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病一優”護理干預在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發作中的應用

2024-03-01 09:52譚一冰李保芹李三杰鄧文婷孫連迎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4年4期
關鍵詞:發作病情青少年

譚一冰 李保芹 李三杰 鄧文婷 孫連迎

1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病房,聊城 252000;2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聊城 252000;3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古城精神科女病房,聊城 252000

雙向情感障礙(BPD)是指在遺傳、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導致的一種精神疾病〔1〕。BPD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狂躁癥與抑郁癥循環出現,具有高致殘率和高復發性等特點,抑郁發作時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思維行為遲滯、興趣減少等〔2〕。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是兒童到成人的生理轉變期,在生殖器官、內分泌、體格等各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變化,隨著家庭、學習、心理等壓力不斷增加,青少年BPD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3〕。臨床常常以藥物或心理治療BPD為主,而單一使用藥物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BPD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周期較長,患者會出現服藥依從性差的情況。因此,在治療期間選擇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常規的護理干預注重于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從而忽視與患者的溝通以及情緒上的照顧〔4〕。而“一病一優”護理干預是根據疾病種類,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病情程度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結合其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精細化的護理服務。近些年“一病一優”護理干預對于改善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作用研究不斷被報道,其中該護理對于BPD抑郁發作的治療日益受到關注,已有相關學者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5〕。故本研究旨在分析“一病一優”護理干預在青少年BPD抑郁發作中的應用效果,以達到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的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間接收的123例青少年BPD抑郁發作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齡14~19歲,平均(17.12±1.24)歲;病程4~12個月,平均(6.43±0.14)個月。觀察組(63例),男29例,女34例;年齡:13~18歲,平均(16.97±1.01)歲;病程5~13個月,平均(6.86±0.27)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規范(2018年版)》〔6〕中BPD的診斷標準;②年齡≤20歲;③無意識障礙。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不能配合研究;②合并心、肝、腎功能異常;③伴有認知、語言等功能障礙。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相關抗抑郁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程度,幫助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及健康知識宣教。觀察組:患者采取“一病一優”護理,具體方法:①護理評估,包括病情程度、各項??企w征、患者自理能力及護理風險四個方面〔7〕。在患者治療期間,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程度,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同時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準確評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完善對于BPD抑郁發作的專業化護理方案前提下,及時評估護理風險和患者各項??企w征。②病情監測,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告知患者藥物服用的時間和注意事項,保證患者遵醫囑服用藥物。③日常指導,及時糾正患者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加強BPD抑郁發作的健康知識宣教,幫助患者正視自我。同時,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從多方面給予針對性的意見,幫助BPD抑郁發作的青少年患者解決引發相關癥狀的根源問題。④給予家庭和社會支持,責任護士需糾正家屬對于BPD的錯誤認知,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需給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關愛,同時積極鼓勵患者多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讓患者放松身心。⑤運動干預,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身體機能、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8〕。⑥出院指導,幫助患者辦理相關出院手續,給予飲食、運動、服藥方法及個人衛生的指導,制定全面的出院后康復措施。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抑郁程度,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9〕評定。分別在護理干預前、干預后1、3、7 w進行評定,由兩名專業評定員對患者進行HAMD評定,通常采用面對面交談及觀察患者情緒、語氣變化的方式對HAMD評分,交談結束后,兩名評定員分別進行獨立評分。抑郁程度越嚴重則分數越高,無抑郁:0~7分;輕度抑郁:8~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超過24分。②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抑郁自評量表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10〕進行評定。由責任護士分別在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和干預后分發SDS量表,告知患者量表的作用和填寫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后,由患者本人自行完成量表的評定,總分100分,共20項,抑郁程度越嚴重則分數越高。③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在治療期間由責任護士通過詢問家屬及本人,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等方式進行記錄,包括:思維障礙、睡眠障礙、焦慮、社交障礙、自殺傾向、進食問題等〔11〕。④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通過問卷形式了解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總分100分,滿意:≥80分;較滿意:≥70分;不滿意:<70分。護理總滿意度=〔(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抑郁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1、3、7 w的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觀察組降低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HAMD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1、3、7 w的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觀察組降低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n(%)〕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3 討論

青少年BPD抑郁發作主要由自身性格或社會環境所引起,表現為失眠、精神渙散、情緒沮喪等。青春期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由于對自身定位的不清晰、對社會認識的不全面,青少年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引起BPD的發生。有研究表明,長時間BPD抑郁發作會影響青少年性格的形成,造成沒有主見、自我評價低、自信心不足等情況發生,同時對青少年的學業和人際關系也有一定的影響,且該疾病反復發作,給治療增加難度〔12〕。目前,降低自殘率,改善相關臨床癥狀,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是治療青少年BPD抑郁發作的首要目標。

在治療時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常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常規的飲食建議、健康宣教和服藥指導等〔13〕。有研究表明,常規的護理模式對于BPD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的輔助效果,但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完善、干預理念的不斷更新,該模式較難滿足患者當前的需求,因此“一病一優”的護理干預方式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開展和普及〔14〕?!耙徊∫粌灐弊o理干預是指針對一種疾病采取對應的優質護理流程,針對該疾病進行規范的護理評估,了解患者的發病原因及治療過程,能夠有效預防護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積極采取適當的措施〔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HAMD、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觀察組降低更為顯著。說明相比于傳統的護理干預,“一病一優”的護理模式更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引導患者準確認識自我。推測原因:“一病一優”的護理干預在治療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同時加強對患者情緒和心理上的關注,給予患者溫暖和關懷,有效減少其因環境陌生而產生的不良情緒?!耙徊∫粌灐弊o理模式在入院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護理評估,充分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身體狀況,有利于制定更為合適的護理方案,有效降低了護理的風險。同時,讓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對患者家屬進行BPD相關健康知識的科普,有利于患者家屬正確認識該疾病,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也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本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一病一優”的護理干預輔助治療BPD抑郁發作的效果更為顯著。推測原因:該護理干預給予患者日常的指導,在改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的同時,通過治療前對患者病情的準確評估,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也間接證實了“一病一優”的護理干預在青少年BPD抑郁發作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青少年BPD抑郁發作治療期間實施“一病一優”的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發作病情青少年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穩定,何時能停藥
PTGD聯合擇期LC在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應用
不戒煙糖友病情更難控制
青少年發明家
低GI飲食模式或能顯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穴位埋線治療發作期偏頭痛32例
不寐的病情觀察和護理
中西醫結合治療盆腔炎反復發作43例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