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要素助推寧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2024-02-22 09:01齊培培
寧波經濟(財經視點) 2024年1期
關鍵詞:寧波要素數字

■齊培培

治國之道, 富民為始。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繼續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隨著中國逐步進入數字時代,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必然以數字經濟為依托, 而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的微觀基礎,具有戰略性地位和創新引擎的關鍵作用。 如何充分發揮數據潛力, 以其獨特優勢引領并推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成果更廣泛地惠及人民, 成為政府管理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數據要素助推寧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設的優勢

(一) 數字基礎設施先進, 數據要素資源豐富

近年來, 寧波加快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率先系統部署智慧城市建設。 目前, 寧波移動已建成超1.6 萬座千兆5G 基站, 率先全國將5GVoNR 技術大規模商業化部署, 構建高帶寬、 低時延、 高可靠性的 “雙千兆” 網絡。寧波城市大腦于2021 年正式啟用, 擁有黨建統領整體智治、 數字政府、 數字經濟、 數字社會、 數字文化、 數字法治、 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架構以及基層智治等8 大板塊及眾多的子版塊, 匯集智慧健康、 公共交通、 基層治理四平臺、 “甬易辦” 等多個智能應用, 實時反映寧波各領域運行情況。 據寧波市大數據管理局統計, 截至目前,寧波市數據開放平臺已匯集53 個部門和10 個區 (縣、市), 實時共享API 接口1927 個, 累計歸集539290659 條數據, 涵蓋人口、 社保以及水、 氣等重要數據資源, 形成強大的數據資源底座。 此外, 寧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于2023年初正式上線, 彌補城市級算力設施的短板, 為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釋放數據要素紅利, 助推寧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設提供 “硬件保障”。

(二) 數智改革起步早, 共富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 寧波堅持以創新為驅動, 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以 “大優強、 綠新高” 為引導原則, 積極打造新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優勢, 加快全球智造創新之都建設步伐。 浙江數字經濟 “一號工程” 提出五年間, 寧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年均增長超18%, 2022 年寧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1119億元, 新增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18 個,居全省第一位, 智造創新成效顯著。 此外, 我市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通過建立 “精準畫像” 數據庫, 積極推行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提高低收入群體” 的九大群體和七大領域專項行動, 塑造出合理、 有序、 充滿活力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為共同富裕體制的健全奠定堅實基礎。2022 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48 元, 比上年增長4.5%, 較全省平均水平高8046 元。 按城鄉分,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0 元, 增長3.8%;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87 元, 增長5.9%。 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縮小至1.69,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45, 標志著寧波在實現共同富裕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寧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設面臨的短板

(一) 經濟增長動能有待進一步加強

2022 年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04.3 億元, 比上年增長3.5%。 全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6681.7 億元, 在35 個行業大類中, 有15 個行業的增加值實現正增長。 前十大行業的增加值比重呈現五個行業增長、 五個行業下降的趨勢。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的利稅總額為2308.9 億元, 同比下降了10.4%, 其中利潤總額為1413.7 億元, 同比下降18.2%。 相比之下,2021 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94.9 億元, 比上年增長8.2%。 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6297.5 億元, 在35個行業大類中, 30 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利稅總額2563.8 億元, 增長9.4%,其中利潤總額1724.1 億元, 增長10.2%。 與上年相比, 2022 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雖然絕對量有所增長, 但增速明顯下降, 經濟增長動能呈現不足之勢。

(二) 區域收入差距有待進一步縮小

首先, 區域發展長期不平衡。 從地區分布來看,位于北翼的余姚、 慈溪等地經濟實力一直強于南翼的寧海、 象山。 2022 年, 余姚市、 慈溪市兩地的GDP總量達4035.2 億元, 而寧??h、 象山縣兩地的GDP總量僅為1620.7 億元, 南北地區的絕對差距進一步擴大。 其次, 城鄉差距仍然較大。 雖然2022 年寧波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為1.69, 較2021 年的1.72 相比有所下降, 但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絕對值來看, 2022 年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額為31203 元,與2021 年相比, 絕對差額有所擴大。 此外, 2022 年農村居民的財產凈收入為1705 元, 而城鎮居民則為9385 元, 財產凈收入對比差距明顯。

(三) 公共服務有待進一步優化

作為GDP 破萬億元的副省級城市, 寧波目前僅有寧波大學一所雙一流高校, 浙江萬里學院、 寧波工程學院、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 寧波財經學院、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寧波諾丁漢大學等7 所普通本科高校, 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緊缺。 其次, 寧波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 2022 年末全市擁有戶籍人口621.1 萬人, 其中, 65 歲及以上人口已高達135.2 萬人, 占比14.1%, 但全市養老機構僅258 個,床位數5.1 萬張, 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僅為5.58‰,死亡率高為6.83‰, 自然增長率為-1.25‰, 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導致醫療資源的需求更為緊張, 但全市共有醫院204 家, 其中三級甲等醫院8 家, 三級乙等醫院11 家, 醫療資源配比不足。 再次, 公共文體設施建設相對落后。 2022年末寧波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8 項, 國有博物館17 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 處, 相對于經濟的高速增長, 寧波仍需要加快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均等服務, 補齊在托幼、 教育、 醫療、養老、 住房等方面的不足。

數據要素助推寧波共富示范先行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 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 數據要素具有其他傳統要素無可比擬的優點, 如可再生、 可共享、 及時傳遞等, 這些特性使得數據要素更易與其他生產要素滲透結合, 對經濟發展具有獨特的放大、 疊加、 倍增作用。 因此, 寧波應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推動 “數字產業化” 和 “產業數字化” 持續縱深發展。 首先, 積極推進核心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 如集成電路、 光電子和智能終端, 持續提升數字技術創新水平, 包括領域如人機交互、 數據挖掘、 深度學習和生物識別。 培育新的數字技術應用場景, 促進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的增長。 與此同時, 實施新一輪智能化改造計劃, 積極推動示范應用項目, 如 “北斗+5G+工業互聯網”, 建立健全產業鏈, 包括傳感器、 硬件設備、 平臺和應用場景等, 以推動工業互聯網產業的創新發展, 打造工業互聯網的領軍城市。其次, 加速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數字化水平。 推動傳統制造業的升級和改造, 積極發展數字車間、 “未來工廠”、“產業大腦” 等智能化改造項目。 以培育單項冠軍企業集群為核心, 推進產業基礎升級和提高產業鏈項目, 集中精力攻克關鍵基礎材料、 核心零部件、 先進工藝、 工業軟件等領域的難題, 推動產業鏈的強化、 填補和拓展。 提高產業數字化、 智能化水平, 為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夯定共同富?;A。

(二)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進一步縮小三項差距

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 數據要素的即時傳遞和共享, 打破農業產品在生產、 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市場化障礙, 使得信息、 資本、 技術等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流動更加順暢, 為數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 基于本地的農業、 林業、 漁業和牧業等資源以及生態環境, 加速普及智能農業技術。 利用數字化技術來連接和優化農業產業的各個環節, 促進協同發展, 培育并壯大生態農業產品的"富民產業線", 打造高品質的特色農副產品電子商務品牌。 第二, 提升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和鄉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借助農村旅游和文化活動的結合, 包括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等方式, 拓展當地生態產業品牌的外延。 與此同時, 向這些產業注入民間傳統習俗、 傳統活動和手工藝等鄉村文化元素,創造出具有獨特特色的鄉村文化產品線, 為促進美麗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內容和平臺。 第三, 強化數字文化素質教育, 為新型農民提供數字化能力。 農村發展的核心在于農民, 教育對于提升農民的文化素養和培養新型農民至關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 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等數字技能起到了關鍵作用。 廣泛開展直播營銷技能培訓, 培養農村居民成為主播, 通過直播方式宣傳特色農副產品并傳播新農村文化。這不僅有助于與電商平臺有效對接, 打通農村產品的網絡銷售渠道, 還能促進農村高質量特色產品融入數字經濟的商品流通體系, 從而完善生態農業產業鏈和農村文化建設的支持系統。

(三) 釋放數據要素紅利, 推動公共服務優質共享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提升, 浙江牽頭編制出臺 《數字長三角建設方案》, 數據要素的普惠性和非排他性可推動優質公共服務資源 “跨區域共享”。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寧波可借助長三角的區域優勢, 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建設前灣滬浙合作發展區, 將杭州、 上海等不同領域的優質服務資源整合利用, 使教育、 醫療、 養老等地方性資源得以優勢互補, 為公眾提供更便捷、 高效和質量更高的服務。 首先, 借助人工智能、 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等先進的數字技術, 可以將公共服務等資源數字化, 使其更加高效智能, 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減少等待時間,提高服務的可訪問性, 并減少行政繁瑣流程。 其次, 積極推動跨區域優質數字應用場景構建共享。 利用數字孿生技術, 在虛擬世界中建立實際世界的模型, 使服務資源的流動更加高效, 不受地理距離的限制, 消除地域障礙, 使居民可以輕松地訪問其他地區的服務資源。 再次, 建立普惠性和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網絡覆蓋。 打造智慧便捷、 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 涵蓋線上和線下服務, 不僅要滿足普通居民的需求, 還要特別關注數字 “弱勢” 群體。 通過提供無障礙服務, 確保每個人都能便捷地享受數字化公共服務, 減少社會不平等和排斥。 最后, 探索制度標準、 財政分配和異地結算等方案, 以確保公共服務的穩定運行和財務支持。 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前瞻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康養設施建設, 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老齡化社會需求,同時為流動人口提供便利的服務。

猜你喜歡
寧波要素數字
一圖讀懂寧波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寧波
答數字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數字看G20
也談做人的要素
喜相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