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促質: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有效培育

2024-02-07 00:49王宇
人民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

王宇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 未來產業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薄胺e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毙沦|生產力的培育離不開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是有效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陣地。

新質生產力是以顛覆性和關鍵性技術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由新質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構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主要載體,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適應新技術、新經濟、新價值和新業態的新型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也是新技術滲透至實體經濟,與其深度融合的過程,由此才能真正實現對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新質化改造與升級,并以全新的方式進行組合,最終實現從創新成果到真實生產力的轉化。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以“新”促“質”,它的形成與發展必須依賴于新興產業這一重要載體,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新興產業培育了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新質勞動者。與傳統勞動者相比,新質勞動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訓,掌握了更加前沿的知識與技術,擁有更強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他們能夠熟練使用各種現代化和智能化的設備與工具,通過知識的快速迭代與更新,持續提升生產效率。一方面,新興產業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需求側拉動了新質勞動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興產業通過技能培訓以及崗位提供,從供給側為新質勞動者提供了工作場景。

新興產業提供了新技術和新工具賦能的新質勞動資料。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和以基因編輯、腦科學為代表的生命科學技術,以及新材料與新能源領域的各種新技術的出現,為勞動者帶來了全新的生產工具,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新興產業事實上為上述新技術的落地和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載體,也只有通過新興產業,上述新技術才能走出實驗室。

新興產業豐富了囊括新領域和新要素的新質勞動對象??萍紕撔伦寗趧诱吣軌蚣庸さ膶ο蟮姆秶粩嗤卣?,勞動者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深入理解以及改造自然能力的持續提升,宏觀上至太空,微觀下至量子,不斷探索新領域。但是只有通過產業化,新資源才能完成向新要素的轉化,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新的生產要素才能進入生產過程。

新興產業形成了協同且均衡的新質要素的組合協調機制。新興產業以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新質要素提供了全新的組合方式和協調機制,通過科技創新對生產和消費模式的顛覆式影響,以不斷豐富的商業模式持續推動三類要素結構上的新優化、聯系方式上的新升級,最終實現三者的協同與均衡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從“十二五”規劃提出包括新能源和新材料在內的七大重點發展領域,到“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要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再到“十四五”規劃進一步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充到九大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位于核心地位?!笆奈濉币巹澱教岢隽艘\劃布局未來產業,但是學界對此尚未有統一的定義。②綜合現有研究的共同點,筆者認為未來產業就是基于重大前沿科技創新成果,以新興技術作為驅動力,滿足人類未來需求,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關鍵性的支撐與引領作用,當前仍處于萌芽期的前瞻性新興產業。

從產業發展邏輯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那些初步完成了重大技術試錯,已經具有較為明確的產業形態和發展模式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則是仍處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試錯階段,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尚不明確,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不確定性。兩者的主要區別就在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程度與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化程度更高,技術更加成熟,而未來產業則處于產業孵化期,技術更加前沿。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未來產業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必經階段。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前沿性。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創新驅動都是其重要特征,科技引領和技術運用都是其發展的基礎,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升級更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與傳統產業不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是以前沿技術作為底層支撐,這些技術會從根本上對現有的成熟技術產生顛覆式的影響。前沿性的技術隨著商業化和產業化的持續深入,將極大地改變現有的生產方式,不斷提高生產效率。與此同時,不同的前沿性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會根據市場和產業發展的需求進行跨界融合,更好地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滿足人類更加多樣化的需求。

成長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技術上的前沿性和關鍵性意味著新技術會從根本上顛覆當前的生產和消費模式,能夠用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提供性能更強且體驗更佳的產品與服務,在牽涉到國計民生的一些重要領域,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未來的根本性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的出現必然會創造出潛力巨大且成長性高的市場需求。與此同時,新興產業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的特點,意味著其能夠產生更高的附加值,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一特點將使新興產業具有很高的成長性。

外部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創新成果往往來源于關鍵性基礎研究領域,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和成長性。隨著關鍵前沿性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及相關應用研究和開發技術的持續推進,新興產業將形成一個復雜的創新生態和產品系統。伴隨著產業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產業鏈同時從橫向和縱向進行延伸,進而形成一個復雜的產業網絡,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將利用自身在創新生態中的核心地位,帶動產業網絡中的其他主體實現聯動發展。新興產業通過產業內外部的技術外溢,客觀上形成了一種以前沿技術作為支撐的產業公地,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外部性。

戰略性。大國競爭的本質是科技競爭,而科技競爭又必然以產業競爭作為核心實現方式。因此,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客觀上還承擔著提升國家競爭實力、占領技術和產業制高點的使命??萍歼M步的多樣性和先發優勢的存在,意味著新興產業的發展能夠助力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相關標準的制定,以產業化的形式在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贏得戰略主動,強化競爭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戰略價值體現在他們將從根本上改變未來各國的產業地位,重塑國際分工格局以及增強國家話語權。

風險性。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都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培育階段,在成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之前,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新技術取代舊技術,從而實現新舊產業更迭的過程中,會面臨市場培育、政策監管和組織調整等諸多挑戰,因此,新興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很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政府的產業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新興產業的培育過程,減少新舊技術更迭中的市場摩擦。但是創新活動自身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政府在扶持新興產業時,尤其是在確定重點賽道和發展領域時,又會產生新的政策風險。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事實上就是前沿創新成果有效賦能勞動者和勞動資料,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高質量地改造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上述過程的實現必然要依托于產業載體?;谇把仃P鍵技術形成的新興產業就是新的生產和創新主體,其運用顛覆性科學技術,改造現有生產方式,提升生產效率,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集聚。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為顛覆式創新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產業化的“試煉場”,通過產品與服務生產以及相應的市場競爭來檢驗技術創新的質量,加速創新成果從論文到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換過程。另一方面,基礎創新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需要通過快速的創新迭代持續提高質量,新興產業不僅能夠為基礎研究的應用化擴展提供支持,還能通過及時的市場反饋進一步改進創新成果的質量。

新興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機制在于能夠通過多種要素的協同與集聚,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融合發展,加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充分發揮兩者之間正反饋機制的作用,塑造“以新促質”的新動能。

新興產業實現了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一些科技創新部門與實體產業部門之間的發展存在脫節現象,這表現為部分基礎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很難實質性地提高供給水平和提升生產效率。這種脫節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創新成果的超前性使其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得產業支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應用性研究脫離市場需求進而難以落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能夠為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提供孵化載體,讓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科研創新和產業創新實現協同發展。

新興產業推動了產業鏈和資金鏈的正向循環。傳統產業由于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較弱,難以形成優質資產、提供足夠的投資回報,因此資金難以進入實體經濟。新興產業以關鍵性和前沿性的科技創新作為技術支撐,是具有巨大潛在價值的標的資產,能夠吸引風險資本來加快產業發展。隨著產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創新型企業會帶來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回報,最終實現資金在實體經濟中的正向循環,持續提升生產效率。

新興產業強化了資金鏈和創新鏈的相互支撐。創新活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創新活動自身的不確定性意味著資金往往難以獲得穩定回報,尤其是那些基礎性和前沿性創新活動由于高風險很難吸引到足夠的資金支持。新興產業客觀上為關鍵性基礎研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資金支持模式:一方面,資金雄厚的創新型企業自身可以承擔很多前沿性的科研任務;另一方面,產業基金等風險資本在技術產業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鏈接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之間的斷裂地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最終形成高附加值和高回報率的產品和服務。

新興產業提升了創新鏈和人才鏈的有效匹配。創新驅動生產力的提升,本質上需要高素質人才予以實現。高效的創新活動不僅需要刻苦鉆研的科學家從事科研創新,同時還需要敢于冒險的企業家進行產業創新,并且還需要大量的中介人才促成科學家與企業家的合作。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讓各類人才根據自身的特點從事不同的創新活動,還能夠推動他們彼此之間形成合作,徹底打通創新鏈條中的各種壁壘。新興產業的發展也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崗位,讓其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并且還能利用市場機制來培育素質更高、知識更全面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新興產業促成了產業鏈和人才鏈的相互成就。新興產業響應新時代的技術和需求變革,通過新模式和新業態的創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提供了大量的崗位,使高素質人才能夠更快地從傳統產業中的低效率部門流向新興產業中的高效率部門。另一方面,新興產業中的新業態的落地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者需要熟練掌握新技術和使用新工具,這在客觀上加快了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

新興產業貫通了資金鏈和人才鏈的激勵機制。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有效激勵則是勞動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根本。資金鏈和人才鏈的融合發展,本質上就是要讓資金為人才服務,不斷提升人才創新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吸引大量的風險投資,尤其是初創企業中的核心人員的收入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這就是對從事顛覆式創新人員的有效激勵。從全社會來看,對創新人才的有效激勵很大程度上會產生較高的商業回報和社會價值。

以新興產業作為主陣地培育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新型舉國體制本質上就是有效市場的“無形之手”和有為政府的“有形之手”緊密結合。一方面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集中創新資源在關鍵領域和基礎研究領域進行攻關,爭取在前沿性和顛覆性創新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有效配置資源要素,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中形成先發優勢。

積極制定銜接有序且布局均衡的產業政策。相關部門在制定產業政策時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和技術的雙重導向,另一方面要做到空間布局上均衡協同以及時間規劃上銜接有序。新興產業的規劃,既要考慮底層技術的顛覆性和基礎性,同時還要考慮我國的資源稟賦以及市場狀況,要能從技術和市場兩個方面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時間規劃上要考慮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互動關系,邊破邊立,在改造中實現融合發展,同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之間做好有序銜接??臻g布局上要充分做好頂層設計與整體統籌,結合區域優勢做到因地制宜。

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可以使要素在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自由流動,這是保證資源向新興產業集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方面要堅持對內開放,破除地方保護,保證商品、服務、人員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加快推動全國性的標準和規則制定,重視競爭政策的作用,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要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構建基于內需的開放格局,虹吸全球高級生產要素,使其向國內新興產業集聚。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發揮政府公共財政資金對基礎研發的支持作用,集中力量攻關重大科研項目,發揮大資金的規模優勢。積極推動制度創新,以政府主導的產業基金為主,同時通過成熟的資本市場吸引社會風險資本的加入,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縮短培育期。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中的頭部企業通過公開募股、并購重組和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

持續健全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機制。重視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根據產業發展和未來需要動態調整學科與專業設置,推進科教融合與產教融合,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優化人才評價與考核制度,加大對基礎研究領域科研人員的保障力度,建設鼓勵創新和包容試錯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建立首席科學家制度,發揮頂尖人才的引領作用。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在培養“工匠精神”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要求,不斷提升勞動者的薪酬待遇。

(作者為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統一大市場建設與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2JJD790033)、“數字經濟發展與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2JJD790037)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劉志彪、凌永輝、孫瑞東:《新質生產力下產業發展方向與戰略——以江蘇為例》,《南京社會科學》,2023年第11期。

②李曉華、王怡帆:《未來產業的演化機制與產業政策選擇》,《改革》,2021年 第2期。

責編/靳佳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
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分析
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問題及解決方法
唐山戰略性新興產業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養問題研究
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建議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間接融資支持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位培育模式、機制與策略
跨江融合背景下蘇中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