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述評(2007—2022)

2024-02-29 05:35時會杰陳慶斌
文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立場語篇話語

時會杰 陳慶斌

立場標記是學術語篇作者立場的語言實現方式,是作者表達其觀點、態度、評價和價值判斷的重要手段[1]。學術寫作在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去作者化的風格,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命題信息,力求科學客觀,一般不涉及作者個人情感表達。過去30年間,Hunston和Hyland等學者均指出,學術語篇的無立場特征逐漸弱化,體現作者和讀者互動的元話語修辭特征不容忽視[2]。然而,近年來,特別是近15年有關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國內尚缺乏全景式認知。鑒于此,本文基于CiteSpace技術,系統梳理2007—2022年間有關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的文獻,以期描繪其研究現狀,展望其發展趨勢。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獻計量工具,采取文獻追蹤和內容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借助CiteSpace軟件對2007—2022年間CNKI和Web of Science中有關學術語篇作者立場研究的文獻進行檢索。具體步驟如下:在CNKI中進行期刊論文“高級檢索”,以主題為“立場標記”“作者立場”“互動元話語”分別進行檢索,來源類別為“CSSCI”(含擴展版),檢索日期為2022年12月31日,根據研究內容經人工復檢,排除非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和同領域綜述類研究以及引介類等論文,最終獲得46篇有效文獻。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選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獻類型選擇“論文”進行主題詞檢索,檢索結構式為“‘stance resource’ and ‘academic discourse’”,經人工復檢后生成137篇有效文獻?;谝陨衔墨I,本研究對CiteSpace提供的期刊發文量、作者共被引、里程碑文獻、關鍵詞共現數據等進行解讀,并在此基礎歸納分析該領域未來發展方向。

二、結果與討論

基于CiteSpace提供的可視化分析結果,本研究將從期刊發文量、國外高被引作者及其貢獻、里程碑文獻的作用、國內外研究內容及現狀比較等四個方面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解讀,探討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

(一)期刊發文量

期刊發文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類研究在學科內受關注程度。137篇國際期刊文獻發表在69本SCI、SSCI和A&HIC期刊,期刊平均發文量為1.99篇,國內46篇文獻發表在20本CSSCI(含擴展版)期刊,期刊平均發文量為2.30篇,國內略高于國際,但總體差距不大。

然而深入分析就會發現,相對于國際研究國內有關學術語篇立場表達的研究比較分散,在EAP和ESP領域未形成規模,也未形成具有延續性的國內研究主題。從總期刊發文量上看,國內研究15年間僅發文46篇,平均每年3.1篇,遠落后于國際期刊的9.13篇。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似乎仍處于國內語言學研究的“邊緣”地帶,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國外語類期刊基本上是綜合期刊,不同研究主題往往以欄目形式體現,與國內期刊的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存在一定關聯。

(二)國外高被引作者及其貢獻

被引頻次反映了被引作者在該領域影響力,這些作者為立場標記分析理論框架的建立、實踐與發展做了貢獻。圖1為國際作者立場標記研究文獻作者共被引知識圖譜,展示了137篇國際期刊論文中參考文獻引用作者的情況,節點面積越大說明該作者被137篇論文引用的頻次越高,其在學術語篇作者立場標記研究領域的影響力也就越大。由圖1可知,該領域的高影響力作者有Hyland、Crismore、Biber、Thompson、Vande Kopple、Swales、Halliday等。

圖1 國際作者立場研究文獻作者共被引知識圖譜

CiteSpaces數據統計和引文文獻追蹤發現,137篇文獻中,有125篇(占91.5%)引用了Hyland對“元話語”“互動性資源”“立場”“介入”等術語的界定,以及對作者立場標記類型的劃分和分析的框架。Crismore也是該研究領域的高被引學者之一,137篇文獻中有59篇(43%)引用了其研究成果。Crismore對教材文本中的元話語和互動性資源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教材語篇中作者立場的表達、構建方式及特征,為研究教材文本中的作者立場提供了具有參考性的研究范式。Biber也是高被引作者之一(53篇,39%)。進一步引文分析指出這些論文引用Biber的目的:主要包括描述詞塊功能與形式的分類,分析立場標記表達中詞塊使用存在的跨學科現象、解釋摘要語步中的多詞結構表達對作者立場建構的作用等。

此外,進一步文獻追蹤還發現,Thompson關于互動理論的相關論述以及劃分從句中元話語功能的標準對從句中立場標記的識別和分析具有重要啟示。Vande Kopple對元話語的定義也為學術語篇互動性資源分析和界定提供了重要指導作用。

綜上,在Hyland立場標記的分析框架下,結合領域內其他知名學者的研究實踐與理論框架,學者們對學術語篇中的立場標記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分為幾個方面:對不同類型學術語篇中作者立場構建的元話語修辭特征進行對比分析,考察其體裁間性;觀察同一體裁不同學科中構建作者立場的元話語使用特征,分析其學科間性;對比非母語者與母語者、學術新手與專家的學術語篇,分析不同語言及學術水平背景下立場標記使用的系統性差異,其目的是揭示不同體裁、不同學科、不同語言水平和不同學術水平對立場標記使用的影響。另外,同一學科內不同子領域間的對比也開始受到關注,立場標記研究的相關理論框架也在實踐中得到完善和豐富,對學術寫作與教學具有重要指導價值。

(三)里程碑文獻及作用

里程碑文獻指在某一特定時期內,被引率大量增加的文獻,此類文獻暗示該研究領域新興熱點,并可能引起學科領域內研究主題方向的轉變,因此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受CiteSpace軟件功能所限,本研究未能獲取46篇收錄于CNKI平臺的論文的參考文獻數據,本研究僅基于WOS的數據對學術語篇作者立場標記研究領域的里程碑文獻進行分析和討論。

數據分析共發現4篇里程碑文獻。Aull &Lancaster(2014)是首個里程碑文獻,通過觀察本科一年級學生論文中立場標記語使用特征,并與高年級本科生和專家論文比較,該研究發現盡管教育背景不同,一年級大學生立場標記話語特征基本相同,但與高水平作者相比具有較大差異。他們還指出作者在表達學術立場時會預測讀者對其觀點可能做出的反映,并以此來適當調整自己的立場表達方式。

Lee &Deakin(2016)也是里程碑文獻之一,其研究引發了學界對二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立場標記話語特征的持續性關注。他們發現,高分論文母語者和二語者往往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語,而低分二語學習者往往更不擅長在寫作中使用該話語資源構建自己的立場站位。該研究對指導二語學術寫作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Hyland(2017)對以往有關元話語研究進行反思,指出以往元話語理論框架和概念的優缺點,展望其未來的研究方向,深化了對元話語這一概念和研究領域及內容的認識,對近年來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Ho(2018)基于Hyland提出的元話語分析框架,分析了本科一年級學生計時寫作中的互動話語特征,論證了元話語教學對學生早期學術寫作的促進作用,引發了學術寫作研究領域對學術寫作教學中元話語使用的持續性關注。

綜上所述,里程碑文獻的研究內容表明,ESP或EAP視域下,學術語篇作者立場標記的研究重心逐漸從關注專家寫作的修辭選擇,轉向關注學習者(即學術新手)的話語特征,核心議題主要圍繞學術英語寫作教學,尤其是二語學習者的寫作教學展開,目的在于培養和提升二語學習者的學術寫作能力。

(四)國內外研究內容及研究現狀之比較

為考察國內外有關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內容及研究現狀,我們利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知識圖譜共現,如圖2。對比知識圖譜可知,國內外立場標記的研究都統一在元話語研究范疇之下,聚焦立場標記話語使用的學科間性和發展特征。然而深入分析發現,國內研究范圍相對較窄,主要分析其學科差異性以及不同水平寫作者立場表達的特征,往往參照國外研究的范式,缺乏創新性的研究視角與內容,尚未形成延續性的研究主題,研究的深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盡管都是基于語料庫的數據支持,但在解釋充分性方面,國內較國際研究還略有欠缺,聯系不同學科的知識構建方式和學術文化背景闡釋語言現象時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圖2 國內外立場標記研究文獻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另外,對國內文獻進一步分析發現,其引用文獻主要以國際期刊論文為主,缺乏與國內立場標記研究文獻的學術互動。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國內相關研究缺乏延續性和系統性,研究內容相對分散且研究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擴展。盡管這些研究都在試圖說明立場標記對學術寫作的重要性,但缺乏學術對話的現狀既不利于國內學術語篇研究的創新性知識建構以推動學科知識的發展,也不利于反哺課堂以指導學術寫作教學實踐。

三、研究熱點變化趨勢及未來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將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研究的熱點變化與未來發展趨勢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研究領域從跨學科、跨語言的對比研究,轉向對學科內各子領域間的對比研究,并作為新的研究熱點逐漸興起

對立場標記的研究最開始聚焦于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學科,特別是應用語言學領域,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語言特征被發現,學者們尤其重視學科間的對比研究,包括軟學科和硬學科學術語篇的對比,其中理工科學術語篇中的立場標記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其原因一方面是語言使用差異的特征與學科知識建構方式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立場標記話語特征在學術語篇中的普遍性,更進一步說明其研究價值和必要性。姜峰指出,EAP廣泛的研究視角和領域,很可能意味著該學科內不同子領域元話語修辭特征存在明顯差異[3]。對這種差異的探索,既有助于我們加深對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的理解,推進本學科向縱深處發展,同時,探究其他學科內部各子領域間元話語的使用差異提供助力。

(二)研究重點由關注專家立場標記話語特征,轉向關注本、碩、博等學術新手的話語特征,從傳統書面體裁轉向口語及多模態等體裁

以往研究主要針對專家學術論文中立場標記特征進行描寫,主要關注論文摘要、引言、結果與討論部分的話語特征,旨在探索作者如何在語篇中構建身份立場與讀者進行協商互動。對任何人來說,學術話語能力都須要學習和實踐獲得,特別對學術新手來說,學術寫作具有相當大的挑戰,近年來不同水平的學術新手的語篇受到學界關注,如學位論文、3MT、學術短文等。對學習者立場標記的使用,既關注到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問題,同時也拓展到對文化背景等因素影響的考量。目前,學術語篇立場標記相關研究主要以書面體裁為主,如期刊論文、學位論文,不同體裁、不同文化背景間對比研究也逐漸興起。但是口語體裁、多模態體裁、電子體裁的相關研究較少,這是未來研究可以深化研究的領域。

(三)研究視角逐漸從共時角度的截面研究轉向歷時角度的縱深考察,力求構建更全面的學科知識圖景

過往研究主要從共時視角出發研究學術語篇的立場資源特征,這為理解不同語境下作者如何通過立場話語資源與話語共同體進行互動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但是目前對立場資源的歷時變化特征尚缺乏全面認識,這是未來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對學術語篇互動元話語特別是立場標記的歷時變化特征描寫,有助于特征揭示學術話語共同體在知識建構、認知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話語實踐方面的動態變化,這是對當前學術英語截面性研究的重要補充和發展。目前,國內外代表性的歷時研究成果主要有姜峰和Ken Hyland[4]以及陳慶斌[5]等。這些文獻從歷時視角出發,考察了學術英語立場標記的歷時變化特征,其研究結論對學術英語寫作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四、結語

本文基于CiteSpace工具,對2007—2022年間137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和46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進行計量分析,系統地梳理了近年國內外學術語篇立場標語研究現狀。研究發現,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研究在研究范圍的廣度和研究內容的深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今后,有以下三個研究方向值得關注:一是關注學科內子領域話語差異特征,深化對本學科知識建構和話語實踐的認知;二是重視學術新手語言特征,推動研究向口語和多模態等體裁發展;三是推進歷時研究,以獲得學科知識建構和話語實踐發展的歷時圖景。

猜你喜歡
立場語篇話語
立場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設計立場和手工生產關系的辯證認識
武術研究的立場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