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爾塔什水庫泥沙淤積及排沙調度模擬分析

2024-02-29 01:01如先古力阿吾提
水利技術監督 2024年2期
關鍵詞:阿爾塔懸移質排沙

如先古力·阿吾提

(塔里木河流域喀什管理局,新疆 喀什 844700)

0 引言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位于葉爾羌河干流流域,是控制性工程。水庫流域山體兩側呈裸露狀態,植被稀少,氣候干旱少雨,物理分化特征顯著。暴雨時,兩岸沙質堆積物流入河道,導致高含沙量增大。塔里木河干流在生態供水基礎上,采取排沙調度,減少灌溉、防洪與發電之間的矛盾,收獲經濟與社會雙效益。此外,深入研究水庫排沙調度,對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水庫穩定運行等,對提升水資源綜合運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水庫基本情況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位于葉爾羌河喀群水文站上游,水庫壩址斷面流域面積46445.6km2。工程已納入葉爾羌河實現規劃管理。阿爾塔什水庫在保障生態供水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防洪、灌溉與發電等沖突矛盾。水庫日常運行水位1820m,庫容21.29億m3,死水位1770m,死庫容8.69億m3。天然環境變化導致庫區河床緩慢下降,帶來泥沙問題。

2 水庫泥沙淤積分析

2.1 泥沙來源

葉爾羌河源頭是喀喇昆侖山。調查結果表明:克魯克欄桿水文站及其上流域有大量泥沙,組成葉爾羌河懸移質泥沙,在喀群站懸移質輸沙總量中占86%??κ矌鞝柛珊又Я?,含沙量較低。葉爾羌河流域植物稀少,兩側山體裸露,土壤被破壞引起水流沖蝕。夏季暴雨洪水產生洪峰流量,沖刷力把泥沙與土壤帶入河道,導致河流泥沙量持續增加。因此,每年6—8月,泥沙量較大。

2.2 入庫水沙特性

2.2.1 水沙年內變化

葉爾羌河長年月平均流量如表1所示,懸移質輸沙量長年平均分配情況,如圖1所示。綜合分析,全年徑流量分配不均衡:6—9月最大,占全年的79.77%。全年泥沙分配與徑流量相似,也是6—9月泥沙量最多,占全年的96.11%。分析發現,泥沙量分配不均較為突出。

表1 喀群站徑流分配

圖1 喀群站懸移質分配圖

2.2.2 水沙年際變化

喀群站50年流量如圖2所示,含沙量如圖3所示。根據相關數據發現,流量變化與含沙量的相關性明顯。流量年間變化較小,含沙量變化較大。

圖2 喀群站各年份流量圖

圖3 喀群站各年份含沙量圖

2.2.3 輸沙總量

阿爾塔什水庫年入庫懸移質輸沙量2993.14萬t。對無法檢測的推移質輸沙量,一般用推移質公式計算。以12.87%懸移質計算推移質量,得出385.30萬t。懸移質與推移質泥沙總量3378.44萬t。

(1)懸移質級配。檢測泥沙粒徑發現,河流泥沙粒徑偏小,50%泥沙粒徑不足0.1mm,干密度1.30t/m3。夏季徑流量擴大,懸移質顆粒偏小,河水有大量泥沙,一旦河道變寬,會降低水流流速和挾沙能力,河流淤積泥沙。

(2)推移質級配。檢測泥沙顆粒級配并統計數據:河床沙石粒徑粗大,6.0~200.0mm,沙石占37%,200.0~300.0mm沙石占19%。

3 水庫排沙調度模擬

葉爾羌河長年平均含沙量4.53kg/m3,阿爾塔什水庫的庫沙比為86.06,泥沙問題較嚴重。為緩解水庫淤積與減淤排沙的矛盾,開展泥沙調度工作。根據興利任務和水沙狀況,通過泥沙調度,減少水庫淤積量,使水庫穩定運行。水庫調水調沙前,綜合了解水沙條件、水庫淤積和葉爾羌河下游河道行洪狀況,制定對策,以便提升下游河道輸沙能力。

統計數據表明,6—8月洪水集中,該段時間為排沙關鍵期。一方面,了解泥沙淤積狀況,另一方面,還要滿足灌溉用水需求。8月,蓄水并開展興利作業。但來水來沙量較大,高水位可能影響排沙,低水位無法獲得較好的興利效果,阻礙防洪發電。因此,為提高水庫運行水平,兼顧排沙與興利兩方面要求,采取2種排沙調度方式。

方式①:前50年,5月水庫正常運行,水位保持1820m。6月水位基本未下降,保持1813m。9月,中旬水位無波動,下旬水庫蓄水,水位小幅升高且保持1820m。此后,水位未變化,直至次年4月。后50年,5月水庫正常運行,水位未波動。6—7月汛期,排沙水位保持1770m。8月蓄水,同時擇機排沙,水位保持1820m,蓄水運行,直至次年3月。

方式②:100年,采取相同運行方式。4月,水庫蓄水至1820m。6—7月汛期,水位降至1770m,為排沙及興利。8月水庫蓄水,水位升至1820m,該水位保持到次年3月。

3.1 模型介紹

HEC-RAS是一維數學模型,包括恒定流模擬、非恒定流模擬、泥沙沖淤計算和水質分析計算。

3.1.1 恒定流水面線

HEC-RAS模型計算河道或河網恒定流水面線。根據糙率和擴散、收縮數據確定能量損失,水面線由逐段式方法計算,求出每個斷面水位。能量方程為:

(1)

式中,Y1,Y2—斷面1/2處水深;Z1,Z2—斷面1/2處河道高程;a1,a2—斷面1/2處流速;v2,v1—斷面平均流速;g—重力加速度;he—水頭損失。

3.1.2 非恒定流的模擬

用模型計算非恒定流水面線,得到漸變流數據。該法早期僅計算緩流,隨著模型更新,發展為計算緩流、臨界流和急流等。根據Robert和Barkau建立解方程的UNET模型,連續性方程為:

(2)

式中,Q—流量;x—流向的坐標點;A—過水斷面;t—時間;q—側向流量。動量方程為:

(3)

式中,v—流速;Z—水位;Sf—摩阻坡度。

3.1.3 可移動邊界的輸沙演算

用模型計算河道沖淤泥沙,也就是一維泥沙計算模型。采取不同方程計算。不平衡輸沙方程為:

(4)

河床變形方程為:

(5)

式中,γ0—河床寬系數;As—河道沖淤產生的范圍;Gsb—推移質輸沙率;N—泥沙分組數;k—斷面節點。

3.2 模型建立

(1)地形設置。模擬壩址及上游50km范圍,用HEC-RAS軟件與HEC-GeoRAS模塊設計水庫地形。

(2)邊界條件設置。模型邊界包括水流與泥沙2個要素條件。水流邊界把流量作為上游邊界條件,科學分析水庫上游來水量。下游邊界條件,指不同工況水位。計算間隔:流量較小的對應較大間隔;流量較大的對應較小間隔,一般為0.25~2.00/h。t是泥沙邊界單位,用每個時間段水流量與含沙量計算來沙總量。

(3)粗率率定。糙率大小影響計算結果,反映河道邊壁粗糙度、地質特征和斷面形態等。阿爾塔什河道斷面糙率0.026~0.043。

(4)其他參數選擇。水溫干擾泥沙輸移,在3.0~10.5℃間。泥沙輸移方程選擇England-Hanson,排序方法選擇Exner5,下降速度為Ruby法。

3.3 模型驗證

(1)庫容驗證。根據模型計算對比庫容與實際庫容。模型庫容接近現實庫容,在1%上下波動,死庫容誤差4.28%。符合誤差規范,模型地形達到精度要求,呈現出水庫真實地形。

(2)水面線驗證。改進模型糙率,搜集物理實驗數據進行檢驗。選取1500m3/s評估斷面糙率,數學模型與物理模型水線面存在±0.25m誤差。

(3)沖淤平衡驗證。用Engalan-Hanson方程模擬計算。結果表明,基于原始河道分析,河道運行30年,下游區域出現少量淤積泥沙現象。

(4)淤積量驗證。計算數據來自1969—2019年水沙含量,循環計算,得出100年泥沙淤積規律。搜集壩址上游50km區域數據,模擬分析,用庫區堆積沖淤數據檢驗模型。對前50年運行方式驗證。結果表明:水沙系列實現概化,沙量與水量的總量保持原狀,未有任何改變。根據計算結果,運行20年,誤差為10.28%;運行40年,誤差為7.32%;運行60年后,誤差為2.37%;運行80年,誤差為8.30%;運行100年,誤差為5.98%。由此可知,模型計算結果近似物理模型試驗,淤積量偏差未達15%。

3.4 泥沙淤積模擬

3.4.1 泥沙淤積特點

泥沙淤積模擬結果:庫區為三角洲型淤積形態,逐步向壩前接近。前期泥沙淤積量較大,在庫區集中,庫容損失率提高。隨時間增加,泥沙淤積總量持續增長,每10年泥沙淤積速度依次減緩。庫容縮小,庫容總損失率提高。汛期的淤積量較大,非汛期水流帶走大量泥沙,淤泥泥沙量呈減少趨勢。

2種排沙調度方式下,泥沙淤積形態有一定差異。方式①運行50年,呈現三角洲型式淤積形態,逐步靠近壩前,壩體上游15.38km處泥沙淤積到最厚。方式②運行50年,壩體上游9.13km處泥沙淤積最厚。相對來講,方式②三角洲形態更靠近壩址。2種方式運行100年,壩址均呈現三角洲形態。

對比壩前泥沙淤積高度:100年運行階段,方式①產生高程1774.6m、沙堆積厚82.2m泥;方式②產生高程1723.44m、泥沙堆積厚61.04m。分析發現,后者對壩前泥沙淤積高程有一定限制作用,避免水電站進水口堵塞。

3.4.2 庫容及淤積量

2種排沙調度方式下,庫容剩余量及庫容淤損比有一定差異,在1770~1820m水位,不同方式泥沙沉淤狀況如圖4所示。水庫運行50年,庫容淤損比:方式①蓄水后44.69%,方式②為44.17%,兩者差異不顯著。死庫容淤損比:方式①為47.40%,方式②為59.78%,就死庫容淤積量而言,后者偏大。調節庫容淤損比:方式①產生42.82%,方式②產生33.41%,表明方式②保留更多有效庫容,提高水庫運行效率。100年后,方式②死庫容泥沙淤積量超過方式①;方式②調節庫容剩余量高于方式①,且未淤積大量泥沙。綜合評估后,方式②效果更佳。

圖4 2種方式庫容與淤積量

3.4.3 水庫排沙比

2種方式排沙比如圖5所示。對比各個時間段排沙比無明顯差異:運行前50年,方式①有較大排沙比,運行后50年,方式②排沙比略高于方式①。

圖5 2種方式排沙比

對比上述結果可知,壩址淤泥淤積高程較小的是方式②,預防進水口堵塞,調節庫容產生較大剩余量,有效控制泥沙淤積量,符合水庫運行要求。

4 結語

通過對阿爾塔什水庫泥沙淤積狀況的分析,可以看出,阿爾塔什工程在2種排沙調度方式下,泥沙淤積全部呈現三角洲型式淤積,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漸進地向壩前推進。前期泥沙淤積量較大,大部分泥沙淤積在水庫內,庫容損失較快。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總泥沙淤積量在持續增加。結合此況,通過綜合對比2種運行方式,得出:運行方式①的各年份排沙比,與運行方式②相比差距較??;在前運行50年間,運行方式①排沙比稍大;后50年,運行方式②排沙比稍大。因此,確認運行方式②為優選。綜上,水庫水位高低直接影響泥沙淤積量,關涉水資源利用效益。因此,應根據泥沙淤積量及水庫興利等要求,綜合分析,統籌設計,合理安排,理論結合實踐,推動區域水資源綜合管理與利用邁上新臺階。

猜你喜歡
阿爾塔懸移質排沙
人類活動影響下全球河流懸移質泥沙通量快速變化研究
旋流排沙渠道排沙特性試驗
《阿爾塔索爾》
“新疆三峽”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并網發電
崖門出海航道回淤分析
頭屯河流域河流懸移質泥沙分析
劉家峽水電站排沙洞巖塞爆破口上淤泥層穩定性試驗研究
排沙系統金屬結構重點技術問題探討
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截流設計
新疆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