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探究的高中英語學科育人路徑

2024-02-21 04:47羅來莉鄧雨婷
英語學習 2024年1期
關鍵詞:語篇語境育人

羅來莉 鄧雨婷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調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教育部,2014)?!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強調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注重在發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部,2020)。

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墩n標》明確了高中英語課程包含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主題語境不僅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并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教育部,2020)。因此,挖掘教材單元主題意義,以此發揮英語學科育人功能勢在必行。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教材為例,探討基于主題探究的高中英語學科育人路徑。

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教材(以下簡稱“教材”)共七冊,每冊包含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為更好地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教師應依托單元主題,深刻挖掘其思想內涵和道德情感,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情感、興趣和需求,“隱藏”教育意圖,“淡化”教育色彩,盡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昭示文本豐富的教育內涵,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引發師生的情感共鳴(吳雪峰,2018)。

[案例1 ] 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3 Fascinating Parks

本單元圍繞“引人入勝的公園”的主題展開,包含三個主要語篇,分別是“Sarek National Park—Europe’s Hidden Natural Treasure”“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National Parks—A Treasure House for Future Generations”。三篇文章體裁不同,主題語境不同,所蘊含的學科育人功能也有所不同。第一篇文章為一則游記,作者以第一人稱描述在薩勒克國家公園的所見所感,在欣賞和體驗大自然原始風貌的同時,探尋人生的意義。語篇既涉及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自然環境、自然遺產保護”,也包含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第二篇文章是主題公園的宣傳文案,屬于說明文,分別介紹了迪士尼樂園、多莉山公園和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這三個主題公園各具特色,但都體現了“fun and more than fun”這個主題,啟發學生去探究不同主題公園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社會與文化”主題群。第三篇文章是關于國家公園的說明文,是本單元的拓展性閱讀材料。語篇介紹了黃石國家公園、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大堡礁海洋公園和三江源國家公園。這四個國家公園建立的初衷都是為了保護當地獨特的自然風貌,因此該語篇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環境保護”主題群。在充分挖掘本單元各語篇的主題語境及其育人內容后,教師將本單元的育人目標設定為:培養學生的自然保護意識,引領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文化意識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教育部,2020)。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文化教學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語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與語言密不可分,文化通過語言體現,語言是文化的承載(胡壯麟,2001)。如果缺少文化教學,語言教學就等同于教授無意義的符號(Brooks,1968)。因此,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發展學生的文化能力對英語語言教學至關重要。

[案例2 ] 教材必修第三冊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語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該語篇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歷史、社會與文化”主題群。教師基于本單元“節日”這一主題,引導學生了解并對比各國主要傳統節日的異同,思考節日與文化的關系,增進對中外文化的理解,明確節日對文化認同、文化傳承的價值和意義,進而能夠尊重不同文化,形成“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價值認同。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教學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而是要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語言工具,通過文化體驗形成并發展文化認識(Moran,2004)。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開展文化教學,讓學生在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

在引入環節,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比中國的清明節和墨西哥的亡靈節的異同。分析發現,這兩個節日在時間、習俗和內涵等多個方面存在不同。清明節傳遞的是“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內涵,而墨西哥亡靈節傳遞的是“逝者在棺,生者‘狂歡’”的內涵。不過,雖然兩個節日有諸多不同之處,但是其背后的精神實質都是為了表達對逝者的愛與尊重。學生在對比中,進入文化理解的第一個階段——了解不同的文化。

在閱讀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比中外其他傳統節日的異同,并結合語篇內容思考國人以前慶祝春節的方式與現在慶祝春節的方式有何異同,探究節日慶祝方式變化所反映的時代變革。在找異同的課堂體驗中,學生的思維隨著對比活動逐漸拓展,過渡到文化理解的第二個階段—— 尊重文化之間的不同。

在讀后環節,教師再次回到引入部分的墨西哥亡靈節,通過電影《尋夢環游記》的結尾片段引導學生剖析該節日所蘊含的育人理念。在影片中,墨西哥人將人的死亡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是醫院宣布的死亡,這是生理上的死亡,即自然死亡;第二階段是遺體被安葬,這是個人社會身份的結束,即法律意義上的死亡;最后一次死亡是世上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遺忘, 這是真正的死亡。墨西哥人對于死亡的理解非常具有教育意義,教師以此引導學生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至此,學生走向文化理解的第三階段——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最后,教師利用即將到來的清明節這一教育契機,讓學生給已故的親人寫一段追思的話語,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這一環節將教學內容從外國傳統節日過渡到中國傳統節日,實現了由“外”到“內”,由“看世界”回到“看自己”。學生在此過程中深化了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國際視野。

學科育人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課堂活動或體驗來獲得和實現道德價值(史生萍,2010)。因此,教師要在深入研讀文本主題、挖掘德育要素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恰當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熏陶,自然而然地生發道德情感。

[案例3 ] 教材必修第一冊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語篇“The Freshman Challenge”

該語篇講述了高一新生面臨的各種挑戰,比如如何選課、如何安排課外生活以及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等,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教師在讀后環節設置了一個“扔雪球”的活動,即讓學生將自己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寫在一張紙上,然后將紙揉成一個“雪球”,扔給他認為能夠提供解決方案的同學。該教學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同伴互助中內省并主動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形成互助合作、相互學習的意識。以下是一個典型范例:

●Student X

Challenge: When I suddenly find myself with a lot of free time, I have no idea about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it. The void almost kills me.

●Student L

Solutions: In your spare time, you can borrow some books from the library for reading to broaden your horizon. You can also selectively buy study materials to improve your weak part. Slow down your pace when you feel stressful. Furthermore, you can also try to find the hidden beauty of our school, such as by wandering around the small garde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compare your situation with others.

[案例4 ] 教材必修第一冊Unit 3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語篇“Living Legends”

該語篇介紹了郎平和邁克爾·喬丹這兩位杰出運動員的傳奇人生,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范疇。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內化本單元所彰顯的運動員精神以及榜樣力量的激勵作用,教師在讀后環節設置了一個海報制作任務:What do you think the common qualities those legendary athletes share? Make a poster about a“Living Legend”。此外,活動能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更好地探究語篇主題意義。該活動允許學生自選要在海報中介紹的運動員,在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促使他們更好地從人物身上汲取養分,從而更好地發揮榜樣人物的激勵和鼓舞作用。學生習作展示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小組繪制的“Living Legend”海報示例(原圖)

教師要在課堂中通過創造性地開展各種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主體,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拓展批判性思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吳雪峰,2018)。

[案例5 ] 教材必修第三冊Unit 2 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聽力語篇“A Moral Dilemma”

在聽前環節,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困境”的概念,引入了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請學生思考:鐵軌上有一輛電車疾馳而來,假設你是控制電車軌道的操縱員,而你面前有兩條軌道,直行軌道上有五人,轉彎軌道上有一人,你會如何操縱?(1)你是否會什么都不做,使電車按原有路線駛入直行軌道?(2)你是否會拉下操縱桿,使電車進入轉彎軌道?(3)假如轉彎軌道上的人是你的親人,你是否也會拉下操縱桿,使電車轉入轉彎軌道?

該導入活動的主題與聽力語篇密切相關,在幫助學生掃清認知障礙的同時,切身感受“道德困境”的含義,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語境。學生的思考隨著教師的提問由淺入深。在此活動中,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各抒己見,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深入分析各選項的意義,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案例6 ] 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2 Reading and Writing板塊閱讀語篇“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該語篇在探討克隆技術優點的同時,引發讀者思考這項技術可能產生的道德問題,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范疇。因此,在導入環節,教師首先以一則新聞作為引入,請學生就主人公的行為展開辯論:

Hot news: Recently, a post-95s boy in Shanghai brought his grandmother to consult with a pet cloning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grandson, the dog who accompanied his grandmother will die soon. In order to continue the happy time with the dog, the grandmother finally bought the cloning service for 180,000 yuan.

Debate: Do you support “the pet cloning service” or not?

學生回答如下:

S1: As long as it is used for good cause, it should be promoted.

S2: How to face death is a life lesson. Don’t use technology to resist fate.

S3: Cloning can only preserve the pet’s appearance, not its memories or feelings with the owner. And the cloned dog should not replace the grandson to take care of the grandmother.

辯論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展開交流,認識到包括克隆技術在內的科技在為人類生活創造便捷的同時,也會帶來的道德上的挑戰,進而激發他們對科技進步、生命價值和社會責任感的思考,實現了對單元主題的深入探究。

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培育人才是長久之計,因此教師需要將育人滲透于日常教學之中,于無形中浸潤學生的心靈?;谥黝}探究的學科育人能夠激發學生潛能,使他們在語言學習活動中提升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英語教學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育人內容,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主題語境,深刻挖掘單元德育內容,真正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

Brooks, N. 1968. Teaching cultur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 1(3): 204—217

Moran, P. R. 2004.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文化教學: 實踐的觀念] [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胡壯麟. 2001. 語言學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 2014.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 . (2014-04-08)[2023-12-1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史生萍. 2010. 高中英語教學與德育完全結合之淺見[J]. 中學生英語, (10): 63—64

吳雪峰. 2018. 指向育人的高中英語德育實施路徑探究[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8): 71—73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學生處副主任,英語高級教師。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英語教師。

猜你喜歡
語篇語境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