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首先,教學方法上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僅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還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技巧[4];此外,醫學微生物學課程適應時代發展,增加“新冠病毒”的最新相關研究到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增加課程思政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研究結合醫學微生物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設計和課程內容的調整,整理總結了新時期下關于醫學微生物教學的思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某醫學院2021 級高職護理學1~5 班和助產學1 班專業161 名學生作為教改組,2020 級高職護理學1~5 班和助產學1 班專業161 名學生作為對照組。2組學生學習的課程內容、選用的教材、授課教師以及授課的時長均一致。2組學生入學成績、原籍分布、年齡、性別等因素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改組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

1.2.1 完善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1.2.1.1 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增加醫學微生物學熱點問題 依照教學大綱設立的課程內容往往不能涵蓋當前大家所關注的微生物相關熱點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對于當前微生物熱點問題進行補充和講授,例如講到病毒總論中病毒的結構和形狀時,以“新冠病毒”為例,介紹某些病毒由于衣殼外有包膜和刺突結構的存在,看起來像皇冠一樣,所以稱之為“新冠病毒”[5]。此外,也可以舉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例如向學生提問紫外線是否可以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講述紫外線殺菌消毒的原理,再引出新冠病毒是RNA 病毒對紫外線不敏感,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1.2.1.2 課程思政融入到課程內容,增加學生國家情懷 醫學微生物學很多章節與思政內容緊密相連,例如在細菌總論中講到青霉素的抑菌機制時,可以講述青霉素偶然發現的過程,通過小故事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和學習中要善于發現細微事物,敢于創新不畏困難的勇氣。再譬如講到呼吸道病毒這一章時,可以帶領學生回顧從2000年以來人類發生過幾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COVID-19 等,從人體微觀生態平衡衍生到整個自然界生態平衡的角度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內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特殊時期涌現出的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大批醫護人員勇于擔當和忘我奉獻的精神,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6]。

1.2.2 建立全過程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1.2.2.1 課前導學環節 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教師提前2~3 d 通過雨課堂上傳教學資源如課件、視頻、動畫以及測試題等。學生按照統一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程的預習和測試內容并提交。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后臺數據查看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能夠做到課前了解學生們掌握知識點情況,以便在授課時,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1.2.2.2 課上實踐環節 教學實踐過程中主要是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課前10 min 通過線上平臺雨課堂自帶簽到系統,考察學生出勤率,確保全員出勤。課上,通過傳統課堂形式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授課過程中通過課件、板書、肢體語言及面目表情等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理解能力。此外,教師在雨課堂直播過程中開啟彈幕和投稿功能,學生可以通過彈幕或者投稿的方式將不懂的課程內容及時反饋,教師進行現場答疑解惑。每個重要的知識點后,進行隨機點名提問或是發送考題檢測學生聽課情況,便于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

1.2.2.3 課后拓展環節 課后教師在雨課堂網絡教學平臺推送測試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作答,來了解同學對基礎知識點掌握情況。授課過程中,可能會有學生會聯想到近期新聞上報道的相關信息,并對這方面相關研究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教師把學生這樣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后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報道和專家解讀分析,整理材料匯總成一個專題報告,通過騰訊會議召集感興趣的同學聽取報告并參與交流。例如在醫學微生物學病毒章節中講到肝炎病毒的時候,學生聯想到近期世界范圍內多地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肝炎病例,多數病例集中在兒童患者,目前對于引起這種肝炎的原因或者是致病微生物還不確定。課后,教師應帶著學生提出的問題查閱最新的報道,了解事件的發展過程,通過專業性網站如中國知網和PubMed 了解最新研究結果,比如引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最新的研究結果,告訴學生可能是由于新冠病毒所攜帶的超抗原引起的肝炎[7]。教師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科研興趣,這對于今后想從事科研的同學起到了很好的引導與鼓勵作用。

1.3 評價方法 為了保證結果的公平性,教改組和對照組授課教師、授課內容、學時、試題內容以及評判標準完全相同。醫學微生物課程總成績為百分制,各過程賦分比例為課前考核成績∶課堂考核成績∶期末考核成績=2∶4∶4。此外,在課程結束時,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學生對教學質量評價。問卷調查每題20 分,好(≥17)、較好(≥15)以及一般(≥13),總計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成績(P<0.01)。見表1。此外,期末試卷設置課程評價,97.5%的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感到滿意,93%的學生認為全過程課程教學模式掃除知識點死角,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對新教學方法反饋可以概括為:課前導學環節可充分調動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課上教學實踐環節結合課件、板書、肢體語言及面目表情等方式以及線上慕課資源相輔相成,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理解能力。重要知識點講述后通過線上平臺發送考題檢測學生掌握知識點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課后環節學生在課堂中存在著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利用雨課堂+騰訊會議平臺進行交流,提升學生善于發現和思考問題能力,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研究結果,對于今后想從事科研的同學起到了很好的培養作用。

表1 學生成績情況分析(,分)

表1 學生成績情況分析(,分)

?

表2 調查問卷評價情況比較(,分)

表2 調查問卷評價情況比較(,分)

?

2.2 融入醫學微生物熱點事件和課程思政,啟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教學內容改革反饋情況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與未改革課程內容學生組相比,融入醫學微生物熱點事件和課程思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知識掌握與靈活運用、知識拓展以及職業規劃目標明確性均有顯著的提高(P<0.01)。問卷調查中學生反饋評價談到在授課內容上引入醫學微生物熱點事件后,如新冠病毒,學生們對病毒知識點的掌握有了明顯的提升,并且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來解釋新冠病毒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此外,涌現出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給大學生尤其是醫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3 討論

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教學時間有限且課程安排較為緊湊,授課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互動機會少,導致學習效果差異明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子設備的普及,線上教學應運而生,因其具有便捷性、多樣性、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性等優勢,彌補傳統教育方式不利方面[8]。線上教學平臺擁有豐富網絡資源及教學資源可回放,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我們對161 名高職護理學和助產學專業的學生經過30 學時的理論授課后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97.5%的學生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感到滿意。這結果說明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搭建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學生可以將課堂中存在的疑惑或者是感興趣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促進教學相長。

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是一門人類與病原微生物不斷斗爭發展而來的一門學科,時時刻刻發生著新的醫學微生物事件,所以這門課程需要不斷地完善,保持其時新性。在基于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引入相關的醫學微生物相關事件和課程思政,對學生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激發學生求知欲,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培養國家情懷[9]。課程結束后,我們對學生進行線上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通過學習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后對醫學微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絕大多數的學生未來想從事微生物學相關領域的工作。

通過全過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全面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學習效果,還能夠精準地找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調查結果顯示93%的學生認為全過程課程教學模式顯著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分析這一數據我們發現,提高學習效果的原因可能是在每章學習結束后,通過分析每個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測試、課堂表現及課后學習測試各過程得分情況,找到需要加強的環節,督促和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以及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給高校教學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不斷改進和探索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理念,相信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發展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推動我國微生物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猜你喜歡
微生物學醫學知識點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醫學的進步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展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關于G20 的知識點
醫學
醫學、生命科學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