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城市針灸”理念的廣州城中村微改造策略研究

2024-02-26 07:56陳業鵬
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 2024年2期
關鍵詞:城中村街道空間

陳業鵬

(華南農業大學)

1 廣州城中村現狀

城中村對城市化進程的阻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嚴重擠壓城市空間,廣州的城中村總占地716km2,其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城中村為石牌村,位于天河區商圈內,因多種阻礙因素的存在,拆遷工作一直難以推進。②建設方式落后,農村耕地被城市吞并后,村民轉向了“耕樓”,村內原來的宅基地間隔為寬約1.5m~2m的街道,為了最大化擴展住宅建筑面積,村民將建筑第二層以上部分往街道方向擴展,形成了被戲稱為“貼面樓”、“親吻樓”和“一線天”等景象,導致了城中村內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且布局雜亂無章的問題[2]。③基礎設施落后及管理空缺,城中村內的水、電、氣等管線系統鋪設混亂,道路系統等市政工程建設滯后。以上三個因素導致城中村不能充分發揮其城市功能,同時嚴重影響到城市規劃的實施。

2 廣州城中村改造中的困局與破局

2008 年,獵德村成為首個廣州城中村改造的實施對象,由市、區政府主導并出臺政策,村集體參與協調,三大開發商聯合開發的“獵德模式”正式啟動。其本質是“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從改造結果來看,“臟、亂、差”的城中村環境被全面改造,搖身一變成高樓林立的住宅區。但同時暴露了一系列問題,如改造進度慢、村落肌理被破壞、文化傳承斷裂等。由于項目開發主體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不免需要提高地塊容積率,使得居住區內公共空間緊缺、建筑群密度極高,嚴重影響了城市天際線。

同年,廣州市“穿衣戴帽”工程隨即展開,該計劃以傳統街區及部分城中村的建筑立面整飾、街道街面整治為主要改造內容。此項目以低成本、高速度的方式改善了城中村的外部環境,但沒有真正觸碰到城中村內街道網絡不暢、公共空間功能匱乏等影響人居環境質量的根本問題。

由此可見,無論是“大拆大建”還是“穿衣戴帽”都無法有效地解決城中村的人居環境問題,甚至還催生了新的難題。

2014 年3 月,廣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如桂調研華林街興賢社區和昌化社區舊改項目,首次提出了社區“微改造”的概念。2015 年12 月《,廣州市城市更新辦法》《廣州市舊村莊更新實施辦法》《廣州市舊廠房更新實施辦法》《廣州市舊城鎮更新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相繼發布,標志著廣州市的傳統街區及城中村微改造工作正式展開?!拔⒏脑臁鳖櫭剂x即從微觀的視角出發,尋找微型的空間進行針對性除舊布新。在保護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前提下,以重塑區域價值為導向,完成整體治理與局部改造。

3“城市針灸”的概念界定

拉萊斯于1982 年提出了“城市針灸”理念?!俺鞘嗅樉摹崩砟顓^別于手法為“外立面整飾”的“整容”與手法為“大拆大建”的“大型外科手術”,“城市針灸”理念把城市視作一個有機整體,在不改變原場地的特征的前提下,針對城市中的“病癥”,用最小的力度、最有效的手法進行改造。通過插入式、漸進式的“針灸式改造”解決城中村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等問題,恢復城中村社區空間的功能和活力。發掘使用者對城中村社區空間的日常性功能需求。利用漸進式、插入式的手法針對城中村內中小型空間、利用率低下的空間,進行城中村社區空間的功能更新、空間功能復合化、空間利用率優化等。借助中小型空間改造持續性推進改造項目,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重塑區域活力(見圖1)。

圖1 “針灸式”微改造(圖片來源:筆者繪制)

4 城中村“微改造”策略

4.1 聚居病理學整治策略

聚焦于人居環境中的疾病,研究由這些疾病引起的功能和結構變化,研究構成疾病主要特征的生理和解剖上的異?,F象,最后提出針對性地改善人居環境的解決措施[3]。(見圖2)。

圖2 城中村內空間問題及改造對策(圖片來源:筆者繪制)

由于城中村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其街道系統的空間極度匱乏,其街道功能亦與居民需求匹配度低。筆者對廣州珠村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并從中總結規律。居民的戶內居住空間面積普遍較小,街道設施不完善,因此他們只能把晾衣、會客、雜物放置等生活需求“溢出”到街道上。筆者根據城中村居民的需求進行了“街角裝置”方案設計,打造一系列符合生活需求的功能模塊,再將其放到街道裝置中,達到滿足居民需求、柔化街道界面的目的。裝置中的“休憩模塊”可以滿足居民的交往需求;利用有限的公共空間打造出“戶外客廳”,有利于促進鄰里關系、提升城中村社區的人情味。同時“街角裝置”還具備“晾衣模塊”、“單車停放模塊”、“綠植模塊”、“果皮箱模塊”等功能,能有效對匱乏的街道功能進行補充(見圖3)。

圖3 街道裝置設計(圖片來源:筆者繪制)

4.2 功能轉換策略

針對城中村內低效用地進行改造,達到增加公共區域、提升用地效能的目的。集體物業地塊現有功能多為工廠、倉庫、市場等,普遍存在建筑結構質量低、消防隱患嚴重、利用率低等狀況。針對這類體量巨大且利用方式低效的空間,可以利用“功能置換”和“空間優化變異”的方式重塑空間功能、盤活用地價值,有利于帶動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為文化旅游、電子商務等高端產業,同時能更積極地為下一步的城中村改造籌措資金。

以深圳南頭古城為例,通過“功能置換”改造了產值較低、功能單一的城中村居民樓,使其功能升級,通過一系列的改造計劃使南頭古城變成有名的旅游景點。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原區域肌理,居民樓改造通過外墻整飾、青磚鏤空、廣泛使用玻璃幕墻等形式進行更新,使古城底蘊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建筑內部則被改造為展示空間、藝術文化館、寫字樓等與創意經濟相結合的功能空間,使原建筑資源得到了合理的二次利用,為發展區域經濟優化轉型打下了堅實基礎(見圖4)。

圖4 南頭古城改造(圖片來源:谷德設計網)

4.3 交往空間策略

筆者通過對廣州市多個城中村的外來務工者進行訪問,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把城中村視作融入城市生活的跳板,在積累了預期的財富后便匆匆離開,呈現出短暫性、過渡性的居住特征。加之城中村內公共交往空間質量較低,戶外交往活動無從談起;當場地和環境布局宜于人們駐足、小憩、玩耍時,大量的各種自發性活動會隨之發生[4]?!叭恕笔菂^域發展的關鍵,“留住人”對城鄉一體化而言至關重要。公共交往空間的核心在于它能把互不認識的人聚集在一起,從而構成一種公共活動,有利于居民對區域產生“歸屬感”[5]。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從創造有利于文化交流、有利于穩定社會關系的公共交往空間做起。

筆者制定的廣州長湴村改造方案中,首先利用了城中村內建筑密度高的特點,在二層、五層的建筑立面外構筑起空中連廊,形成垂直交通系統。同時,將二層、五層各個小戶型的隔斷墻打通,整合成開闊的空間后進行功能置換,引入健身房、書吧、小型電影院等公共空間,使城中村欠缺的公共交往功能得以補全。

其次,利用率較低的天臺空間則改造為都市空中連廊(見圖5),彌補城中村街道系統質量較低的缺陷??罩羞B廊能在街道(半公共空間)和住房組團(私密空間)之間充當半私密空間,有效吸引居民“走出家門”進行各樣的交往活動,滿足居民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

圖5 長湴村天臺改造(圖片來源:筆者繪制)

4.4 文化傳承策略

村落是人民進行生產以及生活而形成的聚居地,經過長時間的沉淀最終各個村落形成各自的文化環境,文化環境以特殊的方式記錄著村民們的生活方式、生態觀念、社會關系、村集體經濟狀況等等。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城中村更新設計應注意地域文化的延續,通過“新舊結合”、“修舊如舊”的手法,采用傳統材料和傳統方法并結合現代技術進行設計,從而更好地滿足居民生活要求。

珠村被稱作“中國乞巧第一村”,保留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村內歷史建筑大部分得以保存。在區政府的歷史名村保護計劃中,包含了重塑珠村嶺南水鄉特色、建設文物保護路徑等建設內容。筆者根據場地狀況,以“文化傳承”為視點開展了一系列設計,村內主干道兩側的建筑立面鋪上了青磚,路面則使用了麻石鋪貼,打造了“嶺南水鄉”的環境基調。

5 結語

本文以“城市針灸”理念和“微改造”策略為指導,提出了多層次的改造策略,旨在提升城中村的人居環境、城市功能和文化傳承。這些改造策略不僅有助于解決城中村的問題,還為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有望提高城市化進程的可持續性,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更宜居的城市。

猜你喜歡
城中村街道空間
“城中村”改造與規劃的思考
發達地區城中村改造困境與出路
空間是什么?
熱鬧的街道
創享空間
特色城中村景觀設計初探——以建榮村為例
熱鬧的街道
存續與發展:我國城中村治理的路徑探討
風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