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述位推進視角下的《午餐》故事情節解析

2024-02-29 05:35鄧曉明
文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主位故事情節午餐

鄧曉明 張 悅

引言

20世紀60年代,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創立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系統功能語言學包括“系統語法”和“功能語法”兩部分。系統語法著重說明語言作為系統的內部底層關系,是與意義相關聯的;功能語法則說明語言是社會交往的工具[1]。因此,系統功能語法掙脫了傳統語法對語言結構的桎梏,從句子的交際功能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事件發生過程中的參與者或執行者。這與傳統的分析句子主、謂、賓并依此表征句子的基本結構有所不同。經過總結歸納,韓禮德提出了語法系統的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關注事件發生的過程、參與者及環境成分;人際功能關注說話者創建的關系;語篇功能關注信息的組織方式。在語篇功能中,主位是信息出發點,述位是信息的剩余部分,是發展主位的部分[2]64。主述位結構是實現語篇連貫的重要手段,主述位推進理論清晰地展現了語篇的組織和發展?!段绮汀啡膬H千詞,完整敘述了一個尚未成名、囊中羞澀的青年作家因虛榮心而強撐場面,請他的女讀者共進昂貴午餐,最終以作家錢袋空空而狼狽收場的故事。寥寥數筆,一個虛偽貪婪的女讀者、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青年作家、一個唯利是圖的服務員便躍然于紙上。文章諷刺幽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但現有的研究大都立足于文學批評,鮮有從系統功能語法的視角進行分析闡述。因此,本文從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主述位推進理論出發研究小說的故事情節,探討主述位推進理論對有效實現語篇連貫的實踐意義。

一、主述位推進理論

(一)主位和述位

主位(Theme,T)和述位(Rheme,R)最早由布拉格學派(Plague)的馬泰修斯(Mathesius)在1939年的《功能句子觀》中提出。他主張以小句為研究對象,用實義切分法分析句子結構,將其切分為“表述出發點”主位和“表述中心”述位[3]。同時,他還區分了客觀語序和主觀語序。當句子主語和主位一致時為客觀語序,稱為無標記主位(Unmarked theme),主位信息為已知信息;當句子主語和主位不一致時為主觀語序,稱為標記主位(Marked theme),主位信息為未知信息[4]。例如“The girl (T) won the game (R).”為陳述句,其中“The girl”是主語同時也是主位,主語與主位一致,所以屬于無標記主位;而“On the wall (T) there is a picture (R).” 為倒裝句,其中“there”是主語,但是句子主位是“On the wall”,主語與主位不一致,所以屬于標記主位。

后來以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學派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從語言交際功能的角度出發,認為句首部分是主位,除句首以外的部分為述位,但句首部分并不是主位的定義而是實現主位功能的手段。他還把主位分為單項主位(simple theme)、復項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項主位(clause as theme)[2]66。單項主位指只包含概念成分的主位,例如:“Sh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on Thursday.”中只包含“She”這一個概念主位,屬于單項主位;復項主位指由一個以上的共同成分組成的主位,這些成分包括語篇成分(textual)、人際成分(interpersonal)和概念成分(ideational)。語篇主位包括連續詞、連詞、關系詞和連續性狀語;人際主位包括呼語和情態動詞;概念主位包括參與者、過程或環境。但語篇主位和人際主位并不是不可或缺的,這三類主位的順序一般是:語篇主位—人際主位—概念主位。例如“Then(語篇成分) a terrible thing(概念成分)happened.(述位)”中“Then”是連詞屬于語篇主位,“a terrible thing”屬于概念主位,余下部分為述位,是典型的復項主位;句項主位指由一個小句充當,包括傳統語法主從句中的從句或由動詞的非謂語形式構成的短語。 例如“If winter comes,we can go skiing.” 中主位為“If winter comes”條件狀語從句,屬于單獨的小句,余下部分為述位,是典型的句項主位。

(二) 主述位推進理論

根據主述位劃分理論,每個句子都可能有主位和述位。當在語篇中討論主位和述位,句際之間的主位和述位就會發生某種聯系和變化,而這種聯系和變化就叫作推進(Progression)[5]。隨著各句推進逐漸形成語篇,直至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韓禮德認為在連貫的語篇中,句子根據語境進行有規律的排列[2]93。黃國文也認為分析語篇中句子的主位-述位的劃分和句子的排列規律,可以幫助讀者了解發話者組織語句的手段和語義意圖[6]42。Mona Baker認為,在一個特定語篇的一個特定的小句中,選擇一個單獨的主位本身并不是特別有意義[7]。Dannes和Fries認為語篇的銜接取決于包含語篇新信息的主位的不斷推進,語篇的連貫程度表現為語篇主位推進的持續性[8]90。鑒于此,合適的主位對句際間和段落間的連貫具有重要意義。捷克語言學家Danes最早對語篇中的主位關系進行分析并把這種關系稱為主位推進模式(Thematic Progression),并總結了五種推進模式:簡單線型主位推進模式、主位重復型推進模式、派生主位型推進模式、分裂述位型推進模式和跳躍主位型推進模式[8]110。我國也有諸多學者對該規律進行總結,例如徐盛桓[9]總結了四種規律,黃衍[10]則總結了七種等。本文采用朱永生在《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中提出的四種主述位推進模式:主位同一型又稱平行型、述位同一型又稱集中型、延續型和交叉型。第一種是主位同一型,即主位相同,述位不同的推進模式。

例如:My father is a teacher.He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第一句主位為“My father”,余下部分為述位;第二句主位為“He”,余下部分為述位;第二句主位與第一句主位相同,屬于主述位推進模式中的主位同一型。

第二種是述位同一型,即述位相同,主位不同的推進模式。

例如:My father is a teacher.I am a teacher too.第一句主位為“My father”,述位為“a teacher”;第二句主位為“I”,述位為“a teacher”;第二句述位與第一句述位相同,屬于主述位推進模式中的述位同一型。

第三種是延續型,即前句述位是后句主位。

例如:I had an interesting childhood.It was filled with surprises and amusements.第一句主位為“I”,述位為“childhood”;第二句主位為“It”,代指前面的“childhood”,述位為“surprises and amusements”;第二句主位與第一句述位相同,屬于主述位推進模式中的延續型。

第四種是交叉型,即前句主位是后句述位。

例如:The play was interesting,but I didn’t enjoy it.第一句主位為“The play”,述位為“interesting”;第二句主位為“I”,述位為“it”,代指前面的“The play”;不難發現,第一句的主位與第二句的述位相同,屬于主述位推進模式中的交叉型。

二、分析方法和過程

本文選取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的《午餐》作為材料進行研究,小說語言簡潔,故事情節完整,內部含有復雜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按照故事情節發展將文章劃分為午餐前—午餐中—午餐后,分別選取典型部分進行分析,并綜合分析全文主述位推進模式。研究將切分各句主位和述位并進行標記(主位標記為T1、T2、T3、……TN,述位標記為R1、R2、R3、……RN),再對主述位推進模式進行標記匯總。此處借鑒黃衍[10]和黃國文[6]104的觀點,將主位和述位相同范圍擴大至完全重復同一詞語、代詞替換、同義詞、近義詞、上位詞重復和語義部分重復。

午餐前:I(T1)caught sight of her at the play(R1)and,in answer to her beckoning,I(T2)went over during the interval and sat down beside her(R2).It (T3)was long since I had last seen her(R3) and if someone had not mentioned her name (T4)I hardly think I would have recognized her(R4).She(T5) addressed me brightly(R5).

對該節選切分后的主述位推進模式進行分析得到圖1所示結構。第一句與第二句之間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屬于含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和交叉型的復合模式,主位和述位之間聯系緊密,T1為無標記主位、單項主位引出“I”,R1引出“she”,T2屬于標記性主位、復項主位,依舊圍繞“I”展開,文章開門見山,將第一句的信息點落腳在兩位故事人物上,也為下文二人共進午餐提供鋪墊。第二句與第三句、第三句與第四句都屬于述位同一型,從句意角度看第四句是對第三句的加強,連續使用述位同一型在結構上也起到了強調的作用。T3中的“It”代指時間,T4為典型的句項主位,信息中心為主人公“she”。第四句與第五句屬于述位同一型和延續型相結合的模式,沿用了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推進模式,結構上流暢自然,同時使用延續型的推進模式,擴充了對“she”的描寫,內容上進一步豐滿了主人公形象。

圖1 午餐前例文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圖示

午餐中:I(T6)was startled when the bill of fare was brought for the prices were a great deal higher than I had anticipated(R6).But she(T7)reassured me(R7).‘I(T8)never eat anything for luncheon(R8).’ ‘Oh,don’t say that(T9)!’ ‘I(T10)never eat more than one thing(R10).

對該節選切分后的主述位推進模式進行分析得到圖2所示結構。第六句和第七句之間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屬于交叉型,T6為無標記性主位、單項主位,屬于舊信息“I”,述位為新信息“bill of fare”,通過舊信息引出新信息快速將故事背景置于午餐中,巧妙地推進故事情節。第七句和第八句屬于主位同一型和延續型復合推進模式,此處主位同一是指廣義上的同一,屬于指代同義部分,而延續型結構順勢進入對話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第八句和第九句屬于延續型,第九句屬于零述位句,“that”代指第八句所說的全部內容,快速推進對話進展。第九句和第十句屬于主位同一型,此處的主位同一型與T8完全重復,呼應前文形成整體。

圖2 午餐中例文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圖示

午餐后:The bill came(T11)and when I paid it(T12)I found that I had only enough for a quite inadequate tip(R12).Her eyes(T13)rested for an instant on the three francs I left for the waiter(R13)and I(T14)knew that she thought me mean(R14).But when I walked out of the restaurant(T15)I had the whole month before me and not a penny in my pocket(R15).

對該節選切分后的主述位推進模式進行分析得到圖3所示結構。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之間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屬于主位同一型,第十一句屬于零述位句,簡潔地把故事情節推進到買單環節,T12為時間狀語做主位為句項主位,其中“it”代指上文中的“bill”,代詞替換屬于廣義上主位相同。第十二句和第十三句屬于述位同一型,是對“inadequate tip”這個上位詞進行細化為“three francs”,縮小信息概念進一步突出文中“I”囊中羞澀。第十三句和第十四句屬于交叉型,使人物形象豐滿化、細致化,另外,T12和T14主位都含有“I”,跨句銜接語義更加緊密。第十四句和第十五句屬于主位同一型和交叉型復合模式,R14為賓語從句做述位,符合主從邏輯關系,T15為時間狀語從句做主位,R15可再細分出獨立的主位和述位,同時受到上文語義的限制,有助于作者圍繞“I”和“penny”進一步展開。

圖3 午餐后例文的主述位推進模式圖示

三、研究結果和分析

通過對全文進行定量統計,無標記性主位出現134次,占74.44%;標記性主位出現46次,占25.56%;單項主位出現97次,占53.88%;復項主位出現65次,占36.11%;句項主位出現18次,占10%。從主位角度來看,文本以無標記性主位為主,標記性主位為輔;單項主位、復項主位為主,句項主位為輔。分析全文得知文本多圍繞主要人物“I”和“She”展開,同時根據文章故事情節發展所需進行調整。無標記主位優勢在于上下文都根據同一主位展開,可讀性較強;標記性主位的優勢在于引出新信息,推進信息發展進程。單項主位多為句子主語,而復項主位和句項主位多表達作者態度,銜接篇章等。因此,局部來看,主位的選擇讓句與句之間從語義上連接起來;整體來看,主位的選擇在信息組織方式上讓語篇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助于語篇與故事情節相互聯系[11]。研究主位結構的意義在于了解和掌握有關中心內容的信息在語篇中的分布情況[12]。綜上所述,主位的選擇雖然是動態的、不固定的,但卻是和語篇形成過程一致的,最終服務于故事情節。

主位同一型一共出現92次,占比37.25%;述位同一型出現77次,占比31.17%;延續型出現54次,占比21.86%;交叉型出現24次,占比9.72%。從主述位推進模式角度來看,文本以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模式為主,延續型和交叉型為輔。筆者對主述位推進模式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幾乎每句之間都與上句存在一種或幾種推進模式。不難發現這四種推進模式的總數超過句子總數,原因在于句子之間存在多種推進模式,比如兩個句子既有主位同一型又有述位同一型,甚至該句與之前某句屬于主位同一型同時又與上句存在述位同一型的關系,這使得句子之間的銜接更加緊湊。語篇中的句子能夠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句子與句子之間相互連接、相互照應。本文研究的四種推進模式都有助于語篇連貫,但產生的效果有所不同。主位同一型中述位通過再現主位展開新述位,適度使用可以展開內容細節,起到充實篇章、保持句子結構穩定的作用,但過度使用會使文本單調呆板;述位同一型圍繞同一個述位進行描述,側重強調句子主位成分,相較于前一種推進模式獲取信息的結構上發生變化;延續型實現句間首尾相連,語篇上徐徐展開故事情節,避免了出現信息斷層現象;交叉型前后呼應,實現跨句銜接。綜上所述,主述位推進模式促進了語篇信息組織的緊湊連貫。

四、結論

前文所述,《午餐》全文以無標記性主位為主、標記性主位為輔;單項主位、復項主位為主,句項主位為輔作為選擇主位的基調,塑造了本文簡潔緊湊的文風。作為敘事性文本,作者著重使用主位同一型和述位同一型推進模式,夾雜交叉型和延續型推進模式,相互搭配交替使用讓句間形成綜合推進模式,最終成為一篇人物形象飽滿、故事情節緊湊的短篇小說。通過分析主位、述位以及主述位推進模式,筆者發現全文推進模式中未見斷裂信息鏈或突兀信息點,句間銜接流暢自然,故事情節飽滿,小說篇章的內在邏輯清晰。

猜你喜歡
主位故事情節午餐
網絡新聞語篇中的主位與主位推進模式特征研究
井下午餐
午餐
主位結構下莎士比亞《Sonnet 18》及其中譯本分析
主位結構下莎士比亞《Sonnet 18》及其中譯本分析
新疆電影《真愛》對當代人價值觀的影響
以《全城高考》為例淺談校園青春片的探索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進模式的代詞回指偏誤考察
白癡的午餐
普希金的南方敘事詩中戲劇性故事情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