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臟炎性假瘤樣濾泡樹突細胞肉瘤2 例及文獻回顧

2024-02-08 11:30林利雙杜尊國程園園
復旦學報(醫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樹突濾泡漿細胞

杜 歡 林利雙 杜尊國 樊 潔 包 蕓 唐 峰 程園園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病理科 上海 200040)

炎性假瘤樣濾泡樹突細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是一種罕見的低度惡性腫瘤,是濾泡樹突細胞肉瘤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原發脾臟的IPT-like FDCS 的發病率非常低,既往多以個案形式報道。IPT-like FDCS 在臨床可表現為腹脹、腹痛等非特異性體征。病理表現為淋巴、漿細胞炎癥背景中見漩渦狀排列的腫瘤細胞,腫瘤細胞特異性表達濾泡樹突細胞標志物,同時EB 病毒編碼的小m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RNA,EBER)原位雜交顯示腫瘤細胞強陽性。本文將2 例IPT-like FDCS 的病例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如下,以期提高臨床及病理診斷認知。

病例資料

病例1 患者女性,55 歲,體檢發現脾臟占位。既往體健,無高血壓、糖尿病,無相關家族史。查體:皮膚、鞏膜無黃染,全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外院腹部CT 平掃+增強:脾臟體積飽滿,內見團塊狀稍低密度影,大小約72 mm×67 mm,動脈期內見雜亂血管影,靜脈期延遲期逐漸充填,病灶內見低密度區。MRI 平掃+增強:脾臟內見類圓形混雜信號腫塊,增強后腫塊明顯強化(圖1A、1B)。術中探查:腫塊位于脾臟上極,質中偏軟,予完整脾臟切除。巨檢:全脾切除標本,大小13 cm×10 cm×5 cm,切面于上極見一灰白質中腫塊,大小7 cm×7 cm×5.5 cm,界尚清,腫瘤部分區灰紅出血,另見脾門脂肪組織7 cm×3 cm×2 cm。鏡下:腫塊中央部分區可見血管瘤樣壞死灶(圖1C),腫塊侵犯區域脾臟結構消失,取而代之為彌漫分布的淋巴漿細胞,淋巴漿細胞的背景中可見散在分布的條索狀腫瘤細胞(圖1D、1E),瘤細胞輕度異型,部分瘤細胞可見雙核,偶然可見大核仁(圖1F)。同時,散在分布的小血管的血管壁出現纖維素樣變性及玻璃樣變。免疫組化:腫瘤細胞彌漫性表達CD23(圖1H)、片狀表達CD21(圖1G)、部分表達SMA、散在表達EBER(圖1I),Ki67(腫瘤細胞10%+),背景中見淋巴細胞散在表達T 細胞、B 細胞、漿細胞及組織細胞的標志,如CD2、CD20、PAX-5、CD138、CD68,腫瘤細胞均不表達CD30、ALK。病理:(脾臟)炎性假瘤樣濾泡樹突細胞肉瘤。隨訪:患者予以全脾切除,術后隨訪14 個月無復發。

圖1 病例1 的MR、HE 和免疫組化結果Fig 1 MR,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case 1

病例2 患者男性,58 歲,體檢發現脾臟占位。查體未見明顯陽性體征,近期體重無明顯變化。B 超示:脾臟形態大小正常,下極見62 mm×54 mm 低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邊界欠清,形態欠規則,內未見明顯血流型號。CT 示:脾臟見不規則稍低密度灶(圖2A、2B),伴FDG 代謝增高。術中探查:腫塊位于脾臟中上極,表面光滑;腹腔內無腹水,腹膜、小腸系膜、肝臟、膽道未見明顯異常。巨檢:全脾切除標本,大小14 cm×9.5 cm×4 cm,切面見一灰白腫塊(圖2C)大小5.5 cm×4 cm×4 cm,質韌,界尚清,脾門脂肪組織大小8 cm×4 cm×2 cm。鏡下:腫瘤細胞呈彌漫分布,梭形、編織狀排列(圖2D、2E),胞質淡染,核分裂象少見,可見小血管玻璃樣變(圖2F),背景中散在分布淋巴細胞、漿細胞等,急性炎癥細胞幾無。免疫組化結果:腫瘤細胞彌漫表達CD23(圖2H)和 CD35、斑片狀表達CD21(圖2G)、散在表達EBER(圖2I)、少量表達SMA 和S100,Ki67(25%+),IgG4(漿細胞+,8 個/HPF),CD38(散在漿細胞+),腫瘤細胞不表達T、B 細胞標志,CD30、Langerin、CD1α、ALK 均陰性。病理診斷:(脾臟)炎性假瘤樣濾泡樹突細胞肉瘤。隨訪:患者行全脾臟切除術,術后隨訪19 個月,一般情況良好,未見腫瘤復發。

圖2 病例2 的CT、大體標本、HE 和免疫組化結果Fig 2 CT,the tumor specimen,H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case 2

討論濾泡樹突細胞肉瘤(follicular dent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種起源于濾泡樹突細胞的罕見腫瘤,于1986 年被Monda[1]首先報道。FDCS按病變部位可分為淋巴結內型(79.4%)和淋巴結外型(15.1%),組織學上主要分為經典型FDCS 和炎性假瘤樣FDCS。1996 年,由Shek 等[2]報道的1 例FDCS 在形態學上和炎性假瘤極為相似,且認為與EB 病毒感染相關,隨后該腫瘤被命名為炎性假瘤樣濾泡樹突細胞肉瘤(IPT-like FDCS)。IPT-like FDCS 發病率極低,檢索2023 年10 月前的中外文獻報道,僅見87 例脾臟IPT-like FDCS(其中中文文獻共41 例,英文文獻共46 例)。

IPT-like FDCS 臨床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常發生于腹腔臟器,如脾臟和肝臟,胰腺和肺偶有報道,少數可位于腹膜后及胃腸道。IPT-like FDCS 的臨床表現無特異,常于體檢時偶然發現,當腫瘤較大時,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腹脹、隱痛、脾大等,有時可出現發燒、不適[3]和EB 病毒感染等。本文2 個病例年齡分別為55 歲(男性)和58 歲(女性),均為體檢時偶然發現脾臟占位,平素無任何不適。

影像學方面IPT-like FDCS 的超聲表現為混合性低回聲團塊,腫塊內無明顯血流信號。在CT 方面,平掃表現為等或低密度影,邊界尚清晰,合并壞死囊變多見,增強期呈持續性強化,以“快進慢出”為主[4],為肉瘤的特征性表現,由于炎癥細胞和纖維基質的存在,IPT-like FDCS 的CT 表現還可類似于炎性假瘤,邊緣強化、瘤體密度不均等,因此在鑒別診斷上要格外注意。本文2 例術前CT 均見稍低密度灶,病例1 進行了MRI 平掃+增強,增強后腫塊明顯強化。

IPT-like FDCS 起病隱匿,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因此病理學檢查是其診斷的金標準。巨檢腫塊大小分別7 cm×7 cm×5.5 cm、5.5 cm×4 cm×4 cm,肉眼灰白、界清、質地中等。病理學表現:鏡下可見一個界限相對清楚的腫塊,在淋巴、漿細胞背景上,可見散在分布的梭形或紡錘形腫瘤細胞,呈席紋狀、交織狀穿梭排列,腫瘤細胞胞質淡染,罕見明顯核仁,偶可見雙核仁,核分裂象少見,腫瘤部分區可見壞死[5],也可見血管玻璃樣變。本文2 例均見散在分布典型的血管玻璃樣變,而壞死僅于病例1 中可見。炎癥背景中,除淋巴細胞、漿細胞外,還可見散在嗜酸性粒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腫瘤的分類上,炎性假瘤樣濾泡樹突細胞肉瘤在最新版的WHO 淋巴造血系統腫瘤中,被歸為樹突細胞肉瘤的特殊類型,且被認為與EB 病毒的感染關系密切,因此EBER 原位雜交或EBV 檢測被認為是診斷IPT-like FDCS 的重要標準之一。此外,腫瘤細胞可特異性表達濾泡樹突細胞的標志物,如CD21常呈灶狀或斑片狀陽性,CD23 和CD35 則可彌漫性表達[6],還可一致性表達其他非濾泡樹突細胞標志物,如SMA、S100、VIM、EMA。本文2 例患者免疫組化CD23 和CD35 中1 項或2 項腫瘤細胞彌漫強陽,CD21 均為腫瘤細胞斑片狀陽性表達,1 例腫瘤細胞SMA 表達為部分陽性,1 例為少量陽性。本文2 例均存在腫瘤細胞EBER 散在陽性。Choe 等[5]對6 例脾臟病例研究發現,IPT-like FDCS 背景中可見大量的IgG4+的漿細胞,數量為(27~128)個/HPF,研究者認為IgG4 相關病變或許與該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本文病例1 腫瘤中浸潤的漿細胞較少(<5 個/HPF),病例2 的IgG4 陽性的漿細胞表達僅(8~10)個/HPF,且2 例患者臨床均無明確的全身系統性改變,鏡下形態學未見IgG4 相關疾病的特征性表現,如彌漫性漿細胞浸潤、纖維化改變,這與文獻報道有所不同,因此兩者的關系仍有待探討。

鑒別診斷方面,IPT-like FDCS 應與FDCS 進行區別。形態學上,兩者都可見梭形或紡錘形的腫瘤細胞,免疫組化均可表達濾泡樹細胞的標志物如CD21、CD23、CD35,但前者可在梭形的腫瘤細胞背景中見散在分布的淋巴細胞、漿細胞等,同時腫瘤細胞EBER 陽性,而FDCS 則不存在EBER 陽性表達。

此外,IPT-like FDCS 還應與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進行鑒別,后者腫瘤細胞多表現為泡狀染色質、小核仁和淡然的細胞質,分子檢測存在ALK 重排,免疫組化不表達樹突細胞的標志,而不同程度地表達SMA、Desmin、MSA,本文2 個病例均為ALK 免疫組化陰性,結合形態學和免疫組化結果可排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同時,發生于脾臟的IPT-like FDCS 還應與霍奇金淋巴瘤鑒別,后者巨檢多表現為脾臟切面散在的粟粒狀結節;鏡下顯示,在炎癥背景中可見典型的R-S 細胞及其變異細胞,結合免疫組化腫瘤細胞表達CD15 和CD30,而不表達樹突細胞標志CD21、CD23 及CD35,多可明確診斷。

Ge 等[7]的研究發現,隨訪34 例IPT-like FDCS患者,其中4 例(4/34,11.8%)復發,1 例(1/34,2.9%)因病死亡,由于其惰性的生長方式,手術多以完整切除為主。因此,腫瘤雖存在轉移及復發可能,但手術全切預后相對良好,而輔助化療或放療未見總體生存期或無病生存期有明顯改善。此外,根據文獻[8]報道,該腫瘤預后不良因素有:患者年齡小、腫瘤過大(≥6 cm)、壞死、核分裂像多見(≥5 個/HPF)、顯著組織學異型性等,該腫瘤轉移的主要部位為肺、肝、淋巴結和骨,因此術后應密切隨訪隨診。本文2 病例經手術全切后均未行放化療,隨訪14 個月和19 個月一般情況良好,未見腫瘤復發及轉移。

IPT-like FDCS 的分子改變研究較少,有研究報道經典的濾泡細胞樹突肉瘤存在NF-κB 調節途徑的基因改變,包括NFKBIA、TRAF3[9]的拷貝數丟失或錯義突變,以及細胞周期調節因子的突變,包括抑癌基因TP53、RB1、CDKN2A 及相關基因CDK4、MDM2[10]的改變,此外,還有報道發現FDCS 存在T 細胞重排陽性[11]。然而Bruehl 等[12]利用分子分析對2 例IPT-like FDCS 病例進行檢測,未發現分子遺傳學異常;史倩蕓等[13]報道對1 例腸道IPT-like FDCS 進行全外顯子測序,也未發現既往提及的FDCS 及IPT-like FDCS 相關突變,因此,IPT-like FDCS 具有診斷價值的分子仍有待研究。

綜上,脾臟的IPT-like FDCS 極為罕見,且無特征性的臨床表現,但當影像學發現界清、較大的低密度影,結合病理學發現梭形的、呈席紋狀排列的腫瘤細胞表達,同時結合免疫組化,腫瘤細胞特征性的表達EBER 以及CD21、CD23 等濾泡樹突細胞的標記時,應考慮該腫瘤。

作者貢獻聲明杜歡 數據采集,論文構思和撰寫。林利雙,樊潔 數據采集,病史資料收集。杜尊國,包蕓 論文修改。唐峰,程園園 論文指導和修改。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樹突濾泡漿細胞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超聲診斷甲狀腺濾泡型腫瘤的研究進展
科學家揭示大腦連接的真實結構 解決了樹突棘保存難題
椎旁軟組織髓外漿細胞瘤1例
以喉炎為首發臨床表現的原發性漿細胞白血病1例并文獻復習
高頻甲狀腺超聲對濾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
漿細胞唇炎1例
原發性皮膚漿細胞瘤一例
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亞型聲像圖及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siRNA干預樹突狀細胞CD40表達對大鼠炎癥性腸病的治療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