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藥劑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試驗

2024-02-07 19:12賀蜜都張莉余新亞
河南農業·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葉斑病粒劑主莖

賀蜜都 張莉 余新亞

為了進一步探索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及田間用藥量,篩選出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案,2022年8月,農技人員在正陽縣呂河鄉呂河村張姚莊村民組夏花生田做了花生葉斑病防治試驗,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一、 試驗基本情況

(一)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田設在正陽縣呂河鄉呂河村張姚莊村民組李世偉的夏花生田,總計1.33 hm2。該田塊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土質重黏土,土壤有機質1%,前茬作物為冬小麥。該試驗主要防治夏花生葉斑病,種植品種為遠雜9102。每667 m2施45%復合肥40 kg,尿素5 kg,花生播種期時花生種子用高巧+衛福一套拌花生種子15 kg,等行距20 cm機械平地播種。該田塊花生苗期長勢

良好。

(二)試驗藥劑

試驗藥劑為42%戊唑醇·百菌清水分散粒劑(A),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B),25%吡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劑(C),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D)。

(三)試驗設計及方法

該試驗共設5個處理(見表1),小區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在0.26 hm2左右。在花生葉斑病發病初期開始用藥,各藥劑處理區按照用藥說明要求劑量實施,共用藥3次??瞻讌^直接噴施清水。根據當地農民用藥習慣折合每667 m2每次噴液量15 kg,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在16:00時以后進行施藥,避免氣象因素的影響,以充分發揮藥效。

二、試驗藥效調查結果分析

(一)? 施藥前病情(第1次)調查

按照試驗要求,于該試驗噴藥前調查病情基數,即在8月6日調查各藥劑處理區花生葉斑病的發生情況,每小區“Z”字形5點取樣,每樣點選4株,每株調查主莖全部葉片(包括主莖上的已經脫落的葉片,脫落葉片按9級計算),分級調查樣點內花生葉斑病發生情況,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

由表2可知,2022年花生生長期干旱,7月中上旬降雨較少,曾一度出現花生因干旱葉片失水萎蔫現象,直到8月初出現1次透墑雨,花生恢復正常生長,同時加上花生生長幼嫩,所以前期花生葉斑病發生較輕。第1次施藥前調查: 花生植株僅下部個別葉片有極少零星病葉。此次調查各處理區病情指數均在0.5左右。

(二)第2次噴藥后10 d葉斑病防效調查

第2次施藥后10 d,調查各藥劑處理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區“Z”字形5點取樣,每樣點選4株,每株調查主莖全部葉片(包括主莖上的已經脫落的葉片,脫落葉片按9級計算),分級調查樣點內花生葉斑病發生情況,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9月1日病情調查時葉斑病較重,病情指數高,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的病情指數分別32.7、58.2、29.1、1.5;防效依次為40.2%、

-6.4%、46.8%、97.3%。

(三)第3次噴藥后10 d葉斑病防效調查

第3次施藥后10 d(即9月11日),分別調查各藥劑處理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區“Z”字形5點取樣,每樣點選4株,每株調查主莖全部葉片(包括主莖上的已經脫落的葉片,脫落葉片按9級計算),分級調查樣點內花生葉斑病發生情況,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第3次施藥后10 d葉斑病病情調查結果為:8月,適宜的濕度、溫度和郁閉的田間花生群體,各處理區病情發展都較快,病情指數較高,葉斑病幾乎都侵染花生植株上、中、下全部葉片,其中,處理1、處理2的中下部葉片脫落嚴重,病情指數分別為79.3、93.6,防效分別為0.5%、-17.4%;處理3、處理4區域下部葉片脫落,病情指數分別41.4、18.6、防效分別為48.1%、76.7%;空白區中下部葉片脫落嚴重,但其新發出的嫩葉不感葉斑病,病情指數為79.7。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藥劑防效差異較大。

(四) 第3次噴藥后14 d葉斑病防效調查

第3次施藥后14 d(即9月15日),調查各藥劑處理對花生葉斑病的防治效果,每小區“Z”字形5點取樣,每樣點選4株,每株調查主莖全部葉片(包括主莖上的已經脫落的葉片,脫落葉片按9級計算),分級調查樣點內花生葉斑病發生情況,計算病葉率、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由下頁表5可知,第三次施藥后第14 d調查結果為:各處理區葉斑病病情嚴重,尤其是處理1、處理2葉斑病嚴重發生,葉片幾乎脫落90%以上,僅留頂部4~6葉片,吡唑醚菌酯區相對稍好,葉片脫落50%左右,植株上留有6~8片葉,肟菌酯·戊唑醇區處理1下部葉片脫落,中上部葉片尚留于花生植株上,植株上留有10片左右??瞻讌^由于頂部葉片感病晚,下部葉片脫落仍然嚴重,上部葉片存留6~8片葉(空白區每株花生葉片高于施藥區5~6片)。處理4、處理3病情指數分別是29.6、50.3,防效分別為65.1%、40.7%,其余處理防效均為負值。

(五)產量分析對比

技術人員在農戶收獲前1 d即10月10日進行了每667 m2理論產量調查,每小區“Z”字形5點取樣,每點1 m行長(行距20 cm),調查2壟,分別調查樣點內雙果數,單果數,總果數,稱重,計算百果質量、理論產量,比較增產率。

從表6中可以看出:花生收獲時各藥劑處理區花生產量有明顯差異。其中,增產明顯的是處理4,增產率為37.5%;其他增產一般 ,處理1、處理3、處理2的增產率從高到低順序依次是21.5%、18.1%、7.4%。

三、結論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和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試驗區對葉斑病防治效果較好,42%戊唑醇·百菌清水分散粒劑和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試驗區對葉斑病防治無明顯效果。

作者簡介:賀蜜都(1981—),女,河南正陽人,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范與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劉素芳)

猜你喜歡
葉斑病粒劑主莖
不同來源小麥品種主要產量性狀的比較分析
金蕎麥收集系株型相關性狀遺傳變異分析
番茄糖轉運蛋白SlSTP2在防御細菌性葉斑病中的功能
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劑的配方研制
“二月蘭葉斑病菌甘藍鏈格孢生物學特性觀察實驗”的教學設計
甘藍型油菜雙主莖YD 4899的選育及表型性狀比較分析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劑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劑的制備
馬鈴薯品種‘荷蘭15號’主莖密度與植株性狀及塊莖產量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