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翻譯的語料庫考察
——以許淵沖英譯《桃花扇》為例

2024-02-28 02:43劉星宇
東北亞外語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形符李香君桃花扇

劉星宇 王 春

大連外國語大學 大 連 116044 中 國

一、引言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中國明清戲劇的代表作之一,早在1980年初,它就與《長生殿》《琵琶記》等作品納入“中國十大經典悲劇”之列,《桃花扇》描述了明末時期的清流代表人物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以及權奸代表人物如阮大鋮和馬士英之間的斗爭為背景,交織侯方域與李香君之間的愛情,總結明朝滅亡的歷史經驗,反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風貌,通過男女主角的感情,生動描繪了國家滅亡的深刻痛楚。

作為戲劇作品,《桃花扇》具有獨特的語言特點,如充分運用詩詞典故,結合唱詞和臺詞的敘述方式。因此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道德情感教育價值,代表了中國戲劇的精髓。本文選取許淵沖譯《桃花扇》2021年的再版作為研究對象,選譯十六出,涵蓋訪翠、眠香、卻奩、撫兵、修札、投轅、辭院、哭主、阻奸、拒媒、守樓、寄扇、罵筵、選優、題畫和余韻,正文翻譯為中英對照式,并在每出戲后提供注釋。

語料庫翻譯學起源于 Mona Baker (1993) 的研究成果,語料庫語言學為描寫性翻譯研究提供了重要技術手段。本文以許淵沖英譯《桃花扇》為底本,采用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刪去中文對照和尾注后,從而建立語料庫。研究工具的選擇為WordSmith和Treetagger。本研究運用語料庫語言學,搜集預料,對許淵沖譯《桃花扇》進行描寫性翻譯研究,旨在進行語言形式層面的分析與探討許淵沖對男女主角性別身份的建構的翻譯,以期為戲劇外譯提供借鑒。

二、語言形式參數分析

1. 類符、形符、類符/形符比

類符(Types)指的是文本中不同詞匯的數量,排除重復并忽略大小寫;而形符(Tokens)表示文本中所有詞匯的總數(Baker,1995:223)。據Baker(2000),標準類符形符比(STTR值)用語形符數量較多的文本,STTR值越大,表示譯文中使用的不同詞匯量越多,反之則表明用詞豐富程度低。具體數值如表1所示:

表1 許譯類符、形符、類符/形符比

據表1,許譯本類符數量為3229,形符數量為29126,標準化類符/形符比為38.93,而BNC小說子庫(包括小說、戲劇、詩歌、散文)的標準化類符/形符比為44.48(Olohan,2004:109),這表明許譯本標準化類符/形符比數據與英語源語還存在著一定差距,超過五個單位。這說明許譯本用詞豐富程度較低,且與英語原創小說文本的用詞情況還存在一定差距?!短一ㄉ取窞閼騽?,包含著大量的戲劇用語,如行當、唱念坐打等,下面將列舉實際例子來進一步說明:

例1

原文:【丑指介】這是長橋,

我們慢慢的走。

【生】一帶板橋長,閑指點茶寮酒舫。

【丑】不覺來到舊院了。

【生】聽聲聲賣花忙,

穿過了條條深巷。 (許淵沖,2021:6)

許譯:

Liu (Pointing to the bridge): Behold the Long Bridge! Let us go there with ease.

Hou (Singing): The wooden bridge is long

With teashops and wineshops along.

Liu: Here we are in the famed delightful resort.

Hou (Singing): I hear the cry of selling flowers

Come through deep lanes of bowers. (許淵沖,2021:7)

《桃花扇》作為戲劇,大部分情節以人物對話展開,夾雜著人物的唱念做打。如例1所示,“丑”在這里指的是柳敬亭,“生”指的是主人公侯方域,無論是原文還是翻譯中,都需要嚴格地說明具體角色身份、姓名,介紹行當。而唱念做打元素也體現在“pointing”和“singsong”上,戲劇的表演形式決定人物之間的交流并不只是簡單的對話,說話中夾在著動作與唱歌。因此,許譯本標準化類符/形符值較低的原因是戲劇翻譯所限制,需要大量重復類詞語,便于讀者理解人物的對話與動作,這是由戲劇的表演需求和獨特的特點所導致的。

2. 平均詞長和詞長分布

在常見的英文文本中,單詞通常由2-6個字符組成。平均詞長是指在特定語料庫中,所有單詞的字符數量之和初一總單詞數所得的平均值,反映了文本中詞匯的長度特征,并體現了譯者的用詞習慣。具體數值如表2所示:

表2 許譯本平均詞長和詞長分布

據表2,許譯本平均詞長為4.20,1-6字母單詞數量(占比)遠大于7字母及以上單詞數量(占比),由此可知,許譯本符合英語母語者的使用習慣,且表明許譯本多使用較為簡單的詞匯,注重譯文的可讀性與接受性。

例2:

原文:鶯喉歇了南北套,

冰弦住了陳隋調;

唇底罷吹簫,

笛兒丟,

笙兒壞,

板兒掠。 (許淵沖,2021:252)

許譯:

The orioles' southern song I will no longer sing,

Nor shall I play my northern string.

My lips won' t blow the flute,

My hands won' t play on lute. (許淵沖,2021:253)

據例2,原文共有6行,許譯則只有短短4行,根據許淵沖的注釋,“南北套”指的是南北曲,是中國歌曲的兩種形式,許譯簡化為“southern song”,“陳隋調”注釋為陳隋時流行的曲調,譯為“northern string”,許譯“南北調”簡化為南曲,不像讀者呈現北曲,“陳隋調”則只呈現北曲,“簫”“笛”“笙”三種樂器,皆為吹奏式,許譯為“flute”,“板”既拍板,為一種手打式樂器,許譯為“lute”,由此可見,許淵沖為了格式優美,會刪減和調換原文內容。

3. 詞匯密度

詞匯密度是衡量文本信息大小的標準之一,既實詞(名次、動詞、形容詞和副詞)與總詞數之百分比(王克非 胡顯耀,2008:17)。Baker(1995)發現英語譯文語料庫的詞匯密度明顯低于英語源語語料庫。Lavisosa(1998)的研究結果驗證來Baker的論斷,并得出了譯文較原文相比,譯文的詞匯豐富性較差的結論,Lavisosa就英語譯文和源語語料庫進行考察,并得出譯文和源語詞匯密度的普遍性結論,即譯文的詞匯密度為52.87%,源語的詞匯密度為54.9%。許譯詞匯密度如下表所示:

據表3,可知許譯詞匯密度遠遠低于Lavisosa提出的譯文詞匯密度為52.87%的一般性結論,這與Baker得出的結論符合,這表明許譯的詞匯豐富性較差,同時也與上文得出的許譯標準化類符/形符值較低相對應。通過翻閱譯文可知,許淵沖將“生(侯方域)”譯為“Hou”,“旦(李香君)”譯為“Fragrant”,“唱”譯為“Singing”,對譯文進行檢索可以發現,“Hou”出現382次,“Fragrant”出現186次,“Singing”出現165次,猶如前文所述,《桃花扇》中行當十分豐富、唱念做打也十分之多,因此許譯詞匯密度較低并不是他個人自身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因為中文戲劇的特點所決定的。

表3 許譯詞匯密度

4. 句子數量和平均句長

與標準化類符/形符比類似,平均句長也可作為評判譯者風格的一種指標(Olohan,2004)。Lavisoso(1998)通過比較英語源語和英語英譯語料庫發現,譯語的平均句長明顯高于源語,說明譯語相對源語呈現出字數增加的特點。許譯句子數量和平均句長如下表所示:

如表4所示,許譯句子數量為2531,平均句長為11.51,按照北大漢英對比語料庫的統計結果,由于續集主要是口語體的文學體裁,所以平均句長應該在口語體和文學體裁之間(12.5955-20.3496)(任曉霏,2008:124),顯然許譯本平均句長與戲劇翻譯標準句長相差一個單位,較為貼近。戲劇本身是通過語言來表演的,成功的戲劇語言必然是演員說著上口,觀眾聽著順耳,從而保證戲劇的現場效果(任曉霏,2008:124)。許淵沖在大量的翻譯實踐中,踐行著“三美論”,因此,這里將列舉“音美”例子來進行佐證。

表4 許譯句子數量和平均句長

例3

原文:【凈急白介】稟元帥爺:

大伙流賊北犯,層層圍住神京;

三天不見救援兵,暗把城門開禁。

放火焚燒宮闕,持刀殺害生靈。

【拍地介】可憐圣主好崇禎,

【哭說介】縊死煤山樹頂。 (許淵沖,2021: 162)

許譯:

Messanger (In tears): I come to report to Your Generalship.

(Singing): The rebels surrounded the helps capital,

And in three days they broke into the city wall.

They set fire to imperial palace hall,

And killed defenceless people and plundered all.

(Stamping on the ground)

Alas! The emperor could not be free.

(Weeping) He hanged himself upon a tree. (許淵沖,2021: 163)

例3所示,原文描述了將軍左良玉聽聞信使稟告崇禎皇帝身亡的情節,原文中為了凸顯戲劇語言的獨特形式,采用了押尾韻,“京”“禁”“靈”,許譯以“capital”“wall”“hall”和“all”進行對應,使譯文更具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甚至下文“free”和“tree”也形成押韻。許淵沖不僅追求“音美”,在韻律上與原文對等,也會為了追求翻譯戲劇效果,添加或選擇相對應的詞語,確保語言朗朗上口,保證譯文戲劇的現場效果,加深讀者的印象。

三、男女主角形象建構:以強勢語為例

在翻譯實踐中,不同性別的譯者對于同一部作品的翻譯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收到性別、教育背景以及認知因素的影響。與之類似,在分析一部翻譯作品的時候,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形象的翻譯建構可能也有所區別,這里將以許譯中男主角侯方域和女主角李香君話語中的強勢語為例。

強勢語(amplifier)是強調成分(intensifier)的一種(Quirk et al, 1985:589),又分為極大詞(maximizer)和增強詞(booster)兩類。前者意指程度的最上限,后者則用以提高程度(Quirt et al, 1985:590)。換言之,強勢語是用來增加形容詞、副詞、動詞或句子表達程度的一些副詞,女性說話時經常猶豫停頓,使用反問句、空洞的形容詞、模糊限制語以及強調成分,強勢語是“女性語言”的顯著特征。

本文參照孟令子(2015)的研究,選取以下強勢語:absolutely、completely、entirely、extremely、fully、perfectly、quite、thoroughly、totally、utterly、badly、bitterly、deeply、enormously、greatly、highly、 much、so、terribly、a lot、very、pretty、of course、really(孟令子,2015: 83)。

據表5所示,侯方域話語強勢語檢索出6類,李香君話語強勢語檢索出4類,李香君話語強勢語每萬字頻率較侯方域多了3個單位,故二者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與Lakoff(195)的論斷相符合,且女性使用的強勢語多于男性,這說明許淵沖在翻譯《桃花扇》時,注意到男女主角之間的差異,同時使用不同的強勢語來建構男女主角身份。Lakoff(1975)認為,“so”是具有女性特征的強勢語,女性較男性更喜歡使用“so”,因為較“very”相比,“so”表的強度略弱,同時女性的語言也顯得不那么直白。

強勢語在語境中承擔的功能是強調其所分析的的關鍵要素。因此,本文選取侯方域和李香君都使用較多的“so”強勢語為例,從修飾情感類表達和中性表達(非情感類表達)兩個層面進行統計分析,具體數據如表6所示:

表6 侯方域和李香君強勢語“so”修飾情感類及中心表達概括

據表6所示,許譯在處理作為女主角的李香君強勢語上,采用“so”修飾情感詞匯明顯多于男主角侯方域,這又再次證明了Lakoff的一般性論斷,這說明許淵沖在翻譯《桃花扇》時,注意到男女主角性格之間的差異,因此在對待李香君話語的翻譯時,多采用女性使用的強勢語。以下是具例:

例4:

原文:

【旦怒介】官人是何說話,阮大鋮趨附權奸,廉恥喪盡;婦人女子,無不唾罵。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處于何等也。 (許淵沖,2021:66)

許譯:Fragrant (Angry): How could you do anything to the rescue of the eunuch's party, my dear?Do you not know that Ruan Dacheng is a shameless traitor blamed even by common people and housewives? How can you make any effort to rescue on who bears the blame of so many?

(許淵沖,2021: 67)

在“卻奩”中,侯方域與李香君剛成完親后,明末閹黨余孽阮大鋮試圖討好侯方域。李香君連用兩個“so many”以表示對于閹黨的厭惡,拒絕接受妝奩財物,凸顯李香君對于國家形勢的清楚認識與擔憂。

例5:

原文:

可恨惡仆盈門,硬來取俺;俺怎背負了侯郎……

你看那床榻依然,歸來何日……

說到這里,

不覺一陣寒心…… (許淵沖,2021:240+242)

許譯:How hateful are those lackeys who forced me to marry again!

How could I be ungrateful to my beloved lord?...

Her curtained bed is still there. But when can she come back?...

So sad and drear,

How can I not shed tear on tear! (許淵沖,2021:241+243)

例5為“寄扇”中李香君的自白,李香君在經歷過小人逼迫改嫁后,發誓絕不踏出暖翠樓一步,故獨守樓中,自念自唱,抒發對侯方域的思念以及對小人的厭惡,彰顯李香君忠于愛情,不愿改嫁,背叛侯方域的貞烈性格?!罢f到這里,不覺一陣寒心”一句,許淵沖并沒有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直譯,而是遵照“三美論”,譯為“So sad and drear, How can I not shed tear on tear”,“So”來修飾李香君此處的痛苦情感,同時“drear”和“tear”形成尾韻,使用強勢語來對原文表達的程度進行增強。

四、結語

本文以語料庫翻譯描寫為視角,以許淵沖選譯《桃花扇》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語料庫,分別類符、形符和類符/形符比、平均詞長和詞長分布、詞匯密度、句子數量和平均句長進行了語言形式參數層面的分析,以及從強勢語層面探討了許淵沖是如何通過翻譯來建構男女主角形象。研究結果表明,許淵沖在翻譯《桃花扇》踐行著“三美論”原則,注重譯文的可讀性和讀者的接受性,因為中國戲劇本身的特點,如行當、唱念做打等獨特戲曲要素,許譯本在類符、形符和類符/形符比、詞匯密度和平均句長等方面皆與英語母語使用者的慣習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許淵沖在翻譯實踐中,注意到男女主角侯方域和李香君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使用強勢語來進行人物性格建構,李香君話語強勢語較侯方域相比,更為強烈,符合男女語言特征差異的一般心論斷。

本研究由于語料的缺陷,存在著一定缺陷,如并沒有選擇其他譯本來構建平行語料庫進行對比研究。未來的研究需要擴大研究語料的范圍,如選取陳世驤、艾克頓和白之的合譯本,以及大中華文庫尚榮光的全譯本,從而才能得到更加準確、科學的語料庫數據,從而深入從語料庫描寫翻譯研究視角探討《桃花扇》不同譯本之間的差異。

猜你喜歡
形符李香君桃花扇
近二十年形聲字形符研究綜述
從形符與字義的關系角度論《說文解字》中形聲字分類
——以“人”“彳”字部為例
桃花扇
留學生形聲字教學實踐研究
——以滿洲里學院為例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愛情書寫
《桃花扇》的真實結局
“形符”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困境、功能與應用策略
桃花扇落,幾層妝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