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處炊煙寄鄉愁

2024-02-28 02:26韓玲玲
山東文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書院

韓玲玲

古老神秘南崖村

從泉城濟南沿濟菏高速驅車六十公里,就到了洪范池鎮政府,在其東南三公里的大寨山與云翠山之間縱深的山峪里,隱藏著一個神秘的古老村莊——東峪南崖村。此村在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扈泉東南,因位于扈泉大溝之南而得名。是洪范池鎮最大的村落之一,也是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等六部門公布的濟南境內第二個中國傳統村落。

古民居及大部分古建筑都集中在村子的西部。自村中央十字路口往西,就踏上了老村的青石主路,巨大的青石依據原始形狀巧妙排列,隔幾米遠就用稍小的石頭排成橫亙,據說這樣可以緩沖下坡排列的壓力,豎排的石頭們在橫亙的擠壓下會更加的瓷實牢穩。青石的厚重與排列的堅固讓它耐得住千百年的踩踏,雜蕪的荒草湮沒了青石之間的縫隙,它被歲月打磨的模樣,給人撲面而來古老踏實的氣息。目及都是樸拙的黃泥屋,一如老人們臉上深刻的皺紋,縱橫滄桑。路邊的那些大小不一的形似鵝卵的石頭們,似歷久了洪流的沖洗,不知來自何處,也不知經歷了多少世紀,默然靜立,徒留神秘;身上布滿了青苔的大石臼端然坐于路邊,這種比石碾和石磨更古老的原始器具,是古人們的舂米工具。沿路蜿蜒往西,一座“立交橋”橫架在眼前,上通南北,下貫東西,沒有記載建設的年代,只是砌橋的虬黑色巨石顯示著它蒼老的年紀,它至今仍是此村南北重要通道。

橋下往西,石路盡頭,便是古時進村唯一入口——城門。城門是石頭砌成的進深近十米的拱型,也叫拱券,這樣結構的承重是逐漸沿券成環拱擠壓傳遞,所以不會出現如梁柱式石梁的壓裂、壓斷的危險,就是上面受重越大,越是壓著成拱券的那些巨石往門洞構成的圓心方向擠,越擠越結實。所以在平坦的開闊的城門之上,建有文昌閣,小閣十平米見方,用厚石鏤空而成窗戶,講究內圓外方,別具一格。里面供奉著文昌帝君。這是保一方文風昌盛神仙,為古代讀書人所崇信。加上道教所附會,文昌帝君就成了道教中掌管士人功名、祿位的神。神像底座的左右,分別刻有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薩的座騎獅子和普賢菩薩的座騎六牙白象,也使小閣里有了佛教的氣氛。這么看來,村里的人們,并不把儒、釋、道三家之崇拜分得太開,總之是對文化教育的推崇吧。因居于村中最高地位,文昌閣除祭祀,還是舊時村里人聚會的場所。

置身于城門之上,面朝大寨山奇峰突起,背靠云翠山巍然屹立,村里的炊煙裊裊升起,耳邊偶有雞鳴狗吠,長滿了灌木的黃土城墻一任風侵雨蝕,城門外菜園里的蔬菜一碧如洗。這次第,鄉愁縷縷。

說起來,真正有講究的村子在于它規劃與布局,此村最具特色的——歷史以來就以區分姓氏布局住宅。村里主要有高家、萬家、辛家及崔家幾大家族,每一個姓氏人家,都分別聚集在幾條胡同,胡同整個小路用青石鋪就,夜來胡同門一關,自成一家小體系,安全是第一需要。村北主要是高家胡同,據高家人自稱,孔子的七十二得意弟子之一高柴即他們的祖宗。村中及南面是萬家及辛家胡同所在,胡同約兩米寬,兩側厚重土房子并肩而出,門挨戶對,緊湊有序。最有韻味的是萬家樓與辛家樓,為此姓大戶所蓋,均是三進三出大院子,門樓上有精細磚雕,做工考究,喻意吉祥,等級分明。樓是青磚結構,二層樓上還有陽臺、女墻,穿越時光,遙想當年人家之興旺,想曾經繁華過往,想樓上小姐當窗理紅妝?,F在的辛家樓,傳說清初萬家父子常年去大寨山東面山腰的白衣堂供奉神仙,有一天,他在山上睡著了,夢里一位白衣仙女告訴他,在某處的大荊棵下面埋著銀子,醒來沒有當回事,可是同樣的夢連做三次,他就決定去仙女所指的地方挖一下試試,結果真的挖出一大袋銀子。用這些銀子,蓋起來這座樓房。后來,這家沒落了,樓房被辛家人買了。而現在的萬家樓里,據說是出過武狀元的。鄉親們說,老樓里,當你身臨其境,見荒草雜生,老樹靜立,古樓高深,雖然陽光明媚,聯想起《聊齋志異》情節種種,也不禁感覺陰森神秘,勇敢如你,是否有膽涉足其中呢?

村里最具神秘感的莫過于十幾口老井,每一口老石井的臺上都被打水的井繩磨出十幾道深深的溝痕,這是以繩之柔拜歲月所賜,對抗石之堅的印記。這些井們各具特色,地勢高低不一,井口大小有別,或路旁,或溝頭,或高臺,或者有著古老的轆轤,或者就是空空一井,上面搭個棚子。大部分都有水,雖然現在村里用上了自來水,但是就近的居民,還是喜歡用轆轤提上水來吃,特別是盛夏,汲一桶清涼的井水,淘了涼面,在沒有空調的年代,是何等獨具風味的享受。如此多的井,證明歷史上南崖村,曾是一個人口密集、功能齊備的大村。

喻保平安的關帝廟遙對文昌閣,雖有清朝重修,但至今已瀕破敗,據說當年有過街天頂,也已坍塌,只有修建與重建時的石頭柱子,兩邊柱子上刻著用以量地的依據,以此寬為準,為舊時村里分田提供統一的標準。關帝廟前的關于戒賭的石碑依稀可辨,大意是若有賭被發現,懲修路幾米。顯示著村規的威嚴。

坐在村南青石板上休憩,從深深巷陌里走來八十多歲的老奶奶,清秀壯實,熱情地與人攀談,言語之間流露著“咱的村子好”的單純自豪感。頭頂有樹蔭蔽日,滿目是蒼翠欲滴,遠山黛黛,近壑森森,右側有古井,左側是石徑,那些鋪路的石頭們應該曾經也是棱角分明吧?現如今卻圓潤光滑,與青苔渾然一體,見之頓生思古幽情。有恍然若夢之感,如此清涼靜謐,如此樸素原始,果然“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其中有真義,欲辯已忘言”。

鐘毓靈秀賢子峪

濟菏高速平陰下口,第一個紅綠燈左拐,南行三公里,即到賢子峪,它是目前我國北方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古村落。

賢子峪是一方小小的自然村,地勢得天獨厚,三面環山,一面谷口西開。走進古村,小山環抱,綠蔭蓊郁,但見左手有小小石頭土地廟一座,里面供奉著土地神。據說古時有講究的村都在村口設此廟,保佑家宅平安、祈求好收成。接下來,你便看到,左手是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子,右手是濃蔭蔽日下面潺潺小溪。沿溪上行,腳下石徑,目及的院落石屋,都有著不同尋常的花紋,細看來,這些花紋其實類似小蟲爬過的形狀。據考,這些“花紋”是4.5億年前古生物活動痕跡的化石。每一座院落雖大小各異,但是格局卻極其相似。一致的是大部分都是坐北朝南的大門,而大門一般都在高峙路邊有近三米,用規整的石頭高高壘起,南望而東折,然后再出來到大路上。不同于一般迎門墻,從正面看,是不見門的。據說,這樣的設計是出于防御,外人在路上看不到門戶,而主人卻可居高臨下,對來者一目了然,外人要曲折“之”字形,方得進入,這樣的設計,真是占據智慧的戰略至高點??!至村在最為平坦的地方,有座村里最大的院落,方正居中,一棵四人合抱的古皂莢樹聳立其中。傳說,這棵歷經四五百年的老樹上,有神靈,不得攀折,老樹中空,但仍然枝繁葉茂,老樹每年饋贈許多皂莢,村里人們拾了用來洗衣服,自然環保。

此院外路南,便是抱珠泉了,一大一小深深的兩眼敞口井之間,有拱券的小橋高高橫亙,徒步過,有以身涉險的感覺。大井四壁汩汩冒出清泉來,然后流到小井,滿溢奔小溪西去?!氨е椤敝?,是因為月光之下,兩眼泉水如同發光的珍珠,被小山抱在懷里。泉東南方圓百米的一塊石頭上鐫刻“桃花流水”,曾有記載,村周圍山腰上曾遍植桃樹。春來,泉溢,有桃花片片隨流水,想,那得是怎樣一種曠然悠遠的美??!的確,雨后,水經南面層層山巖,脈脈而下,汩汩清流,匯入小溪。往東南拾級而行,會經過一口古井,依然有水,望之幽深莫測,神秘莫名。

北折后到了村里的另一個高度,正北即是三泉庵。正殿是觀音堂,堂前石柱上精美圖案依稀可見,可惜,殿頂坍塌,徒留滄桑。東邊是一個頂端有攢尖疊石渦旋雕刻圖案的伏魔殿,殿內頂上象征吉祥美滿的寶相花,殿外頂則是代表福祿的寶葫蘆造型。庵內有重修觀音堂石碑四座。其中有《重修觀音堂記》的碑文,記敘了當年山村廟宇的迷人景色。

觀音堂西行,到了函山書院。明朝貢生張宗旭因偶游此地,以為美,便攜家眷來此隱居,并創辦函山書院,培養了很多文人賢士,得名“賢子峪”。又因地處泰山以西,周圍小山多是泰山余脈,因此書院又名岱西書院,村又名岱西村。隨著陽明心學興起,賢子峪函山書院在明代中期發展到鼎盛。進得書院,正面是一壁山巖,據說不僅是要求學生們文章開門見山,開宗明義,而且更要求做人要剛正方直,書院東屋為全村建筑至高點,顯示當時人們尊師重教。書院與三泉庵之間的夾道之間,有石階上行,到庵后半山,在庵東北石崖上,是摩崖石刻,上有“尋花繞寺”幾個大字。據稱,當年村北半山腰上植有桃樹和杏樹,春季桃、杏花在三泉庵四周盛開。遙想,春來山峪,漫山花開,流水飛瀑,書聲朗朗,那是怎樣的勃勃生機?

與三泉庵正對的南方,也是一間小小觀音堂,在民間,這里常常被當作送子觀音供奉,堂下面,竟然有一個天然的洞穴,洞楣上刻有“蓬玄翊真”,“蓬玄”是指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中的第二洞天,東岳蓬玄洞天,周流一千里?!榜凑妗笔侵格吹抡婢?,是道教中保平安的神,意思就是此地處在東岳泰山的蓬玄洞天,受著翊德真君保佑的福地。

沿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西行,經過巨大的石坡,會遇到一汪清泉,當地人叫做“小池”,它周圍的松林里,一方靜臥的石頭上,有“明月松間”的隸書陰刻。當月光灑在泉的松間小路上,清風明月,臨泉品茗,靜謐清涼,應是何等的愜意舒爽。

置身此地,青山隱隱,古村幽幽,恰如桃花源,與世隔絕的靜美,古老原始的氣息,滄海桑田的情懷,憑今懷古的情緒,一任你駐足神往。

詩情畫意書院泉村

小村地處素有“齊魯泉鄉”之稱的平陰縣洪范池鎮,從泉城濟南沿濟菏高速六十公里,到洪范池鎮政府,往東行五百米,正東的天池山壁上有“齊魯泉鄉”四個大字映入眼簾,經過開闊的天池湖,山下便是書院泉村。

村口,一巨大書形石碑,鐫刻著“書院泉村”。進村口,南望,但見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兩條水渠并駕齊驅。大渠地勢低且寬,寬四米有余。小渠位居高而窄,寬半米不足。走在兩渠之間的石堤上,左邊水流緩緩,有綠苔水草漂浮,水深且靜;右邊流水潺潺,歡快奔騰,水清且淺,均是晶瑩剔透,水質清冽。逆流而上,沿渠自西向東,繞過村南,更為開闊圓滿的水面便赫然眼前,一側古柳倒垂,一側石屋儼然。正前方,便是書院泉,泉水自天池山腳下的石縫中噴涌而出,匯入石砌方池中,方池正前面豎立著50年代興修水利時的標志,寬約1米的石頭五角星,左右各有青石砌成的半圓形小堤往兩邊延伸,可以涉水踏堤至彼岸。至此,得見此泉真面:小橋流水人家,老屋綠樹白鴨,恰如世外桃源。你會不由平心靜氣,心曠神怡。泉北森立的山巖上綠苔密布,周圍樹蔭蔽日,自成一番清涼世界。泉盛季,水可淹至泉池外幾米,甚至泉邊人家的院門得要用土掩起來。該泉最早見錄于《水經注》,曾名東流泉,因明代中丞劉隅曾在泉旁建書院,又名書院泉,后來,這里的書院培養了他的外孫,明朝禮部尚書于慎行?!耙槐袢站?,千里故人心”是他與中丞朱維京、喬學詩等文人雅聚于此所作。令人稱奇的是,有一泉竟然穿路過戶經過泉右那戶人家,通過屋角的大石,可看到泉水長流,是清泉屋下流了,亦注入大泉池里,所以水勢浩大,規模壯觀。最令人神往,是歷史上曾有的“曲水傳餐”,相傳有泉的人家,廚房與客廳有水道相連,廚房做了菜,直接通過泉水流動就漂到餐桌邊了,吃完碗筷放到水道自己漂回廚房,大有“曲水流觴”的風雅,想來,那是一種怎樣美妙愜意的享受??!

細品之,你會驚喜地發現,在回去的小渠之上,竟然有像都江堰一樣的小小的水利樞紐: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卻調節本村、外村與豐水期時泉水的分配,原來此泉是附近村莊的飲用和灌溉水源,為了合理科學的用水調水,智慧的勞動人民匠心獨具,創造了這樣的讓人嘆服的水利工程。沿渠北行的路上,你會遇到白沙泉畔的一池碧荷,正迎合你心里的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感覺。核桃樹下的白沙泉嘩嘩西流,有人取水,有人洗菜,有嬰兒的人家還用來洗奶瓶,足見其清其純,細看去,泉眼上白沙翻滾,所以名白沙泉。

若你意猶未盡,可沿泉后石階攀登天池山,在山檐上,你會看到小小的一汪天池泉,亦會看到隋唐時期北齊高僧安道一書寫的“大空王佛”摩崖石刻,這可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珍寶。再往上面南的石龕里面,刻著三尊等人高的佛像,瓔珞華鬘,衣袂飄飄,他們在這里已矗立了千百年,俯瞰著山下的眾生,保佑著一方平安。

戲水留戀,不覺中午,你可以到天池湖畔的農家,去品味風味獨特的冷面,系用泉水泡出,亦可以參觀他家水上廚房,品味獨特的農家炒土雞與在泉水里呼吸吐納過多時的鮮魚。臨湖品茗,柳下嘗鮮,有涼風徐來,賞圓荷瀉露,魚跳曲港,聽蛙聲蟬鳴,蘆葦輕蕩。憨厚的老板,將他蓄在冷泉里的西瓜切了拿來,送上的是一分清清涼涼的好客之情。

這樣的小村,給你放松給你休憩,給你俗日里一點難得的清新靜謐。

猜你喜歡
書院
朵云書院黃巖店
寧波大愛書院樣板間
《江陰介居書院成立祝詞》
福州西湖書院
白鹿洞書院記
黃舒昺書院講學述論
辦好書院 造福農村孩子
書院講習一例
東亞書院的賡續與復興
向書院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