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長與〈山海經〉》童年感受與成年回述的情感差異

2024-02-06 04:25黃婉梅張巧麗
學語文 2024年1期
關鍵詞:山海經

黃婉梅 張巧麗

摘要: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運用雙重敘事視角,向讀者講述作者與保姆阿長之間的往昔故事。童年感受與成年回述的情感差異是指幼年魯迅與中年魯迅對阿長的情感體驗與態度評價是不同的。本文從瑣碎小事、長毛故事和《山海經》繪本三個方面解碼其中的情感差異。無論是童年感受還是成年回述,作者都是采用欲揚先抑、先抑后揚的寫法,表達自己對阿長的敬重、感恩和無限懷念之情。

關鍵詞:《阿長與〈山海經〉》;雙重視角;情感差異

《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回憶性寫人敘事散文,選自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揚先抑、先抑后揚的手法,全方位展示了阿長的人物形象以及“我”對阿長的情感變化。文中暗含兩個敘事主體:一個是本文的作者,中年魯迅;一個是故事的主角,幼年魯迅。兩個主體交錯或同時出場,兒童的天真無邪與成人的清醒透徹彼此交錯轉換,向讀者講述著“我”與“阿長”之間的故事,表達“我”對“阿長”豐富的情感體驗。下面從瑣碎小事、長毛故事和《山海經》繪本三個方面,來解碼其中童年感受與成年回述的情感差異。

一、瑣碎小事中的情感差異

文章開頭作者以成年回述的視角回顧了阿長在“我”腦海中的印象,“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她生得黃胖而矮”,“我實在不大佩服她”,甚至最討厭她“常喜歡切切察察”,幼時的魯迅總疑心她在家里搬弄是非。

魯迅的童年時代,天真無邪、活潑好動;而阿長,因循守舊、饒舌多事,“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被顫姾脛邮切『⒆拥奶煨?,卻被阿長視之為頑皮,甚至要向“我”母親去告狀,“我”由此可能免不了一頓責罵。于是“我”對阿長時有憎惡。我平時叫她“阿媽”,但到憎惡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幼年魯迅對“阿長”的憎惡集中體現在她的切切察察、睡相不好、講究繁文縟節等瑣碎小事上,這是文章的抑筆部分。

魯迅是這樣描述阿長睡相的,“睡覺時伸開兩腳兩手”“滿床擺著‘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一條胳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她粗魯的睡相,使睡覺變成了一種折磨,作者不由感嘆“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阿長講究繁文縟節,這對小孩子最是折磨。魯迅回憶道:“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痹谛『⒆幼罡吲d的除夕,阿長總來掃興。當“我”滿心歡喜憧憬將壓歲錢換成各種玩具的時候,她卻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鄭重其事的要求我正月初一睜開眼的第一句話,要對她說:“阿媽,恭喜恭喜!”說過之后,天寒地凍的早晨,還要被喂冰冷的福橘。這古怪的新年儀式在幼時的“我”看來簡直是一種折磨,“是新年辟頭的磨難”。幼時魯迅很是抗拒這些與兒童天性相悖的行為,所以童年回憶中“我”對阿長的真實感受是憎惡且不大佩服。

對于寄寓在這些鎖碎小事中作者的“童年感受”,錢理群先生提出要體味“貶義詞背后的愛意”[1]。他基于讀者立場,認為讀者在讀這些文字時,并不會與幼時魯迅產生同理心,而是會以局外人的態度去審視阿長,不會對阿長產生反感,反而會跟作者成人回述時的態度產生共鳴,而這也正是魯迅“成年回述”的藝術魅力。

例如,關于阿長的姓名,作者回憶道:“記得她自己說過,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現在已經忘卻了,總之不是長姑娘?!毙彰且粋€人個性化的標志,這個標志被家庭乃至社會賦予,直至死去依然存在于一些人的記憶里,這是一個人活過、被愛過的榮耀。阿長告訴過“我”她的真實姓名,我卻從來不曾記住。不僅是幼時的“我”,家里所有人都不曾想要知道或試圖記住她的真實姓名,但她似乎并不在意。

“阿長”是“我”家先前女工的名字,后來回去了,“什么姑娘”才來補缺,大家叫習慣了,于是她從此也就成為了長媽媽?!笆裁垂媚铩痹凇拔摇奔冶粍儕Z擁有本名的權利,為了主人方便,用先前女工的名字代替。就姓名這件事,今天的讀者讀來,至少會對這位被冠以“阿長”的“什么姑娘”產生無限同情,悲憫她的身份輕微,工作賣力,贊賞她的心態平和,寬容善良。

至于“阿長”這個名字究竟是上一個女工的真實名字,還是“我”家歷代女工的稱呼已無從考究,由此可見,在魯迅的幼年時代,底層勞動群眾對于自身權益被漠視、個性被摧毀,已經司空見慣?!吧蠈尤恕贝驂合?,下層百姓“奴性”思維根源已久,反抗意識早已泯滅。這是底層人民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成年回述時,魯迅在短小的散文篇幅里,不吝筆墨向讀者介紹“阿長”姓名的來源,實則表達了對位居底層的小人物“阿長”的無限同情和悲憫,是在替帶領他長大的保姆鳴不平。

再如:新年早上要求“我”說祝福的話,吃福橘,嘴里還念叨著“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從讀者視角看,這煩瑣規矩背后其實是長媽媽對幼年魯迅的新年祝福,希望自己的小主人能夠健康快樂,這是來自于底層群眾發自內心最美好的愿望?!俺赡昊厥觥睍r的魯迅再次回望阿長逼吃福橘的片段,顯然也感受到了來自阿長的關心與呵護,我們甚至覺得,幼時的魯迅肯定也感受到了,所以此情此景竟是如此令人難忘,以至于魯迅在成年回述時表示“此外,現在大抵是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意識記得最清楚”?!八探o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

魯迅“成年回述”的這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讀者感受到的卻是“阿長”在教幼年魯迅一些傳統禮數,在培養小孩子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是對魯迅美好未來的一種祝愿與保護。這是讀者與成年魯迅產生的共鳴,同時體現了作者筆法中“童年感受”和“成年回述”的情感差異。

二、長毛故事中的情感差異

“童年感受”中,“我”對阿長情感發生轉變是她給“我”講了“長毛”故事。從讀者視角來看,“阿長”在逗孩子方面實屬高明。

首先,她非常了解小孩子的心理。尤其是幼年時的魯迅,小腦袋里裝滿了天馬行空的幻想,所以她編造攻城掠地、殺人搶劫的長毛故事來嚇唬他,講得繪聲繪色。其次,她很會逗孩子,非常有耐心,全身心投入。她邊講故事還邊與幼時魯迅互動對話:“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碑斂吹健拔摇辈⒉缓ε聲r,接著逗:“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薄拔摇狈炊核骸澳敲?,你是不要緊的?!币驗樗皇情T房,不是小孩子,長得又不好看。

“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拔覀兙蜎]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墻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p>

阿長說的這種本領實在太神奇了,一向循規蹈矩講究繁文縟節的阿長,為了逗小孩子開心,竟然說出這種荒誕的事情,符合小孩子的童真與童趣,所以作者回憶道“從此對于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孫紹振在分析這種“敬意”時,認為“用在此處有一種特殊的功能,就是‘反諷,表面上一本正經,作者未加否定,實質上是越來越荒誕不經。在一本正經與荒謬之間,有著作家特別的情趣,非常生動的表達了作者的幽默感?!盵2]孫紹振用寫作上的幽默感和“反諷”手法來解釋魯迅為何會在“成年回述”時保留這個荒謬的故事。

46歲的魯迅在寫作此篇文章時,正處于人生中的低谷時期,他見證了人性的扭曲與社會的黑暗?!冻ㄏκ啊沸∫袑懙溃骸拔页O朐诩姅_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盵3]重壓下的魯迅將一個讀者看來荒誕不經的故事寫出來,使讀者的感受在荒誕性與真實性之間形成了張力,顯示了一個語言大師的筆法之妙。

如果說,幼時的魯迅之所以對阿長生出無限敬意,是出于故事中阿長具有的超能力;那么,成年回述時,魯迅對阿長的敬意,則是因為阿長溫暖的、充滿童趣的陪伴,為魯迅營造了平等、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山海經》事件中的情感差異

“童年感受”中,“我”對阿長憎惡情感的徹底改變是阿長替“我”買來《山海經》繪本,這是文章的揚筆部分。幼時的“我”渴慕《山海經》已久,也想了好幾種得到書的辦法:讓遠房的叔祖去尋找,但是他人很疏懶,行不通;問別人,可誰也不肯真實的回答“我”;自己去買,有錢但是沒有機會,因為買書的街離“我”家遠得很。

由于太過于念念不忘,連阿長也知道了這件事。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阿長因此告假去給“我”買書。當她把一包書遞給“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經》出現在面前時,“我”的身體也因過度興奮而顫動,“我”由此對她產生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p>

“我”對阿長的這種新敬意,不同于她給“我”講長毛故事時產生的“調侃式敬意”,這是一種“崇高式敬意”。一本繪圖的《山海經》為何會令幼時魯迅產生如此強烈的反應呢?《山海經》對幼時魯迅的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是小孩子對于事物的新鮮感總是很快消失,那么幼時魯迅為何如此執著的想要得到繪圖的《山海經》呢?究其原因是出于魯迅對于繪畫的熱愛。

繪本《山海經》上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角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做眼睛的怪物。小時候的魯迅在父母、老師的要求下讀四書五經之類對于孩子來說枯燥乏味的書籍,看到這種有生動圖畫的書難免被吸引,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魯迅也寫道:“我用一種叫做‘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最后有一大本《蕩寇志》和《西游記》的繡像?!崩L畫是魯迅兒時的摯愛,成年后的魯迅對于繪畫的興趣也是只增不減。1917年,36歲的魯迅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邀,為北京大學設計的?;罩两袢栽谑褂??!棒斞冈谡Z言藝術之外用力最勤、成就最顯耀的領域是繪畫?!盵4]

“童年感受”是心理得到滿足后生理上的興奮與感激,并未真正意識到這是阿長對“我”興趣的呵護以及“我”文學生涯和藏書生涯的起步?!俺赡昊厥觥敝?,反觀長媽媽給“我”買《山海經》,作者對這本繪圖的書進行了客觀的評價:“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于幾乎全是長方形的?!薄暗鞘俏易顬樾膼鄣膶殨?。

成年魯迅對阿長買的這套《山海經》進行了理性的評判,既肯定其情感價值,又中肯地指出其品相不佳,并未因幼時的心心念念和如獲至寶而對其盲目的夸獎。幼年魯迅與成年魯迅對于《山海經》的情感差異,究其原因是作者眼界的擴大與審美的提升,阿長所買的《山海經》局限于印刷條件,所以“粗拙”;“心愛的寶書”,是作者體會到來自于長媽媽對“我”念念不忘的回應與興趣的呵護,這種呵護與父親對“我”興趣的扼殺(如《五猖會》里所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對長媽媽更加敬佩、贊嘆和欣賞。與父親對“我”興趣的制止與扼殺相比,保姆阿長卻愿意歷經千辛萬苦為“我”買來渴慕已久的繪圖版《山海經》,阿長對“我”興趣的滿足與回應,使這本粗拙的《山海經》也具有了嶄新的意義。

《朝花夕拾》記述的是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反映的是作家魯迅的成長史。以成人視角回望孩童時代的經歷,除了抒發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也有對舊思想舊文化的嘲諷和批判。在他生活的年代,父母與老師對于兒童的興趣秉持著冷漠甚至扼殺的態度,對于兒童的訴求大多是漠視甚或是批評,總之是不予支持。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詢問先生“怪哉”蟲的故事,先生帶有怒色的說不知道,足見先生對于所謂“閑書”的拒絕態度?!栋㈤L與〈山海經〉》中,“我”嘗試尋求多種買書方法,結果都以失敗告終,“我”大概怎么也沒想到是阿長滿足了我對《山海經》的渴求,她在無意識中滿足了“我”的愛好和心靈需求,是對“我”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尊重。所以,無論是幼時還是成年后,因為阿長給“我”買了《山海經》,她因此而成為“我”成長史上最重要的人,成為“我”生命中越來越敬重的人,越來越感謝和感恩的人。

經歷過歲月的對比,感恩之情愈加醇厚,長媽媽辭世三十余年后,魯迅寫下《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散文來懷念她。全文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童年感受”先抑后揚,真實再現“我”對阿長的情感變化;“成年回述”也是先抑后揚,開頭部分先強力抑制住“我”對阿長的無限懷念和感激,以平靜的口吻客觀介紹其人其事;中間部分記述“我”與阿長的諸多故事,作者如數家珍,感激與感恩之情暗含其中,如涓涓細流,匯成“童年感受”的“無限敬意”和“成年回述”的“無限感恩”;文章最后一句祈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是揚筆的極致,是這篇散文的文眼,昭示著作者的寫作主旨,表達了作者對這位曾經帶領過他的保姆真摯的懷念和深情的反饋。

參考文獻:

[1]錢理群.怎樣讀和教《阿長與〈山海經〉》[J].語文學習,2008(09).

[2]孫紹振.關鍵詞還原和分析——以《阿長與〈山海經〉》為例[J].語文學習,2005(02).

[3]魯迅.朝花夕拾[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

[4]許祖華.生命意義的另一種追求——魯迅繪畫活動的特點與意義[A].魯迅與“左聯”——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黃婉梅,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巧麗,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科語文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編:張應中;校對:尹達]

猜你喜歡
山海經
《山海經》與上古海洋學知識
山海經里說了什么
山海經夫諸
《山海經—雙蛇》
玉石與《山海經》祭山禮
怪力亂神才是《山海經》的正確打開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