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住區人居環境現狀調研與質量評價研究
——以蚌埠市為例

2024-03-01 03:16夏永康肖晴李眉瑤閆威呂自龍葉子劍
安徽建筑 2024年2期
關鍵詞:關注度人居養老

夏永康,肖晴,李眉瑤,閆威,呂自龍,葉子劍

(安徽科技學院 建筑學院,安徽 蚌埠 233100)

1 引言

進入21 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城鎮化帶來人口和產業的集中,使城市的住房、交通、環境等受到一系列的挑戰,城市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城市居民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不均衡、不充分”的發展,在中國城鎮化的過程中,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1],不僅是衡量城鎮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城市人居環境更新發展的重要依據。

中國城市人居環境問題的研究,近年來受到學者的普遍關注。人類居住環境理論在國外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 世紀初[2]。由Howard(1898年)等人提出,城市與區域既是區域范疇,又包含地理、經濟、人文等要素,并提出在規劃設計時要創造性地利用地域景觀,使城市的環境變得自然、宜居。

中國人居環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紀90 年代初,“人居環境”的概念最早由吳良鏞于1995年提出[3]。一些學者結合國內的量化研究,借鑒國外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實踐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我國城市人居環境建設,并陸續提出了改善居住環境的諸多措施。學者也利用新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GIS)、人類居住環境(RS)等,研究人類的居住環境。國內學者認為,在考慮人文、經濟、交通、環境等復雜系統相互作用的同時,人居環境是以人的主觀感受為主體、以城市環境為依托的。

2 研究內容

本項目以蚌埠市龍子湖區蚌埠大學園學府路666 號龍湖春天小區為研究對象,以居民需求為出發點,從社會心理學、環境藝術學等角度,關注居民對生活社區環境的主觀認知和感受。以“居住環境關注度”的評價方法對居住環境進行評價[4],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為社區環境微更新提供有力的依據。

3 研究對象及意義

3.1 研究對象

龍湖春天小區建筑形態包括多層、小高層、花園洋房、別墅等??偨ㄖ娣e62 萬m2,總占地面積52.1hm2,綠化率45%,容積率為1.2。周邊配套包括學校、郵政、幼兒園等(如圖1)。

圖1 小區現狀圖

圖2 調研現場

3.2 研究意義

從注重基本物質基礎到注重自身精神環境感受的發展過程,人類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認識和評判標準是日積月累的。筆者采用“關注居住環境”的測評方式,通過多因子綜合測評,可以將小區的調研數據通過建立數據庫以便于相關部門社區更新改造。通過對老舊小區更新和改造的數據分析,能夠讓居民對研究過程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反過來在更多的區域利用到對居住環境的研究中。這樣,通過不斷地、主動地產生正向循環,既有利于夯實基礎,為以后的數據庫提供支撐,又有利于蚌埠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蚌埠市的總體規劃、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居住者本身來說,能夠提升幸福感,這樣才能以小見大,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

4 研究方法與數據采集

4.1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了以居住環境關注度為主,即居住環境滿意度、生活環境抱怨度、生活環境期待度三個子調查體系的評價方法,主要對“居住環境關注度”進行評價。各子調查系統還可細化為交通順暢程度、社區養老設施、社區公示等多項觀測因子,然后通過隨機對小區內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得出結果。測評方式有相應的評分標準,居民在問卷中對觀測因子有5 類評分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最后利用計算機軟件對各觀測因子進行計算[6],得出各評語樣本數。

4.2 數據采集

本次調研共發放調研問卷100 份,收回100 份(見表1)。其中,男性37 人,占比0.37,女性63人,占比0.63,從調查結果來看在本次調查中女性居民居多。從年齡結構來看,在受調查居民中18 歲及以下共有3 人,占比0. 03;19 歲至30歲共有5 人,占比0. 05;31 歲至50 歲共有48 人,占比0.48,50 歲以上共有44人,占比0.44。從調查結果來看,被調研者大多數為31歲至51歲的中青年。

表1 居民個人屬性調查表

從職業結構來看,學生為8 人,占比0.08;務農0 人;務工為16 人,占比0.16;無業為24人,占比0.24;其他為52人,占比0.52。從調查結果來看,被調查居民大多數為自由職業者。從受教育程度上來看,初中及以下共25 人,占比0.25;高中、中專及職校共67 人,占比0.67;大專及本科共8 人,占比0.08。從調查結果來看,被調查居民大多數為高中、中專及職校學歷。

5 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研問卷共設計了15 個觀測因子,分別為公共告示(N1)、醫療服務(N2)、養老服務(N3)、幼托服務(N4)、社區內文化活動(N5)、社區內運動設施(N6)、公園綠地(N7)、公共環境(N8)、停車(N9)、交通流暢度(N10)、鄰里交往(N11)、物業管理(N12)、鄰里噪音(N13)、車輛噪音(N14)、夜間照明(N15)。通過對數據的匯總、計算(見表2),從評價結果來看,社區內居民對于鄰里交往(N11)、幼托服務(N4)、文化活動(N5)的滿意度較高,而對于停車(N9)、夜間照明(N15)、醫療服務(N2)的滿意度較低。

表2 觀測因子調查結果表

居住環境滿意度越低,居住環境抱怨度越高,居住環境關注度越高。因此在表中將X、Y軸分別命名為滿意度評分和被抱怨頻次占比(見圖3),從圖中可以看出停車(N9)、夜間照明(N15)、醫療服務(N2)的關注度較高。

圖3 “居住環境滿意度—居住環境抱怨”關聯分析表

居住環境滿意度越低,居住環境期待度越高,居住環境關注度越高。因此在表中將X、Y軸分別命名為滿意度評分和被期待頻次占比(見圖4),從圖中可以看出公共告示(N1)、養老服務(N3)、醫療服務(N2)的關注度較高。

圖4 “居住環境滿意度—居住環境期待”關聯分析表

居住環境抱怨度越高,居住環境期待度越高,居住環境關注度越高。因此在表中將X、Y軸分別命名為被抱怨頻次占比和被期待頻次占比(見圖5),從圖中可以看出公共告示(N1)、養老服務(N3)、醫療服務(N2)的關注度較高。

圖5 “居住環境抱怨度—居住環境期待”關聯分析表

最終由數據結果可以得出,醫療服務(N2)為居住環境一級關注度,公共告示(N1)、養老服務(N3)、停車(N9)、夜間照明(N15)為居住環境二級關注度。

6 結論及建議

6.1 利用網格云平臺,扎實醫療養老服務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面臨數量多、增速快、差異大等特點,人口老齡化將是我國今后較長時期的基本國情。以居住環境的一級關注度為基礎,即利用網絡云平臺,建立家庭體系、社區體系、醫療體系,可在社區內推行網格化的社區醫療養老服務。積極推廣與社區基站綁定的網格化醫療APP。利用專職人員對用戶進行導醫和安全監護,在社區建立網格化社區醫療養老服務基站。通過監測、發現、指導、處置、反饋等環節,實現網格化醫療養老工作的良性循環,變以事管人為以事防人。隨著用戶基數越來越大,從社區覆蓋到區域,從區域覆蓋到城市,層層遞進,為社區醫療養老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7]。

6.2 提高居民素質,推行樣板小區

通過使用“居住環境關注度”的評價方法,使社區居民對社區空間的認識更加客觀,但會使得居民對小區整治的關注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真正的轉型,不僅僅是環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人的問題,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強社區居民的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最終為規劃和建設小區環境提供基礎。社區改造牽涉到的利益關系復雜[8],涉及的居民群體類型也更為復雜,反映出來小區改造類型主要是公共設施的增設、環衛基礎設施的增設等。但這些措施并不是長久之計,僅僅按照“模板”來模仿其他同類型更新,無法做到有的放矢。每個社區都有不同的規劃,更新方案涉及的內容也不一樣。之后的老舊小區環境更新規劃,更需要深入思考,公共空間、交通流線、無障礙設施等。

6.3 融入生態發展理念,推進環境整體水平

生態優化、綠色發展是蚌埠近年來堅持的理念,但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居住區。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以“居住環境關注度”為基本框架,建設與之相對應的水環境系統、聲環境系統、綠化系統、建筑廢棄物處理系統等[9],并在社區內部建設多種生態環境的景觀綠植,這是城市規劃建設中并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作為所有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將蚌埠生態優化、綠色發展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一步一步推進,通過城市基本居住單元集合體“社區”的生態改造,減少城市的一系列不良影響,保持生態系統的整體平衡。

猜你喜歡
關注度人居養老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養生不是養老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養老更無憂了
雄安新區媒體關注度
全國兩會媒體關注度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暴力老媽
養老之要在于“安”
“王者”泛海發布會聚焦百萬關注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