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綜述

2024-02-29 05:35趙澤一
文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景觀語言

趙澤一

一、引言

語言景觀(linguistic landscape)一詞產生于1997年,由Landry和Bourhis提出,他們認為“出現在公共路牌、廣告牌、街名、地名、商鋪招牌以及政府樓宇的公共標牌之上的語言構成某個屬地、地區或城市群的語言景觀[1]?!盉ackhaus(2007)甚至認為語言景觀研究是當今社會語言學的一大分支[2]。自此概念提出后,語言景觀的研究維度逐漸提升,開始關注在社會公共空間中各類標牌所展示的象征功能與信息功能,并深入研究所存在的身份認同、意識形態等問題。

荷蘭蒂爾堡大學教授 Jan Blommaert的專著《民族志、超多元性和語言景觀:復雜性的歷史回顧》中從不同視角分析了世界各地城市語言景觀折射出的多語現象、語言社會地位和權力關系,剖析了這些地區復雜的歷史和文化多元性[3]。在語言景觀標牌中大量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這不僅與相關的文化保護和語言使用規定有著直接的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價值和地位[4]。社會經濟、文化與制度進入現代化發展軌道后,對語言使用群體的話語選擇與使用傾向有了較高影響。筆者通過對特定區域內語言景觀的研究以及我國近年來少數民族地區多語制規劃成果的梳理,發現語言的使用將反作用于當地新時代文化的塑造。本文將總結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成果,以期為未來特定區域語言景觀建設和語言文字保護提供參考。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關于中國國內民族語言景觀的研究本文,筆者選擇了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少數民族”“語言景觀”為關鍵字加以搜索,文獻選取范圍涵蓋學術期刊及學術論文,搜索時間為2023年11月19日,收集到期刊、論文、會議文獻共106篇,經手動篩選刪除18篇,共得到88篇有效文獻,筆者批量導出后在CiteSpace上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初步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發布以來,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它是由美國博士陳超美基于JAVA互聯網系統語言開發的一款可批量處理信息的可視化工具,多用于繪制科學與技術領域發展的圖譜,直觀展現某一知識領域的信息全景全貌[5]。本文使用CiteSpace6.2.R4對相關資料文獻進行分析,繪制了發文量折線圖、關鍵詞共現圖、關鍵詞時區圖、關鍵詞突現表,從而掌握中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現狀、發展動向與發展趨勢。

三、國內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景觀研究情況

(一)總體趨勢及特點

將88篇有效文獻通過繪圖方式制作成文獻數量折線圖如圖1所示,我國針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研究起步較晚,徐紅罡和任燕在2015年撰寫了第一篇以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為重點調研對象的學術論文——《旅游對納西東巴文語言景觀的影響》。該文從旅游開發角度探究了麗江旅游業與“東巴文語言景觀”之間的關系[6]。如圖1所示,2020年為本研究方向發展關鍵節點,在2020年共發表相關論文總數為15篇,相比2019年增長幅度較大,增幅達69.7%,占總發文量的17.1%,可見2020年我國學者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領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在2022年迎來第二次研究熱潮,比2021年發文量增長了69.23%。但在2023年1—10月份數據調查中發現我國學者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研究呈現下降趨勢,減幅達45.5%。

圖1 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論文數量折線圖

(二)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包含了文章想要傳達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領域的研究熱點。圖2為關鍵詞共現圖,在圖中字體越大代表與其他節點關聯性越強,如圖2所示,“語言景觀”“語言服務”“語言規劃”等字體較大,可作為本研究領域的高頻節點,也是該學科的發展重點所在。

圖2 國內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景觀關鍵詞共現圖

在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關鍵詞復現數中“語言景觀”復現頻次最多,為54次,在所選文獻中約占61.4%。其次,“語言服務”復現次數為6,在所選文獻中約占6.8%;“語言規劃”復現次數為3,占比為3.4%;“語言生活”與“語言政策”復現次數均為2,占比為2.2%。但除了復現數外,關鍵詞的重要性還需結合研究中介中心性進行分析,在一組數據中中介中心性越大,表明該數據在共現圖中的重要性越高,具備對數據整體形成重要影響的潛力。在一般分析中,當數據中心性值大于或等于0.1時,其才被看作是具有價值的。由于復現數和中介中心性之間并無顯著的相關性,所以在運用 CiteSpace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的時候,必須同時考慮重復次數和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關鍵字分別是“語言景觀”“語言規劃”和“語言生活”。再結合圖2可見“語言景觀”復現數遠超于其他關鍵詞且中心性為1.31,可以認為其為第一高頻詞。

時區圖的繪制依據是同一類中不同關鍵詞的初次出現時間。因此,通過CiteSpace繪制的時區圖(見圖3)能夠更加清晰地展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熱點的發展進程。

圖3 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關鍵詞時區圖

首先,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經歷了研究逐漸細化的過程,從最早的“語言景觀”“語言使用”“多語現象”到如今的“白面瑤寨設計”,可見研究的內容越來越細化。如趙振華(2023)通過走訪調查的方式分析了龍勝地區瑤寨的語言景觀發展情況,為當地旅游業改革提出建議,說明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7]。其次,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呈現明顯的跨學科特點,2015年以前關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研究仍處于空白,整體研究歷史較短,多與旅游、經濟文化發展共同研究。如李琎(2021)從旅游開發角度闡述語言景觀對于文化旅游景區發展的重要意義[8]。

(三)研究前沿分析

本文采用 CiteSpace的突現算法,通過對文獻的標題、摘要、關鍵詞和文獻中的標記詞進行分析,并從中抽取突變項,從而幫助讀者了解特定時期某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從而更好地了解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在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中,突現強度最高的是多語現象,達到了1.31,出現年為2017年,這表明在2017到2018年間我國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熱度很高,如李紹芳等(2017)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旅游景點為例,著重分析了少數民族聚集地語言景觀中的多語現象,以此來探究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多語種語言使用的特征[9]。從突現時機來看,近年來突現強度最大的是公示語、東巴文、話語標牌、話語政策。這意味著近年來此類課題更受學者重視。如李麗(2015)以甘肅省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城市為例,對其城市內語言標牌的建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10]。

四、國內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現存問題

我國對于語言景觀研究的論文最早出現于2000年,在2000年到2012年間發文僅有6篇,研究處于停滯狀態,從2013年起發文數量逐漸上升,2016年起發文數量開始呈倍速增長。筆者通過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文獻的梳理發現最早研究該方向的論文發表于2015年,關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方向的論文經檢索篩選僅有88篇,從論文檢索結果來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歷史較短,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具體文獻研究可進一步發現研究存在分析較淺薄、研究過程不夠明晰等問題。

首先,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理論基礎薄弱。語言景觀作為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因其研究歷史較短,理論體系不夠豐富,因此,相關研究呈現跨學科性和交叉性的特征,研究理論多依賴于其他學科理論聯合構建。如趙振華(2022)指出恭城瑤族博物院是海外宣傳瑤族民俗文化的一個主要場所,其語言景觀的譯寫對拓展民俗文化海外傳播有著重要意義,在博物館中,語言景觀的翻譯對于展示民族特征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1];金翠花(2022)建議在景區建設中要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文景觀,強化有關的政策和法規,建立旅游地的語言景觀系統,使旅游地的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得到充分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2]。筆者所選的兩篇文章皆通過研究特定民族地區的語言景觀,來達到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旅游業振興等研究目標。在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關注日益增加的今天,研究者應轉變思路,創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研究理論。

其次,研究方法過于單一。在88篇所選文獻中對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研究多通過照片或田野調查的方式,信息來源單一,多數語料素材缺乏規范性,難以保證所搜集的語料可以真實完整地反映出某一地區語言景觀的發展情況。葛俊麗(2016)針對如何選取樣本和樣本的采集范圍做出了闡述[13]。語言景觀研究素材的選取應當多樣性、多元化,能夠在一段時間里真實地反映當地語言景觀建設的情況。

再次,研究內容不夠深入。研究多注重常規的語碼選擇而忽視非語言文字的研究。研究通常更注重對語碼數量、語言使用情況的研究,對字體、顏色等其他模態的研究關注不夠。研究通常停留在關注度較高的旅游景區,而忽視多數居民生活的聚居地。如謝雪倩等(2023)以西江千戶苗寨的旅游景區為研究對象,分析語言景觀是否規范,在信息功能上是否符合游客需要。這類文章通常只關注語言景觀是否符合游客需要而忽視了長期居住在這里的當地人的需要[14]。

最后,研究熱情不夠。在我國大力推行語言資源保護的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景觀中應適當增加對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楊金龍等(2018)調查了陜甘寧回族聚集區阿拉伯語語言服務的現狀并提出建議[15];張紅軍等(2019)在對我國中小城鎮的語言景觀調查中發現,相比于英語的廣泛傳播,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缺少民族文化特色[16]。

五、未來展望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對CNKI數據庫中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進行了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近年來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在如今語言資源保護的大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應會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我國語言景觀研究需形成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研究理論,目前我國研究理論多依賴于西方單一語言環境下的研究方法,并不能適應我國民族地區多語環境的情況,應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景觀,在其支持下使中國各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研究均帶有中國特色,切實體現出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發展狀況。應加大對語言景觀背后的因素考據,語言景觀的產生往往是由多種原因共同影響的結果。其中,文化、經濟、政治是影響力最大的三要素,特別是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在制定語言政策時,除了要考慮民族特點和地方特點外,還要考慮到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通過加大研究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產生的原因,為下一步區域語言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也能創造出一個更加適合研究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景觀的環境。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景觀語言
景觀別墅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語言是刀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