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推進立法工作 以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4-02-27 13:30陳曉燕張杰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仲裁條例上海市

陳曉燕 張杰

2023年是市十六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的起步之年。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市委決策部署,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法律性問題決定草案共21件,其中新制定12件、修改(廢止)6件(批),持續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提供法治保障。

緊跟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法治供給

貫徹落實國家對上海高水平改革開放、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的新要求,修改《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修改后的條例對標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提升貿易中心能級為核心,對促進貨物貿易轉型升級,加快數字貿易、服務貿易創新,著力推進貿易便利化,提升貿易風險防范化解能力等方面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為搶抓數字貿易發展機遇,培育發展新動能,條例設立“數字貿易”專章,明確要求積極培育數字貿易業態模式,加快發展數字產品、服務、技術等數字貿易。

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深入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高水平開放要求的全面綠色轉型的制度和路徑創新,制定《上海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條例》。該條例明確,將綠色轉型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能耗、用地、用水雙控管理制度,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加強信息披露,支持企業等經營主體開展環境、社會和治理可持續發展實踐;在能耗、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實行重點單位管理制度,明確重點單位應當依法開展監測計量、節能減排改造等工作。同時,對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綠色標準、綠色技術產品推廣等作了規定。

推進國際仲裁資源匯聚,提升跨境服務能力,推動仲裁業務對外開放,制定《上海市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條例》。條例明確本市以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為目標,加強仲裁機構的專業化國際化建設;推動仲裁機構“走出去”和“引進來”,支持本市仲裁機構在境外拓展業務,明確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可以在滬設立業務機構;加強仲裁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推動仲裁機制創新,對臨時仲裁、名冊外仲裁員、法院支持仲裁調查取證等進行了探索。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修改《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改后的條例對標世界銀行評估指標,進一步深化了相關改革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支持建立企業知識產權海外應急援助機制,完善財政資金類惠企政策規定;推行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服務可靠性監管計劃,健全糾紛化解相關制度,完善司法審判機制和辦理企業破產相關規定;提升經營主體登記等事項辦理便利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體制改革,規范執法行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

緊貼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對法治建設的呼聲和期盼

持續做好惠民立法

深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制定《上海市就業促進條例》。條例明確加強投資、產業、區域、財稅、金融、教育、人才等政策對就業的支持,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優化企業用工保障服務;同時明確創業扶持措施、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載體建設等內容,以創業帶動就業。條例創新設立“靈活就業”專章,從靈活就業服務、靈活就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等方面細化保障措施。

強化社會健康共治、推進城市健康共建,制定《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該條例明確推動建立健康信息發布制度和監測機制、加強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引導科學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完善社區健康服務,為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治理格局提供法治保障,推進愛國衛生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型。

促進上海市新時代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制定《上海市體育發展條例》。條例明確落實全民健身戰略,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深挖產業價值,加快推進都市特色體育產業體系建設;聚焦社會關注,優化體育市場監管模式,從法律層面破解本市體育領域長期存在的瓶頸痛點,構建完善本市體育法律規范體系的“四梁八柱”。

緊扣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需求

立法服務高效能治理

制定《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堅持源頭協同預防與水土一體防治,強化源頭預防,對工業面源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明確了相應的預防和保護措施;結合地方特點,健全風險管控和修復機制;加大懲戒力度,用嚴格制度保護土壤環境安全,推動本市土壤污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制定《上海市種子條例》,聚焦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促進種質資源優勢向育種創新和產業發展優勢轉變,加強種業科技研究,提升種業自主創新水平,完善品種管理,規范市場監管,強化政策保障,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促進種業振興,保障糧食安全。

制定《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建立市野生動物棲息地制度,規范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制度,細化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的管理措施;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的社會共治,建立保護巡護制度,推動形成符合超大城市區域特點的野生動物保護機制,助力“生態之城”建設。

修改《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產業用地融合利用機制,探索創新土地資源配置方式,以制度創新推動土地資源更集約高效利用,加快構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土地管理制度體系。

制定《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和保障“五個新城”建設的決定》,明確本市按照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舉全市之力將新城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希望之城、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為用更高標準、更好水平、更大力度推進新城建設提供法治支撐。

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支持浦東新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制定《上海市健全浦東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若干規定》,明確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動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與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協同編制,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優化環境影響評價辦理機制,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制定《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標準化創新發展若干規定》,創設企業聯合標準相關制度,將發起制定主體從單一的“企業”,擴展到“浦東新區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金融基礎設施運營機構或者標準化技術組織等”,著力推進標準數字化、市場化、國際化,提升標準化創新能級水平。

制定《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融資租賃發展若干規定》,明確優化行業發展的制度規則,支持在綜合保稅區內的融資租賃公司進出口飛機、船舶和海洋工程結構物等大型設備,對涉及跨關區的鼓勵實行海關異地委托監管,破解融資租賃發展難點,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做好銜接配套和打包修改及廢止

貫徹落實新修改的立法法的要求,修改《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完善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相統一的制度機制,增加“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特別規定”專章以及基層立法聯系點、區域協同立法等方面的規定。

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的部署要求,對本市現行有效的258件地方性法規(截至2023年2月)有序開展評估清理。根據評估清理結果,結合2023年度立法計劃的推進實施,按照法規調整范圍和原立法路徑不同,通過2個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的決定,打包修改《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等17件地方性法規,廢止《上海市保護和發展郵電通信規定》等7件地方性法規。

猜你喜歡
仲裁條例上海市
上海市風華初級中學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上海市房地產學校
一種多通道共享讀寫SDRAM的仲裁方法
新版黨紀處分條例修訂要點
新修訂的黨紀處分條例干貨全在這里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釋原則:溯源、適用及其略比
騰勢400 用在上海市區的來回穿梭克服里程焦慮
上海市制冷學會四?!半p·陽”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