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產融結合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2024-02-21 05:07束永保
中國市場 2024年5期
關鍵詞: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

摘?要:我國建筑行業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建筑央企面臨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加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要求,又有建筑央企自身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诮ㄖI產融結合現狀,在從國家、行業、市場、企業層面分析了建筑央企實體主業金融需求的基礎上,提出深化產融結合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構建“央企總部-產融結合平臺公司-金融業務企業”三級管控體系、打造“一站式”“一攬子”金融綜合服務模式、加快產業金融數字化轉型、綜合運用金融工具、深化產融結合人才隊伍建設。

關鍵詞:建筑央企;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5-007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5.017

1?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新要求,這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發展的使命責任和根本目標。進入新時代,在交通強國、基礎設施“補短板”“新基建”“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的引導下,建筑業加快轉型升級,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為建筑央企主業發展帶來了時代機遇。建筑央企在產融結合方面積極努力,取得了積極成效,有力推動了主業發展。但與此同時,建筑央企業務規??焖贁U大、業務多元化發展與企業有限的財務金融資源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自身也面臨著“兩金”居高不下、存量資產規模大、經營性現金流壓力大、有息負債高等資產質量問題,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空間。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建筑央企如何深化產融結合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提升企業資產質量,助力企業提質增效,是建筑央企做強做優做大、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建筑上市公司質量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2?建筑業產融結合的現狀

產融結合是指實業和金融業為了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整體效益,通過參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參與等方式進行的內在結合或融合[1]。產融結合有兩種方式:一是“由融到產”,即由金融機構主導投資非金融企業進入產業領域;二是“由產到融”,即由非金融企業主導投資金融機構進入金融領域。建筑企業產融結合的主要動力在于借助金融資本解決業主和自身的融資難題,進而促進自身主營業務(主要指施工業務)發展[2]。建筑央企產融結合起步較晚,參控股的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核心持牌金融機構較少,但隨著對綜合金融服務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各家建筑業央企紛紛設立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保險經紀、產業基金等(類)金融企業,甚至部分建筑央企成立資本控股或資產管理公司作為內部產融結合平臺管控旗下(類)金融企業,例如中鐵建和中交分別成立中鐵建資本、中交資本作為集團金融管控平臺,集中統一管理金融資源,具體如表1所示。

3?建筑央企實體主業金融需求分析

3.1?從國家層面看

黨的二十大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3]。國資委進一步調整優化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從2023年開始試行“一利五率”(即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營業現金比率、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體系,更加強調經營效益的合理增長、發展質量的有效提升,更加關注盈利回報、市場競爭、創新能力、風險防范和價值創造,以引導中央企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從國內外經驗看,產融結合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途徑[4]?,F階段,建筑業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建筑央企正加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只有依托強大金融資本的支持,深化產融結合服務,才能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3.2?從行業層面看

“十四五”期間,建筑業發展逐步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意味著以要素投入為主的傳統增長模式將難以為繼,亟須建筑央企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培育孵化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建筑業進入全方位競爭,建筑央企和地方國企在各自傳統優勢領域和新興領域的爭奪異常激烈,市場競爭加劇,對企業擴增量帶來新挑戰。建筑央企面對行業環境的變化,轉變自身的運營模式和發展模式必然會產生新的金融需求,必然會對金融服務的專業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會對供應鏈金融、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并購基金等產品需求持續擴大。

3.3?從市場層面看

我國經濟社會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和不斷升級的要求,投建營一體化是提升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服務的必然選擇[5]?!笆奈濉逼陂g,工程投資建設模式、項目生產組織模式將加速變革,投資多元化、投建營一體化將成為主流。例如政府投資項目,隨著基建投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政府預算支付比例減少、專業需求提高,必須推進投建營一體化才能滿足政府要求,才能維持并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市場的規模和占有率。建筑央企發揮投資引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投建營一體化能力,需要深化產融結合能力,通過基礎設施產業基金業務服務主業擴規模,通過基礎設施REITs、資產證券化業務大力盤活存量資產,加快資產向資本轉化,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

3.4?從建筑央企層面看

建筑央企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兩金”規模大、資產周轉率慢、經營性現金流少、資產負債率高等問題[6-7],主業發展又有擴規模、做投資、降負債、降兩金、盤活存量資產、低成本融資等多重金融需求,而其內部單個金融企業存在資源分割、利用效率低的問題。因此,需要更加適配主業金融需求的金融供給,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本市場,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支持主業高質量發展。從服務主業“上規?!苯嵌?,建筑央企年新簽合同額、年營業收入達到萬億元級,主業規模增長伴隨著資金需求的顯著增長,對引入豐富的金融資源、有效拓寬融資渠道、增強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盤活存量資產和資本運作等需求巨大。從服務主業“降負債”角度,建筑主業發展仍將面臨較為嚴格的帶息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重管控,防控債務風險仍然處于主業安全發展的突出位置。在金融嚴監管、項目融資難度加大、主業規模加速增長和降負債、降杠桿等背景下,為實現合法合規的降負債,將對各類權益融資產品、商業保理和其他創新產品等需求強烈。

4?產融結合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新時代新征程,建筑央企深化產融結合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在符合監管要求下,強化金融風險防范作用,有序推動綜合金融管控、金融企業治理、關聯交易風險隔離、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應用等工作;二是央企金融板塊回歸支持主業發展,積極運用信托、基金、證券化等各類金融工具,大力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支持主業高質量發展,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貫徹新發展理念支持主業創新發展。

4.1?構建產融結合三級管控模式

建筑央企構建“央企總部—產融結合平臺公司—金融業務企業”三個層級管控模式,提升金融綜合服務主業能力。央企總部層面,制定產融結合戰略和政策,優化整合和管控所屬金融牌照機構,全面監管金融企業風險,指導、協調和監督所屬各單位的產融結合業務;平臺公司層面,采取設立金融投資公司或控股公司等形式實現對內部金融業務專業化集中管理,統籌制定金融業務規劃,明晰各金融企業服務主業發展的功能定位,規范發展金融業務,強化對企業上位規劃的目標支撐,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合理劃分各金融企業間業務關系和利益關系,建立各金融企業間信息共享、協同經營、考核評價等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整體“一盤棋”,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高服務主業能力。具備《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國發〔2020〕12號)有關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條件,適時組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企業層面,各金融業務企業作為專業運營單位,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運行機制要求,遵循市場化規律為主業單位提供金融服務。

4.2?打造“一站式”“一攬子”金融綜合服務模式

建筑央企通過產融結合平臺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統籌利用好各金融企業在信息、客戶、營銷、產品、技術、品牌上的資源優勢,圍繞產品供給、服務供給、資源整合打造“一站式”“一攬子”金融綜合服務模式,持續推動主業高質量發展。產品供給方面,推進各金融業務產品協同配合,采取產品優化策略、組合策略、附加品策略和品牌策略,提升產品的適配性和精準性,提高產品附加的增值服務,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的產品供給體系,實現“1+1>2”的產品綜合效益。例如,采用“反向保理+項目基金”的組合策略,由主業核心企業和供應商開展反向保理業務,再由供應商作為產業投資人將反向保理獲取的資金通過債券投資的形式,歸攏至業主指定機構模式。核心企業為獲取工程項目的經營承攬解決了業主提出的前期資金需求,又緊密鎖定合作供應商,從而增強供應鏈穩定性,供應商在投資期限內可獲取到相應的投資回報。保險經紀為主業單位提供工程保險產品的同時,附加提供防災防損、索賠手續簡化等特色服務、增值服務,提升主業單位的滿意度;服務供給方面,根據主業單位及項目區域布局,優化整合各金融企業的服務渠道,減少重復建設區域,補齊真空地帶,及時貼近主業單位并提供服務,增加與主業單位的黏性;資源整合方面,通過制度、機制建設,建立“一盤棋”協同發展機制,構建“總對總”優勢,推動主業金融需求和金融市場的有效對接合作,“一站式”“一攬子”引導、調動、整合金融市場及各類外部金融機構資源,做到無縫對接主業單位金融需求,增強議價能力,降低整體交易成本,提升資源整合的整體效益。同時,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數據庫,整合主業內外可共享的上下游客戶資源、營銷資源和金融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4.3?加快產業金融數字化轉型

國務院于2022年1月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全面加快商貿、物流、金融等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同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積極發展產業數字金融”,并進一步闡明要“積極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化的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圍繞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和重要產業鏈,加強場景聚合、生態對接,實現‘一站式’金融服務”。這是國家加速建設數字經濟背景下,對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建筑央企產融結合平臺全方位加快產品、營銷、風控、服務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步伐,特別是更加重視數據管理和應用,打造高效的前中后數據平臺,釋放數據資產價值,為主業發展提供多元的金融服務提供支撐。通過數字科技賦能,向產業、金融兩端作服務延伸,構建“產、融、數”相結合的服務生態,形成產融雙向促進的飛輪增長效應,整合各類生態要素,形成數據要素驅動的產融生態,促進產融一體、業財一體、供應鏈一體。

4.4?綜合運用金融工具

建筑央企明晰產融結合業務發展定位,綜合運用與產業金融需求相匹配的金融工具,把服務主業發展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產融結合向縱深發展,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從金融工具功能看,通過財務公司存貸款業務為主業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信托業務擴大金融業務發展規模,提高金融業務創利能力;通過項目基金業務連接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支持主業發展、提升投資能力;通過產業基金拓寬低成本、中長期權益性資金渠道,提升投資能力,助力主業項目獲??;通過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加快資金周轉效率,服務主業降兩金擴融資;通過商業保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壓降“兩金”;通過融資租賃為載體節稅創效、以融促產、擴大市場,優化設備產供銷租循環,服務主業設備資產盤活,做強工業設備板塊;通過保險經紀服務主業提供保險業務集中投保、協助索賠、防災防損等服務,服務主業風險管控;通過供應鏈金融業務聯結金融機構和產業鏈上下游,打造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構建供應鏈金融科技生態圈,服務主業產業鏈管理;通過創新創投業務培育新業態,服務主業產業鏈高新特精企業培育孵化。

4.5?深化產融結合人才隊伍建設

產融結合服務主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做支撐。雖然建筑央企自上而下建立起人才管理體系,特別是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在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又取得明顯提升,但鑒于圍繞主業構建起人才管理體系不能完全適用于非主業板塊,且產融結合平臺成立時間普遍較晚,具有所屬金融業務多元化、年輕人占比高、海歸占比高等特點,還需要深化產融結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導向上,圍繞企業發展戰略這個中心,以企業的“崗位”和“人”系統為兩個立足點,分別通過崗位、能力、環境與“選、育、用、留”每個環節的有效運轉,實現“崗位”和“人”系統的相互融合,以人才供需、人崗匹配共同服務企業戰略,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建設目標上,圍繞“專業性、復合型”,引進或培養既懂得工程項目投資、運營管理,又具備豐富金融業務實踐經驗以及一定財務、法律基礎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全周期管理上,識人階段通過開展人才盤點、以“關鍵崗位”為重點構建勝任素質模型,摸清企業人才現狀及人崗匹配度,掌握企業“有什么樣的人才、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選人階段,實施人才梯隊管理,基于人才隊伍結構目標需求,解決人才“從哪來”“怎么選”的問題;育人階段,圍繞“人”與“崗位”實施差異化人才培養;用人階段,建立職業發展通道體系、建立任職資格和評聘體系,推行輪崗、掛職鍛煉與AB角綜合成長體系,配要素給資源,搭實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留人階段,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實施差異化考核評價,為實現崗位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提供了基本機制。

5?結語

建筑央企深化產融結合,既是當前建筑業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加快高質量發展、加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決定的,也是建筑央企行業性質和自身轉型升級決定的。建筑央企會涉及大量的、多樣性的金融交易活動,經營范圍覆蓋產業鏈上下游多個環節,實體主業的不斷發展催生出對金融的需求,金融的以融促產、產融協同又會促使實體主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構建產融結合管控體系、優化金融綜合服務模式、加快產業金融數字化轉型、綜合運用金融工具等深化產融結合服務,以及深化產融結合人才隊伍建設,能夠有效服務主業單位提質增效,加快企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加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袁雪.中央企業產融結合路徑研究[J].國資報告,2018(2):44-46.

[2]李然,吳永立,宋曉華,等.國有大型建筑企業產融結合模式研究[J].建筑經濟,2015,36(3):15-17.

[3]袁野.優化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推動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J].國資報告,2023(1):11-16.

[4]李雪宜.產融結合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途徑[N].亞太經濟時報,2014-07-17(A4).

[5]聚焦中國數字建筑峰會2021.數字化背景下推進投建營一體化?重塑“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N].中國建設報,2021-11-11(6).

[6]范萬柱.破解建筑央企兩金高企的困局[J].施工企業管理,2020(6):75-78.

[7]張永振,方陳藝菲,孫朋軍.八大建筑央企經營狀況透析[J].建筑,2020(19):26-30.

[作者簡介]束永保(1980—),男,工學博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產融結合、企業管理。

猜你喜歡
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產融結合型企業利潤結構質量分析體系的構建
打造產融結合平臺推動企業財務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