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明人的那份年俗鄉愁

2024-02-27 21:40周勤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土布船票婚嫁

周勤

“團聚” “團圓”是中華兒女的情結,春節是闔家團聚最重要的節日。每當臨近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等傳統的詩歌、歌謠也總是“合時宜”地響起,召喚著在外漂泊打拼的游子們,踏上回家的旅程。

在與寶山、浦東一江之隔的崇明島,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區經濟,許多崇明人選擇離鄉在外打拼,但只要臨近春節就會紛紛趕回家,盼望著與親人團聚。在長江隧橋通車以前的那些年,坐船是進出崇明三島的唯一方式。對于不那么年輕的崇明人來說,每每想起那張春運時的船票,眼角就會不禁泛起淚光。趕船班、排長隊、買船票,手里緊緊攥著的那張如金子般珍貴的船票就是回島的希望。踏上歸途的老老少少拎著大包小包,步履匆匆,喘著粗氣卻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歡喜,因為總有一種溫暖是“等你回家”。

崇明人的春節里必少不了“崇明糕”這地道美食,家家戶戶都會在過年時忙著磨粉,蒸上幾籠以紅棗、核桃肉為主的“崇明糕”,希冀日子甜甜蜜蜜、蒸蒸日上。崇明人的“過年”便是從臘月廿三(崇明人稱之為廿四夜)開始算起,一直到元宵節(崇明人稱之為正月半),這期間都是崇明人的“過年”。廿四夜即崇明人等待春節來臨之前的重大節日,有著食廿四夜飯的習俗,主食赤豆飯,菜以素食為主,一般為青菜燒豆腐。青菜的菜心留得較大,諧“大彩頭”的意思,食之,寓意來年交好運。同時要另盛一碗飯放置在碗櫥內,待到大年初一再食用,即所謂的陳年飯,寓意年年有余。除了過年的食物,必不可少的還有灑掃,臘月廿三以后便可以開始按習俗“撣檐塵”,人們選擇陽光明媚的大晴天,用手扎的“撣帚”撣拂塵垢蛛網,同時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房間,將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寄托在這一習俗中。

大年初一那天,應該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了。俗話說“小孩望過年,大人望種田”。舊時由于物資匱乏,孩子的衣服鞋子都是由母親、祖母親自縫制,以自制崇明土布為主材,常采用蘆菲花布納千層底做鞋子。因為蘆菲花紋的結構與佛教中“卍”字十分相像,“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同時,紋樣的穿插配合而產生的具有千萬種排列組合的蘆菲花紋也寓意著“路路通”,又有庇護孩子健康成長的含義。這些形形色色的每一款蘆菲花布都擁有自己的名字,傳遞著不同的祝福與寓意:井字布代表生活井井有條,稱心布代表稱心如意,“滿天星”布代表風調雨順,螞蟻布代表辛勤勞作……是長輩對晚輩成長的期許,也是對來年豐收的祈福。在除夕夜,母親會將制作好的新衣物、新鞋子悄悄放在孩子床邊,孩子們一早起床穿戴整齊后要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會將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希望孩子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從古至今,崇明人都喜歡在春節期間舉辦婚宴。遠行的人們紛紛返鄉,平時冷冷清清的村落也變得熱鬧起來,新人與家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備婚、相處,令團圓與喜慶更具意義。在這樣“雙喜臨門”的場合必少不了崇明雙喜土布。將土布作為婚嫁用品源于崇明本地“翻柜子”的婚嫁習俗,當新郎接娶新娘過門時,崇明的親戚朋友就會翻看陪嫁的柜子,如果翻到一柜子的好布,新娘一定是心靈手巧的“過家”之人。舊時的崇明女孩子在十七八歲就要開始籌備嫁妝,嫁妝中有幾匹崇明土布就算是很貴重的嫁妝了。而如今,由雙喜土布做成的床單、被套是長輩親朋送給新人的祝福,人們將這種用心織造出的紋樣贈送給即將結婚的新人,祝福他們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滿、同心同意。流傳至今的春節辦婚宴的習俗,足以窺見崇明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和享受,挑選最適宜的時間,做最快樂的事。

如今是科技與文化、習俗與新風交錯疊加、混成一片、融合一體的時代,那張舊船票不再是唯一的鄉愁,土布卻依然是婚嫁年節中的崇高祝福。任崇明人的年俗流變,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真情和那份濃濃的鄉情。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布布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猜你喜歡
土布船票婚嫁
“船票”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館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Regulating the Carbon/Electrolyt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Toward Enhanced K+ Storage
紅色的船票
喚醒沉睡的民間技藝——淺談土布發展現狀與未來
火星船票“開售”啦!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夾縫中求發展:高陽商會與土布運銷
土布不『土』
水上婚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