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地方特色展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2024-02-27 04:46張成霞梁雪童星陳靜
神州學人 2024年1期
關鍵詞:貴州大學學院傳統

文 張成霞 梁雪 童星 陳靜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這個民族的根就斷了,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就沒有話語權。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綿延不絕,說明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的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好比一棵參天古樹,根深葉茂、瑰奇秀麗、姿態萬千。國際學生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能起到啟迪心智、浸潤涵養、陶冶情操、感受美好的作用。

以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講好“中國故事”

2017 年7 月1 日,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制定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為各級各類學校規范招收、培養和管理國際學生提供了政策依據。其中提出,高等學校應當對國際學生開展中國法律法規、校紀校規、國情校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內容的教育,幫助其盡快熟悉和適應學習、生活環境。

國際學生赴華不僅為了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和專業知識,也是在了解中國、融入中國、向世界推介中國。國際學生培養者既是中文和科學知識的傳授者,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中外文明交流的引領者,更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者,肩負著塑造中國國際形象、培養國際人才的獨特使命。

近年來,貴州大學的國際教育發展迅速,國際學生人數逐年增長,生源國別涵蓋各大洲,在數量、國別、類別各方面均居貴州高校榜首。學校十分重視對國際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授,培養國際學生的中華文化素養,不斷探索課程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課堂內外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和體驗方式,讓國際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幫助國際學生“讀懂中國”,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留學生活,講好“中國故事”和“貴州故事”。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受到國際學生的青睞,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教學資源優勢,面向全體國際學生開設了包含書法入門、國畫、中醫文化常識、中國傳統手工(剪紙、中國結、絹花等)、中國傳統體育、貴州民族舞蹈等特色實踐課程。授課形式以講座和實踐相結合,在課堂之外組織學生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在知識儲備、動手體驗和創作中,讓學生真切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國傳統文化有效融入第一課堂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以漢語課堂為主戰場,國情省情教育為主要切入點,讓中國傳統文化有效融入課程,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課程,在語言教學和專業學習的同時,加深國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的理解。

語言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為國際學生開設了從入門到高級水平的中文學習課程,包括聽力、口語、讀寫、綜合以及漢語水平考試(HSK)強化等,通過中文基礎課程的設置為留學生構建中文基礎知識體系,培養和訓練學生的中文聽說讀寫能力,打牢語言基礎。但語言與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課程建設中,將“中國概況”“貴州省情”等作為國際學生的必修課。另外,在中文基礎系列課程中教師積極思考課程建設,在語言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收獲雙倍的成效。相較于傳統純工具性質的語言教學,中國文化性質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能讓學生在學好語言的同時,發現漢字的神奇和魅力,體驗和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語言文化教學為載體,為國際學生體驗中國文化提供多元化平臺,教育和引導學生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去認識、對待和適應不同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奇感、認同感和參與感。

多樣化選修課程培養多元文化意識。國際教育學院面向全校國際學生開設了包含人文貴州、貴州民間文化與生活、中國少數民族、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古詩詞欣賞等特色中國傳統文化選修課程。另外,還有如聽歌學漢語、趣味學成語、平凡中國、戲劇中文、相聲課、中國電影賞析、旅游漢語等課程。這些特色鮮明的文化選修課受到國際學生的普遍歡迎。通過多樣化的文化選修課,引導國際學生在文化的對比中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意識,并在多元文化認同的形成過程中,產生了解中國的興趣和參與意愿。

通識課程深入展現地方特色文化。為適應我國本科教育由專業教育向通識加專業轉型,創新本科通識教育組織管理模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包括陽明文化),努力提高學校本科教育水平,貴州大學于2014 年7 月成立陽明學院。入讀陽明學院的本科一年級國際學生與中國學生一樣,可以選修豐富的與中國國情相關的通識課程。例如,貴州省情、中國古典詩詞欣賞、王陽明與貴州文化、中華茶道與茶文化雙語課程等。此外,陽明學院還專門為國際學生開設了“中國文明”“中國傳統文化要覽”等課程。

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為國際學生設計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多彩主題活動豐富第二課堂

國際教育學院常年為國際學生舉辦“感知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將書本知識和趣味活動相結合,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國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體會,同時這類活動也提升了留學生對留學地的親近感?;顒痈鶕潙c、特色文化等主題分類舉辦。

傳統節慶之美。國際學生常年生活在中國,所在城市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中國人歷來重視傳統節日的慶典,例如新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身在中國的國際學生也會被濃濃的節日氣氛所感染,并對此產生濃厚興趣。為了讓他們親身體驗中國人的節日,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國際教育學院會組織國際學生寫春聯、剪窗花、做燈籠、包餃子、學舞龍;清明節畫風箏、放風箏、踏青郊游;端午節包粽子、做香囊、識別中草藥;中秋節品月餅、誦古詩;重陽節了解中國孝文化、秋游、拜訪中國家庭等。通過貫穿全年的一系列活動,幫助國際學生認識和體驗中國的節慶文化、飲食文化、敬老文化。在此過程中,學生品嘗了中國美食,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物件也是很好的留學紀念品。通過講解,觀看視頻、圖片展,幫助國際學生深入淺出、趣味盎然地學習中國主要傳統節日的來歷、慶賀方式,了解這些節日背后的故事。

傳統手工藝之美。中國的傳統手工藝絢爛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從笨拙地效仿老師,到做出精美的作品,凝聚了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學生的孜孜以求。剪紙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最具代表性的課程之一,在學院為國際學生開設的剪紙課上,學生們從最初用剪刀剪一些簡單的作品,逐漸發展到可以用刻刀像模像樣地刻制一幅幅圖樣復雜的精美剪紙。在課程中,老師分主題對中國傳統剪紙進行講授,讓學生們不僅感受到剪紙的美,更能領會其中蘊含的深意。如“?!弊直澈髠鬟f出的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傳統藝術之美。聆聽京劇唱段、繪制京劇臉譜、參加京劇表演,通過這些活動,國際學生對中國的“國粹”有了更真切的體驗和了解;悠揚的笛子、沉靜的古箏,也是國際學生時常用來“技驚四座”的“絕活”;穿針引線,當起“繡娘”,一步步潛心學習蠟染技術,趣味無窮;一筆一畫間,形象生動的瓜果花卉國畫作品躍然紙上;旗袍成為女同學的最愛,上臺展示“旗袍秀”,講述自己的“旗袍夢”,再加上貴州的少數民族服飾、漢服……穿在國際學生身上別有一番韻味。

中醫藥之美。中醫藥學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和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醫藥學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哲學、天文、地理等學科的精華匯聚而成。作為中醫藥學核心內容的中醫藥文化,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和諧與統一。國際學生學習中醫藥文化,能夠幫助他們了解中國人對待生命與健康的理念,即是了解中國人的生命觀、世界觀,進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國情與文化。理解中國文化是學習中醫藥學的關鍵,也是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必經之路。國際教育學院的中醫老師不僅向國際學生介紹中醫的起源、診療方式、中醫保健等,還會為國際學生示范艾灸、扎針、火罐、推拿等,并指導國際學生實踐體驗。

茶藝之美。貴州的茶品種繁多、聞名遐邇。湄潭翠芽、都勻毛尖無不為人津津樂道。從茶的歷史、茶的種植、茶的制作到茶道,貴州大學茶學院、湄潭茶基地為國際學生提供了采茶、炒茶、泡茶、品茶的完整體驗。在多次演講比賽、藝術展示活動中,貴州大學國際學生以“茶”為主題,獲得了不少榮譽和大獎。如2018 年第十一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詩琳通公主杯”中文演講大賽暨征文大賽——“留學中國夢”中,貴州大學老撾籍國際學生張金樹憑借《緣起中國茶》獲得演講大賽一等獎;2021 年12 月,貴州大學來自孟加拉國的國際學生妮魯的作文《我與中國的“茶之緣”》在第五屆“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征文大賽中獲二等獎;2022 年6月,妮魯的“且說中國人的以茶待客”課程,在“全國研究生漢語教學微課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2023 年2 月27 日,孟加拉國達卡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一場精彩的“中國茶藝”文化體驗活動。在茶香四溢的課堂上,孔院師生約60 人一同學習和了解中國茶藝文化,體驗沏茶飲茶的樂趣,感受中國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已經完成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學業回國的妮魯通過PPT 和現場演示,介紹了茶具、沏茶、賞茶、聞茶、品茶和中國茶禮儀等內容,她向大家介紹了常見的中國茶藝工具,如蓋碗、公道杯、品茗杯、茶荷、茶海、茶刀和茶壺等,并講解了它們的特點和用途,還重點介紹了奉茶禮儀和謝茶禮儀,將中國茶文化之美在孟加拉國傳播。

國際教育學院藏著一個“世界”,讓這個國際大家庭里的國際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里,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和體味。因此,國際教育學院在文化建設上,主要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主。學院的文化墻展示了中國京劇、武術、中醫藥、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等豐富內容;文化教室里中式家具古樸典雅,陳列的中藥標本,墻上懸掛的書法、國畫,處處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

走出校園深入貴州感受當地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無處不在,走出校園,更能體驗到原汁原味、不同風采的中國傳統文化。而國際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中文達到較高水平后,就有一種躍躍欲試、一展自身“中國本領”的熱望。各類相關比賽、競賽因此便成為檢驗他們學習成果的“大舞臺”。

走上舞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為給國際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中文與中國文化的氛圍,國際教育學院每年都會舉辦“國際漢語文化節”,活動包括演講比賽、中國文化知識競賽、漢字聽寫大賽、中華才藝大賽等,“國際漢語文化節”已成為國際學生展示知識和才藝的舞臺。多種多樣的比賽活動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幫助他們在校外的各類活動和比賽中表現優異。第十一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文藝匯聚,彰顯中國風”中華才藝比賽中,貴州大學國際學生表演的貴州蘆笙舞榮獲一等獎;由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舉辦的2019 年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中,貴州大學國際學生表演的中國古詩詞串燒“上下五千年”榮獲國際學生組一等獎;2020 年,貴州大學國際學生誦讀作品“問仁”獲得由教育部、國家語委主辦的第二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誦讀中國”經典誦讀大賽一等獎?!皢柸省睘樵瓌撟髌?,以古代學宮私塾環境為背景,通過私塾老師與學生的問答,展示從先秦到唐宋中國古代眾多經典對“仁”的不同詮釋,將主題“問仁”貫穿于整個表演過程中。同時,穿插武術、舞蹈、樂器等不同表演,豐富了節目的表現形式。該節目憑借國際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深刻領悟和多元的表現形式,向觀眾展現了獨具韻味的中國經典之美,讓大家了解到他者視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走進運動場,感受中國傳統體育的魅力?;顫姾脛?、熱愛體育是青年學子的天性,國際教育學院的趣味運動會就成了國際學生展示體育天賦、青春活力、團隊精神的大舞臺。中國傳統體育千姿百態,凝聚著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技巧。上下翻飛的毽子、氣氛熱烈的拔河、速度與技巧并重的跳繩、剛柔相濟的太極拳、靈動調皮的陀螺,無不吸引著國際學生親身嘗試、比拼,無關輸贏,只為體驗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樂趣,在歡聲笑語中強身健體,寓教于樂。

走出校園,踏上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奧秘。貴州大學附近有著名的貴陽孔學堂,國際學生們到孔學堂參加“開筆禮”、穿漢服、聽文化故事、品茗茶、賞古樂,感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厚重與深邃;在青巖古鎮尋訪古建筑,探究老街道的奧秘,聆聽古石坊感人的傳說,了解古鎮多種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故事,品嘗讓人流連忘返、饞涎欲滴的地方特色美食;在甲秀樓探尋貴陽的現代文明和“甲秀天下”的精神風貌;深入貴陽市黔靈公園尋覓佛教文化的靜謐與傳承;到貴州遵義茅臺鎮了解國酒茅臺的前世今生、釀造工藝與文化內涵;在湄潭茶基地體驗“茶緣”“茶韻”和“茶藝”;走進西江千戶苗寨,目睹千余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星羅棋布在層巒疊嶂之間,感受這座露天博物館的磅礴氣勢和貴州苗族文化的豐富與多彩。

走進社區村落,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組織國際學生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活動,鼓勵國際學生到鄉村中小學進行國際文化交流和語言教學,協助各單位拍攝鄉村宣傳視頻等,展現國際學生眼中貴州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宣傳貴州旅游文化資源,推動“多彩貴州”旅游文化名片知名度的提升。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國際學生感知中國脫貧成就,了解貴州的民風民俗、風土人情,引導他們講好“貴州故事”“中國故事”。

此外,為推進中外學生交流融合,幫助國際學生認識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校團委國際部與國際教育學院聯合舉辦“中外學生交流會”系列活動。來華留學學歷生與中國學生同堂上課,在學習中結成互助伙伴,國際學生不僅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得到中國學生的關心和幫助,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以及社會生活。

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通過精心的課程設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實地考察和體驗,幫助國際學生提升中文水平,增進國際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國際學生對留學之鄉的親近感和歸屬感,同時也提升了貴州和貴州大學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猜你喜歡
貴州大學學院傳統
初等教育學院
貴州大學 喀斯特區耕地地力提升與培育團隊 王小利 課題組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林木病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貴州大學林學專業為例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百年貴大生生不息
學院掠影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