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文化、社會使命與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

2024-02-23 05:05蔡佳霓吳小節邢瑩瑩程詠斌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意涵家族企業家族

奚 菁,蔡佳霓,吳小節,邢瑩瑩,程詠斌

(1.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廣州 510520;2.廣東培正學院管理學院,廣州 510400;3.白云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廣州 510080)

0 引 言

創業之路漫長且艱辛,能堅持下來者并不多,因此創業堅持是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1-2]。對于面臨合法化困境和經濟、社會雙重目標沖突的社會創業者而言[3-4],社會創業堅持意味著既要堅守一條高風險的創造財富之路、又要堅守與創造財富無直接關聯的社會使命,因而更具挑戰、更為復雜[5]?,F實中,一些社會創業者無法適應商業競爭的壓力,轉化為非營利組織,靠捐助維持運營[6]。遺憾的是,盡管社會創業已成為創業研究領域的熱點[7],但關注社會創業堅持這一重要且復雜議題的文獻卻很鮮見。究其原因,也許是現實中可供研究的社會創業堅持案例較少。白云電氣集團是一家從打鐵起家、以“打鐵文化”為立企之本的典型家族企業,歷經一百多年的社會變遷,至今已傳承至第四代。它始終堅守服務社會的使命、克服了種種快速獲利的誘惑;同時,因密切關注社會需求的變化,它得以保持充沛的創新活力、實現了持續發展和穩定收益,由一個家庭式打鐵作坊發展為綠色智慧能源行業的國家創新型企業。由此引發的現實問題是:該企業如何以及為何能實現社會創業堅持? 其獨特的家族文化在其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現有創業文獻難以回答以上問題,原因有二:一是忽略了作為創業活躍主體的家族企業的獨特情境[8]。家族企業因其對社會情感財富的追求而較非家族企業有著諸多不同的行為特征,如更具創造社會價值的傾向[9]。已有研究明確指出,家族企業的創業堅持邏輯不同于一般企業,忽略了家族企業情境的創業堅持研究是不完整的[9]。二是現有文獻多探討創業堅持的概念界定、影響因素和行為后果[10-12],對社會創業堅持形成的動態過程缺乏關注,而回答“如何”“為何”這類問題必須對過程進行深入剖析[13-14]。

在上述現實問題與文獻缺口的共同驅動下,本文以白云電氣集團為案例,采用探索性縱向案例研究方法,試圖回答的科學問題是:家族文化促進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過程是怎樣的? 驅動該過程發生的機制是什么? 為此,本文引入意義賦予理論視角,識別家族管理者傳遞家族文化的策略與過程,探索家族文化獨特意涵與社會創業堅持的邏輯關聯,從而構建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過程與機制模型,可為促進更多企業實現社會創業堅持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1 理論回顧

1.1 社會使命與社會創業堅持

創業堅持指企業家持續追求創業機會的傾向與行動[7,15-16]。相較傳統的商業創業,社會創業面臨更大的挑戰。首先,社會創業需要兼顧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二者間的張力往往使企業過度關注經濟績效,最終放棄社會目標而走向商業化道路[3,17]。其次,模糊的目標邊界使利益相關者難以判斷社會創業實踐的適當性,導致企業的社會使命難以被投資者或企業員工認同,因而社會創業在獲得和維持資源時面臨更大挑戰,導致社會創業機會難以實現[13,18]。由此可見,社會使命的維持是實現社會創業堅持的核心問題。作為區分社會創業和商業創業的根本依據[12],社會使命不僅表明了創業者追求社會價值的根本動機和利他的價值傾向[5,12,19],也對社會創業行為具有關鍵的指導作用,如驅動技術創新、推動員工追求社會價值等[20-21]。顯然,社會創業堅持涉及認知和行動兩個維度[15],即主觀堅持傾向和堅持的實際行動。

就研究情境而言,創業堅持的研究視角經歷了由“創業者創業情境”到“企業創業情境”的發展。傳統觀點認為創業堅持是初始創業者特有的行為[22],因此將研究聚焦在創業者個人的決策與行動上[23-24]。該視角能夠解釋創業者個人在逆境中的努力,但難以解釋公司創業的情境復雜性。尤其在家族企業情境下,當家族目標和企業使命高度重疊時,企業的創業行為可能有獨特的邏輯[9]。因此,有研究認為應關注家族企業在創業堅持方面的表現[16]。

本文扎根家族企業的獨特情境,從認知和行為兩個維度關注了家族成員、家族企業員工對企業社會使命的認知演化及相應的創業行為,試圖探索家族企業能持續認同并執行社會使命的原因。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引導個體認知的、更具解釋力的因素顯現出來——家族文化。

1.2 家族文化、家族企業使命及其研究視角

家族文化被認為是家族企業重要且獨特的資源,是家族企業社會情感財富的來源[25],對解決創業的高風險與資源匱乏問題有著積極的影響[26]。家族企業的家族文化多具有鮮明的特征:第一,家族文化對企業的滲透是區分家族企業和非家族企業的重要依據之一。楊光飛[27]指出家族文化通過嵌入家族管理者的價值觀,對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控制權讓渡產生影響,家族文化是家族對企業實現控制的重要手段[28-29],正是家族的控制意圖使得家族企業與其他企業區分開來[30]。第二,中國的家族文化多以儒家文化為底色[29]。馮爾康[31]指出中國的家族文化以“家為中心”“尊祖敬宗”“講求孝道”和“忠孝交融”為核心內容。其中,前三點體現了儒家家族倫理的家庭整體論和親情本位論,“忠孝交融”則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家國情懷。實現“忠孝交融”的路徑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是“修身、齊家”的最終目標。這種底色在家族企業中被進一步強化,原因在于,家族企業創業者在家族中往往更為強勢、更注重家族價值觀的傳承;同時,儒家強調忠、孝的家族倫理觀確實促進了改革開放初期家族企業的成功[32]。第三,具有儒家文化底色的家族文化有助于推進家族成員及企業員工的社會使命認同。其一,家族文化常以家族創業故事為載體進行表達,故事中融入了祖父、父親、子女等家族血緣關系的相關用語,更容易引起個體的情感共鳴,為解釋企業使命提供了一套高效的語言體系[9,33];其二,在實踐“忠孝交融”的家族倫理觀的過程中,家族往往樹立了“義利并舉”的價值觀,并將其貫徹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34],成為家族企業建構社會使命的認知基礎。因此,家族文化對于激發和維持家族企業社會使命具有獨特的價值。

然而,不論在創業現實中還是創業研究中,如何以恰當的方式運用家族文化來達成家族成員、企業員工對企業社會使命的認同尚未得到清晰解答[25,29]。意義賦予理論為此提供了有效的研究視角。意義賦予指管理者有意識地影響他人對環境和組織戰略的理解過程,包括對組織愿景、價值觀和組織戰略的本質進行解釋,以傳達個人的變革傾向和偏好[35]。意義賦予策略包括隱喻、框架歷史等修辭策略,它們是強化社會使命的有效手段[36-37],能夠自上而下地影響個體形成社會使命,并為此付諸行動。同時,已有研究肯定了文化作為意義賦予觸發器的作用[38],認為文化能夠幫助管理者解釋在特定環境下“這么做的意義”。綜上所述,本文結合意義賦予的解釋策略,深入分析家族企業管理者如何運用家族文化影響家族企業成員認知、實現社會創業堅持的過程與機制。

2 研究設計

2.1 方法選擇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縱向案例研究方法,原因有二:其一,社會創業堅持、家族文化均涉及認知與行為兩個維度,意義賦予則是動態過程,探索性案例研究有助于深入觀察和提煉個體的深層認知與行為細節、把握過程的推進邏輯[39];其二,縱向案例研究能夠對案例企業長期的持續創業行動進行系統描述與分析、清晰展現時間線,發掘其獨特管理實踐中的規律[40]。

2.2 案例企業選擇

本文以白云電氣集團為研究對象,是遵循單案例選擇的極端性原則[41]。其一,白云電氣集團是少見的成功社會創業企業。從第一代創始人開始的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它始終堅守滿足社會需求的原則,密切關注時代變遷,每到歷史節點都及時發掘、利用新機會,處于持續的社會創業過程中,并由一個家庭手工打鐵鋪發展為綠色智慧能源行業的創新型企業。其二,白云電氣集團是少見的成功堅守并發揚家族文化的家族企業。它歷經四代,圍繞“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文化內核,通過言傳身教、文化手冊、宗祠維護、展廳建設等措施,不斷深化家族文化的內涵,并積極踐行、傳播,使家族文化成為立企之本。因此,白云電氣集團的事業變遷、家族文化沉淀以及為社會服務的發展歷程,呈現了一個極端的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案例。

本研究縱向梳理了白云電氣集團的重要發展階段以及不同階段的家族文化內涵和創業行動特征,為解決“家族企業如何以及為何能堅持社會創業”的問題提供現實依據。

2.3 案例概況

白云電氣集團創始家族的歷史可追溯至1910年代。第一代創始人胡世科在12歲成為打鐵鋪學徒,抗戰期間擔任游擊小分隊隊長,擅長用打鐵技藝修槍。第二代創始人胡師結繼承父輩技藝,于1957年創辦了打鐵鋪,提供當時經濟發展所需的重要生產工具。第三代繼承人為胡氏家族兄弟姐妹五人,緊扣改革開放的政策機遇和現代化產業發展需求,于1988年進入高壁壘的配電設備制造行業,1989年正式成立“白云電器設備廠”,并提出“創造優良,服務社會”的企業宗旨,實現了從傳統鐵匠鋪到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和中國制造業500強企業的發展。第四代繼承人為現任白云電氣集團董事長胡德良和上市企業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德兆,是第三代胡明森(大哥)之子。他們于2012年提出“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的使命,不斷延鏈、強鏈、補鏈,致力于打造完整的電力裝備產業鏈。2018年以來,公司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夯實核心技術競爭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從電力裝備制造商向電力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2021 年以來,公司圍繞國家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致力于成為綠色智慧能源的實踐者和引領者。第三代、第四代家族成員在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雖然歷經幾代人的傳承,家族企業創始人所確立的“打鐵文化”在家族乃至整個企業的影響不僅未減弱,反而日益增強。表1展示了白云電氣集團的發展概況。

表1 白云電氣集團的發展概況Tab.1 Development overview of Baiyun Power Group

白云電氣集團的家族文化源于“孝敬長輩、兄弟和睦、樂善好施”的教導,在第一代創始人艱苦奮斗的打鐵實踐中開始發展。第二代掌舵時將打鐵經歷中的家族情感體驗和商業價值觀提煉為“打鐵精神”,這種精神逐漸超越家族邊界,在第三代、第四代掌舵時進一步上升為企業社會使命。白云電氣集團的家族文化、社會使命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白云電氣集團的家族文化、社會使命的形成與發展歷程Fig.1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iyun Power Group’s family culture and social mission

2.4 數據收集

本研究對白云電氣集團進行了5次現場調研和2次補充訪談,現場調研的方法涉及深度訪談和現場觀察,時間集中在2021 年4 月到2022年5月。主要數據來源于4輪深度訪談,訪談平均用時190分鐘。為了保證數據來源多樣、形成數據間的三角驗證,訪談對象選擇了企業核心決策者、管理者、重要客戶等不同角色,同時收集了企業內部的檔案資料和第三方報道的二手數據作為補充。數據來源信息見表2。

表2 案例數據來源信息Tab.2 Case data source information

2.5 數據編碼

本文采用建構式扎根理論對數據進行編碼[42]。第一階段為開放式編碼。首先,對原始資料進行梳理,圍繞“社會創業堅持”的主題識別相關的關鍵語句,通過對其分類、貼標簽,使龐雜的原始數據逐步清晰,便于瀏覽和比較。其次,為探索社會創業堅持的形成過程,本研究特別注意分布在時間序列上的動態行為描述。意義賦予、家族文化承諾、社會使命變化等概念由此浮現出來,最終得到33個類別。再次,本研究在數據與理論間反復迭代,根據各類別編碼間的邏輯關聯提煉出12個主題。最后,進一步對主題編碼進行范疇化處理,得到4個范疇。數據編碼結構見表3。

表3 數據編碼結構Tab.3 Data coding structure

第二階段為主軸式編碼。為使編碼聚焦研究問題,清晰呈現主要構念、關鍵過程和重要邏輯關系,本文基于“觸發條件—驅動機制—意義賦予—社會創業堅持”的邏輯鏈條識別出家族文化驅動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三個階段,獲得了“家族文化建構階段”“社會使命建構階段”和“社會使命滲透階段”三個主范疇,見表4。

表4 主軸式編碼Tab.4 Axial coding

第三階段為選擇式編碼。根據主范疇的邏輯鏈條、結合案例發展的時間脈絡,進一步梳理、整合所有資料,發現以儒家文化為底色的家族文化是本案例中驅動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主要動力,提煉出核心范疇“基于家族文化獨特意涵的社會創業堅持形成過程”。圍繞該核心范疇,將主題和范疇整合為一個可以被理解的故事線,并基于意義賦予理論形成理論框架模型,最終實現數據、理論框架模型的一致[43]。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早期家族管理者產生初始家族文化意涵,通過意義賦予行動促使家族成員形成了對家族文化的認同和家族事業的堅持;家族文化的獨特意涵和家族企業對社會情感財富的追求共同促使家族文化發展為企業的社會使命;社會情感財富追求和家族文化的“利他”“堅持”意涵驅動著企業決策者通過意義賦予使企業社會使命滲透到員工內心,從而在全公司范圍內形成長期的社會創業傾向,實現社會創業堅持。

3 案例分析

3.1 家族文化建構階段

3.1.1 觸發條件

觸發條件指觸發特定行為或事件的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政策條件、經濟條件、社會關系條件等。觸發胡氏家族創業行為的外部因素是生存壓力。1957 年,胡氏家族為解決溫飽問題①信息來源:《廣州城市居民收入70年來增長迅速1979以來年均增長超13%》,廣州日報,2019年9月18日,https://www.gd.gov.cn/zwgk/sjfb/mssj/rjkzpsr/content/post_2605634.html。,舉家從廣州城郊遷移到廣州城區以尋找創業機會。據胡氏家族史記載,其祖輩曾擔任鐵匠學徒,因此第二代創始人胡師結從父親手中繼承了打鐵技藝(N2),后來又成立了五金廠專門為當地的水電社鍛造配件。胡師結的五個子女均參與家族創業初期的打鐵工作,自此形成了家族企業的雛形。由此可見,謀求溫飽的生存壓力構成了胡氏家族創業的觸發條件(N1)。

3.1.2 驅動機制

驅動機制揭示了現象發生的基本原理,在本文中指促使家族企業形成社會創業堅持的原因。數據顯示,儒家家族倫理觀和價值觀的普遍性是本階段家族內部特定行為發生的原因。

儒家家族倫理觀強調倫理本位[44],即追求家族內部的長幼秩序、家長權威、親情維系(D1)。儒家家族倫理觀普遍影響著傳統中國家庭的行為規范和家風家訓,使得家族企業的關系治理和領導行為表現出獨有特征。在本案例中,家族倫理觀為“團結”“堅持”的家族文化提供了基礎,表現為家族成員堅守、繼承祖輩的教誨和價值理念,彼此情感深厚。

儒家價值觀的核心是以“仁”“義”為代表的利他思想。本案例中,胡氏管理者曾較為系統地學習過儒家傳統文化,因此運用了《禮記·大學》中的“明德厚生”作為家族文化的思想基礎,同樣要求家族成員持續加強個人品行修養,在行為上要踐行利他愛人(D3)。該家族文化意涵滲透到家族企業后,對其經營理念、家族高管行為亦將產生影響。家族文化建構階段的創業堅持路徑及機制如圖2所示。

圖2 家族文化建構階段的創業堅持路徑及機制Fig.2 The paths and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persistence in the stage of family culture construction

3.1.3 意義賦予

儒家家族倫理觀和價值觀與白云電氣集團早期的打鐵經歷相結合,形成了“團結”“堅持”和“利他”的獨特家族文化意涵(M4)。第一,儒家家族倫理觀追求家族和睦,與打鐵工藝“大錘出力,小錘出技”的步調統一、分工協作相契合,最終提煉出“團結”這一家族文化意涵。第二,在家族財富觀方面,儒家價值觀強調“慎之勞,則富”的財富和勞動的積極關系,驅使創業者發自內心地認可“堅韌”和“專注”的工作理念,即始終保持奮斗和專心專注的工作狀態,可歸納為“堅持”。第三,儒家家族倫理觀強調忠孝交融,使得家族成員更容易將家族認同提升到社會認同的高度[45]。胡氏家族提出了“明德厚生、自強至善”的家族文化,可歸納為“利他”的意涵(D5)。這些文化意涵在胡氏家族代代相傳、促進了家族企業的社會創業堅持,得益于家族管理者采取了有效的意義賦予策略。本階段出現的意義賦予策略以情感型意義賦予為主。

情感型意義賦予是管理者解釋上述獨特意義的行動,其主要策略為敘述策略和身教策略(M1)。敘述策略是較為常見的情感型策略,家族管理者借助家族創業故事來解釋某一特定的意義。例如在賦予子女“堅持”的內涵時,管理者常引用日夜打鐵和“大錘出力、小錘出技”的創業故事。正如第四代繼承人胡德兆所說:“我爺爺打的鐵質量很好,有人脈、有口碑、做事守信用,我們都很尊敬他?!闭鎸嵉孛枋黾易鍎摌I細節,可以提高子女對于家族的認同和情感依戀程度。同時,管理者還使用身教策略介入家族成員的教育。身教策略是一種互動式的意義賦予方式,采用共同打鐵和分配工作的方式帶動家族成員間的互動,這種互動增進他們對彼此間的感情和對“打鐵精神”的理解,從而深入家族成員對于“團結”和“堅持”的意涵認同?;谇楦行偷囊饬x賦予,企業聚集了胡氏家族成員一同創業,在創業早期獲得足夠的財務支持和情感支持,也為子女的繼任和長期創業打下基礎。

3.1.4 社會創業堅持

家族文化建構階段,家族企業的非經濟目標重點落在家族利益上,即關注家族內部經營和事業傳承,因此,本階段的家族創業堅持需從家族成員的創業認知、家族企業的有效行動兩方面共同努力。就認知而言,基于對“團結”和“堅持”等家族文化承諾(S1),胡氏家族成員認為經營企業并不是單純獲取利潤,而是在捍衛家族長期積累的社會財富。家族成員在早期接受采訪時,往往會強調個人的家族身份、與其他家族成員的和諧關系,從而表明企業具有長期發展的潛能和意愿。就行動而言,家族創業堅持行動是家族克服傳承難題、長期經營的連續行為(SS2)。胡氏家族通過堅持家族業務(S4)、堅持代際傳承(S3)和堅持家族長期控制(S2)落實家族創業堅持的行動。首先,自家族文化建構階段起,家族管理者便聚焦于制造與打鐵相關的電力裝備,克服了資金和技術難題,從低技術含量的低壓電氣往更高技術要求的高壓、特高壓領域拓展;其次,圍繞“團結”的意涵,胡氏大家長以能力對子女進行分工,強調家族整體觀和人盡其才,促使家族后代順利接班;最后,還通過所有權與經營權結合、將家族理念融入家族企業文化等方式,實現對企業的長期控制,為后續社會創業堅持奠定了良好的經營基礎。本階段的典型引用見表5。

3.2 社會使命建構階段

3.2.1 觸發條件

20世紀90年代左右,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變革,白云電氣集團所在的電氣行業政策隨之發生改變(NN2)??梢哉f“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白云電氣集團,更不會有白云電氣集團的今天”。改制前,配電裝備制造行業為國有企業壟斷,但改制后,生產資料產權放開,企業憑借積攢的口碑和鍛鐵技術順利進入了配電裝備制造行業,因此,制度轉型是推動企業規模擴大、業務升級的觸發條件。在全面制度轉型的背景下,企業的發展目標不再受限于維持生計,而是有能力在政府、市場和公益部門“三重失靈”的領域中找到新的社會創業機會。

3.2.2 驅動機制

在社會使命建構階段,驅動企業社會創業意向形成和創業行動的機制是家族文化獨特的意涵引領(DD2)及對社會情感財富的追求(DD3)。一方面,對家族聲譽(D8)的保護動機,是本階段企業追求社會情感財富的主要表現。胡氏家族的打鐵文化一直以來都得到了政府機關和客戶的肯定,為了保護以家族文化為底色的家族聲譽,胡氏家族將“打鐵精神”融入能夠提高家族聲譽的社會創業行動中,因此成為本階段建構社會使命的驅動力之一[46]。另一方面,家族文化的“利他”(D5)以及“專注”(D7)等獨特意涵驅使家族管理者捕捉到制度轉型下的社會創業機會,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了電力裝備行業在解決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因此將家族文化的“專注”和“利他”意涵提升到服務社會的高度。也就是說,企業的獨特意涵進一步驅動家族元素與政策元素的相互作用,推動企業家創造社會價值[47],因此構建了社會使命的“可持續”意涵。

3.2.3 意義賦予

在社會使命建構階段,白云電氣集團開始追求輸配電領域的可持續轉型服務,初步建構了企業可持續發展使命。然而,推行社會使命并非易事,家族管理者需要說服核心的決策者,以服務社會行為來替代企業利己行為。因此,家族管理者選擇分析型意義賦予策略(M2),兼顧了兩個意義賦予要點:一是客觀闡述目的,即通過語義表達的修辭手法,解釋社會創業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家族管理者在意義賦予過程中多次借助家族文化的內涵進行說明,如將自己比喻為“農民洗腳上城,要保持對社會的敬畏”,強調了服務社會的使命和家族的家國情懷,凸顯以家族為中心的目標和社會使命的交叉點,因此決策者對企業社會使命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和高效。二是論證社會使命的價值。企業借助符號化的方式,將打鐵的家族文化塑造為一個固定符號。這一符號濃縮了龐大的信息量,強調了艱苦奮斗、不畏困難的“打鐵精神”,并使得“打鐵精神”成為企業約定俗成的非正式規范。因此,當家族管理者使用“打鐵精神”描述社會使命內涵時,決策者們能夠清晰地理解社會使命的價值所在,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們需要這個戰略”。綜上,分析型意義賦予策略以家族文化的內涵來解讀社會使命,將的重點落在認識社會使命的合理性,最終在企業決策者層面建構對社會使命的認同。

3.2.4 社會創業堅持

社會創業堅持是在困境或誘惑中仍然保持的持續社會創業傾向和持續創業行為的過程。就認知而言,當決策者表現出維持社會使命的意向時,意味著他們形成了持續社會創業的傾向(SS3)。在社會情感財富和家族文化獨特意涵的驅動下,企業決策者認可了“可持續”的社會使命(M5),并多次放棄進入高利潤行業的機會。由于企業的決策者多數來自家族,他們往往趨于維持非經濟目標,使得家族的社會情感財富免受損失,因此不會輕易考慮放棄社會使命。此時,他們做出了“責任重大”且“使命光榮”的社會使命承諾(S5),促使家族企業在兼顧社會使命和盈利目標之間取得平衡。

就行動而言,企業創業堅持行動是家族企業突破困境和誘惑,取得經營成功的具體實踐。初步形成社會使命后,白云電氣集團從兩方面推進組織社會創業堅持的行動:一是業務上的社會化轉型(S8)。隨著電力能源不足、城市交通耗電等社會問題凸顯,企業在中低壓成套開關設備的產品制造基礎上,開始進行“自我造血”。企業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存在的持續性能源及配電欠缺問題,開展了能源管理服務和設備管理業務,由此實現了企業績效和社會價值追求的動態平衡。二是維持財務持續性(S9)。財務持續性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盈余、收入成長空間和社會資本狀態。決策者群體之間具備了社會導向的認知共性,因此規避了高利潤產業可能的財務風險,基于“干事業、干實事”理念,進一步完善了主營業務的收入和投資分配,為企業開拓更長遠的利益空間和發展空間,是企業創業堅持的有效實踐。社會使命形成階段的社會創業堅持路徑及機制如圖3所示,相關構念和典型證據見表6。

圖3 社會使命形成階段的社會創業堅持路徑及機制Fig.3 The paths and mechanism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persistence in the stage of social mission construction

表6 社會使命建構階段的社會創業堅持典型引用示例Tab.6 Typical cited examples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persistence in the stage of social mission construction

3.3 社會使命滲透階段

3.3.1 觸發條件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對于用電和環保的美好生活需求成為觸發白云電氣集團深化社會使命的重要條件(N6)。胡氏家族第四代決策者在對外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為解決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貢獻力量,進一步轉變為“需求+技術”雙輪驅動的社會創業企業。具體而言,白云電氣集團所處的電力設備和服務行業,面臨著電力資源短缺、供需失衡、環境污染等嚴峻的社會問題。而經過多年的發展,白云電氣集團已經形成解決上述社會問題的財務基礎和業務基礎,因此社會需求的變化觸發白云電氣集團繼續強化企業社會使命與社會需要的連接。

3.3.2 驅動機制

驅動社會使命滲透階段的發展機制與上一階段相同,仍然是家族文化獨特意涵引領(DD2)及對社會情感財富的追求(DD3),但其在本階段的具體表現有所不同。

胡氏家族對社會情感財富的追求在兩方面產生了驅動作用。一方面,基于維持家族控制(D11)的意圖,企業決策者將前階段“基業長青”的目標明確為“百年白云”的企業發展理念,這種控制型的經營理念有助于跨代持續追求使命;另一方面,基于維持家族社會聲譽的意圖(D8),企業決策者更加關注政策導向和社會需求,從而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公眾形象,因此確定了與時俱進的企業經營原則,為后續基于“雙碳”政策提出企業的新使命奠定了基礎。

白云電氣集團“團結”“堅持”“利他”的文化意涵在本階段驅動家族企業堅守社會使命并落實到行動上?;凇皥F結”的家族文化,本階段的企業決策者們以家族利益和企業利益為重,在各項事項上都保持一致行為、有序分工,為企業使命的形成和實現提供了保障?;凇皥猿帧钡募易逦幕?白云電氣集團仍在電力裝備制造的產業深耕,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S7);同時,基于“利他”的家族文化,家族決策者不僅將社會需求作為企業決策的出發點,在本階段也將“利他”理念灌輸到每個員工心里,為企業敏銳捕捉社會需求、及時響應社會需求提供了保障。

3.3.3 意義賦予

在社會使命滲透階段,家族決策者有意識地對員工進行意義賦予,從而提高解決社會問題的效率[48]。從2016 年起,家族決策者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提出新的社會使命,即“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M5)。實現該使命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更需要輸配電領域的技術突破。但家族決策者專業能力有限,必須讓員工拉動前沿技術的創新、響應社會需求,才能將社會使命落地,因此關鍵員工對社會使命的認同便顯得格外重要。

為了達成員工的社會使命認同,家族管理者采用了關鍵的沉浸型意義賦予行為,包括框架化歷史和嵌入工作環境。前者采用簡化創業歷史的方式整理一套行事框架,并重新撰寫家族故事、提煉歷史故事節點。例如決策者從過去在打鐵鋪夜以繼日工作的歷史節點中,賦予了員工“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意義,為后續員工的創業堅持打下了認知基礎。后者則是采用改變工作環境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擴大社會使命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在員工所處的工作環境中,置有對聯等文化符號;在企業的文化環境中,設有專門傳播文化故事的職能崗位,并定期舉辦打鐵鋪故居參觀、使命愿景的培訓、講故事比賽等文化活動。因此,社會使命得以逐步滲透員工內心,如一位員工曾表示:“身邊的同事及領導,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激勵著我,公司的文化如今已融入我的血液?!庇纱丝梢?本階段的意義賦予策略并非強硬輸出,而是采用沉浸式的方式推進社會使命,從而提高員工對企業社會使命的認同。

3.3.4 社會創業堅持

在社會使命滲透階段,社會創業堅持并非僅由企業家單向推動,而是依靠家族決策者和員工的共同努力,員工的社會創業傾向和行動同樣是構成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重要部分。

當員工對企業的使命做出承諾時(S6),即表明他們主動地關注企業社會使命,保證了社會使命自上而下的穩健性。在構建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時,白云電氣集團派出項目工程師與韶關、廣州地區供電局進行合作,這需要項目工程師能在較短時間內理解多方需求并持續學習,正如項目工程師所述:“這個項目對我個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但我還是努力嘗試去解決這個難題,像我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所說的一樣要專注、專心?!?D7)

隨著“綠色能源”的社會使命的滲透,白云電氣集團進一步貫徹創業堅持的行動(SS4),主要表現為:一是業務持續創新的行動(S7)。從2016年到2018年,白云電氣集團籌備數字化工廠、智能低碳工廠、低碳綠色園區的建設,通過智能控制設計等業務持續創新,建成了全國首批“零碳數智樓宇試點單位”。二是社會價值共創的行動。白云電氣集團定期征集員工的創新想法,并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鼓勵員工成為專利發明人。通過創新硬件、專利算法和智能系統,推進配電裝置和供電系統的低碳化發展。上述分析表明,社會創業堅持的主體從家族創業者擴散到決策者再滲透到組織的追隨者,員工在意義賦予的作用下,形成堅持社會創業的傾向,并有效推進了社會創業堅持的行動。社會使命滲透階段的社會創業堅持路徑及機制如圖4所示,相關構念和典型證據見表7。

圖4 社會使命滲透階段的社會創業堅持路徑及機制Fig.4 The paths and mechanism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persistence in the stage of social mission penetration

表7 社會使命滲透階段的社會創業堅持典型引用示例Tab.7 Examples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persistence in the stage of social mission penetration

4 研究結論與展望

4.1 研究結論

本文圍繞“家族企業如何以及為什么能堅持社會創業”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研究,扎根于案例企業的家族文化管理與創業實踐,構建出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過程及機制模型,如圖5所示。研究結論主要有4條。

圖5 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過程及機制Fig.5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persistence in family business

(1)源于儒家文化的家族文化獨特意涵,“團結”“堅持”“利他”可為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提供主要動力。儒家家族倫理觀強調長幼有序、家長權威、維護家族親情,為家族文化的形成和傳承提供了規范性保障,并培育了“團結”“堅持”的家族文化;儒家“仁”“義”道德觀則培育了“利他”家族文化,引導家族企業追求誠信經營、關注社會的核心需求,進而衍生出可持續的企業社會責任追求。離開這三個家族文化核心意涵,則家族企業可能因利益沖突而產生內部矛盾、因短視而放棄核心業務、因忽視社會需求而失去社會創業意愿、因缺乏持續創新而失去實現社會創業堅持的能力。

(2)在儒家文化影響下,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會經歷三個階段:家族文化建構、社會使命建構、社會使命滲透。在第一階段,家族管理者形成了基于儒家價值觀的個人認知,并借助儒家家族倫理在家族內部建立起文化共識和行為規范,具有獨特意涵的家族文化得以形成;在第二階段,家族企業管理者借助家長權威、秉承“堅持”文化,將家族文化貫徹到經營決策和實踐中,在企業高層形成了企業決策者們以解決社會問題為核心的社會使命,是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實踐的重要標志;在第三階段,家族決策者秉持“利他”“堅持”的家族文化獨特意涵,將社會使命滲透到員工的認知中,從而在企業范圍形成社會創業意識,為社會創業堅持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動力。

(3)家族決策者有意識地采取不同的意義賦予策略,是推動以上過程發展演化的關鍵行動?;谘詡魃斫痰那楦行鸵饬x賦予有助于家族文化的形成,借助修辭方法和符號化的分析型意義賦予有助于社會使命的合法化,融入環境和歷史的沉浸型意義賦予有助于引導員工形成社會使命承諾,確保社會使命的穩健性。

(4)儒家家族倫理和價值觀的普遍存在、家族企業的社會情感財富追求、家族文化獨特意涵引領是驅動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機制。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普遍存在于社會場景中,是家族文化的合理來源;家族企業對社會情感財富的追求保障了家族文化的傳承和維護;而家族文化“團結、堅持、利他”的獨特意涵,不僅會影響家族企業成員的認知,亦帶有自發生機制,持續驅動著企業管理者和員工采取符合企業文化要求的行動。

4.2 理論貢獻

第一,本文從動態視角深化了社會創業堅持研究,回答了“社會創業堅持如何實現”這一重要問題,彌補了現有文獻多停留在探討其相關影響因素等靜態研究的不足。首先,本文提煉出的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三階段動態模型,揭示了家族文化在時間的縱向維度上跨越家族代際、在領域的橫向維度上跨越家族與企業邊界,最終發展為企業員工認同的社會使命的演變過程,回應了李煥榮等[7]關注創業堅持動態過程研究的呼吁,也回應了Randolp等[9]關注跨代家族身份與社會使命的動態演化關系的呼吁。同時,本文基于意義賦予理論,識別出家族企業決策者針對家族成員、企業成員等不同行動者采取的不同意義賦予策略,解釋了行動者關于家族文化和社會創業的認知、社會創業堅持行為的演化動因。

第二,本文扎根于中國家族企業和儒家文化的獨特情境,提煉出有利于社會創業堅持的家族文化獨特意涵及其形成原理,豐富了創業堅持研究的本土成果,響應了賀小剛等[16]對融合家族企業和創業堅持研究的呼吁,彌補了現有創業堅持文獻對于復雜情境考慮不足的研究缺口[7]?,F有創業堅持的研究多關注結構簡單的新創企業,例如張秀娥[23]指出新創企業創業者自我效能感與創業堅持之間存在相關關系,Stenholm 和Renko[22]指出創業堅持是影響新創企業生存的決定因素。而本文聚焦于中國家族企業這一獨特情境,揭示了社會情感財富追求、家長權威等家族特征對企業的社會創業堅持的影響;同時,識別出儒家家族倫理觀和道德觀這一本土因素對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價值引領。因此,本文不僅在情境復雜性方面深化了創業堅持研究,也展示了家族企業情境和儒家文化傳統為社會創業堅持研究提供的廣闊理論創新空間。

4.3 實踐啟示

本文對推動企業社會創業堅持有三點啟示。第一,源于儒家“仁”“義”等優秀價值觀的家族文化,有助于家族企業形成并堅持社會導向的企業使命。因此,政府、媒體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對于推動企業社會創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鑒于家族文化對促進企業社會創業堅持具有重要作用,家族企業應有意識地形成統一的家族文化解釋框架,以便于獲得利益相關者等的認同。第三,家族文化的意義賦予策略應當多樣化、動態化,企業在不同創業階段要針對不同利益相關者采用不同的賦意義予策略。例如:針對員工、客戶應強調直觀的文化展示方式,如依托老物件、圖片等進行解釋;針對家族成員可構建敘事的故事框架,通過描述創業故事、家族歷史等方式形成情感共鳴。

4.4 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未來研究中加以考慮。①本文僅關注了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家族文化對家族企業社會創業堅持的作用機制,但研究結論是否適用于西方文化背景和中國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家族企業,尚有待驗證,未來可考慮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族企業為案例,探討、比較不同文化觀念對企業社會使命的影響;②本文主要圍繞“克服機會誘惑”這一角度探討家族企業的社會創業堅持問題,對于出現績效惡化的企業應對措施缺乏足夠關注,未來可綜合觀察企業面臨機會和威脅多種干擾因素時的社會創業堅持行為;③本文基于單案例研究提煉出家族文化獨特意涵“團結”“堅持”“利他”對社會創業堅持的重要影響,其外部效度有待于大樣本的實證研究檢驗。

猜你喜歡
意涵家族企業家族
家族企業創新:前因、調節與結果
HK家族崛起
孔子“正名”思想的法理意涵
《小偷家族》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家族企業的“感情困境”
傳·承
終身學習在“兩富”社會中的意涵與路徑
聽說,陳意涵充滿了正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