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2024-02-24 13:32蘇玲
科學導報 2024年7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蘇玲

關鍵詞:建黨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之源,孕育和派生了井岡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疫精神等,滋養了歷經磨難、生生不息的百年大黨,蘊含著百年大黨堅守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理想和崇高追求。建黨精神不僅能夠強化高?!傲⒌聵淙恕笔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增強政治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能擦亮大學生精神底色,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以強大的感召力和堅實的責任感凝聚青年大學生共識,將愛國愛黨作為青年大學生的行動準則,引領大學生走穩、走好、走實新時代長征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信,需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引,自覺學習、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筑牢青年大學生的精神根基,滋養青年大學生日益茁壯成長的精神之樹,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最基礎深厚、影響深遠的文化力量。建黨精神猶如文化紐帶,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凝聚起中華民族的力量,串聯起最優秀的成果和人民內心最本質的力量,增強人民內心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 (三)建黨精神引領時代,引導青年端正目標

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源,亦如同一座精神坐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和奮斗之魂。建黨精神如同火種,能夠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涵育初心使命、責任擔當、理想情懷三重內蘊,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是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深刻表達和時代傳承,具有濃厚的時代意義和社會價值。大學生是青年群體的精英、排頭兵,以建黨精神為牽引,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強有力、做表率的引領作用和示范功能。

百年大黨歷經風雨,砥礪奮進。其中,建黨精神指引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在百年奮斗歷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代青年大學生生于和平年代,面對困難、挫折、誘惑,缺乏直面困難的經驗和勇氣,需要有責任擔當和堅定立場。建黨精神靶向聚焦大學生思想引領,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橫向拓寬和縱向深化,有利于大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抵制邪惡思想滲透風險的能力。

百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愈演愈烈,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網絡空間的深度擴張,青年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豐富且便捷,意識形態安全時常受到西方別有用心勢力的威脅,學生的思維判斷和政治立場極易受到影響,在網絡虛擬空間匿名發布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當言論,或在現實環境里張貼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離的文字和畫報,甚者組織一些別有用心的小團體,開展隱秘的聚集性的活動,傳播缺乏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錯誤思潮,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地影響青年大學生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致使缺乏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持和精神動力明顯不足,阻礙黨的青年培養工作蓬勃發展。

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基礎,精神文化是核心。高校的校園環境集實用性、教育性、藝術性、創新性于一體,具有舉足輕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而,現實的部分高校校園建筑元素單一,設施陳舊,功能簡單,僅僅滿足于實用功能,未能緊跟新時代發展步伐,賦予其文化德育意義,缺乏優良的物質文化環境的渲染和熏陶,尤以工科類院校為典型。校園的文化社團的文化傳播功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參與學生人數少、頻次少、過程短,應付交辦的任務,并未用心、用情設計活動環節、深思熟慮活動所要達成的效果,學生參加的積極性較弱。

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是完善個人發展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源泉力量。青年當前,由于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影響,青年大學生存在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思想,沉迷游戲,缺乏獨立自由的創造精神和具有主人翁意識的自我承擔、對自我職業、國家、民族、社會和人類的承擔,產生信仰缺失、自我迷茫的問題。青年大學生正在被實用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所影響,自我利益成為他們行為的直接和唯一內在驅動力,助人和奉獻的高尚美德成為一種投資,將忠誠作為一種表演和假裝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毫無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悲憫和大關懷,對世界、國家、他人的發展漠不關心,處于沉睡的狀態,陷入舒適的泥潭和名利的枷鎖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思政課實踐教學要結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思政課教師應以學習和實踐為導向,結合理論課堂和社會實踐課堂,充分挖掘紅色歷史文化資源,注重價值引導,敦促學生沉浸式地學深悟透建黨精神,提升精神境界。在學習資源層面,教師以網教平臺為媒介,擴充提供的學習內容、豐富學習資料形式,不限于傳統的視頻講解授課,有機融入有關歷史故事檔案、紀錄片等。在互動學習層面,完善課后學生討論評價體系,提供給學生發表言論見解的空間,真正為學生答疑解惑,增強學生的價值認同、理論認同和行動認同。

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黨史文化載體,開展全媒體、聯動式、矩陣式、立體式的宣傳。一方面采用文字、動圖、短視頻、微電影等形式,涉及話劇表演、電影、紀錄片、有獎競賽、紅歌傳唱、定期組織參觀紅色景點等內容,傳播好黨史聲音,講好黨史故事,強化大學生對建黨精神的實踐參與感與體悟獲得感,構建建黨精神歷史故事、生命敘述、愛國意識、使命擔當的矩陣式多維傳播體系,營造濃郁紅色文化氛圍,引領大學生系統認知、深刻體悟、十分認同、全面踐行好偉大建黨精神,唱響紅色主旋律。

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會、政府、學校等多方聯動,共同為大學生深度學習建黨精神提供必要的物質文化設施。加強人文內涵生態建設,挖掘地方性紅色歷史文化教育資源,融入專業技能教育元素,建設富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展廳、融入科技元素的VR黨史互動展館、具有視覺美感的黨史教育環境等硬件基礎設施,營造濃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場所感,創造符合時代特征、大學生喜聞樂見、富有科技感與教育性的物質環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張志丹.偉大建黨精神的詮釋[J]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21(7):32.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新時代社會實踐嵌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0721)。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