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酸洗廢液為原料制備FeCl2 工藝研究

2024-02-26 10:16鄧炳林陳金泉宋德生肖晉宜
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四水亞鐵鐵粉

鄧炳林,陳金泉,宋德生,肖晉宜

(斯瑞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200)

冶金、機械等行業在金屬加工過程中,常采用強酸(鹽酸或硫酸)對鋼材表面進行酸洗,以去除鋼材表面的氧化鐵銹,酸洗外排的廢液就成為酸洗廢液。用鹽酸清洗鋼材表面氧化層,則會產生大量的鹽酸酸洗廢液,生產1 t 鋼材可產生酸洗廢液約46~72 kg。鹽酸酸洗廢液的主要成分為17%~22%的氯化亞鐵,70%~75%的水,3%~5%的鹽酸及從鋼材洗下來的Cu、Ni、Zn、Cr等重金屬,該廢液具有嚴重的腐蝕性和危害性,己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代碼為HW34 廢酸。該廢液未經妥善處理直接排放,不僅嚴重污染生態環境,而且該廢液鐵含量高,不加以利用勢必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1]。

通常無水氯化亞鐵以無水三氯化鐵為原料,在一硬質玻璃管中迅速放人無水三氯化鐵,自管的一端通入經干燥的氫氣,充分置換除去管內的空氣后,將反應管加熱。管的另一端即有大量氯化氫排出,用水吸收即可成稀鹽酸。當釋放氯化氫的速度減慢,氯化鐵變成白色結晶時,表示反應完畢,停止加熱,并在弱氫氣流中使管中產物降至室溫,將反應管封閉存放,然后迅速裝入包裝容器,制得無水氯化亞鐵[2]。

本文通過實驗,研究了以酸洗廢液為原料制備FeCl2工藝條件。酸洗廢液通過加入鐵粉耗酸除雜、結晶、高溫脫水、真空封裝,即可得到含量≥99%的高純FeCl2產品。本工藝簡單易操作,FeCl2生產過程安全環保,可為工業化生產作為參考,實現酸洗廢液資源化利用。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原理

取廣東某鋼材加工企業的鹽酸酸洗廢液為實驗原料,其酸洗廢液的檢測數據見表1。

除雜步驟時,向廢液中加入鐵粉和氫氧化鈉,主要發生置換反應和金屬的氫氧化物沉淀反應,反應式如下:

Fe+Cu2+=Fe2++Cu

Fe+Ni2+=Fe2++Ni

Fe+2H+=Fe2++H2↑

Fe+2Fe3+=3Fe2+

Cr3++3OH-=Cr(OH)3↓

在結晶步驟時,根據氯化亞鐵溶解度曲線,控制結晶溫度即可得到四水氯化亞鐵晶體。氯化亞鐵溶解度曲線見圖1。

圖1 氯化亞鐵溶解度曲線

如圖2 所示,FeCl2·4H2O 晶體煅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晶體脫水,第二個階段為脫氯氧化生成氧化鐵[3]。晶體在33 ℃時開始脫水,脫除4 個結晶水對應4 個吸熱峰,峰溫分別為80 ℃、125 ℃、150 ℃、185 ℃,脫第2、第3 兩個結晶水溫度接近,兩個吸熱峰大部分重疊,可以控制脫水溫度來得到FeCl2產品[4]。但是FeCl2極易吸潮和被氧化,因此,高溫脫水步驟必須在惰性氣氛保護下完成,并且還要有還原劑參與反應。草酸在189.5 ℃會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分解方程式:

圖2 FeCl2·4H2O DTA-TG 曲線

H2C2O4=CO2↑+CO↑+H2O

本次實驗采用草酸做還原劑,草酸高溫分解成CO 和CO2氣體,不影響FeCl2產品純度。

1.2 實驗原料和實驗儀器

1.2.1 主要原料及藥劑

廣東某鋼材加工企業的酸洗廢液,詳細成分見表1。

鹽酸(AR),含量36%(以HCl 計);重鉻酸鉀(AR),含量98%;還原鐵粉(工業級),單質鐵98%;液堿(工業級),含量32%。

1.2.2 主要實驗儀器

X 射線衍射儀(XRD) 儀器型號Bruker D8 Advance,德國;原子吸收光譜儀(AAS)型號WFX-200,北京北分瑞利分析儀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管式氣氛爐型號1200NT,嵩鈦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真空封裝機型號MJ-ZKD,美的集團科技有限公司、高速離心機型號TG-16G,東華儀器設備有限公司;pH 計型號PHS-3E,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及玻璃儀器。

1.3 實驗方法

1.3.1 四水氯化亞鐵晶體制備

酸洗廢液中加入鐵粉。

反應結束后,溶液過濾,濾液蒸發濃縮,濃縮液倒入帶冷卻水的燒杯中,邊攪拌邊冷卻。

冷卻完后,把晶液倒入高速離心機,進行固液分離,得到四水氯化亞鐵晶體。

1.3.2 FeCl2制備

取1.3.1 制得的四水氯化亞鐵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研磨混勻后置于管式爐中,并通入氮氣于250 ℃進行焙燒。

焙燒結束,等待管式爐降至室溫,迅速取出產品,用真空封袋機封裝保存。

2 結果與討論

2.1 鐵粉添加量除雜效果的影響

根據實驗原理,加入的還原鐵粉會與酸洗廢液中的HCl、Fe3+、Cu2+、Ni2+反應,因此鐵粉的用量即為廢液中的HCl、Fe3+、Cu2+、Ni2+消耗鐵粉的總量。分別向廢液中加入鐵粉反應當量的0.9 eq、1.0 eq、1.1 eq、1.2 eq,在水浴鍋中恒溫80 ℃,攪拌反應1 h。反應結束后過濾,用原子吸收光譜儀(AAS)檢測濾液中的HCl、Fe3+、Cu2+、Ni2+含量,實驗數據見表2。

表2 濾液中各金屬雜質含量及去除率表

由表2 可以看出,Cr3+因為金屬活動順序排在Fe前面,單純添加鐵粉無法去除。還原鐵粉的添加量1.1 eq時廢液中的Cu2+和Ni2+含量降低趨勢接近平穩,已經降到了100 mg/kg 以下。由此,鐵粉添加量為廢液中HCl、Fe3+、Cu2+、Ni2+反應當量的1.1 倍。

2.2 不同pH 對金屬雜質去除的影響

取2.1 步驟中的1.1eq 鐵粉反應后的濾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 值2.0、2.2、2.5、3.0。溶液過濾,用原子吸收光譜儀(AAS)檢測濾液中的HCl、Fe3+、Cu2+、Ni2+含量,則實驗數據見表3。

表3 不同pH 濾液中各金屬雜質含量及去除率表

如表3 所示,pH=3.5 時,Cu、Ni、Cr 雜質總的去除率均達到94%以上。雜質去除效果明顯,酸洗廢液除雜時,用鐵粉反應后再用氫氧化鈉調節pH 至3.5。

2.3 結晶溫度對四水氯化亞鐵純度的影響

根據氯化亞鐵溶解度曲線可知,氯化亞鐵在冷卻結晶過程中會有FeCl2·2H2O、FeCl2·4H2O、FeCl2·6H2O,結晶溫度高于80 ℃時,大部分是FeCl2·2H2O,結晶溫度低于20 ℃時,大部分是FeCl2·6H2O 晶體。高溫結晶得到的FeCl2·2H2O 收率低,導致后續FeCl2產品的收率也低;低溫結晶得到的FeCl2·6H2O 晶體過多,又會導致后續高溫脫水時能耗高,增加了FeCl2的生產成本。本次實驗考察不同結晶溫度下,以FeCl2·4H2O 的純度為參照標準,確定最佳的結晶溫度。結晶實驗數據見表4。

表4 不同結晶溫度FeCl2·4H2O 收率及純度表

表5 不同溫度和不同草酸添加量脫水實驗數據表

由表4 可知,最佳的結晶溫度是30 ℃,此時FeCl2·4H2O 的收率最高純度也最高。

2.4 高溫脫水條件實驗

取2.3 步驟中30 ℃結晶制得的四水氯化亞鐵進行高溫脫水制備FeCl2實驗。本次實驗進行了225 ℃、250 ℃、300 ℃3 個溫度梯度;草酸用量(按四水氯化亞鐵的質量)0%、1%、2% 3 個梯度。共6 組實驗,所有實驗均在N2氣氛下煅燒2 h。焙燒結束后,檢測樣品的全鐵含量和二價鐵含量,得到FeCl2純度數據。

由實驗A、B、E 看出焙燒溫度過低草酸分解不夠徹底,FeCl2純度低;焙燒溫度過高草酸分解完后,二價鐵又被氧化成三價鐵導致FeCl2純度低;在250 ℃時,效果最佳。

由實驗C、D、E 可以看出,雖然N2氣氛下焙燒,但因FeCl2極易吸潮極易被氧化的特性導致在不添加草酸時FeCl2的純度只能到95%左右;添加草酸后FeCl2純度有提升明顯。由實驗數據可知,按四水氯化亞鐵質量的2%添加量草酸,效果最佳。在本次實驗條件下FeCl2純度可以達到99.9%。FeCl2樣品實物見圖2,FeCl2樣品(b)的XRD 譜圖見圖3。

圖3 FeCl2 樣品(a)未添加草酸,FeCl2 樣品(b)添加2%草酸

圖4 制得FeCl2 樣品的XRD 譜圖

2.5 封裝方式實驗

本實驗為了驗證FeCl2封裝方式的差距,確定FeCl2的保存方式。取步驟2.4 制得的樣品分別放置在自封袋和真空封袋保存,過3 d、5 d 取樣分析亞鐵含量。實驗數據見表6。

表6 FeCl2 不同封裝方式保存情況

表6 的檢測數據可以看出,真空封裝亞鐵含量幾乎無變化,可以很好的保存產品。

3 結論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本文以酸洗廢液為原料制得FeCl2產品,酸洗廢液得到有效的資源化利用,同時為FeCl2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產工藝,則最佳的工藝參數如下。

3.1 不銹鋼酸洗廢液中加入雜質總量的1.1 eq 還原鐵粉,再用氫氧化鈉調節pH 至3.5,可以有效的去除廢液中的Cu、Ni、Cr 等重金屬雜質。

3.2 除完雜質后的氯化亞鐵溶液蒸發至飽和溶液,降溫冷卻至30 ℃結晶,得四水氯化亞鐵晶體。此時四水氯化亞鐵的收率最高、純度也最高。

3.3 四水氯化亞鐵在250 ℃,添加2%的草酸在N2氣氛爐下焙燒2 h,即可得到純度大于99%的FeCl2產品。

3.4 通過實驗確認了,真空包裝能較好的保存FeCl2產品。

猜你喜歡
四水亞鐵鐵粉
蹤影組詩
再生亞鐵絡合物脫硝液研究進展
SiO2包覆羰基鐵粉及其涂層的耐腐蝕性能
開封市“四水”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思路
四水同治
天然微合金鐵粉中釩、鈦、鉻含量測定的研究
鋼渣對亞鐵離子和硫離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湖南省四水流域森林、徑流、輸沙變化特性
電解制備氫氧化亞鐵微型設計
3種有機酸亞鐵鹽對食品腐敗菌的抑制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