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2024-02-22 03:33
電氣技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電工學思政理念

賁 彤 陳 龍

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賁 彤 陳 龍

(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針對電工學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以課程思政理念為融入點,采用慧課堂式教學模式,對電工學課程的教學方式、課堂模式、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并實踐,形成“模塊化、要點化、重點化”的教學內容改革思路。教學實踐表明,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電工學教學,不僅可使學生了解國家有關技術經濟政策,強化“四個自信”,還能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樹立其工程意識,提高其工程應用能力。

電工學;課程思政;專業導向

0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進一步強調課程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1]。據此,各高校逐漸開展課程思政相關教研項目及示范類課程,思政教育也從文史類課程逐步擴展,開始進入理工類課堂[2]。作為非電類理工科專業的基礎類課程,電工學是介于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過渡性質課程。因此,在電工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對于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開拓創新意識、提高行業認可度具有奠基和引領作用。

目前,電工學課程思政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工科類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難度較大。電工學課程主要是對應用于工程的電路原理及分析方法的學習,側重于“育人”,課程思政教育主要涉及哲學理念的人生觀和方法論,側重于“育德”。如何在課程中將二者不生硬地巧妙融合,做到“育人”先“育德”,是目前電工學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3];同時,非電類專業的電工學通常不作為主干類課程,教師重視程度較低,因此從客觀的教學內容和主觀的教學意愿來看,融入課程思政的電工學教學改革面臨巨大困難[4-5]。另一方面,電工學的課程思政改革形式在學生中的接受度不高。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為主,課程思政改革要求調動學生的創新、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進行課堂翻轉討論,學生對這種改革模式不適應,課程思政只限于教師的講述,未達到預期效果[6-8]。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模塊化、要點化、重點化”的電工學課程思政融入模式。首先,根據課程培養方案,將課程分為幾類重點教學模塊;其次,在重點教學模塊中選擇易于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內容,插入課程思政融合案例;最后,設計包含課程思政學習考核的評價體系,切實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教書”和“育人”并舉。

1 教學形式多元化

為了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對于電工學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應從課程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出發,確立課程思政在電工學課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首先,思政教育的融入理念是保證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并以此為前提確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工程專業素養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其次,根據培養目標及電工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立課程建設特色,即通過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專業發展需求;最后,制定課程具體實現方案,在主體課程框架(專業知識和工程能力)基礎上,采用名人軼事、名人名言、翻轉課堂及學科前沿介紹等方法,引入思政教育理念,增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拓寬學生國際視野。

圖1 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人才培養模式

在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確立多元化教學形式,具體包括:

1)課前線上預習。通過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上傳課前預習資料,并采用雨課堂發布預習任務給學生,線上學習資源包括課程思政內容和專業知識內容。其中,課程思政線上資料包括名人軼事的視頻及影音資料、前沿學術論文、學科動態報告等,主要為學生提供翻轉課堂資料;專業知識內容包括課程講解視頻和單元測試習題。二者結合,可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堂主動討論。采用翻轉課堂和分組討論形式,對預習內容中的課程思政部分進行課上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觀點,并將翻轉課堂情況計入平時成績,以調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同時,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加雨課堂答題、隨機點名、彈幕討論等環節,在增強課堂趣味性的同時,隨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3)課后知識延展。在對課堂知識充分掌握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探究課本以外的專業領域,根據課堂內容,通過雨課堂發布課后拓展訓練任務,增加工程實例云仿真拓展,并為學生提供仿真模型及工作站平臺、學術論文檢索平臺等,鼓勵學生拓寬專業領域,充分了解專業知識的具體工程應用,進一步增強專業認同感。

2 教學內容模塊化

結合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人才培養模式和已構建的多元化教學形式,提出“模塊化、要點化、重點化”的電工學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首先,在電工學教學模塊中,選取導論模塊、直流電路模塊、交流電路模塊、三相電路模塊、電工裝備模塊5個模塊作為課程思政融入模塊;其次,選取模塊中的具體課程思政融入內容及對應的章節,確定其對應的課程思政案例和要點;最后,在上述章節中選取重點翻轉課堂討論話題,并制定評分體系。電工學重點章節課程思政融入案例見表1。

表1 電工學重點章節課程思政融入案例

據此,通過設置課程思政融入要點,發揮名人軼事的激勵和引領效應;通過翻轉課堂討論形式,增強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勇于突破,通過電工學中的原理及定律,引申出其背后包含的唯物辯證法及自然規律;通過給學生介紹電力行業學術前沿問題,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其對行業的熱愛。

3 評價體系科學化

工程教育背景下,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有針對性地持續改進教學活動[9-10]。為了加強改革的效果,構建以評價為導向的電工學課程科學化評價體系,形成“考勤10%+卷面成績60%+平時成績(SPOC線上學習及討論+課程思政翻轉討論+工程實例云仿真)30%”的多元考核和教學模式。其中,平時成績評價體系如圖2所示,將其應用于2020年和2021年教學實踐,教學效果評估結果如圖3所示。除了表1中列舉的兩個翻轉話題外,學生還開展多項課程思政翻轉討論,包括一度電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新能源發電現狀及前景、無線充電的前世今生、我國不同地區用電標準及依據等討論。由教學效果可知,本班級的平均卷面成績為69.9分,比較理想,這說明通過課程思政的啟發,學生加深了對電工行業的理解,增強了學習主動性,間接提升了學習效果。

圖2 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電工學平時成績評價體系

圖3 教學效果評估結果

此外,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學生關注度和參與度不理想的情況,如電機負荷起動方法介紹中,由于非電類專業學生不具備電機工作原理等相關知識,其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存在較大困難,參與度較低,因此課程思政建設應優化翻轉話題難度并持續改進。

4 結論

本文通過設計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改革,結合電工學基本理論知識模塊,穿插科學家和科學發明故事、行業發展概況和展望、前沿科技成果等內容,形成“模塊化、要點化、重點化”的電工學課程思政融入模式。教學實踐表明,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未來的科學奉獻精神,在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更培養了學生的社會使命感與擔當精神。

[1] 張蓉, 文勁宇, 李紅斌, 等. 新工科背景下課程思政系統設計與實施[J]. 電工技術學報, 2023, 38(11): 3094-3100.

[2] 高德毅, 宗愛東.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 中國高等教育, 2017(1): 43-46.

[3] 楊勇, 李紅斌, 文勁宇, 等. 新工科電氣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重構與實踐[J]. 電工技術學報, 2022, 37(19): 5074-5080.

[4] 賁彤, 陳龍. 以專業為導向的“電工學”智慧課堂式教學探索[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21, 43(5): 39-41, 64.

[5] 高寧, 張夢. 對“課程思政”建設若干理論問題的“課程論”分析[J]. 中國大學教學, 2018(10): 59-63.

[6] 李鳳. 給課程樹魂: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著力點[J]. 中國大學教學, 2018(11): 43-46.

[7] 于沛, 李晶, 王常樂, 等. 適應培養應急人才的“電工學”課程思政實踐[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 2022, 44(5): 59-62.

[8] 高燕.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 2017(增刊3): 11-14.

[9] 史敬灼.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形成性評價[J]. 電氣技術, 2022, 23(10): 59-66, 85.

[10] 段斌, 付子康. 《華盛頓協議》畢業要求框架下課程體系設置合理性評價的計算思維方法[J]. 電氣技術, 2022, 23(12): 64-6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N Tong CHEN Lo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New Energy,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t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as the integration point and adopting the intellig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eforms the teaching mode, classroom mode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ideas of modularization, point and focus are formed.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not only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licies, strengthen their “four confidence”, but als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establish their engineering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oriented

三峽大學教學研究項目(K2022015)

2023-10-06

2023-10-30

賁 彤(1991—),女,河北秦皇島人,博士,主要從事電工學、電路、工程電磁場課程建設、電磁場數值計算等教學科研工作。

猜你喜歡
電工學思政理念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電工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電工學中常用電路分析方法應用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電工學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