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化康復訓練對頸椎病患者VAS、JOA 評分的影響分析

2024-02-29 08:11張楊張瑞萍張寧姜雪婷李濤陳冠伸李金儒何祉逸
中國實用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椎動脈動脈血頸椎病

張楊 張瑞萍 張寧 姜雪婷 李濤 陳冠伸 李金儒 何祉逸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 指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 導致椎間關節、韌帶等發生退變, 進而對組織造成壓迫, 對相鄰脊髓、血管等造成刺激而出現一系列癥狀的綜合征[1]。頸椎病雖然屬于局限性疾病, 但因該疾病病變部位發生在頸椎間盤、椎間關節部位, 容易累及附近脊髓、血管等組織, 進而誘發頸肩痛、肢體感覺障礙、活動受限等, 對患者造成巨大痛苦, 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水平[2]。隨著年齡的增加, 頸椎病的發生率也隨之提升, 很多人因未予以足夠重視, 導致病情進展, 誘發骨骼畸形、肩膀不平整等, 不僅危害性大,還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對人們生理、心理均造成巨大的影響[3]。藥物治療是臨床頸椎病常用的治療手段, 臨床實踐發現, 對于頸椎病患者, 在積極應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 輔助康復訓練, 可加快患者癥狀改善, 促進頸椎功能的恢復, 對患者病情改善具有促進作用。本次研究以74 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究規范化康復訓練開展的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74 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過臨床診斷, 確診為頸椎??;影像學檢測節段不穩, 椎基底動脈血流異常;患者年齡≥27 歲;本次研究目的已經詳細告知患者, 所有患者自愿參與, 可配合研究至完成。排除標準:溝通或意識障礙患者;惡性腫瘤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脊髓骨折患者;研究藥物過敏史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4]。所有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7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2 例;年齡27~76 歲, 平均年齡(48.57±9.15)歲;病程3 個月~2 年, 平均病程(1.65±0.47)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7 例, 高中10 例, 高中以上10 例。研究組男28 例, 女19 例;年齡29~78 歲, 平均年齡(48.61±9.80)歲;病程4 個月~2 年, 平均病程(1.62±0.43)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 例, 高中12 例, 高中以上1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西藥治療, 即予以患者口服5 mg 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 2 次/d;同時將20 ml 鹽酸倍他司汀口服液(黑龍江中桂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3020091)加入至250 ml 葡萄糖溶液(5%)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 1 次/d。療程為2 周。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應用規范化康復訓練,具體如下:①頸椎牽引:復位患者頸部制動、肌肉松弛等, 通過制動減少椎關節增生, 減輕頸椎椎間隙刺激椎動脈, 松弛頸部肌肉后對患者頸部進行牽引治療。②針灸刺激:選取患者風池穴位、頸椎夾脊穴進行針刺,解除患者肌肉痙攣。③按摩訓練:將患者雙手置于頭皮上, 根據前后方向采取同一頻率對頭部進行按摩, 以患者頭部有輕微酸脹感為宜;雙手對患者背部、肩部進行用力抓拿, 以患者肩背部酸脹感為宜, 2~3 次/d。④功能鍛煉:將手置于患者額頭、枕部, 避免頭部向前、向后運動, 對患者進行屈伸運動;將手置于患者頭部左側、右側, 避免頭部向左、向右旋轉, 對患者進行旋轉運動, 該動作持續2~3 s, 以產生酸脹感為宜。在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 不要突然停止, 可緩慢放松, 防止對肌肉造成拉傷。⑤糾正患者錯誤行為:告知患者在日常工作中, 不要始終保持一個姿勢, 需要定時改變頭頸部位置, 可將頭頸向一側轉動, 停留一段時間后再向另一個方向轉動, 對于長期伏案的人群, 需要注意休息, 尤其是應用電腦的人群, 可適當抬高顯示屏位置,保持身體端正, 提醒患者在站立時不要駝背, 使身體呈挺拔姿勢, 睡眠時枕頭硬度、高度需要合理, 保持舒適感。⑥頸椎保健操:指導患者取站位, 進行側屈頭, 幅度可稍大, 每側停留時間2~3 s, 每側次數約10 次;指導患者取坐位, 雙手自然下垂, 頭部、頸部左右分別旋轉, 每次停留時間3~5 s, 并指導患者頸部盡力上伸, 持續次數10~15 次??祻陀柧殨r間為3 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JOA 評分、椎動脈血流速度、基底動脈血流速度以及臨床療效、治療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判定標準 ①VAS 評分:總分10 分, 0、10 分分別表示無痛、劇烈疼痛, 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5]。②JOA 評分:分值0~29 分, 分數越低, 說明患者功能障礙越顯著[6]。③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頸部疼痛、頭暈、頭痛等)完全消失, 頸部功能恢復至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頸部功能有明顯好轉;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7]。④滿意度:采取本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 總分10 分, 十分滿意為>7 分、滿意為5~7 分、不滿意為<5 分, 治療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JOA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JOA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VAS 評分(5.21±1.56)分低于對照組的(6.28±1.73)分, JOA 評分(25.11±1.71)分高于對照組的(23.36±2.79)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JOA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JOA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7 7.16±1.15 6.28±1.73 16.25±3.27 23.36±2.79研究組 37 7.14±1.13 5.21±1.56a 16.28±3.31 25.11±1.71a t 0.075 2.794 0.039 3.253 P 0.940 0.007 0.969 0.002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顯效12 例(32.43%), 有效23 例(62.16%), 無效2 例(5.41%);對照組顯效11 例(29.73%), 有效18 例(48.65%), 無效8 例(21.62%)。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4.59%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63, P=0.041<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動脈、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椎動脈血流速度(26.21±2.52)cm/s、基底動脈血流速度(26.31±2.04)cm/s 與研究組的(26.18±2.48)、(25.88±2.11)cm/s 比較無統計學 差 異 性(t=0.052、0.891, P=0.959、0.376>0.05);治療后, 研究組椎動脈血流速度(38.45±3.17)cm/s、基底動脈血流速度(33.88±3.47)cm/s 均高于對照組的(34.22±3.08)、(30.73±3.26)cm/s,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21、4.024, P=0.000、0.000<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動脈、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s, cm/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動脈、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s, cm/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椎動脈血流速度 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7 26.21±2.52 34.22±3.08 26.31±2.04 30.73±3.26研究組 37 26.18±2.48 38.45±3.17a 25.88±2.11 33.88±3.47a t 0.052 5.821 0.891 4.024 P 0.959 0.000 0.376 0.000

2.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十分滿意12 例(32.43%)、滿意24 例(64.86%), 不滿意1 例(2.7%);對照組患者治療十分滿意15 例(40.54%),滿意16 例(43.24%), 不滿意6 例(16.22%)。研究組治療滿意度97.30%(36/37)高于對照組的83.78%(31/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45, P=0.047<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 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倍他司汀屬于組胺類藥物, 該藥物可以擴張毛細血管, 增加血流量, 改善腦組織血液循環, 從而改善患者惡心、嘔吐等情況。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 加強患者康復訓練, 可促進頸椎功能改善, 加快患者病情好轉, 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大量研究指出, 對于頸椎病患者治療中, 采取常規治療的同時, 開展牽引治療、頸椎操等訓練, 可提高整體療效, 康復效果理想[8-10]。規范化康復訓練開展中, 從頸椎牽引、針灸刺激、按摩訓練、功能鍛煉、糾正患者錯誤行為、頸椎保健操方面進行干預, 從而改善患者癥狀, 減輕患者痛苦, 促進轉歸[11]。對本次研究結果分析,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4.59%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63, P=0.041<0.05)。說明藥物治療+規范化康復訓練的應用, 效果更理想。治療后, 研究組患者VAS 評分(5.21±1.56)分低于對照組的(6.28±1.73)分,JOA 評分(25.11±1.71)分高于對照組的(23.36±2.79)分(P<0.05)。由此可見, 規范化康復訓練的應用, 能減輕患者疼痛癥狀, 促進臨床癥狀、體征改善, 可加快功能恢復。治療后, 研究組椎動脈血流速度(38.45±3.17)cm/s、基底動脈血流速度(33.88±3.47)cm/s 均高于對照組的(34.22±3.08)、(30.73±3.26)cm/s,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21、4.024, P=0.000、0.000<0.05)。這一結果說明, 規范化康復訓練的開展, 可改善血液循環, 增強供血量, 效果突出。治療期間, 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證實了該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作者指出, 在對頸椎病患者治療期間輔助優質的臨床護理干預, 如向患者講解頸椎病的病因、危害、治療方法,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可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減輕頸椎病造成的痛苦, 對于存在煩躁、焦慮的患者,可耐心進行疏導, 主動與患者溝通, 介紹成功案例, 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對于依從性差的患者, 可以告知其頸椎病對生活的影響, 提醒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進行相關的鍛煉, 提高依從性, 以減輕癥狀, 緩解痛苦[12-15]。本次研究局限性在于觀察時間短、納入對象少, 未對依從性、生活質量改善等指標進行觀察, 今后可深入探索, 旨在為臨床提供更詳細的參考。

綜上所述, 頸椎病治療中開展規范化康復訓練, 效果顯著, 建議廣泛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椎動脈動脈血頸椎病
勘誤聲明
頸椎病與老年癡呆
中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探究
游泳 趕走頸椎病
頸椎病的簡便貼敷療法
彩超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
異型動脈血管為蒂的游離背闊肌肌皮瓣修復軟組織缺損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推拿配合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89例
三針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1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