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業財融合問題研究

2024-02-23 00:15陳琳
經濟技術協作信息 2024年1期
關鍵詞:業財融合國有企業

陳琳

摘 要:隨著時代高速發展、網絡技術不斷進步,財務人員逐步從基礎類工作中解脫,但也面臨新要求,不能僅僅做事后記賬先生,而是要成為國企經營和管理的參與者。為了高效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業財融合是國企財務管理轉型的必由之路,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導致業財融合實施效果不理想,阻礙了國企高質量發展。因此,國企必須要做好自身定位,厘清推進業財融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法,保證業財融合執行到位,以便于獲取較為理想的成效,加快財務管理轉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國有企業;業財融合;業財融合績效考核

業財融合作為新經濟常態下國企經營創新的基本要求,要求企業從經營管理全過程出發,對于財務數據、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利用,管理人員要充分結合業務數據高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并且借助財務數據和信息輔助業務決策,保證內部財務、業務信息統一。但現實狀況表明,國企在實施業財融合中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內容,具體阻力因素表現在融合理念有待轉變、管理制度不健全、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不到位等。因此,國企必須注重業財融合的推進,制定一系列解決策略和方法,強化業財融合的實效性,創造較佳的效益。

一、國企業財融合的內涵和實施作用

國企業財融合是業務、財務融合的簡稱,主要是指在國企實際運營中業務與財務管理高效融合和銜接,確保兩者實現一體化,從宏觀層面考慮業務的開展是否與國企目標統一,制定的財務管理策略和措施是否能夠為實現戰略目標提供支持和服務。新經濟常態下,國企業財融合的重要作用如下:

第一,確保資源合理配置,提升資源使用率。國企在運營過程中,內部持有的資源有限,如何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和方法,科學配置各類資源,提升資源使用率,實現降本增效至關重要。高效落實業財融合后,管理層能夠遵循效益最大的基本原則,從宏觀層面對業務、財務活動展開合理規劃和把控,以便于提升各類資源使用率,幫助國企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第二,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水平。國企在推進業財融合后,可以打通業務、財務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共享,促使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相互間確定工作流程、重點和難點,不斷擴展和延伸財務部門的自身職能,能夠實現全過程閉環控制,短時間內確定各項活動實施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進而提出改進方案,從源頭上抵御風險能力,有效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1]。

第三,切實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及質量。國企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關乎著當前生存和未來發展,業財融合的落實,能夠加快財務管理轉型速度,改變財務部門職能,從原本單一會計核算類模式轉變為參與到國企運營和決策中,為其提供全面、準確的財務信息,有利于提升決策水平。

二、國企業財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業財融合思想理念有待轉變

國企高質量實施業財融合時,人員自身的思想理念是否先進、正確尤為關鍵,應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樹立正確、先進的業財融合理念,幫助各項活動順利開展,以便于獲取較為理想的效果,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然而,就目前實際狀況分析可知,國企業財融合推進過程中,人員思想觀念滯后,是阻礙業財融合實施的關鍵阻力,主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領導層理念滯后。領導層給予國企業財融合的配合度、支持度關乎著業財融合實施的狀況,應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理念,使得各環節工作順利開展,以便于實現既定目標。但一些企業的領導層將更多的重點放在績效、戰略規劃等方面,忽視了業財融合,無法將先進的業財融合理念,持續性融入企業文化中,使得業財融合推進缺少思想支持,難以為廣大職工做好示范。二是職工理念淡薄。在國企實施業財融合過程中,會涉及若干個部門和人員,為了確保全員參與,必須強化人員的正確理念,然而部分國企未能借助多元化宣傳方法,不能客觀全面地闡述業財融合理念、內容,導致職工對業財融合重視度不足,部門及職工不能做好溝通和協同,削弱了業財融合的具體效果。

(二)業財融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支持下,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均在自身范圍內形成工作流程和制度,僅僅從自身立場出發,未能充分考慮相關方的實際狀況,沒有從宏觀層面進行考慮,各項管理制度對實際業務開展缺少指導,流于表面,如不相容職位分離機制、績效機制、問責機制等不明確,難以確定各環節崗位與職工的權限和職責,一旦產生問題不能做好問責,難以發揮業財融合實施的效果。另外,國企業財融合實施具有動態性、長期性,與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要靈活進行調整,有利于獲取較佳的管理成效,但部分國企管理制度處于固定狀態,隨著業財融合的不斷交叉深入,管理制度的適用性、先進性不能動態改進,難以為業財融合的實施提供制度導向,使得各項活動的開展效果不理想,阻礙了國企高質量地發展。

(三)缺少業財融合信息系統

國企要高質量推進業財融合,需要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持和配合,業財融合要求國企必須進行財務管理模式的轉型,要主動摒棄原本以財務會計為主的工作重心,積極向管理會計轉型,為了實現多元化的功能,國企必須跟上信息時代發展潮流,搭建完善、兼容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但事實上,部分國企在開展業財融合時,缺少先進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各自為營,數據不能實現共享。當前互聯網技術逐步成熟,各行業都逐步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國企在這種環境下,也逐步構建了自己的信息管理平臺,但部分國企各部門間未能保持思想統一,各系統間仍存在信息壁壘,各部門都根據自身需要構建自己的管理平臺,部門間信息系統不能集成銜接,數據無法共享互聯,難以展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的優勢,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一些國企業財融合信息系統缺位,無法實時、動態追蹤各項管理的信息,不能通過信息數據挖掘和分析,快速確定管理中的不足,不能第一時間進行改進和優化,難以發揮業財融合的價值及優勢[2]。

(四)業財融合績效考核不到位

部分國企在業財融合實施進程中,績效考核不到位,未能綜合性考慮各方面因素,設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和指標,無法全方位評估不同責任部門業財融合的實際成效,難以展示績效考核的效用。另外,一些國企的業財融合實施績效考核結果利用率較低,不能將其與職工薪酬獎金、職工任免等進行聯動,使得不同部門及職工對績效考核認識不全面,重視度不足,導致績效考核止步于表面,弱化了業財融合的效果。

(五)缺少高素養、復合型的業財融合人員

第一,人員職業道德不規范,法治意識較為薄弱。部分國企內部管理理念和意識具有滯后性,缺少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不能將國家法律、職業道德作為行為基本準則,導致會計信息不全面、不準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企內部運營和發展。第二,財務人員、業務人員知識結構單一。財務人員、業務人員是國企業財融合關鍵實施者,對業務水平、專業素養要求較高,其綜合素養的高低關乎著業財融合的具體效果。當前一些財務人員雖然注重會計相關知識內容,但財務知識結構較為單一,不能擴展和延伸自身的知識結構,對金融、法律、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知識掌握較少,難以從根本上展示自身的職能和價值,無法為業財融合的實施到位夯實基礎;一些業務人員不能熟練掌握財務相關知識,無法給業財融合提供支持,削弱了業財融合的工作效果。

三、加強國企業財融合的策略

(一)更新和轉變全員思想觀念和認識

一是強化領導層理念。領導層給予業財融合配合度、支持度的強弱,關乎著最終實施效果,必須樹立先進的業財融合理念,全身心參與到業財融合中,并且為廣大職工做好示范和榜樣,以便于高效推進業財融合,高質量地開展業財融合,獲取較為理想的成效。二是提升職工理念。職工是國企業財融合實施的主力軍,應加大宣傳力度,確保職工正確認識業財融合,全身心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有利于各部門做好協同和溝通,從而獲取較佳的工作效果,幫助國企可持續發展[3]。

(二)完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體系

國企應具備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確保各環節工作有章可循,使得各項工作能夠高質量地開展,實現業財融合目標。在業財融合推進過程中,涉及的部門、職工較多,內部較為復雜多變,國企要主動結合自身現實狀況,建立完善的業財融合管理制度,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導向,真正貫徹權責制,將具體的職責貫徹到個人層面,保證各層級廣大職工嚴格依照相關規范、標準開展各項活動,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確定責任人,展示制度約束效果,確保各環節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另外,業財融合過程具有動態性、靈活性,國企應根據自身現實狀況,改進和優化管理制度,增強其適用性、先進性,滿足業財融合工作實施的現實要求,以便于獲取較為理想的工作效果,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構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

達成業財融合目標、實現多元化功能,均需要借助高效、先進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將國企財務、業務相關內容融入其中,能夠消除各部門間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共享,幫助國企高質量地開展業財融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企要結合自身現實狀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并且與其他業務系統進行聯動和集成,實現信息互聯共享,以保證業務、財務間信息高質量地傳遞,輔助業務部門、財務部門高效開展各項活動。同時,將合同審核、付款審核、成本費用審核等模塊融入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將原本的線下活動轉移到線上,進一步實現數據快速傳輸,確保業務、財務流程全過程控制和管理,將財務管理融入每項業務活動中,確保業務和財務交叉融合,提升業財融合效率及質量。另外,業財融合信息系統能夠自動化收集和統計相關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等,出具多維財務報表,及時為管理層提供信息支持,確保每項決策更加科學合理[4]。

例如,某企業主營項目為各類工程建設活動、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等。該企業為了加快財務管理轉型,主動落實業財融合,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在具體實踐應用中獲取了較佳的效果。一是提升了財務管理能力。通過實施業財融合信息系統,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戰略制定、風險控制等方面,將原本線下復雜、繁瑣的工作轉移到線上,借助信息化實現了遠程數據集中化、規范化管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了財務管理水平和能力,展示其自身效用。二是保持數據同源,實現信息共享。業財融合信息系統構建和運行后,各部門可以靈活調劑和使用數據,確保了各職能部門數據來源統一、數據標準一致,財務、業務使用同一套數據和信息,使得財務信息更加完整和準確,從源頭上消除了信息壁壘,實現了信息互聯共享,幫助國企展示了業財融合的效果。

(四)強化業財融合績效考核

國企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開展業財融合,要想獲取較佳的效果,應將核心放在績效考核方面,科學合理地設計績效考核指標,專崗人員使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對各責任部門業財融合實施成果進行評估和考核,激發廣大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展示績效考核的效用。因此,國企要結合自身現實狀況,制定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指標,客觀評估各部門實施業財融合的效果,激發人員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高質量地開展各項活動。另外,必須注重業財融合績效考核結果利用率,將其與職工薪酬獎金發放、職工任免等掛鉤,確保業財融合績效考核實施到位,以便于獲取較為理想的成效,幫助國企穩定、健康地發展。

(五)培育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團隊

國企業財融合要想獲取較為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培育一支高端、復合型的業財融合人員團隊,高效開展各項活動,展示業財融合的價值。企業培育復合型業財融合人員團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注重內部人員培養,要在財務和業務隊伍中篩選工作經驗豐富、信息技術較強的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實現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相互輪崗,以便掌握各自的工作重點和難點,高效落實業財融合。二是提高人員招聘和選拔標準。應主動引進崗位勝任力模型,系統性分析人員整體素養和業務水平,確保其滿足崗位職責要求,壯大整個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杜艷芳.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與應對舉措[J].財富生活,2022(22):97-99.

[2]解婧秋.關于國有企業業財融合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研究[J].現代營銷,2022(10):58-60.

[3]楊敏.高質量發展下的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問題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2(12):3.

[4]馬阿里.大數據背景下的國有企業業財融合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13):169-171.

猜你喜歡
業財融合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推進“科改示范行動”的實踐與思考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大數據對財務分析工作的影響和對策
通信運營企業基于客戶效益的業財融合研究及應用
業財融合助力企業發展探究
工業4.0下的業務與財務融合模式探索
論實施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業基于價值的業財融合分析淺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