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舉風云

2024-02-25 03:04蓮間鯉
小學生優秀作文·趣味閱讀 2024年2期
關鍵詞:三蘇名次考官

蓮間鯉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四十六歲高中進士時寫下的一首《登科后》,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喜悅之情,仿佛想要告訴全世界:“考了好成績,心情美美噠!”

不過,科舉考試競爭激烈,能金榜題名的畢竟是少數。宋朝秀才詹文就沒有孟郊這么幸運了,他一直考到七十三歲才考中,作詩自嘲曰:“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方得一青衫。佳人問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睙o論現代還是古代,學霸還是學渣,考試總是讀書時代避不開的一道坎兒。追求功名與學問的道路雖然要吃上不少苦,但這個過程也伴隨著很多樂趣。

在古代的科舉考場上出現過不少奇葩趣事,且來看看古人如何在考場斗智斗勇。

01這題超綱了

《清稗類鈔》里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某年浙江嘉興縣的縣試出了兩個學霸,文筆都很厲害,考官們討論了很久,也不能確定誰才是案首(即秀才第一名)。

有人出了個主意:搞加試!

考官們都覺得這辦法靠譜,大家集思廣益出了幾道加試題,可這兩個考生皆是從容應對,仍然難分高下。

考官們一看,喲嗬,一般的題目看來是難不住你們哪,看來不發個大招是不行了。

于是,兩個考生看到了這樣一道題——〇。

沒錯,整道題目沒有別的字,就是一個圈……

看到這樣的題目,兩個考生的內心終于發出了絕望的吶喊:“這題超綱了吧!”

要知道,那年頭兒還沒有外語這一科,更不會考數學,就算考數學,也不會考得這么抽象。所以這么一道題目拿到眼前,乍一看可真叫人頭大。

考官一臉無辜:圓圈也是參考書目的內容之一呀,沒看見“四書”章節之間、音義之間就是用“〇”分隔的嗎?哪里超綱了?

考生:你說得好有道理,無法反駁……

不過,學霸就是學霸,兩人略一思忖,就各自有了對策。

考生甲的破題思路是:圣賢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意思是說,我認為“〇”代表著天象,孔圣之道乃是天命所歸的大道,值得我們去追尋。

考生乙的破題思路是:圣賢立言之先,無方體也。

意思是說,我認為先賢有圓融之道,無方為圓,這是向民眾傳道的方式。

考官們經過評審,一致認為考生甲的立意更高,就點了他為案首。

看來,無論古今,不怕題目難,就怕沒實力。只要功底深厚,哪怕對著一個圈,也能寫出錦繡文章!

02綜合素質是王道

北宋初年,有個士子名叫王嗣宗,他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一路過關斬將,終于殺進了最后一關:殿試。

本來王嗣宗是信心滿滿要一舉拿下狀元的,可他發現殿上還有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叫趙昌言。兩人文才不相伯仲,在御殿上爭得臉紅脖子粗。

宋太祖趙匡胤一時也難以決斷,于是這位武將出身的皇帝想出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損招:要不你倆打一架吧,誰打贏了,誰就是狀元。

當趙昌言滿腦子都是問號,滿心都在狂喊“What???”的時候,王嗣宗已經沒二話地一拳打了過來!

兩人在金鑾殿上從文斗切換成武斗,說好的“最強大腦”突然換臺變成了“自由搏擊”,滿朝文武的內心都是復雜的,只有太祖皇帝看得津津有味。

趙昌言多年苦讀,脫發十分嚴重,頭發禿得都有點兒頂不住幞頭帽了,王嗣宗瞅準機會,一拳把他的幞頭帽打落在地。

宋太祖看得哈哈大笑,當場就把王嗣宗點為狀元,把趙昌言點成了第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拿體育不當回事兒,文化課、體育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03考神在上,求加考運

明朝時候,有一年的會試選出了三個人才,第一名叫黃子澄,第二名叫練子寧,第三名叫花綸。

到了殿試的時候,考官們經過緊張的評選,擬定的名次是花綸第一,練子寧第二,黃子澄第三。

那年的京城還流傳著一個童謠,唱的是“黃練花,花練黃”,恰好跟兩次考試的名次契合,大家都覺得很神奇,大部分人也認定了花綸肯定是狀元。

然而,花綸做夢也沒想到,只因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個夢,他的狀元名次就像夢一樣消失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朱元璋在公布名次的頭天晚上,夢見殿前有一個巨釘,綴著幾縷白絲悠悠飄落。

等到朱元璋親自閱卷的時候,打開花綸的試卷,感覺這人年輕了點兒,大筆一揮,就把花綸劃到了二甲。

他再往后看,忽然看見一個考生叫丁顯。

朱元璋眼前一亮!丁顯,丁就是釘,顯就是雙絲(古字“顯”),這不恰好合了我的夢嘛,狀元郎就是你了!

于是,丁顯被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狠狠砸中,成了當年的今科狀元。

考運有時候也很重要,面對成績,一定得有點兒平常心。

04真的學霸,敢于和考官互懟

明朝弘治年間,浙江提學副使吳伯通負責主持童試,這位考官是出了名的腦洞大、下手狠,出的題特別刁鉆,導致考生們大批掛科。

落榜的學子們不甘心,結隊去御史臺抗議,御史臺本著不想搞事情的原則,讓吳伯通重新出題。

吳伯通也不樂意了,要重考是吧?我不但要出道難題,還得諷刺諷刺你們。于是,他出了一道文題——《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論》。

這句話出自《中庸》,本意是說,海里的黿、鱷、蛟龍、龜鱉等生物,看起來樣子相似,品種區別卻很大。

這話本來沒毛病,但是在當時那種情境下,就有點兒譏諷考生們的意思了:你們是黿魚還是龜鱉,自己心里沒點兒數嗎?

有考生看了就不服了,你不尊重我們,我們也得把你是個什么人公之于眾,于是就作詩曰:

三年王制選英才,

督學無名告柏臺。

誰知又落吳公網,

魚鱉蛟龍滾出來。

這首詩被人廣為傳揚,讓吳伯通也覺得面上無光。

如果說這種反抗多少還透著一股無奈的氣息,那下面這位考生的應對方式就可以說是相當生猛了。

有那么一段時期,“三蘇”,也就是蘇洵、蘇軾和蘇轍的文章特別流行,有個考官對“三蘇”的言論特別喜聞樂見,每次看見有考生能引用他們的文字,就會給出高分。

有個考生看不慣這種把個人偏好強加在公平競爭上的做法,就在考卷中故意寫了很多引用句,忽而“蘇子有言”,忽而“蘇子嘗曰”。

考官看見以后很奇怪,因為這些“蘇氏語錄”他都沒見過,于是批閱道:該考生雖然研讀過“三蘇”文學,但掌握尚不熟練。

考生一看不覺哈哈大笑,作詩曰:

曾見東坡面目無,

試官驚得震蘇蘇。

分明指與平川路,

一個佳人兩丈夫。

原來,他寫的“三蘇”言論,并非出自蘇洵、蘇軾、蘇轍,而是出自戰國的縱橫家蘇秦、漢朝的文士蘇競和南北朝的女詩人蘇蕙,兩男一女,因此是“一個佳人兩丈夫”。

這事在士子之間紛紛傳誦,成了科舉圈的一個笑談。正所謂:考試有難點,答題須走心??脊儆酗L險,閱卷須謹慎哪。

猜你喜歡
三蘇名次考官
今天我是“小考官”
關于“三蘇”家風家訓的幾點探究
“三蘇”文化融入高校質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學院為例
“三蘇”基因根植工商 傳統文化潤澤校園——四川工商學院打造“五位一體”“三蘇”特色校園文化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劃船比賽
考試名次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
面試中的“察言觀色”
考駕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